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田间管理.doc_第1页
小麦的田间管理.doc_第2页
小麦的田间管理.doc_第3页
小麦的田间管理.doc_第4页
小麦的田间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田间管理教案 执教者: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员知道如何抓好小麦越冬期的田间管理。教学重点 小麦越冬期管理教学过程: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是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育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二、小麦的产量形成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小麦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主茎一般都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时期与数量、成穗率、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期及气候条件以及分蘖穗的利用程度,选择适当的基本苗,并在播后加强管理,使麦苗在冬前有效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内达到预期穗数所需的茎蘖数。主茎11叶春性小麦,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5叶期,主茎12叶春性小麦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6叶期。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它的结实率。小穗分化数由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决定(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期为主茎总叶片数减去伸长节间数再加2的叶龄期,例如主茎11叶品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为8叶期),小花分化数由剑叶出生前决定。小花退化大约在抽穗前半个月至抽穗期,已分化的小花6070%在此期间退化成无效花,尚有部分弱势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因此小麦高产栽培除应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外,还须保证孕穗至开花期有良好的肥水供应,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增加每穗粒数。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籽粒的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运转(三分之一)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三分之二)。尤其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灌浆物质中的比重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量及其向籽粒的运输率。小麦籽粒容积的大小受品种的遗传性影响,也是影响粒重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籽粒形成期和灌浆过程中,有良好的肥水与温光条件,供应充足的灌浆物质,是获得较高粒重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麦生育后期的管理中心是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将有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90%以上是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盐类不足10%。因此提高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培育高光效群体结构。在小麦生育后期,必须使对粒数、粒重影响最大的上部3片冠层叶及穗下节间处于良好的光照条件下,使下层叶片的光合产物自给而略有积余,保证根系对营养的需要。扬麦系统小麦品种亩产400kg左右,高产群体动态结构是:基本苗1012万/亩,越冬始期(12月下旬)的总茎蘖数要求达到穗数的1.31.5倍,最高茎蘖数为有效穗数的22.5倍,最大叶面积指数在67,最后成穗3033万/亩,每穗粒数在3536粒,千粒重3638g。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所制约,为实现群体的发展朝着人们所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高产小麦可参照使用如下群体控制程序:(1)根据品种特性、生产水平、生态条件和预期的穗数的指标,确定合适的基本苗数(15-18万)。(2)根据确定的基本苗数,控制在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茎蘖数(主茎11叶品种,6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达预期穗数的1.31.5倍(约42-50万)。(3)在实现上述茎蘖数的基础上,于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即开始控制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茎蘖数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2.5倍(大穗型品种为2倍,多穗品种为2.5倍),一般为60-75万茎蘖数。(4)控制适宜的最大叶片面积指数值在67之间,并于孕穗适期封行。