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doc_第1页
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doc_第2页
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doc_第3页
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doc_第4页
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 (英文) How To Use Sweep And Whisk Techniques In Famous Chinese Pipa Works学 院 艺术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班 级 音本071 学 号 074070626 姓名 应锦阳 指导教师 叶金玫 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20110508 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1引言.21扫拂技巧的由来.21.1 琵琶的音色及演奏技法.21.2 从琵琶发展史中窥探“扫拂”技巧的演变.3 1.3 弹挑和扫拂.42扫拂的界定与分类(普遍性).42.1 急扫拂.42.1.1大扫与大拂. 42.1.2小扫与小拂. 4 2.1.3滚四条弦.5 2.1.4 夹扫 .52.2 缓扫拂 .52.2.1林挂.53 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特殊性).5 3.1 文曲.53.1.1塞上曲.63.1.2大浪淘沙.6 3.2 武曲.73.2.1十面埋伏.8结语. .10参考文献.11致谢.125摘要【摘要】在琵琶音乐中,扫拂是琵琶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重要技法。但在实际地琵琶演奏过程中总是会存在着扫拂技巧的若干问题,演奏者必须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探索来解决这些演奏瓶颈。在本文中主要叙述了扫拂技巧的由来,扫拂技巧的界定和分类,最后结合本人演奏过的琵琶文、武曲来探讨扫拂技巧在其中的运用,从而解决在实际琵琶演奏过程中存在的扫拂技巧的问题,也希望此文能给广大的琵琶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经验。【关键词】琵琶;扫拂;文曲;武曲How To Use Sweep And Whisk Techniques In Famous Chinese Pipa WorksAbstract【ABSTRACT】In the actual pipa music playing, sweep and whisk are extremely an important skill.,my original intention to wirte this thes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question when I was play pipa .This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sweep and whisk,then I straighten out the definition of sweep and whisk and classification them for more complete, at last,I combine some master works I played to explore how to use the sweep and whisk skills in practice,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ut myself in pipa playing ,and whats more, I also hope this article can actually give other learners some use for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KEYWORDS】pipa ; master works; elegance piece; force piece 引 言 在现代在实际的琵琶音乐演奏中,扫拂是琵琶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重要技法。不但在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武曲中对作品的演奏成败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文曲中往往也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扫拂的技巧运用因曲风及情境的转换而千姿百态,从而展现各种不同乐曲的风格。 本论文主要是从我自身在实际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存在的扫拂技巧的问题为出发点,做相对完善的扫拂的界定和分类,以及从我演奏过的各大文曲和武曲及文武曲中出发探索,在各曲中对扫拂技巧的运用做一个阐述。1扫拂技巧的由来1.1 琵琶的音色及演奏技法琵琶是以“点”为基本的音乐形态,构成“线”形音调表现乐思为其弹奏特征的民族乐器。琵琶音色的穿透力很强,只要运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基本功扎实,其音乐就能传得很远,低音区音质淳厚而古朴,中音区柔和而饱满,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以上并非由于白居易的高文学修养而有所夸张,相反,琵琶音乐具体的音乐音响在演奏家的手中有过之而不及,琵琶行中的描绘是对唐代琵琶名曲六幺和霓裳的贴切的描写,字里行间,此时无声,但我们已深深被我们大脑产生的音乐表象所吸引了。