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摄影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摄影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摄影复习资料.doc_第4页
摄影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复习资料第一章 热爱摄影一、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并热爱摄影?1、生活的需要 2、职业的需要 3、审美的需要原因:摄影能记录人类历史和现实,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胜过其他艺术形式,其影响和震撼力是巨大的;人类的千年史,都是靠口传与文字。自从摄影术发明后,人们试图用图像来记录,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告知历史事件的状况;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其视觉冲击力和对人们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二、摄影的乐趣是什么?1、摄影的乐趣在于真实的记录,尽管我们身边的一切有时是那样的平淡。2、摄影的乐趣在于发现。3、摄影的乐趣在于激情的传递。4、摄影的乐趣在于瞬间。 5、摄影的乐趣在于你按下快门到你看到照片前的那段渴望与期待。较之其他艺术门类,摄影既取决于自我,也依赖于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更新。第二章 摄影原理级器材一、摄影的起源及原理 摄影技术发展概述 常用摄影器材摄影又称照相,俗称拍照。日本则是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术语称”写真”。英文Photography,是由希腊文Phos与Grapho的结合字。Phos是光,Grapho是描绘,合字是利用光来描绘的意思。(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用光,二是瞬间的把握)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针孔照相机1、暗盒 2、针孔 3、胶片照相机的组成1、暗盒 2、镜头 3、胶片 4、取景器 5、调焦装置6、快门 7、快门按纽 8、光圈 9、胶片传送装置相机的基本结构成像系统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曝光系统快门机构、光圈机构、测光系统、闪光系统、自拍机构等辅助系统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相机成长史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通过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 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公元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1789-1851)发明银版摄影技术.据1850年统计,美国纽约市有71家豪华的银版照相馆开业。美国仅1853年,有一万多摄影师为人服务拍照,也共拍400多万幅照片。1856年,英国伦敦大学率先开摄影技术课。摄影技术的发展1、感光材料的发展 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湿板感光技术。2、1889年,美国伊斯曼公司发明了赛璐珞片基的胶卷。3、1936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彩色胶卷。 2、照相机的发展 1、18391924年,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为金属,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2、1925-1953 1929年,德国禄莱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双镜头120反光照相机。 1932年,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出装有测光表的康太克斯135旁轴取景照相机。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光135相机 1948年,瑞典生产出可更换镜头和片盒的120单镜头哈苏相机3、1954-1985 这一阶段,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使自动测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成为现实。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镜头向系列化发展。日本照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自动调焦(AF)照相机柯尼卡C35AF 型平视取景照相机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产生出世界上第一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7000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相机具有内置马达控制的自动对焦功能,多模式自动曝光功能,手动曝光功能和电动自动输片功能,从而拉开了现代照相机生产的序幕。 