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版2012.9高三古诗文调研.doc_第1页
课件版2012.9高三古诗文调研.doc_第2页
课件版2012.9高三古诗文调研.doc_第3页
课件版2012.9高三古诗文调研.doc_第4页
课件版2012.9高三古诗文调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2012.9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填写好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 2选择题的答案,请务必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或写在答题卷上。3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8分)一、课内知识(8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曾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连都 苏轼赤壁赋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国都 刘禹锡石头城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诸侯国 贾谊过秦论C阿母谢媒人 感谢 孔雀东南飞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 司马迁鸿门宴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 白居易琵琶行信者效其忠,仁者播其惠 讲信用的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参考答案C(谢绝/谢罪。)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禀告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观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多行不义必自毙 倒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吾属今为之虏矣 现在 司马迁鸿门宴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审察 李密陈情表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趋向 杜牧阿房宫赋一日,大母过余 经过 归有光项脊轩志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相比 庄子逍遥游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重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景公召而数之曰 责备 刘向晏子治东阿A B C D2参考答案C(辅助;即将;来访。)3.下列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司马迁鸿门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刘向晏子治东阿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贾谊过秦论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与妻书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A B C D3参考答案. A(“振”通“震”;“坐”通“座”;“属”通“嘱”;“知”通“智”;“受”通“授”;“曾”通“增”,“内”通“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项伯杀人,臣活之 司马迁鸿门宴掠予舟而西也 苏轼后赤壁赋与山僧饭讫而去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无生民心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宾主尽东南之美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杜牧阿房宫赋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冠胄衣甲 苏洵心术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A/ B/C/ D/4参考答案A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飞。