这就是琵琶的音色,不像古筝的音色那么妖艳,也不甘古琴音乐的那样深沉,她幽静、典雅、奔放、喜悦、壮烈、悲切、思考、高贵、辉煌于一身,这就是中国民族乐器之王琵琶。 琵琶的演奏技法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已变得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左手和右手两大部分:右手主要包括弹、挑、扫、拂、轮、勾、抹、剔、摇指等;左手主要包括打、带、吟、揉、划、伏、绰、 注、煞等,一共有五六十种。大千世界拥有共同的力的作用模式,左右两手有机配合,将穿越千年的琵琶音乐传承地惟妙惟肖,通过异质同构的联觉对应规律,无论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曲”,还是柔肠百断,感人肺腑的“文曲”,各种不同的情感流露及叙事情节都能易如反掌地通过琵琶音乐再现出来。琵琶演奏中的右手技术:弹、挑、扫、拂、 轮等等,从发音的角度来看,其本质都是以右手手指指甲面拨弦而发出声音的,但为了得到符合乐曲的音色,手指指甲如何拨动琴弦,却有许多讲究,如:吃弦的深浅,拨弦的速度,角度,力度,触弦位置离复手的高低不同等等,其发出的音色都会有明显的区别,为了在不同的乐曲中表现不同的情境,弄清演奏中的这些技术所产生的音色特点,对于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1.2 从琵琶发展史中窥探“扫拂”技巧的演变纵观琵琶演奏艺术发展史,事实上在秦时代就产生了 “扫拂”这个指法。晋傅云所作琵琶赋中对秦琵琶演奏艺术描写地十分细致光彩。“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傅于高粱,弱腕急以竞骋兮,象惊电之绝光”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秦时代琵琶演奏家十指如飞的演奏已进入了“骏马奔腾”,“惊电绝光”的境界。在这之中便是“扫拂”这一技法被充分运用的结果李坤丽.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 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4。据文献记载,“现代意义的扫拂技巧”是随着拨弹和指弹的演奏而产生,所谓拨弹就是用拨片来拨弦演奏音乐,所谓指弹就是用手指来拨弦演奏音乐。在琵琶发展史中,早期的琵琶演奏基本是拨弹,唐朝有个琵琶演奏家曹刚就因“运拨如风雷”而著名。后到北魏年间开始有人用手指来演奏琵琶,虽然那时期琵琶拨弹还占优势,但由于指弹发展增加了右手演奏技法,使琵琶音乐音色更加丰富,指弹技艺便在社会上风靡起来,而且不断发展。从北魏至元代这段期间,指弹与拨弹并存,且右手指弹指法在这段时间也越发复杂,直至繁荣昌盛。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琴体的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完全废除拨弹用指弹是在元代,诗人袁楠在李官儿琵琶行诗中道:“素手推却春风行,行云停空驻晴日”。所谓“素手推却”指的便是右手的弹和挑。至明清以后,指弹艺术就更加丰富多样了,此时扫拂的技法是四个手指排齐扫拂。后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吸收西洋音乐,为琵琶开创了一个新的音乐世纪。扫拂技巧也发生变化,变成食指单指做扫,大指单指作拂。因为这样演奏使其音质更好,音色变化也更易于驾驭李坤丽.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 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4 。1.3 弹挑和扫拂 所谓弹,就是右手食指由右向左快速弹出触弦;所谓挑,就是右手大指由左向右快速挑进触弦。弹和挑是琵琶演奏的最基本的两种指法,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弹挑。 所谓扫,即是食指用力从右往左急弹4根琴弦如出一声;所谓拂,就是大指用力从左向右急挑4根琴弦如出一声,两者相连一起使用即为扫拂。 从以上可以看出扫和拂便是弹和挑的扩大化,因此要学好扫和拂,先学好弹和挑,举个例子能轻松地快速滚奏是演奏好快速扫拂即滚四条弦的关键,练习时,我们常从一条弦的快速滚奏做起,再两条弦,三条现,最后扩大到四条弦就是快速扫拂了。 2 扫拂的界定与分类2.1 急扫拂 所谓急扫拂,是指快速的扫拂,音色具有穿透力和爆发力,是各大名曲中必不可少演奏技巧,这里的急扫拂我是相对于速度缓慢的音色相对柔和扫拂林挂而言的。 急扫拂又可分大扫和大拂,小扫和小拂,滚四条弦,夹扫。2.1.1大扫和大拂大扫和大拂指的是一般情况下食指用力往左急弹4根琴弦如出一声和大指用力向右急挑4根琴弦如出一声的技巧,是急扫拂的分解动作。音响效果丰满且具有爆发力,常会在各大名曲中与轮指结合起来使用,因此便有了扫接长轮、扫轮、拂轮等技巧。2.1.2小扫和小拂小扫和小拂指的是食指用力往左急弹3根琴弦如出一声和大指用力向右急挑3根琴弦如出一声的技巧。音响效果相对于大扫和大拂而言要单薄,常作急扫拂的前奏,以此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1.3滚四条弦滚四条弦指的是右手快速地来回扫拂运动,其音响如万钧巨雷贯耳,百里怒潮排空,万马奔腾,振彻人心。2.1.4 夹扫夹扫有很多多变的形式,是扫与拂和弹与挑的结合,下面我举例讲一种最常用的:这一组夹扫是由时值相等的四个音组成,第一音划四条弦,第二音挑一条曲调弦,第第三音弹一条曲调弦,第四音挑一条曲调弦,共得四声。这样的演奏可以表现多种音乐情趣,如欢快的,奋进的,等等。2.2缓扫拂所谓缓扫拂,是指速度较缓慢的扫拂,食指依次从弦上过,如林挂。2.2.1林挂 演奏时食指从缠线至子弦顺序划过,四条弦先后清晰的发音,如浏阳河开头的第一个指法便是,运用此技法表现了流水般的意境。3 各大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3.1 文曲 琵琶文曲,指的是以抒情优美,简朴动人的音乐,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生动展示宁静平和的意境的乐曲朱黎光.传统琵琶乐曲中文曲与武曲探微.J.四川戏剧.2009年第一期。