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肥诊断歌3.doc_第1页
作物缺肥诊断歌3.doc_第2页
作物缺肥诊断歌3.doc_第3页
作物缺肥诊断歌3.doc_第4页
作物缺肥诊断歌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缺素症状多 缺氮:植株浅绿、基部叶片(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分枝(分蘖)少,出现早衰现象。若果树缺氮则表现为果小、果少、果皮硬等现象。例如:冬小麦在开春后,田间表现为叶色黄绿,叶片稀而小,植株细长纤弱,叶型如马耳朵,分蘖少而弱,这是缺氮元素的一种表现。针对作物缺素症状,此时采用叶面施肥,喷施1-2%尿素溶液,小麦叶片迅速吸收养分,缺素症状得以及时缓解,比土壤追施肥料效果好,利用率高。 缺磷:植株深绿,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开花期推迟,种子小,不饱满。在作物生长后期,作物根系常表现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此时,若要给作物追施肥料,宜选用叶面喷肥。如在果树生长后期,常喷施磷、钾肥,可提高果树产量。对于后期缺钙的果树,宜在果实采收前8周,开始喷施0.3%硝酸钙溶液,以一周为间隔,连喷4次,可有效矫治苹果缺钙引起的豆斑病,提高品质。 作物缺磷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氮那么明显,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缺磷植株的叶片小,叶色暗绿或灰绿色,缺乏光泽。一些作物如大豆、甘薯和油菜等茎叶上出现的紫红色斑点或条纹,即是缺磷的表现。作物缺磷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 缺磷可使禾谷类作物分蘖延迟或不分蘖,株间叶片不散开,长相似“一柱香”;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穗粒少而不饱满。此外,造成玉米果穗秃顶、油菜脱荚、棉花和果树落蕾、落花,甘薯及马铃薯薯块变小,耐贮性变差。 缺钾:茎易倒状,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个叶片有时呈杯卷状或皱缩,褐根多。粮食类作物及其他含糖量大的作物生长后期需钾量较大,如禾谷类和马铃薯、甘薯、西瓜、葡萄类。 缺镁:叶片变黄,有时杂色(和缺氮的区别),叶脉仍绿,而叶脉间变黄有时呈紫色,出现坏死斑点。 缺铁:脉间失绿,呈清晰的网纹状,严重时整个叶片(尤其幼叶)呈淡黄色,甚至发白。北方的果树如苹果、梨等易表现此症状。 缺硼:首先表现在顶端,如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幼叶畸形、皱缩。叶脉间不规则退绿。油菜的“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苹果的缩果病,萝卜的心腐病等皆属于缺硼的原因。 缺锌: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如果树的小叶病,玉米的花白苗等。 缺铜:新生叶失绿,叶尖发白卷曲呈纸捻状,叶片出现坏死斑点,进而枯萎死亡。如禾谷类表现为植株丛生、顶端变白,严重时不抽穗、不结实。果树缺铜则表现为顶梢叶片呈簇状,叶和果实均退色等症状。缺锰:脉间出现小坏死斑点,叶脉出现深绿色条纹呈肋骨状。如柑橘的缺锰病。(农村大众)2001/08/01 营养元素作用及作物缺素症状养分名称作用缺乏症状氮(N)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叶绿素、生物碱和维生素的成分新叶淡绿,植株矮小,老叶枯黄,茎杆细磷(P)作物体内各项代谢的参与者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老叶先出现症状钾(K)参与多种代谢过程,提高作物品质、 抗倒伏、抗病害侵袭叶缘变黄,出现斑点,老组织先出现症状钙(Ca)质膜的成分,构成细胞壁的成分,某些酶的活化剂 幼叶弯曲,叶缘发黄坏死,新组织先出现症状,顶芽易枯死镁(Mg)叶绿素的成分,酶的活化剂,参与脂肪代谢和维生素A、C的合成脉间失绿,出现清晰网状脉络,有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老组织先出现症状 硫(S)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固氮效率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新组织出现症状,顶芽不易枯死铁(Fe)合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参与氧化 还原反应脉间失绿,严重变白,幼叶易出现症状硼(B)促进作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碳 水化合物的运输,有利于蛋白质的 合成,并能促进子粒的受精作用顶芽枯死,茎叶柄脆,器官发育不正常,生 育期延长锰(Mn)酶的组成成分,促进氨基酸合成肽脉间失绿,出现细小棕色斑点,顶芽不易枯 死铜(Cu)多种氧化酶的成分叶片失绿,出现白色叶斑,后期果穗发育不正常锌(Zn)叶片失绿,出现白色叶斑,后期果穗发育不正常叶小簇生,主脉两侧有叶斑,生育期缓慢,有顶枯现象钼(Mo)促进豆科作物固氮,硝酸还原酶的成分叶片生长畸形,叶片失绿,斑点分布叶片,老叶先出现症状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作物 