4、1986-至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用磁盘记录影像的静态视频照相机马维卡(Mavica)照相机,把光信号转变成模拟的电信号记录在软磁盘上,为数字影像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柯达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采用了623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是当时最高端的数码相机,同样也使得柯达成为当时数码相机领域中的巨头人物。 2000年5月,佳能推出全新单反数码相机EOS D30,使用CMOS代替CCD,在画质、成像方面获得了全方位进步,取得巨大成功。 2007年,佳能推出了数码单反新一代旗舰王牌-EOS-1Ds Mark III, 该机配备了211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和双数字影像处理器,配置了综合除尘系统,快门寿命达到30万次,它是追求最高的影像素质和综合性能的摄影师首选的35毫米数码单反相机。二、照相机的类型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 135照相机(画面2436毫米) 1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 110照相机(1317毫米) 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 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 中大幅面照相机按取景方式分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LCD液晶显示取景照相机几款顶级相机比较D3的主要特点:第一款全幅面数码单反 1210万像素的全幅传感器; ISO 200 - 6400感光度;拥有30万次的无故障拍摄能力;全新的自动对焦模块(51个对焦点,15个交叉传感器) 最高11张的DX模式连拍模式;双CF卡插槽(可以用来随意的拷贝、备份照片) 3.0英寸、92.2万像素LCD取景器;实时取景功能佳能EOS 1Ds Mark III的主要特点:2110万全幅CMOS传感器;最高5fps的连拍速度,可以连拍56张照片;双DIGIC III处理引擎;全新的对焦系统,拥有19个交叉传感器以及26个辅助对焦点;新的EOS综合除尘系统;ISO 100-1600(扩展为ISO 50,ISO 3200)感光度;搭载3英寸23万像素LCD,并且支持实时取景功能;重新设计的更大更明亮取景器 尼康D3x与佳能EOS 1Ds mark 3比较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机,对某一照相机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例如135照相机按其取景、快门、测光、输片、曝光、闪光灯、调焦、自拍等方式的不同,就构成一个复杂的型谱。不同相机的拍摄效果比较CANON袖珍数码相机(600万像素) 尼康D40(600万像素)佳能1Ds Mark3 (2100万像素) 哈苏H3D(2200万像素)二、镜头镜头的结构图(见课件分析图)镜头的焦距与视角(见课件分析图)标准镜头不同画幅相机,对应标准镜头焦距不同镜头的分类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手动调焦镜头与自动调焦镜头(镜头)普通镜头与数码镜头明锐度明锐度就是指镜头对于被摄体明暗对比、细节与层次、色调差异的再现能力。当分辨率等同时,用高明锐度镜头所摄影像的影纹清晰、轮廓鲜明、影调亮丽、质感强烈。在视觉上给人以明快、透亮的感觉。反差景物或影像中各部分明暗对比的差异程度。分景物反差和影像反差两种。前者指景物中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或对数差;后者是影像中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差。镜头的反差是指镜头对景物明暗对比的表现能力镜头的选配 广角 标准(中焦) 长焦不同题材镜头的选用拍摄什么? 表现什么? 突出什么?其他摄影器材:1、胶片:黑白和彩色、反转片和负片 135、120胶片和散片 胶片的感光度 (ISO50400) 2、闪光灯 闪光指数闪光指数是衡量闪光灯功率大小的指标。对于ISO100感光度的胶卷或数码相机设置而言 闪光指数GN 光圈系数 x 拍摄距离(米)因为闪光灯的发光时间非常短(1/300秒 - 1/20000秒)所以快门速度只要能达到闪光同步,对闪光曝光几乎没有影响,曝光量由光圈和闪光灯的输出量控制。 3、滤镜 ( UV镜 偏振镜 ) 4、三脚架及云台 5、摄影包6、清洁工具 7、其他 ( 快门线 遮光罩 测光表 )第三章 摄影用光摄影与光摄影用光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曝光的需要而提供足够的照明;二是为了控制被摄体再现的效果。对摄影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1、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2、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2、 &正确曝光是摄影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和摄影表现的前提决定曝光的三要素光 圈 快门速度 感光度ISO感光度感光度是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胶片,宽容度大,能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拍摄。但颗粒较粗,反差较小、灰雾度也较高。通常ISO50、100、200、400、800等。 数码相机的相当感光度ISO100、200、400、800、1600光圈相机上进光孔径的大小。通常用2、2.8、4、5.6、8、11、16、22等数字表示。