文曲主要注重左手的技法,扫弦在其中的运用不是很多,但一旦出现扫弦,必是曲中的一个表达乐曲思想感情的重点,或以此升华全曲的内涵,因此文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不可忽视。根据乐曲表达的意境的不同,扫拂技巧也不同,扫拂是虚是实,音色或浓或淡,张力或松或紧,形象或刚或柔等,都要根据乐曲的意境来确定,因此在以下的扫拂技巧的运用中,都是从琵琶曲的意境出发来选择技巧的。3.1.1 塞上曲塞上曲是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全曲哀怨宁静,凄楚幽雅的情感,充分描述了王昭君出塞匈奴,在塞外思念祖国,思念亲人,一个弱女子肩负国家安危牺牲小我的幸福,怨恨国君让其远离故乡的情感。曲谱最早见于李芳园的琵琶谱,是李芳园根据华秋萍的琵琶谱中的五首独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综合而成一曲,这五首小曲原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民间小曲,连续弹奏下来正符合昭君的身份事迹,因此起名为塞上曲。全曲五段:1、宫苑春思 2、昭君怨 3、湘妃滴泪 4、妆台秋思 5、思汉乐曲音乐如泣如诉,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演奏此曲时,左手的技巧推、拉、吟、柔很重要,但此处我们主要讲扫拂的技巧,就不对左手的技巧做一一细致讲解了。特别的是此曲中没有一个扫弦,也没有一个拂弦,就连常在文曲中运用的林挂也没有。此时您肯定会产生疑问,我为何会将其放在此处作为例子,这里本人只是想从反面来说明扫拂技巧不适于塑造哀怨宁静,凄楚幽雅的音乐形象,扫拂的出现,塑造的总是热烈、豪放的音乐形象,表达激动、欢快的音乐情绪。3.1.2 大浪淘沙 著名的琵琶独奏文曲曲目,民族民间音乐家阿炳作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得以保存,是被录下的三首琵琶曲之一。乐曲的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开头之处的旋律相似,因此此曲很有可能是阿炳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全曲共分三段。以下结合此曲的音乐形象来太探讨扫弦技巧在此曲中的运用。乐曲开始的第一段为慢板段落,由于些乐思常常变化重复出现因此篇幅较长,是全曲的主要部分。开始处在短小的引子后,主题出现,第二把位的旋律深沉坚定,优美亮丽,凄楚幽雅,可以说是柔中带刚,意味悠长,仿佛看到阿炳一步一顿地在黑暗中艰难摸索自己的人生道路。音乐时强时弱,一波一波的音浪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不平现实的愤怒和无奈。此段中有两处扫接轮,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两个扫接轮的演奏从速度上来讲下弦要快,力度要强,右手出现点的位置约在距离复手3到4厘米处,出现角度与面板把握好45度角,得到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音色,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愤怒的情绪和顽强的精神。此处的扫拂应是实的,音色相对武曲中的扫拂而言是淡的,张力不松不紧,适中便可。第二段是个过渡段落,主要运用了“摭分”的指法演奏,乐思发展运用了重复和模进的手法,音乐滔滔不绝,宛如江海急流中的大浪淘沙,也比喻人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的微不足道以及任由社会浪潮拍打被驱逐着往前的人生命运,音乐弱起,作渐强渐快,并将全曲推向高潮。第三段速度为每分钟126拍,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和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这样的音乐形象是扫拂的强项,但由于此曲总的音乐基调是文曲,因此双弹的运用便成了主角,扫弦只在尾声处运用,根据本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我认为此处的扫接轮中的扫有两种演奏方法:第一种,两个扫接轮的演奏从速度上来讲下弦要快,力度要强,右手出现点的位置约在距离复手3到4厘米处,出现角度与面板把握好45度角,得到四弦一声的效果,即与第一段中的相似,表达了作者“即使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苦难,但还是要坚定沉着!”的思想。第二种,两处都用“林挂”的方式来演奏,手指依次从弦上过,每根弦发音饱满,一个接一个,入弦深,触弦缓慢但音与音之间要紧凑,力度适中,演奏角度不宜由太大,3 0度便可。于全曲接近尾声,用这样的方式出来的音色较温和流畅,能很自然地将乐曲结束,以此表现“梦醒时分,作者坦然面对现实,从滚滚的历史潮流中看自己,达到了忘我的人生境界。在这里,我要补充说明,“林挂”这种技巧也是文曲中运用地较多的,武曲中不常见,因为其速度较慢,音色婉转,不够戏剧性;但在文曲中,便可恰当好处的描绘悠然自得的意境,如浏阳河开头的第一个右手技法便是,这个上文已有提及。以上这两种演奏方法都可得到完美的音响效果。全曲通过此曲中仅有的这几个扫接轮,将乐曲升华成中国的“命运曲”,这也是对扫弦在文曲中的重要性的论证。3.2 武曲 琵琶武曲,指的是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来表现有一定故事情节,气势较宏伟,结构较庞大的乐曲朱黎光.传统琵琶乐曲中文曲与武曲探微.J四川戏剧.2009年第一期。琵琶武曲中,扫拂技巧的是音乐形象的具体塑造者,因此会大篇幅的使用各种扫拂技巧。具体的扫拂技巧的演奏要求要从音乐的情节发展中来看,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十面埋伏中扫拂技巧的运用。3.2.1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琵琶著名的传统大套武曲。“现有资料中,最早记载有十面埋伏的是鞠氏林琵琶谱和华秋萍琵琶谱;其次是檀槽集和陈子敬琵琶谱以及李方圆琵琶谱;再其次是瀛洲古调和养正轩琵琶谱以及汪昱庭琵琶谱” 林石城. 