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_练习题精选.doc_第1页
《幼时记趣》_练习题精选.doc_第2页
《幼时记趣》_练习题精选.doc_第3页
《幼时记趣》_练习题精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时记趣练习与检测姓名 七( )班 一、 给上面加点字注音。童稚( ) 藐小( ) 项为之强( ) 鹤砾云端( )怡( )然称快 凹凸( ) 土砾( ) 壑( ) 庞( )然大物癞蛤蟆( )二、下列成语与课本中词语颇有相似之处,请补上所缺之字明察 首挺胸 风声鹤 然自得 然大物 手称快 出 入化 成 上百三、解释划线字词并翻译句子。()余( )忆童稚时,能张( )目对日,明( )察( )秋毫( )。 (2)、见藐( )小微,必细察其纹理( )。 (3)故( )时( )有物外之趣( ). (4)私拟作( )群鹤舞空. (5)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6)昂首观之,项( )为之强( )。(7)、又留蚊于( )素( )帐中,徐( )喷以( )烟。 (8)果如( )鹤唳( )云端,怡然( )称快。 (9)以土砾凸者为邱(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0)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 (11)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蛤蟆也。 (12)方( )出神,不觉讶然( )惊恐。 (13)鞭( )数十,驱( )之别院。 四、指出下列字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1、为: 常做“做、作为“讲,此外还有“当做”、“被”等不同解释。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为: )B、以丛草为林(为: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 )2、其:指示代词“他(它)”、“他们(它们)”、“他(它)的”、“他们(它们)的”,具体代表什么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A、神游其中(其: )B、常蹲其身(其: )C、使其冲烟飞鸣(其: )D、必细察其纹理(其: )3、之:指示代词“他(它)”、“他们(它们)”、“他(它)的”、“他们(它们)的”,具体代表什么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助词“的” 连接句子,取消句子独立,不翻译。到去,如:至之市。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 之: ) B、观之正浓(之: )C、故时有物外之趣(之: )D、心之所向(之: )四、根据课文相关内容回答:1、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字 , 代作家。 “记趣”的意思是 。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 2、本文围绕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 、 、 的趣事等三件趣事,表现了作者幼年时的 与 。3、本文开头总说“时有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 、 、 和 。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依次是 、 、 。 4、课文第二段中“ ”、“ ”交代“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的奇观出自想象;第三段中的“ ”、“ ”写出了乐趣的源泉。纵观全文,第一段与二、三、四段是 关系。 5、读了文章后,你觉得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6、本文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试各找一句加以赏析。 7、作者“观虫斗、鞭蛤蟆”写得极为生动具体、充满童趣,你觉得其原因有哪些? 8、请仿照例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例句:表现作者有观察自然的特殊爱好: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表现作者目力超常: 。表现作者奇特的想象: 。表现作者热爱生活: 。表现惩罚强暴、同情弱小: 。9、读了本文后,你感觉到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10、根据你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1、读了本文后,在写作上你汲取了那些营养? 12、课外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