相邻的数字之间,光圈相差一倍。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不同,曝光(进光)量不同。光圈不同,景深不同。快门相机上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分中心 (镜间)快门和焦片面(帘幕)快门。通常有1、2、4、8、15、30、60、125、250、500、B、T等数字。怎样进行正确曝光?阳光 16 法则 18%中间灰:测光表它并不知道我们正拍摄的是否是一张漂亮的脸庞、明亮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水面、洁白的雪片或者漆黑的夜晚,从灰板上测到的光线与落到被摄体上的光线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灰板上的18灰色会真实地以18灰色在成品照片上重现,那么,更黑暗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黑暗,更明亮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明亮。测光方式: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 平均测光矩阵测光 (分区测光、多区域评价测光)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直方图直方图能够显示一张照片中色调的分布情况,揭示照片中每一个亮度级别下像素出现的数量,根据这些数值所绘出的图像形态可以判断照片的曝光情况。从理论上说,一张曝光良好的照片在不同的亮度级别下细节都应该非常丰富,各亮度值上都有像素分布,像一座起伏波荡的小山丘。为了方便观察,把直方图划分为5个区,每个区代表一个亮度范围。左边为极暗部、暗部,中间为中间调,右边是亮部和极亮部。曝光方式程序曝光(P) 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 手动曝光(M)怎样选择快门速度?1、手持相机情况下,如果快门速度太低,会导致相继不稳、影像模糊。2、被摄物是静止还是在运动。如果在运动,快门速度低,可能导致影像模糊。 3、是否有考虑特殊效果。手持相机情况下的最低快门速度镜头焦距的倒数怎样选择光圈?考虑因素:1、根据现场光线照度 2、景深3、照片清晰度 4、与快门速度的配合怎样选择光圈?光线照度越高、被摄物亮度越高,光圈越小。光线照度越低、被摄物亮度越低,光圈越大。什么是景深?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 景深的计算问题?景深大好还是景深小好?什么情况下使用大景深?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镜头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拍摄距离远、景深大 拍摄距离近、景深小什么是超焦距?超焦距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距离,而是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变化而变化。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景深大)。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景深小)。对焦经验:1、确定拍摄主体 2、确定正确的焦点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3、少用无限远调焦用无限远调焦,前景部分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并且没有前景,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第四章 摄影构图摄影构图-摄影师将被摄影对象在画面内进行恰当的安排(取景、选取)的过程。摄影的过程:取景构图用光曝光瞬间把握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突出主题 简洁生动 富有创新初学摄影构图举例广义的摄影构图不只是将被摄影对象在画面内进行恰当的安排,而是凭借摄影的特性和各种表现手法,使之更好地表达拍摄者的意图的各种手段的总和。摄影构图包括的内容:距离、角度与景别 画幅的确定(横幅或竖幅)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狭义构图) 景深、虚实与空间关系线条、块面、色彩的运用 质感、反差及影调的控制1、距离、角度与景别如何决定距离、角度与景别?围绕被摄物多走走、多看看、多试试2、画幅的确定 用横幅还是竖幅?3、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4、景深、虚实与空间关系 5、线条、块面、色彩的运用 6、质感、反差及影调的控制总结:摄影构图包括的内容:距离、角度与景别;画幅的确定(横幅或竖幅);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狭义构图);景深、虚实与空间关系;线条、块面、色彩的运用质感、反差及影调的控制二、常用构图形式对称构图 均衡构图 对角线构图 动势构图 曲线构图 中心构图 放射形构图 散点构图 前景构图均衡布局上的不等型平衡三、常用构图手法:1、对比(形体、明暗、质感、虚实、动静、色彩)2、多样统一(主题、方向、色彩) 3、节奏与韵律 (反复、) 4、前景应用 关于构图的提示:1、拍摄之前问自己:究竟要拍什么?取景器里面的内容是有助于表现主题还是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2、学会做减法,把一切可要可不要的全部去掉! 第五章 数码摄影数码摄影是一种通过镜头把拍摄到的景物转换成以数字格式存放图像的摄影方式。基本原理: 光学相机(光线)胶片(卤化银晶体)数码相机(光线)CCD芯片 (影像传感器)数码处理器存储卡数码相机的基本构件:数码相机是由镜头、CCD、A/D(模/数转换器)、MPU(微处理器)、内置存储器、LCD(液晶显示器)、PC卡(可移动存储器)和接口(计算机接口)等部分组成。 