琵琶名曲选浅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3月北京第1版。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乐曲重点是在埋伏的烘托以及壮观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全曲要说十面埋伏中扫拂技巧的运用,那是太多,用扫拂技巧来体现武曲的戏剧性是他的强项,在此处我对经典的或大面积的扫拂部分做一个表述。 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有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准备以及汉军的阵容。(1)“列营”为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由散渐快,节奏自由和富于变化,故事情节一开始,就用激烈的“拂轮”手法渲染气氛,顿觉杀气重重,马上就要狼烟四起,此处的“拂轮”入弦要深,用力要猛,有一定难度的是在入弦深的基础上下弦的速度要快,手指离复手要近,产生刚毅尖锐的音乐效果,结合以上演奏得到的音响效果让人肃然起敬,相当有震慑力,开头处拂轮的效果会影响到整曲的演奏气场,因此一定要在通晓知识的基础上多加实践练习,直到可以为止。“拂轮”后接“连续扫拂”,“扫拂”的进行在速度上要由慢渐快,弦数由少极多,力度由弱渐强。此外,扫和拂的音色效果要相仿,也就是说,必须使食指、大指指甲与弦身的接触角度以及运动方向都要相仿,这样才能发出坚实饱满,雄壮激烈的战鼓之声。 (2)“吹打”, “吹打”段主要运用的是轮指,音乐情绪是渐强的,因此,到了最后一次反复第二段的音乐主题时,变成了扫接轮,其中的扫弦力度要做渐强,入弦由浅到深,速度都要快,演奏时成45度角,要注意整体音色的和谐。 (3)“点将”,此段无扫拂技巧。 (4)“排阵”,由遮分开始做渐强,到后来每拍的第一音转换成大扫,随着音乐的进行做渐强。此处的扫弦入弦要浅,速度要相当快,下弦角度应大于之前的角度60度为好,手离复手远,以此来达到轻快干脆的音响效果,表现战士们训练有素,飒爽排阵的风姿。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此处的演奏方法与第四段的同,重在表现战士们训练有素,飒爽走队的风姿。 第二部分:描写楚汉战场上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场面。(6)“埋伏”段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埋伏”顾名思义,不是正面作战,因此要悄悄的进行,偷偷的埋伏。因此这一段所要表现的是由慢渐快,由远渐进的急促的脚步声,一旦找到埋伏处,便迅速蹲点,这也就是乐曲中在一段长音乐节后接一个拂轮的原因。此段的总体音色一定要清晰,拂不宜太强,在密集清晰的音乐中,描绘月光下,刘军把数十万人马悄无声息的布置好,并神秘的等候的场景,看似平静,但其实已杀气重重,十面埋伏。(7)“鸡鸣山小战”是具体描写楚汉两军短兵相接、气息急促的场景。多处音头运用了扫弦、长轮、滚弦、煞弦结合在一起非常戏剧性地描写了刀枪相击的战争场面。此处音头的扫弦要干脆,下弦快,入弦浅,力度渐强,手离复手的位置要远。(8)“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剑击撞声、士兵呐喊声层峦叠嶂、震撼人心。主要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是本曲的主要乐段之一。在本段中部,炮声与楚歌箫声之间,先用“夹扫”空弦表示在奔腾的骏马,夹扫的音量宜稍弱些,入弦浅,力度渐强,触弦离复手远,此处用变化的弦数演奏扫拂,即“夹扫”这样就不会是音乐变得单调乏味,实际谱面上标的是滚四条弦,但具体演奏时我们要稍作改动,“扫拂扫拂”变成“弹挑扫挑”,入弦适中,音量渐强便可。这样就能把整个战场反应出来连接前后各种不同的乐节所描绘的场景。 第三部分:共两段描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刎的情景。(9)“项王败阵”,此段用了大篇幅“凤点头”的技巧,此外还有用“夹扫”演奏的马蹄声,以下专门讲一下最后一小节的“扫弦”,此处的扫弦要干脆利落,苍劲有力,扫完马上煞弦,具体演奏方法入弦要浅,力度要强,速度要快。(10)“乌江自刎”节奏自由,速度变化较多。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逃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接着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 “煞”音乐嘎然而止。一般演奏都在此处作全曲结束,有的谱中也有接着再描写刘邦获胜后的凯旋归来的情景,此处不再一一讲解,根据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理解来选择最后三段演还是不演。结 语从本论文中可见,演奏者扪可以通过每首乐曲(文曲 、武曲、文武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扫拂技巧在此处的音色,从而对扫拂技巧的选择做一个定位,可从力度,角度,速度,手离复手的位置等来定位,综合起来后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通过这篇论文,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的演奏水平,也希望能给广大琵琶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参考文献:1. 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M.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2. 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 .M.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上).20073. 