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1页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2页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3页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4页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C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 )。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关D.因材施教2、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3、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 )。A.在线课堂B.网络课堂C.开放课堂D.翻转课堂4、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发现学习 D.抽象符号学习5、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6、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7、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少先队活动的( )。A.创造性 B.组织性 C.自主性 D.兴趣性8、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A.学生B.家长C.教师D.文学艺术活动9、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进行的活动属于()。A.群众性纪念日B.民间传统节日C.专题教育活动D.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0、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11、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12、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1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甄别性评价14、儿童心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15、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A.稳定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1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廖世承D.潘菽17、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作( )。A.绝对评价法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C.相对评价法D.平均评价法18、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9、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从教育目的的理论来看,这属于(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20、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3、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2、一天,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才过了五六分钟,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来找老师背诵,并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时,小伟也要求背诵,几个同学听了哈哈大笑,因为小伟有智力缺陷,思维缓慢,说话不流畅,普通孩子用几秒钟说的一句话,他却需要两分钟才能讲清楚,黄老师望看小伟涨红的脸,微笑看说:“好的。小伟,你来背,不着急,慢慢来。”小伟用他那特有的发音,一字一句认真地背诵起来。5分钟过去了,小伟一字不差地背完了。黄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小伟,你真棒!”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2)【题干】教师应如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阅读并作答。 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入环节。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D3、C4、D5、C6、D7、C8、C9、A10、A11、【解析】D。不同颜色粉笔写出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12、B13、A14、A15、B16、C17、B18、【解析】B。陶行知的比喻用在教学中,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19、【答案】D。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2、 答:(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制订研究计划; (4)收集研究资料; (5)分析研究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3、答案如下:(1)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2)访谈法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3)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4)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5)测验法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2、答案如下:1.案例中黄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赞赏和借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黄老师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一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案例中小伟智力缺陷,跟班级其他普通孩子相比,存在诸多问题。黄老师认识到这一差异性,针对小伟的特珠情况,采用了个性化教育方式。其次,黄老师身体力行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案例中,当小伟一字不差背诵完,黄老师给予了他积极肯定的评价,肯定了小伟的学习过程,并有利于促进小伟的发展,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再次,黄老师持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学生观,并恪守师德要求。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黄老师并没有因为小伟的智力问题歧视他,而是积极乐观地鼓励他、帮助他;黄老师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也做到了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利于营造互帮互助、健康的氛围。2.作为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积极引导班级其他普通儿童正确看待,为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营造健康的环境。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问题(一):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给予,学会帮助别人,并从中体会给予的快乐。问题(二):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给予、羡慕、兜一圈、富裕、不由自主、饶有兴趣”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的快乐从何而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保罗、小男孩的心灵,陶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2.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问题(三):导入: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