项目生育期吸收百分比(%)氮(N)磷(P2O5)钾(K2O)冬小麦冬前14.879.076.95返青期2.172.043.41拔节期23.6417.7829.75孕穗期17.425.7436.08开花期13.8937.9123.81乳熟期20.31完熟期7.727.46水稻秧苗期0.50.260.4分蘖期23.1610.5816.95圆秆期51.458.0359.74抽穗期12.3119.6616.92成熟期12.6311.475.99玉米幼苗期555孕穗期381822开花期202137乳熟期113515完熟期262121谷子幼苗-分蘖3.371.573.86拔节-孕穗20.5419.4142.52抽穗-灌浆25.8637.9637.77乳熟期50.0341.0615.85棉花出苗-真叶0.780.590.21真叶-现蕾9.965.211.9现蕾-开花52.7628.817.29开花-成熟36.565.480.6 化肥的有效成分及用量计算法 化肥是化学肥料的简称。化肥是通过化学合成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的。化肥中的有效成分是以其中所含的有效元素或这种元素氧化物的多少来表示的。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是以所含氮(N)元素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如碳酸氢铵含氮为16%-17%,即100公斤碳铵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纯氮)有16公斤-17公斤,同理尿素含氮46%,即100斤尿素中含有46斤纯氮。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磷肥是以所含五氧化二磷(P2O5)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是以所含氧化钾(K2O)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分别含有效磷15%-20%、14%-19%;氯化钾与硫酸钾分别含氧化钾50%-60%与48%。从中可以看出每百公斤化肥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大一样,施用时应分别对待。 化肥,一般人都知各种成分的含量,因此,农作物化肥的施用量,可根据化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计算。即所需化肥用量等于农作物所需养分除以化肥中所含养分的百分比(比重)。 例如:根据测验,每亩小麦需施纯氮5公斤,则施尿素每亩用量=546%=11公斤,施碳酸氢铵每亩用量=517%=29.4公斤。同理可计算出每亩需要的磷肥和钾肥主要作物需肥规律(N:P2O5:K2O) 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养分也有差异。养分的吸收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施肥、灌溉、天气等。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养分的吸收量,因外界条件不同,相差可达一倍以上。 形成100千克产品吸收氮、磷、钾的大致数量(公斤)作物 收获物 氮(N) 磷(P2O5) 钾(K2O) 水稻 籽粒(风干重) 1.602.60 0.801.30 1.803.20 小麦 籽粒(风干重) 2.803.20 1.001.30 2.004.00 春玉米 籽粒(风干重) 3.504.00 1.201.40 4.505.50 夏玉米 籽粒(风干重) 2.502.70 1.101.40 3.203.80 甘薯 薯块(鲜重) 0.350.42 0.150.18 0.550.62 马铃薯 薯块(鲜重) 0.350.55 0.200.22 1.061.20 甜菜 块根(鲜重) 0.400.45 0.140.16 0.550.60 棉花 皮棉 7.008.00 4.006.00 7.0015.00 油菜 籽粒(风干重) 6.807.80 2.402.60 5.507.00 大豆 籽粒(风干重) 5.005.55 1.501.80 2.002.50 花生 荚果(风干重) 4.006.40 0.901.10 2.003.40 烟草 叶(干重) 2.403.40 1.201.60 4.805.80 梨 果实(鲜重) 0.47 0.23 0.48 苹果(国光) 果实(鲜重) 0.3 0.08 0.32 葡萄(玫瑰香) 果实(鲜重) 0.6 0.3 0.72 大白菜 叶球(鲜重) 0.19 0.09 0.34 甘兰 叶球(鲜重) 0.3 0.1 0.22 菠菜 叶(鲜重) 0.25 0.08 0.53 芹菜 茎叶(鲜重) 0.2 0.09 0.39 番茄 果实(鲜重) 0.35 0.09 0.39 茄子 果实(鲜重) 0.32 0.09 0.45 甜椒 果实(鲜重) 0.52 0.11 0.64 黄瓜 果实(鲜重) 0.27 0.13 0.35 冬瓜 果实(鲜重) 0.14 0.05 0.21 架芸豆 荚果(鲜重) 1 0.22 0.59 大葱 茎叶(鲜重) 0.18 0.06 0.11 大蒜 鳞茎(鲜重) 0.51 0.13 0.18 胡萝卜 根(鲜重) 0.24 0.08 0.57 - 8 - 施用化肥“十不宜” 一、 碳铵不宜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碳铵有气肥之称,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易迅速分解为氨气而挥发。 二、 碳铵不宜表施。碳铵挥发性强,且容易造成烧苗,最好开穴深施,施后覆土。 三、 铵态氮化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施。