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 M.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下).20074. 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5. 林石城 .琵琶30课.M .人民音乐音像出版社6. 林石城 .琵琶名曲选浅说.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7. 袁静芳.民族器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8. 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刘镇珏 .赖耀伟.跟我学琵琶.M.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5.1110. 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1. 林石城. 杨淑芳.琵琶的训练与演奏.M.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2. 林石城. 对琵琶演奏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小演奏家 2002913. 黄光林. 琵琶右手触弦的角度、深度、速度与力度. J. 教学研究14. 周红.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变化.J. 黄钟 1994年4期15. 李坤丽 .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416. 林琪美 .琵琶“扫弦”一识 .J. 音乐探索 17. 林石城. 琵琶指法与表演之窥见. 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6118. 卢盈盈. 20世纪20年代以来琵琶艺术发展与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作用 .J. 硕士论文 2007年4月19赵承红. 弹琵琶曲大浪淘沙有感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6月20. 杨秀玉. 琵琶发音技巧的掌握 .J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21. 刘刚 .琵琶演奏中的噪音问题 .J. 乐府新声 2000年第4期22. 梁冰. 浅析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创作特点 .J .艺术探索 2007致 谢此次论文的写作,不光光是在我自己的努力下,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也进行了评阅和建议,尤其是本人的指导老师叶金玫,在本人论文的总体思路和布局以及语言表达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在这里我要谢谢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抽出时间来为我指导,让我顺利的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并在实际的能力中也有所提高。谢谢!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 务 书课题名称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指导教师叶金玫学 院艺术学院专 业音乐学班 级071音本学生姓名应锦阳学 号074070626开题日期201012一、 主要任务与目标:初步具备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音乐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化要求,受到音乐研究的初步训练。2)通过该论文的撰写,对各大文曲、武曲及文武曲中扫拂技巧进行归纳研究,并对如何把握不同风格作品中扫拂演奏技巧的运用作出准确的较有启发的论述。主要内容: 一、绪论 二、扫拂技巧的由来 三、扫拂的界定与分类 四、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 基本要求: 该文选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要求作者尽量挖掘已有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需要多阅读有关琵琶演奏读谱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期刊,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高自身对琵琶演奏中扫拂技巧的准确运用,并对如何把握不同风格作品中扫拂演奏技巧的运用作出准确的较有启发的论述。三、计划进度:一、选题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 二、尝试阶段:(2010年1月至2月)搜集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初稿的完成。 三、发展阶段:(2010年2月至4月)对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意义,具体稿件的完成。 四、总结阶段:(2010年4月至5月)全面总结验收,撰写课题报告及专题总结,接受验收。四、主要参考文献:1林石城.琵琶名曲选浅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刘镇珏、赖耀伟.跟我学琵琶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11 3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中国琵琶考级曲集.M.2007 4林石城、杨淑芳.