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人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弱。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 司马迁鸿门宴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B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司马迁鸿门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宫赋D生乎吾前 韩愈师说 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 5参考答案D(在,介词。 A和,介词/和,连词。 B你,代词/如果,副词。 C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司马迁鸿门宴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苏轼后赤壁赋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C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D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归有光项脊轩志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6参考答案C(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 A表判断,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B放在时间之后,表示“的时候”,代词/表人或物或事,可解作“的人”,代词。 D.那,指示代词/它,代“鹏”,代词。)7.下列句子的文言特殊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赤壁赋B敢问何谓也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贾谊过秦论D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书安7参考答案B(宾语前置句,其他为被动句。)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文:认真地遵守学校的教诲,给他们宣扬孝悌的道理。B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贾谊过秦论译文: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我死尚且不回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李密陈情表译文:我想圣朝用孝道来治理天下。8参考答案A(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训导他们。)二、课外阅读(8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朱百年,会稽山阴人也。祖恺之,晋右卫将军。父涛,扬州主簿。百年少有高情,亲亡服阕,携妻孔氏入会稽南山,以伐樵采箬为业。每以樵箬置道头,辄为行人所取,明旦亦复如此。人稍怪之,积久方知是朱隐士所卖,须者随其所堪多少,留钱取樵箬而去。或遇寒雪,樵箬不售,无以自资,辄自搒船送妻还孔氏,天晴复迎之。有时出山阴为妻买缯彩三五尺,好饮酒,遇醉或失之。颇能言理,时为诗咏,往往有高胜之言。郡命功曹,州辟从事,举秀才,并不就。隐迹避人,唯与同县孔觊友善。觊亦嗜酒,相得辄酣,对饮尽欢。百年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绵帛。尝寒时就觊宿,衣悉夹布,饮酒醉眠,觊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觉也。既觉,引卧具去体,谓觊曰:“绵定奇温。”因流涕悲恸,觊亦为之伤感。除太子舍人,不就。颜竣为东扬州,发教饷百年谷五百斛,不受。时山阴又有寒人姚吟,亦有高趣,为衣冠所重。义阳王昶临州,辟为文学从事,不起。竣饷吟米二百斛,吟亦辞之。百年孝建元年卒山中,时年八十七。蔡兴宗为会稽太守,饷百年妻米百斛,百年妻遣婢诣郡门奉辞固让,时人美之,以比梁鸿妻。王素,字休业,琅邪临沂人也。高祖翘之,晋光禄大夫。素少有志行,家贫母老。初为庐陵国侍郎,母忧去职。服阕,庐陵王绍为江州,亲旧劝素修完旧居,素不答,乃轻身往东阳,隐居,不仕。颇营田园之资,得以自立。爱好文义,不以人俗累怀。大明中,太宰江夏王义恭开府辟召,辟素为仓曹属;太宗泰始六年,又召为太子中舍人,并不就。素既屡被征辟,声誉甚高。山中有蚿虫,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丑,素乃为蚿赋以自况。七年,卒,时年五十四。