碳铵、硫铵、硝铵、磷铵等铵态氮化肥遇到碱性物质,会造成氮的损失。切忌与草木灰、窑灰钾肥等碱性肥料及石灰氮等混合施用。 四、 尿素用后不宜立即浇水。尿素是易溶性肥料,移动性强,极易造成流失。旱地撒施尿素后,切忌立即浇水,也不宜在大雨前施用。 五、 硫酸铵不宜长期施用。硫酸铵在一块土地上单独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在碱性土壤中长期施用,也会使土壤变得板结僵硬。 六、 硝态氮化肥不宜在稻田施用。 七、 钾肥不宜在作物生长后期施用。钾具有能从作物下部基茎叶中转移到顶部幼嫩部分再利用的特点,所以缺钾症状较缺氮、磷表现晚。因此,钾肥应提前在作物生产前期施用,或一次性作基肥施用。 八、 磷肥不宜分散施用。磷的移动性小,易被土壤吸收固定,降低肥效。施用磷肥时应减少磷肥与 土壤的接触面积,最好采用沟施和穴施,集中施于作物近根处。 九、 含氮复合肥不宜大量用于豆科作物。如果大量施用含氮复合肥,不但造成肥料的浪费,还抑制根瘤菌的活动,降低其固氮性能。 十、 含氯化肥不宜长期单独施用,并避免在忌氯作物上施用。长期单独施用氯化钾,会使土壤中氯 离子积累增多,导致土壤养分结构破坏和土壤酸化。 - 9 - 土壤质地野外鉴定及土壤样品采集 各种土壤质地手摸感觉如下: 1、 沙土:干土块不用力即可用手指压碎,肉眼可看出是沙粒,在手指上摩擦时,可发出沙沙声。抓一把沙用手捏紧,沙粒即行下泻,愈紧握下泻愈快。湿时不能揉成球,或在水分较 多时,能揉成球或粗条状,但都有裂缝。胶结力弱,用力即碎。 2、 沙壤土:干土块不用力即可用手指压碎,用小刀在其上刻划有条纹,痕迹不整,肉眼可见单粒,摩擦时也有沙沙声。湿土可揉成球,亦可搓成圆条。 3、 粉沙壤土:干土块压碎用力较大,用小刀刻划,痕迹较沙壤土明显,但边缘破碎不齐。干摩擦时仍有沙沙声。湿土可搓成球,稍用力也致散开,有一定可塑性,可揉成圆条,粗约3毫米,手持一段,即破碎为数段。 4、 壤土:干土块压碎时必须用相当大的力量,用刀刻划,刀痕粗糙,唯边缘稍平整,湿土可揉成细圆条状,弯成直径2-3厘米的小圆圈时,既出现裂缝折断。 5、 粉沙粘壤土-粘壤:干土块用手指不能压碎,用刀刻划痕迹较小,湿土用力较大也可搓成球,手揉时,不费力即可揉成粗为1.5-2毫米细条,也可变成直径为2厘米的圆环,压扁圆环时,其外圈部分发生裂缝,可塑性较大,可用两指搓成扁平的光面,光滑面较粗糙,不显光亮。很湿的土置于二手指间,再抬手指,粘着力不强,有棱角. 6、 粘土:干土块坚硬,手指压不碎,湿土可揉成球或细条,但仍会有裂缝,手揉时较费力。干土加水不能很快浸润,粘性大,很湿的土置于二指间粘力较大,有粘胶的感觉。土壤压成扁片时,表面光滑有反光。 7、 重粘土:干土十分坚硬,以斧头打始碎,土块有白痕,并粘在斧上,湿土可塑性大,粘着力更强,搓成条或球均光滑,手指感觉细腻,塑性甚大,土壤压成片时表面光滑有亮光。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其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包括 - 10 - 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和施肥,所以土样采集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因素,将平衡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地块面积较大、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每个土样可代表较大面积;地形起伏、坡度较大、地力不均的地块土样代表面积应小些,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采样时间: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在晚秋或早春采集土样。 采土方法:采集样品要按照一定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按S形路线或X形路线采样,采集深度在0-15厘米或0-20厘米之间,果树在0-30厘米之间,若研究土壤剖面元素迁移情况,可分层采集,采集5-10个点,每个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要均匀一致,每点取土0.5公斤左右,各点土样充分混合,并按照四分法保留到1.0公斤左右。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注明采样地点、日期、深度、土壤类型、编号及采样人等,同时做好采样记录;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采样工具:小土铲和管形土钻。使用小土铲,可以取土壤剖面一片土作为土样,使用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一定深度,取出一均匀土柱作为土样。 样品的风干、制备、保存:将采集回的样品放在塑料布上,置于室内通风阴干,将大块捏碎,去除植物残体 、虫体、石块等,风干后的土样过多可采取四分法保留250克左右,保存在广口瓶中,贴上标签,以备化验用。 - 11 - 如何正确科学施用肥料 1看肥 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不同,复合肥养分浓度不一样,氮、磷、钾的配比也不一样,选择肥料时要认准; 2看天 根据光照、温度和水分情况决定肥料施用方法、数量。土湿,肥料可多一点;土干,则应该把肥料用水稀释或与土混匀。气温低可多施,气温高可少施; 3看土 根据土质情况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