(5)结实期控制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以上群体控制程序要根据天时、地力、苗情,赡前顾后,促控结合,以夺取小麦高产。三、小麦苗期越冬期管理技术小麦从出苗至分蘖越冬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这一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此阶段生长的好坏不仅影响每亩穗数的多少,而且也影响每穗粒数的多少。小麦的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能生长成穗的分蘖叫有效分蘖,不能生长成穗的分蘖叫无效分蘖。根据调查高产小麦冬前(12月下旬)分蘖成穗率80-90,越冬期间分蘖成穗率为10-20,返青后分蘖成穗率为5%左右。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率越高;分蘖出生越晚,成穗率越低,因此要获得足够穗数,必须促进前期分蘖发生。另外小麦幼穗分化早,主茎第四叶出生时,麦苗就开始幼穗分化,因此生产上必须抓好苗期越冬期管理。(一)抓苗肥早施,促进早发。据不同叶龄期施肥对产量形成效应的研究,一生总叶数11张的扬麦系统以一、二、三、九、十、十一叶期追肥产量最高,换句话说四至八叶期施肥的增产效果最差,与生产上提倡的“前期施好基苗肥,后期施好拔节孕穗肥”是相吻合的。施好苗肥对小麦前期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加快叶、蘖的分化与发育及出叶速度,叶片氮素水平提高后光合作用有所增强,光合产物积累有利于早生分蘖及大分蘖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根量的增加与茎生长锥体积的扩展,将来能形成大穗。总之,小麦在苗期至越冬始期,应有相当的养分供应量,以促进分蘖形成壮苗,满足形成穗数和为大穗打基础的需要。事实上,从小麦发育规律来看,小麦苗期至越冬始期是一生中吸氮高峰期,一叶一心期正是追施苗肥的最佳时期,施肥数量应根据基肥水平确定,基肥不足的,一般每亩施尿素56公斤。在缺磷、钾、锌、硼的麦田,基肥中对施用这些元素不足的,可结合追施苗肥,及时补充施用。(二)施用越冬肥,促进稳长。施用肥效长而稳的有机肥为主的越冬肥(腊肥),既可培土壅根、弥合土缝、增温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可以补充基、苗肥不足,增加冬季和早春土壤中速效氮的供应,促进早春分蘖和巩固分蘖成穗;还可同时增大中部叶片,增强穗分化强度,促进穗大粒多。在施用技术上,要因苗制宜,分类促进。早麦、肥地、壮苗多施有机粗肥,以保苗安全越冬。晚苗、薄地、弱苗或早播脱肥麦苗要多施精肥,促进麦苗尽快转化,生长平衡。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一般基、苗肥施得足,苗壮蘖多,为了避免返青拔节期间总茎蘖数过多,中部叶片过大,造成早期郁蔽,一般不宜施用越冬肥(腊肥),只宜吊边捉黄塘。免耕麦前期苗情好、消耗养分多,加之肥料施得浅,容易挥发流失,肥效相对为短,因此,应根据苗情及时追肥一次接力肥,以防脱劲掉黄、中期早衰。这次施肥数量不能多,以15公斤碳酸氢铵为宜,以便麦苗在拔节时叶色正常褪淡,接上拔节孕穗肥。施肥方法,打塘深施。(三)抓水系配套,适时冬灌。渍害是我市小麦生产的重要障碍因子,各地要把整治内外三沟作为播后加工补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密度、深度、梯度、畅通”的要求集中加工补课,强化麦田水系建设,真正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努力把渍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板茬播栽及套播麦更应注意及时开沟,覆土护苗,消灭露籽,增温防冻。适时冬灌,是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因冬灌可以沉实土壤,缓和地温,防止或减轻冻害;又能改善土壤条件。因此在气候特别干旱,土壤严重失墒,麦苗生长明显受到影响时,就要进行抗旱保苗。(四)抓因苗化控,培育壮苗。应用多效唑调节小麦冬前生长,可有效地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厚度,矮化植株,增加分蘖,促进根系发育,调节体内代射,增强抗冻能力。在主茎叶龄3-4叶期,亩用15%多效唑40克左右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五)适时化除,控制草害。近年来,生产上对化除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经济作物面积的增加及今后结构调整的需要,考虑使用安全问题,尤其要十分重视绿黄隆、甲黄隆及其复配剂对经济作物、旱谷作物和小苗水稻二次药害问题。另一方面,近几年因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麦田草相变化较大,普通看麦娘已很少见,而一些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如早熟禾、棒头草、罔草、硬草等上升较快,野燕麦、大巢菜、野老鹳草、牛繁缕、荠菜在部分地区发生较重,而使用异丙隆、骠马等除草剂成本高,加之农户惜本思想严重,秋季化除措施难以落实,进而带来防除效果的不稳定。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正处于杂草出苗高峰至幼苗期,此时杂草对化除药剂较为敏感,生产上需因草制宜,优化药种和配方,立足冬前防除,抢抓适期,确保防除效果。1、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业措施控草技术。农业措施对控制农田杂草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使用得当,则事半功倍。一是早施苗肥促早发,结合查苗补缺,充分发挥群体优势,达到以苗抑草的生态控草效益;二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盖草灭草,注意先喷药后盖草。2、因草制宜,对症下药,提高化除效果。一是以禾本科日本看麦娘、野燕麦为主的小麦田,冬前杂草出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