曾国藩的家庭教育.doc_第1页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doc_第2页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doc_第3页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doc_第4页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可用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可用八句话和八个字概括:第一是八句话,便是八本堂.咸丰十年二月,正是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大战初年,这位统兵大帅,却一面辑录经史百家杂钞, 一面作书寄家,名其所居曰八本堂: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第二是八个字, 便是书, 蔬, 鱼, 早, 扫, 考, 宝八字家规. 后人曾戏称为治家的八宝饭.书: 就是读书. 古之传统家庭,必有一祭祀祖宗的神龛, 设于堂屋的正中. 神龛两侧, 必然张贴一幅对联: 把祖宗一炷清香,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宜读宜耕.蔬:就是蔬菜. 曾星冈曾说: 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其味弥甘.鱼: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天机活泼, 正是一种兴旺气象.猪: 粮多猪多, 自给自足.早: 就是早起,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扫: 就是扫除, 包括洒洗.考: 就是祭祀.宝: 就是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常常教训儿子说:“予不愿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全由自己做主。”“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句句是泪!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曾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业业,不图安逸,崇尚勤俭,讲求廉矩。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到的事。这正如赵鼎所说:“凡在仁宫,以廉矩为本。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固难勉强。惟廉矩二字人人可至。廉矩,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曾国藩久在官场,深知官场关系之复杂,是非之繁多。环境之险恶,加上他为人谨慎勤勉,善于明哲保身,因而把廉洁自律、勤勉奉公作为居官不败之本。他认为,为官廉洁,则立身清正;做事勤勉,则事无疏漏;清正而无疏漏,则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云变幻,也可以稳如泰山了。八句话和八个字概括:第一是八句话,便是八本堂.咸丰十年二月,正是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大战初年,这位统兵大帅,却一面辑录经史百家杂钞, 一面作书寄家,名其所居曰八本堂: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第二是八个字, 便是书, 蔬, 鱼, 早, 扫, 考, 宝八字家规. 后人曾戏称为治家的八宝饭.书: 就是读书. 古之传统家庭,必有一祭祀祖宗的神龛, 设于堂屋的正中. 神龛两侧, 必然张贴一幅对联: 把祖宗一炷清香, 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 宜读宜耕.蔬:就是蔬菜. 曾星冈曾说: 凡蔬菜手植而手撷者, 其味弥甘.鱼: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天机活泼, 正是一种兴旺气象.猪: 粮多猪多, 自给自足.早: 就是早起,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扫: 就是扫除, 包括洒洗.考: 就是祭祀.宝: 就是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常常教训儿子说:“予不愿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全由自己做主。”“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句句是泪!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曾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业业,不图安逸,崇尚勤俭,讲求廉矩。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到的事。这正如赵鼎所说:“凡在仁宫,以廉矩为本。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固难勉强。惟廉矩二字人人可至。廉矩,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曾国藩久在官场,深知官场关系之复杂,是非之繁多。环境之险恶,加上他为人谨慎勤勉,善于明哲保身,因而把廉洁自律、勤勉奉公作为居官不败之本。他认为,为官廉洁,则立身清正;做事勤勉,则事无疏漏;清正而无疏漏,则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云变幻,也可以稳如泰山了。家教有方的曾国藩本文Tag标签:家庭教育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对于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这里姑且不论,但他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和做法,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 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曾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求”、“孝友”、“仁”、“敬”、“ 谦”、“恕”等。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为此,曾国藩反复教育子弟要劳逸适度,惩忿窒欲,眠食有恒,耕作时习。曾国藩也注重修“行”,要求自家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之风。 为求达上述目标,曾国藩有一整套教育子弟的方法。训诫,是曾国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家教方法。他把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方,直接地教导、告诫子弟,明确要求子弟为或不为,开诚布公,循循善诱。他常把一些对子弟的要求通过警句和隽语的形式加以概括,以期引起子弟的重视。如“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娇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这些高度凝练的概括,自然容易为其子弟所熟记和践行。通过对祖宗嘉言懿行的称赞,令子弟弘扬祖德,也是曾国藩教育子弟的方法之一。曾国藩的祖父颇有一套治家之法,致使家业兴旺。对此,他深为敬重,信守不移。他将祖父相传之家法概括为“早”(早起)、“扫”(洒扫)、“考”(祭祀祖宗)、“宝 ”(善待亲族邻里)、“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作为治家之道的八字诀,叮嘱家人时时留心,躬身实践。实际上,像曾国藩家族这样的豪门大户,其成员干活多少是无关紧要的。曾国藩认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勤俭持爱的风气,养成勤俭致富的习惯,这样才能家运兴盛、家风融融、和乐太平。曾国藩时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剖析,把自己行为的对错得失告诉家人,以作为曾门子弟的借鉴,这也是他家教的方法之一。他曾给儿子写信,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对家人的缺点错误,曾国藩能直接批评,使受批评者因受到指责而感到羞愧。他曾批评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批评澄弟“满腔骄傲之气”,批评六弟、季弟较懒,批评曾纪泽写字笔力太弱,看书成诵者太少,举止也不厚重。批评之后,他还能指出改正的方向,态度严肃中肯且平和,令家人心悦诚服。 曾国藩之所以如此注重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弟视为自己的重要义务和职责,究其原因,与他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有关。曾国藩自幼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后受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专治理学,以理学为正宗,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伦理道德,已深深融入他的思想言行之中,被后人赞誉为“理学名儒”。与此相应,他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的,看重自身的社会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因而对家人也有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尽管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但他对子弟的要求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 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 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思想开明 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2009年09月24日 11:51文汇读书周报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注重家教 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以身作则 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思想开明 注重实际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