一、镜头1、镜头及其镜头焦距 2、变焦倍数(光学变焦、数码变焦)影响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1、 镜头 2、影像传感器 3、图像处理器问题:1、数码镜头与普通镜头,有无不同, 能否互换?因为CCD等感光器件表面的反光,要大大强于胶片表面的乳剂层,所以传统单反镜头的镀膜若是不很优秀,用在在数码单反相机上,就会在镜筒内部发生多次光线反射,产生眩光和重影(俗称“鬼影”)。 另外由于CCD元素的“管状效应”,形成对中央直射光线和边缘斜射光线强弱反差过大,不似胶片乳剂对各方向光线“等同对待”,因而镜头用于数码单反时的像场边缘劣化严重,越是广角镜头越是明显。 数码相机镜头焦距与影像视角二、影像传感器CCD是Charge Couple Device的缩写,被称为光电荷耦合器。CCD器件上有许多光敏单元,它们可以将光线转换成电荷,从而形成对应于景物的电子图像,每一个光敏单元对应图像中的一个像素。 CCD的结构: 感光层色彩还原层信号转换层像素: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上排列的光敏硅点数。640 x 480 = 307200 1280 x 1024 = 1310720 2048 x 1536 = 3145728 2560 x 1920 = 4915200 3008 x 2000 = 6016000 3872 x 2592= 10036224 几种像素:总像素 (数码相机总的光敏硅点数)有效像素 (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 插值像素 ( 插值是在两个离散的数据间补充一些数据,使这些离散数据之间能符合相关条件并组成某个连续函数.数码图片如果像素不足,马赛克现象就越明显.加入锸值,能改善图片质量) (举例)影像传感器的种类:CCD CMOS SUPER CCDCCD和CMOS的区别:CCD 或 CMOS,两者都是利用感光二极体进行光与电的转换,将光影像转换为电子数字信号 。 CCD是集成在半导体单晶材料上,而CMOS是集成在被称做金属氧化物的半导体材料上,工作原理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转换的原理与太阳能电池相近,光线越强、电力越强;光线越弱、电力也越弱。成像方面:在相同像素下CCD的成像通透性、明锐度都很好,色彩还原、曝光可以保证基本准确。而CMOS的产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对实物的色彩还原能力偏弱,曝光也都不太好,由于自身物理特性的原因,CMOS的成像质量和CCD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由于低廉的价格以及高度的整合性,因此在摄像头领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MOS的优点之一是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CD为提供优异的影像品质,付出代价即是较高的电源消耗量。CMOS的另一优点是与周边电路的整合性高,使体积大幅缩小。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良, CCD 与 CMOS 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 。新一代的CCD朝向耗电量减少作为改进目标,CMOS则开始向大尺寸面积与高速影像处理晶片统合,藉由后续的影像处理修正噪点以及画质表现.SUPER CCD是由富士公司独家推出的,它使用了一种八边形的二极管,以蜂窝状形式排列,面积要比传统的CCD大。因此光线集中的效率比较高,使感光性、信噪比和动态范围都有所提高。富士公司宣称,SUPER CCD可以实现相当于ISO 800的高感度,信噪比比以往增加30左右,颜色的再现也大幅改善,电量消耗减少了许多。富士公司宣称SUPER CCD可与多40%像素的传统CCD的分辨率相媲美.CCD面积与成像质量 CCD面积不同,也就直接决定了感光点的数量和大小的不同。感光点的功能是负责光电转换,其体积越大,能够容纳电荷的极限值也就越高,对光线的敏感性也就越强,描述的层次也就越丰富。相反,如果感光点的体积过小,就容易出现电荷溢出的现象,使画面出现噪点。数码相机的噪点 数码相机的噪点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常见家用便携数码相机与全画幅数码相机CCD的实际大小:8.8 X 6.6 mm 36 X 24 mm三 A/D转换器: A/D转换器又叫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是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的器件。CCD是将实际景物在X和Y的方向上量化为若干像素,那么A/D转换器则是将每一个像素的亮度或色彩值量化为若干个等级。这个等级在数码相机中叫做色彩深度。色彩深度值越高,就越能真实地还原色彩。 色彩深度(bit) 色彩深度,也就是色彩位,就是用多少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记录三种原色。非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一般是24位的,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或 48位的CCD。对于24位的CCD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每一种原色光亮度值最多有28=256级,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256x256x256约1677万种。