琵琶的训练与演奏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5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6林琪美.琵琶“扫弦”一识J.音乐探索 7李坤丽.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4 8周红.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变化J.黄钟,1994年4期 9杨秀玉.琵琶发音技巧的掌握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0林石城.对琵琶演奏若干问题的思考J.小演奏家,2002.9指导教师 叶金玫 2010 年 12 月 03 日系 主 任 王蕾 2010 年 12 月 03 日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指导教师叶金玫学 院艺术学院专 业音乐学班 级071音本学生姓名应锦阳学 号074070626开题日期201012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可另附纸。文献综述正文:早在秦代,晋傅云所作的琵琶赋中对琵琶演奏艺术有这样的描写:“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傅于高粱,弱腕急以竞骋兮,象惊电之绝光。”这段话便对秦时代琵琶演奏家的扫拂技巧做了一个经典的描述,如“万马奔腾”如“惊电之绝光”。在现代实际的琵琶音乐演奏中,扫拂无疑是琵琶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重要技法,由于其演奏的多样性以及音色的丰富变化,不但在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武曲中对作品的演奏成败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文曲中往往也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扫拂的技巧运用因曲风及情境的转换而千姿百态,从而展现各种不同乐曲的风格。这些重要性从我平时的练习过程和前人的相关研究中都可以体会出来。我所查找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这些:1. 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M.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2. 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 .M.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上).20073. 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 M.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下).20074. 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5. 林石城 .琵琶30课.M .人民音乐音像出版社6. 林石城 .琵琶名曲选浅说.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7. 袁静芳.民族器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8. 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刘镇珏 .赖耀伟.跟我学琵琶.M.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5.1110. 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1. 林石城. 杨淑芳.琵琶的训练与演奏.M.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2. 林石城. 对琵琶演奏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小演奏家 2002913. 黄光林. 琵琶右手触弦的角度、深度、速度与力度. J. 教学研究14. 周红.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变化.J. 黄钟 1994年4期15. 李坤丽 .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416. 林琪美 .琵琶“扫弦”一识 .J. 音乐探索 17. 林石城. 琵琶指法与表演之窥见. 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6118. 卢盈盈. 20世纪20年代以来琵琶艺术发展与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作用 .J. 硕士论文 2007年4月19赵承红. 弹琵琶曲大浪淘沙有感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6月20. 杨秀玉. 琵琶发音技巧的掌握 .J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1. 刘刚 .琵琶演奏中的噪音问题 .J. 乐府新声 2000年第4期22. 梁冰. 浅析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创作特点 .J .艺术探索 2007 一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归纳与评述李坤丽的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中讲述了琵琶扫拂指法的最早记载是在秦代,晋傅云所作的琵琶赋中对琵琶演奏艺术有这样的描写:“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傅于高粱,弱腕急以竞骋兮,象惊电之绝光。”