(节选自宋书卷九十三列传之隐逸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亲亡服阕 期间B人稍怪之 奇怪C引卧具去体 拿起D竣饷吟米二百斛 饭食9参考答案C(A.停止。 B.对感到奇怪。 D.馈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A会稽山阴人也 辄为行人所取百年不觉也 积久方知是朱隐士所卖D C留钱取樵箬而去 有时出山阴为妻买缯彩三五尺而其形甚丑 觊亦为之伤感10D参考答案(为了,替,介词。 A.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 B.与“为”连用表被动,助词/的东西,代词。 C.表顺承,连词/但是,表转折,连词。)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三位隐士“高趣”的一组是好饮酒,遇醉或失之 发教饷百年谷五百斛,不受辟为文学从事,不起 时人美之,以比梁鸿妻素既屡被征辟,声誉甚高 素乃为蚿赋以自况A B C D11参考答案C(均可以反映三位隐士的“高趣”。朱百年饮酒误事,当时的人对朱百年妻子的称赞,表明王素声望高,均与隐士的“高趣”无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朱百年与妻子孔氏隐居在会稽的南山中,每日在山中打柴采箬,然后将柴箬放在路边,任凭过往行人取用,分文不取。B朱百年醉宿孔家,孔觊拿绵被盖在他身上,他醒后拒绝盖被子,因他母亲在冬天去世时,由于家境贫困没有绵衣服穿。C蔡兴宗任会稽太守时,送给姚吟二百斛米,姚吟去世后,她的妻子派婢女把米送还到太守家,坚决推辞了太守的馈赠。D王休业长相很难看,但善于歌唱,声音清长,听了使人不会感到厌烦;他还擅写文章,蚿赋一文是他的代表作。12参考答案B(A.朱百年将柴箬放在路边,并非分文不取,只是任凭需要的人能出多少钱就付多少钱。 C.朱百年去世后,她的妻子拒绝了太守的馈赠。 D.文中写的是蚿虫长得丑,但声音清长,并非写王素,王素写蚿赋是自比蚿虫。)参考译文:朱百年是会稽山阴人。他的祖父朱恺之,曾是晋朝右卫将军。父亲朱涛,曾是扬州主簿。朱百年年轻时就有高雅情怀,给双亲服完孝,就带着妻子孔氏到会稽南山中,把打柴采箬竹作为生计。他常常将柴箬放在路边,不久就被行人取走,第二天早上又是如此。人们渐渐对此感到奇怪,时间长了才知道是朱隐士卖的东西,需要的人随自己能付出的多少,留下钱取柴箬离开。有时遇到寒冷大雪,柴箬没有卖出,没有办法维持生活,就自己划船送妻子回孔家,天晴了又接她回去。有时到山阴县为妻子买缯彩布三五尺,但他喜欢喝酒,遇到喝醉,有时会把布弄丢。朱百年很能讲道理,常常写诗,常常有高明美好的言论。郡里任命他为功曹,州里征召他为从事,推举他为秀才,他都不就任。他隐藏踪迹躲避外人,只与同县孔觊交好。孔觊也很喜欢喝酒,两人相处融洽就会很酣畅,对着喝酒极尽欢乐。朱百年家向来贫困,他母亲在冬天去世,穿的衣服都没有绵絮,从此他不再穿绵帛类的衣服。他曾经在大冷时到孔觊家住宿,衣服全部是夹布,喝醉酒睡着了,孔觊拿绵被盖在他身上,朱百年没有觉察到。醒来后,将绵被从身上移开,对孔觊说:“绵絮确实很暖和。”于是流泪悲恸,孔觊也为他伤感。朱百年被授予太子舍人,没有就任。颜竣做东扬州太守时,拿出教饷送给朱百年五百斛谷,他没有接受。当时山阴还有一位寒微的人姚吟,也有高雅情趣,被世家大族推重。义阳王昶任州太守时,征召他为文学从事,他没有就任。颜竣送给姚吟二百斛米,姚吟也推辞了。朱百年孝建元年在山中去世,时年八十七岁。蔡兴宗任会稽太守时,送给朱百年妻子一百斛米,朱百年的妻子派婢女到太守家按照她的话坚决推辞,当时人赞美她,把她比作梁鸿的妻子。王素,字休业,是琅邪临沂人。高祖推崇他,晋升他为光禄大夫。王素从小就有志节品行,家境贫困,母亲年纪老迈。开始任庐陵国侍郎,为母亲服丧而辞职。服完丧,庐陵王刘绍治理江州,亲人故旧劝王素修整旧居,王素不答应,却独自前往东阳,隐居起来不做官。他经营田园收入丰厚,能够自给自足。他爱好文学经义,不把世人俗念牵挂在心怀。大明中年,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开府征召人才,征召王素为仓曹属;太宗泰始六年,又征召他为太子中舍人,他都不就任。王素已多次被征辟,声誉很高。山中有一种蚿虫,声音清长,听了使人不厌烦,但它的样子很丑,王素于是写了蚿赋来自比。太宗泰始七年,王素去世,时年五十四岁。(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十七日,至湖州,泊碧澜堂。十八日,湖守薛季宣士隆开宴。方祈雪,蔬食而旦张乐。十九日,将游北山石林,薛守愿随行。乘轻舟十余里,登篮舆,小憩牛氏岁寒堂,自此入山。松桂幽深,绝无尘事。过大岭,乃至石林。则栋宇已倾颓,西廊尽拆去,今畦菜矣。正堂无恙,亦有旧床榻在凝尘鼠坏中。堂正面卞山之高峰,层峦空翠照衣袂,略似上天竺白云堂所见而加雄尊。自堂西过二小亭,佳石错立道周。至西岩,石益奇且多。有小堂曰承诏。叶公自玉堂归守先垅,经始之初乃有此堂。后以天官召还,受命于此,因以为志焉。其旁,登高有罗汉岩,石状怪诡,皆嵌空装缀,巧过镌劖。自西岩回步到东岩,石之高壮礧砢又过西岩,小亭亦颓矣。叶公好石,尽力剔山骨,森然发露若林,而开径于石间,亦有自他所移徒置道傍以辅阙空者。方公著书释经于堂上,四方学士闻风仰之,如璇玑景星,语石林所在,又如仙都道山,欲至不可得。