对于48位的CCD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16=65536级,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65536x65536x65536约280亿种。 四 微处理器: 数码相机要实现测光、运算、曝光、闪光控制、拍摄逻辑控制以及图像的压缩处理等操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数码相机通过MPU(Microprocessor Unit)实现对各个操作的统一协调和控制。五存储卡: 存储器的作用是保存数字图像数据,这如同胶卷记录光信号一样,不同的是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可以反复记录和删除,而胶卷只能记录一次。存储器保存图像的多少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以MB为单位),以及图像质量和图像文件的大小。图像的质量越高,图像文件就越大,需要的存储空间就越多。显然,存储器的容量越大,能保存的图像就越多。常用的有CF卡、SD卡、XD卡、MMC卡、记忆棒等。存储容量大,成本低,兼容性好,这些都是CF卡的优点,缺点则是体积较大。CF卡用途广泛,那些半专业、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几乎都选用CF卡来做为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而且同容量的CF卡价格和其他存储卡相比较是最低的。SD卡多用于MP3随身听、数码摄象机、数码相机等,目前SD卡在数码相机中正在迅速普及,大有成为主流之势。由于SD卡的体积要比CF卡小很多,并且SD卡在容量、性能和价格上和CF卡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这两年支持SD卡的手机迅速在市场走热,因此,SD卡的迅速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 影像存储格式:JPEG格式:有损压缩图形格式 TIFF 格式:无损压缩图形格式RAW 格式:原始的非压缩图形格式JPEG格式JPEG是一个可以提供优异图像质量的文件压缩格式,JPEG格式所拍摄的照片在相机内部通过影像处理器已经加工完毕,可以直接出片。虽然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追求图像过于精细的品质,JPEG有诸多值得考虑的优势,JPEG可以节省很大一部份存储卡的空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图片拍摄的数量,并加快了照片存储的速度,同而也加快的连续拍摄的速度,所以广泛用于新闻摄影。JPEG格式在压缩过程中丢掉了原始图像的部分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无法恢复的。而根据压缩比例的不同,照片信息量减少的程度也会不一样。通常压缩比率在10:1至40:1之间 。TIFF格式TIFF是一种非失真的无损压缩格式,所谓无损压缩是把文件中某些重复的信息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从而简化文件 ,不会影响文件内容,对于数码图像而言,能保持原有图颜色和层次,也不会使图像细节有任何损失。优点是图像质量好,文件可完全还原,兼容性比RAW格式高,但占用空间大。 TIFF压缩比最高为2-3倍。RAW格式(数码底片)大多专业数码相机支持的图像存储格式,存储的是感光元件成像后的原始图像数据,以后还可以对图像的曝光量、色阶曲线、白平衡、锐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但RAW格式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存储的是影像传感器记录的原始数据,而各品牌数码相机使用的是各自生产的影像传感器,所以记录的RAW格式的文件需要不同的软件来处理(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上有专门为预览提供的JPEG副本) 。RAW格式占用空间最大。 图片模式 :RGB (显示模式) CMYK(印刷模式)几个概念:数码相机像素 显示器分辨率 输出分辨率显示器分辨率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点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点数越多,画面就越精细,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以分辨率为1024768的屏幕来说,即每一条水平线上包含有1024个像素点,共有768条线,即扫描列数为1024列,行数为768行。输出分辨率:输出分辨率:决定图像的输出质量,是设备输出图像时每英寸可产生的点数,以dpi为单位。和图像分辨率两者有联系但并不总是相等的。如显示器、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的分辨率。这种分辨率通过DPI来衡量,目前,PC显示器的设备分辨率在60至120DPI之间。而打印设备的分辨率则在360至1440DPI之间。72ppi的分辨率适用于电脑屏幕显示。 96ppi的分辨率适用于丝网印刷。128ppi的分辨率适用于报纸的印刷。 200ppi的分辨率适用于转轮印刷,例如周刊杂志。 225ppi的分辨率适用于商业印刷,如做广告的小册子。 300ppi的分辨率适用于精美画册印刷。六液晶显示器(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液晶显示屏,数码相机使用的LCD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尺寸较小。LCD的作用有三个,一为取景、二为显示、三为显示功能菜单。 数码相机的优点:1、不需要胶片,能重复使用,成本低、无污染2、即拍即见,快速高效,能立即了解拍摄情况,弥补失误,存储量大。