这段话便对秦时代琵琶演奏家的扫拂技巧做了一个经典的描述,如“万马奔腾”如“惊电之绝光”。这是本文的一个方面。本文的重点是从“缓扫”和“急扫”两个方面从不同的乐曲有唱支山歌给当听.新翻语调绿腰.月影霓裳.霸王卸甲.彝族舞曲.欢乐的日子来进行分析其演奏的方法,音色的把握以及意境的展现。但没有对“缓扫”和“急扫”明确的界定与分类,对所涉及的乐曲也还可以再条理化.系统化一些。在林石城.杨淑芳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 一书中记载了琵琶的历史,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每一类有相当规模的练习曲和乐曲。练习曲中主要是针对各指法展开的,其中关于扫拂的内容有:大夹弹练习,快夹弹练习,夹弹练习,夹扫练习。乐曲共有62 首,每首乐曲都有其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要求。总的来书此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刘镇珏和赖耀伟的跟我学琵琶中对扫拂的界定与分类有:夹弹.扫.划.拂。其侧重的内容在名曲的乐谱和赏析及演奏提要上。此书对乐曲的来源及意境做了准确的讲解,对意境的总体分析与把握会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但在指法的界定与分类上,有待条理化.系统化。林石城的琵琶30课是一本学习琵琶演奏的初级教材,三十课主要是针对琵琶指法的练习曲而言的,其中关于扫拂方面的练习曲与在林石城.杨淑芳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 一书中的大体一致。林石城的琵琶名曲选浅说对乐曲的作曲背景及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我更好的把握乐曲的意境。 在林琪美的琵琶“扫弦”一识中,对浦东派的扫弦技巧进行了分类与举例,其分类主要有:大扫.小扫.滚四条弦.夹扫。但没有提及带有琶音式演奏效果的划(有的地方称“林挂”)的“缓扫”。划,在琵琶的演奏中及为重要,如春江花月夜和浏阳河中就有此指法,在浏阳河的开头第一个音便是“缓扫”划,接一个长轮,使听众马上便沉浸在浏阳河波光粼粼的流水中,是表达意境的点睛之作,春江花月夜也是如此。所以除了“急扫”以外,我认为“缓扫”亦是扫弦中不可漏缺的内容。 在孙继楠的中外名曲欣赏中,在琵琶方面主要对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大浪淘沙彝族舞曲进行了整体分析,“扫拂”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此书有助于我更好地进行具体乐曲的分析。韩万斋的中国音乐名作快读也是如此。 在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的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上)与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编的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下)中,囊括了94首琵琶曲谱,本论文要分析的乐曲也主要从中选 定,乐曲从一到十级,版本新颖.权威。 赵承红的弹琵琶曲大浪淘沙有感 ,刘石的琵琶武曲霸王卸甲及其扫弦的运用 ,焦志丽的千万朵红花遍地开解析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梁冰的浅析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创作特点,等等这些都是对全曲进行了分析,对本论文在研究扫拂”技巧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的意义。 在林石城的对琵琶演奏若干问题的思考,黄光林的琵琶右手触弦的角度.深度.速度与力度,周红的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变化,李坤丽的琵琶演奏中的“缓扫”与“急扫”,林石城的琵琶指法与表演之窥见,卢盈盈的20世纪20年代以来琵琶艺术发展与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作用中,主要对乐曲演奏的技巧做了阐述,将其归纳总结后,主要有触弦的角度.力度.深度.速度.呼吸状态.肢体运动状态6方面。本论文将在“扫拂”技巧方面在每一首乐曲中从这6方面来研究。石蔚的琵琶的演奏音色浅析,杨秀玉的琵琶发音技巧的掌握, 刘素芳的琵琶的演奏与情感表达,刘刚的琵琶演奏中的噪音问题中主要对琵琶的音色以及琵琶的意境表达做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也给我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借鉴。综合前人的研究,本论文在扫拂技巧的界定与分类将作更系统更完整的阐述,以上这些研究在“扫”这一块内容是不乏资料的但对“拂”却论述的相对较少,其实在大篇幅的扫弦演奏中,拂都是与其同时存在的,一扫一拂便是一对,就如弹与挑是一对一样,扫拂只弹跳的扩大化。这两个指法是就好比事物的阴阳两面,扫便是阳的一面,拂便是阴的一面,很多时候都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更需要我在写本论文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实践来得出一些有关于拂演奏理论,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演奏。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在实际的琵琶音乐演奏中,扫拂是琵琶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重要技法。