盖棺未几,而其家已不能有,委而弃之灌莽丛蒲间。游子相与徘徊,叹息之不能去。出石林,饭旌善寺,叶氏坟祠也。霅川有两玲珑石,石林为大玲珑,又有小玲珑,在长兴县界路口,闻其尤胜石林,遂过之。小玲珑今属沈氏。沈氏之父死,二子幼,方检校于官。此山石色微黄而更奇古,一丘,悉中空,洞穴数十,皆旁相通实,故名玲珑。泉声泻坏磴中,窈如深谷。堂前小池,石如牛马,虺隤其中。池后山屏上洗出之石,襞积嵌岩,巧怪万状。缺罅清泉泓泓,丛桂覆其上。亭、馆既无人居,亦渐荒废。霅川特无好事者能捐厚赀买之沈氏,虽不得仙,亦足以豪矣。玲珑山,杜牧之所游,即石林。小玲珑晚出而加胜。由沈家步登舟,回至城下,一鼓后矣。 (节选自范成大骖鸾录,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蔬食而旦张乐 张扬B小亭亦颓矣 倒塌C窈如深谷 美好D小玲珑晚出而加胜 增加13B(A.设置。 C.幽深。 D.更加。)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过大岭,乃至石林 略似上天竺白云堂所见而加雄尊经始之初乃有此堂 委而弃之灌莽丛蒲间DC因以为志焉 石之高壮礧砢又过西岩亦有自他所移徒置道傍以辅阙空者 杜牧之所游14A(就,副词。 B.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 C.把,介词/用来,连词。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助词/的,助词。)15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正堂无恙,亦有旧床榻在凝尘鼠坏中。 翻译:正堂没有损坏,还有旧桌椅床榻废弃在尘土中和老鼠洞旁。B后以天官召还,受命于此。 翻译:后来因为天官要召他回京城,于是他就在这里接受任命。C游子相与徘徊,叹息之不能去。 翻译:在这里游历的学子们一起流连徘徊,为它的衰败而叹息不忍离开。D虽不得仙,亦足以豪矣。 翻译:即使不能够在这里得道成仙,(能到此一游)也足以感到自豪了。15C(A.正堂没有损坏,还有旧的桌椅床榻处在铺满尘土和被老鼠咬坏的状态中了。 B.后来(他)又凭借天朝官员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当时就在这里接受任命。 D.(否则)即使算不上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也足以感到自豪了。)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抵达湖州,正遇上湖州薛太守召集学子士人们举办盛大的宴会来祈求天降瑞雪,就参与宴乐,并同游北山石林。B松柏桂树掩映的岁寒堂深远幽静,但已经基本倒塌倾颓,只有正堂还完好如初,就像上天竺国的白云堂一样雄伟庄严。C叶公喜好赏石,在山中挖出奇石成林,他又在石林中建了承诏堂,并在其中著书立说,令石林成为各方学子向往之地。D原来归属于沈家的位于长兴县界路口的小玲珑景色胜过石林,杜牧也曾去游玩,但现已被好事之徒用巨资买下了。16C(A.湖州太守不是召集学子士人开宴,也不是盛大的宴会,“季宣”是其字,“士隆”是其名。B.并非对岁寒堂的描写。D.小玲珑仍归属沈家,并未被买去。)参考译文:十七日,我到达湖州,在碧澜堂歇息。十八日,湖州太守薛士隆(字季宣)举办宴会。适逢当地的祈雪活动,大家吃蔬果并且在白天奏乐欢庆。十九日,我准备到北山石林游玩,薛太守愿意随我一同前往。我们乘坐小船走了十多里水路,坐上像篮子那样的小轿,在牛氏的岁寒堂作短暂的休息后,就从这里进入山中。(山中)松柏、桂树丛生,林阴幽静,远离凡尘俗世。过了大岭,就到了石林。石林中的房宇屋 舍都已经倒塌,西边的长廊完全拆除,现在都用来种菜了。只有正堂还保存完整,也还有旧的桌椅床榻,只是都铺满了尘土和被老鼠咬坏了。正堂的正面是卞山的最高峰,层层叠叠的山峦被绿树覆盖,阳光映照在翠绿的山上,有点像在上天竺国的白云堂看见的山峰,只是这里的显得更加雄伟庄严。从正堂的西面经过两座小亭子,形态各异的山石交错着簇拥在山路两侧。到了西岩,山石的形态就更奇异而且多样了。这里有一座小堂,叫“承诏”。叶公从玉堂返回家乡,开始研究经学,就建筑了这座小堂。后来(他)又凭借天官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当时就在这里接受任命,所以用“承诏”来作为这座小堂的名称。承诏堂的旁边,登上高处就是罗汉岩,山石的形状奇怪诡异,都是相互镶嵌、镂空点缀,精巧之处简直胜过人工的雕琢镌刻。从西岩往回步行到东岩,东岩的山石高耸壮观,形态众多而错杂陈列,它的景色又胜过了西岩,但这里的小亭也已倒塌了。叶公喜好赏石,竭尽其力在山中挖出奇石,高耸直立的奇石显露出来好像山林,又在山石之间开辟小路(以方便观赏),也有从其他的地方搬来的石头放在山路两旁来填补那些空缺处的。当时叶公在承诏堂著书写作阐经释典,四面八方的做学问的人听说了都对他很景仰,就像观测天象的璇玑仪仰望星空一样,大家都说石林的所在,又像神仙的居所和得道的名山一样,想要去是不能到达的。(然而)叶公去世不久,他的家人已经不再能保有这个圣地,将它弃置在灌木蒲草之间。游历于此的学子们流连徘徊,叹息着它的衰败而不忍离开。走出石林,在旌善寺吃饭,旌善寺是叶氏坟墓祠堂。