3、制作方便,能方便地使用用计算机进行后期加工处理4、复制、保存和传送方便数码相机的不足:1、成像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曝光宽容度较窄,动态范围较小。3、中低档相机受时滞的影响,抓拍、连拍受到一定限制。4、拍摄内容的真实性容易引起质疑。问 题:数码摄影能否取代传统胶片摄影?数码相机的分类:普通数码相机外型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一般不能进行快门光圈的设置和更换镜头专业数码相机单反结构、超高分辨率、可更换镜头、可进行各种专业性的设置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1、图象传感器面积不断增大,像素继续攀升 2、相机有单反化趋势,专业相机实现大众化。 3、家用相机功能多样化、综合化将成为亮点。(像素更高、体积更薄、屏幕更大、功能更炫)怎样选购数码相机?从类型上考虑: 便携式? 单反型? 数码后背?选择数码相机的误区:第一大误区:像素越高越好 第二大误区:越小巧方便越好第三大误区:功能越多越好 第四大误区:显示器(LCD)越大越好 从性能上考虑衡量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曝光方式、测光方式、测光范围、快门时间范围、曝光补偿方式及范围、取景器种类、聚焦方式、光圈调节范围、镜头焦距、内置闪光灯功能(以上是与传统相机类似的性能指标)、感光芯片种类、感光芯片尺寸、分辨率、色彩位数、镜头焦距值、影象存储方式、存储媒体种类、信息输出形式、白平衡调整方式、相当感光度、取景显示方式、内置彩色液晶显示器的性能,等等。从性能上考虑:1、数码相机的像数及CCD尺寸2、数码相机的镜头(是否可换?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3、数码相机的彩色深度(16、24位还是更高?)4、数码相机的时滞与连拍速度5、数码相机的手动功能(傻瓜还是可以设定?) 6、数码相机的电池及耗电量(能否充电) 7、数码相机的存储媒体种类及存储能力8、数码相机的相当感光度 9、数码相机的参数可调范围10、数码相机的品牌与服务 第六章 影室摄影在室内人工光源情况下进行的人物、静物、产品、广告摄影。一、影室的创建:影室为了完全能控制光线,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有黑色的挡光布,完全隔绝外界的光线, 然后在里面放一盏可移动升降的灯,这就是最简单的影棚。较标准的影棚一般配置35盏灯,可以让光的效果更丰富, 但并不是灯越多越好, 因为灯越多,越难以控制。 影室的灯光 影室内照明的光源有钨丝灯和电子闪光灯两种。光线为连续光和闪光两类。连续光灯使用方便, 就跟阳光下拍摄一样,看到的效果就是出来的效果了, 测光也可以用机内测光来判断。但是钨丝灯色温低(28003200),而且色温不稳定, 电压变化会引起色温大范围变化,而且发热量大,不安全,光量小, 所以现代摄影棚很少选用 。影室常用的是大功率闪光灯,标准的影棚都配备总量为2500W左右的闪光灯(35盏), 这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商业摄影项目了。 专业闪光灯色温非常稳定,可以长期稳定地工作在5500K左右,可以完善再现被摄物的色彩, 而且光量大,可以选用极小光圈,有利于商业摄影需要的大景深。 闪光同步:影室摄影中光圈、快门速度的确定?二、影室布光(一)摄影光线的六要素光度、光位、光质 光型、光比、光色1、光度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 ;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在摄影中,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色彩以及反差效果。在影室中,如何调整光度?光源数量 发光强度 灯光距离 灯光效果 2、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3、侧光 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 4、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5、后侧光 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6、逆光 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7、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通常忌拍人像。 8、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种灯光方向。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 3、光质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种明显的方向,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太阳从某一有明显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摄体,这就是一种直射的硬光;当天空中有雾,阳光就被扩散在一种广阔的区域上,从许多角度发出光线,这、就是一种软光。又如电子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硬光能使被摄体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软光善于揭示物体的外形、形状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现质感和细节。硬光又往往比软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气。 