不但在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武曲中对作品的演奏成败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文曲中往往也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扫拂的技巧运用因曲风及情境的转换而千姿百态,从而展现各种不同乐曲的风格。 本论文主要是从我自身在实际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存在的扫拂技巧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我演奏过的文曲和武曲中的典型例子出发探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出在各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以及对作品意境的表达。 在前人研究扫拂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更完整的界定和分类(即扫拂的普遍性),然后再对各大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与风格.意境的把握(即扫拂的特殊性)做一个研究,希望能在实际的乐曲演奏过程中更加好的运用扫拂技巧,使演奏出来的音乐能更好的贴近作品内在的灵魂。通过这样的研究,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的演奏水平,也希望能给广大琵琶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指导教师签字 叶金玫 2010 年 12 月 03 日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题 目中国琵琶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指导教师叶金玫学 院艺术学院专 业音乐学班 级071音本学生姓名应锦阳学 号074070626开题日期2010.12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背景: 在实际的琵琶音乐演奏中,扫拂是琵琶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重要技法。不但在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武曲中对作品的演奏成败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文曲中往往也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扫拂的技巧运用因曲风及情境的转换而千姿百态,从而展现各种不同乐曲的风格。本论文主要是从我自身在实际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存在的扫拂技巧的问题为出发点,综合前人的研究,在扫拂技巧的界定与分类将作更系统更完整的阐述,之前的研究在“扫”这一块内容是不乏资料的但对“拂”却论述的相对较少,其实在大篇幅的扫弦演奏中,拂都是与其同时存在的,一扫一拂便是一对,就如弹与挑是一对一样,扫拂只弹跳的扩大化。这两个指法是就好比事物的阴阳两面,扫便是阳的一面,拂便是阴的一面,很多时候都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更需要我在写本论文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实践来得出一些有关于拂演奏理论,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演奏。指法最终是要为乐曲服务的,所以本论文的重点是我从本人演奏过的文曲和武曲中的典型为出发探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在各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对作品意境的确切表达。意义: 在前人研究扫拂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更完整的界定和分类(即扫拂的普遍性),然后再对各大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与风格.意境的把握(即扫拂的特殊性)做一个研究,希望能在实际的乐曲演奏过程中更加好的运用扫拂技巧,使演奏出来的音乐能更好的贴近作品内在的灵魂。通过这样的研究,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的演奏水平,也希望能给广大琵琶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扫拂技巧的由来a) 扫拂的界定与分类(普遍性) 急扫拂:大扫与大拂 小扫与小拂 滚四条弦 夹扫 缓扫拂:林挂b) 各大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用(特殊性) 文曲:塞上曲 大浪淘沙 武曲:十面埋伏 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扫拂在以上各不同乐曲中的演奏技巧,从触弦角度.力度.深度.速度.呼吸状态.手离复手的位置等方面入手;研究扫拂在以上各不同作品中为了意境正确的表达对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产生的音色的要求;不同的琵琶流派在同一乐曲中对扫拂的技巧.风格和意境把握的比较。: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前人研究扫拂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更完整的界定和分类(即扫拂的普遍性),然后再对各大名曲中扫拂技巧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