4、光型 光型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1)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 (2)辅光: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 (3)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 (4)轮廓光:指构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 (5)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 (6)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的辅助光。 5、光比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硬”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常用小光比。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 6、光色 光色指“光的颜色”或者说“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称为“色温”。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这方面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光色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彩色摄影中。蜡烛的色温一般在1800K白炽灯在3000K 晴天为5200K 阳光直射下5000K阴天下6500-9000K 深蓝的天空可以到20000K(二)影室布光影室灯光不像自然光,摄影师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构思和表现需要,运用娴熟的布光技巧,去营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但由于影室布光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它从一方面来说,可使摄影师将布光的效果发挥到极至,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增加了布光的难度。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与规律。(1)影室布光的 一般步骤:1.确定主光主光是主导光源,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在布光中,只有确定了主光,才有意义去添加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确定主光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征、质感表现、明暗分配和主体与背景的分离等情况来系统考虑主光光源的光性、强度、涵盖面以及到被摄体的距离。2.加置辅助光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3、设置背景光当被摄体较大,且被摄体与背景有足够的距离时,可对背景单独布光。在具体的布光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控制背景光的覆盖面、亮度和匀度。 尤其是要求亮度均匀的大面积背景,其中央与四周的照度是否均匀一致,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目测,因为人眼对亮度的微小变化往往不敏感,而胶片却会忠实地给予记录,最好能用测光表作认真的检测。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体与背景光比的具体控制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距、方位和照明范围来控制,或用各种半透明的漫射体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与背景轴线上适当部位进行遮挡,以得到适当的亮度。4.加置轮廓光轮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给被摄体产生鲜明光亮的轮廓,从而使被摄体从背景分离出来。轮廓光通常从背景后上方或侧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为一个,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二个或多个。在轮廓光布光时还应注意轮廓光与主光的光比,通常轮廓光是亮于主光的。有一点应当明确,轮廓光并不是每幅画面必需的光线,只有当画面需要时才添加,不然,就会有画蛇添足之感。5.加置装饰光装饰光主要是对被摄体的某些局部或细节进行装饰,它是局部、小范围的用光。装饰光与辅助光的不同之处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为目的,而是弥补主光、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眼神光、发光以及被摄体明部的重点投射光、边缘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装饰光。装饰光的布光一般不宜过强过硬,过强过硬容易产生光斑而破坏布光的整体完美性。(2)影室布光应 注意的问题1.控制好光源面积和扩散程度 2.保证足够的照明亮度3.选择合适的灯距 4.尽量少用灯具 5.多用反光器(3)影室灯光的精确控制 对于室内人像的拍摄而言,如何布光,就决定了得到怎样的人像,毋庸置疑,掌握好布光技巧,是拍好室内人像最重要的一环。了解灯光如何变化,将产生怎样的效果,则是学习布光的基础。 人像摄影中的几种经典布光法:1、伦勃朗式布光法2、蝶形布光法(黛德丽/派拉蒙布光法)3、伊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