霅川有两处玲珑石,石林被称为大玲珑,还有一处小玲珑,在长兴县界的路口,听说小玲珑的美景还超过石林,(我们)就前往小玲珑。小玲珑现在属于沈氏。沈氏的父亲去世了,两个儿子还年幼,仍留在官学中学习。这里的山石颜色微微泛黄而且更加奇异古雅,其中有一处山峰,中间都是空的,有几十个洞穴在其中,而且都相互连通,所以称为“玲珑”。泉水倾泻在倒塌的石阶中,幽深得宛如山谷一般。堂前有一个小池塘,池中的石头像牛马脚软无力卧伏其中一般。池塘后面的山屏上由水冲刷出来的石头,折皱重叠镶嵌在岩石上,形状千奇百怪,精巧怪异。在山石的罅隙中,清澈的泉水深深的一潭,一丛丹桂遮覆在泉上。亭台、馆舍都已经没有人居住,也渐渐荒芜废弃了。只是霅川没有好事的人能拿出巨额的资金来买下沈氏的庭院,否则即使算不上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也足以感到自豪了。玲珑山是杜牧游玩过的地方,也就是石林。小玲珑较迟才出名,但风景却更加优美。从沈家步行登上小船,回到湖州城下,已经是一鼓过后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2分)三、课内积累(1题,共1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八小题作答)(16分)(1)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9)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6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不填序号不给分。四、课外阅读(4题,共36分)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即 事(题材类别:即事抒怀诗)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诗题为“即事”,诗中叙述了什么“事”?请简要回答。(3分)【考点分析】读懂诗意【解题路径】叙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答案示例诗中叙述了诗人在一个晴朗的春日(点明时间,1分),沿着春意盎然的山间小径漫步(点明地点,1分),走进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点明事件,1分)。 3分。点明时间,1分;点明地点,1分;点明事件,走进(看到、遇到)”村落,1分。(2)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人情感简要分析。(5分)【考点分析】考查表达技巧中的景物的描写技巧和情感 景物描写技巧: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常考)、象征、铺陈,白描,细节描写。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近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点面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其它技巧: 1.比兴手法 2铺陈 3象征 4联想和想象 5抑扬关系 6.以小见大 【答题路径】是什么+为什么是(结合诗意分析手法的特征如何体现出来的)+作用(结合情感分析手法的作用)【答案示例】颈联和颔联在写景上采用了以动衬静/反衬、以声衬静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用“鸡鸣”“犬吠”的动景反衬出山村的宁静,描绘了悠闲恬适的村居景象,(扣诗意分析手法,2分)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情感,2分)5分。指出手法或特点1分,手法或特点分析2分,作者情感2分。手法或特点答“由远至近”“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亦可,意思对即可。 普遍性问题: 考点不清,路径不明。第一小题,不知简要回答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要由哪些要点组成。 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准确判断写景技巧。笼统写动静结合,不能准确辨明是以动衬静。 区别“描写白描”描写:所有写景技巧的总称。描写技巧包括: 1渲染与烘托 (正面与侧面) 2衬托与对比 (相近与相反) 3虚实结合 4动静结合5细节描写 6白描、工笔 7观察角度 8正侧结合 9点面结合 10诗中有画白描: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指只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中的一种。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所有,凡是铺陈渲染绘声绘色的,都不是白描。渲染:描写技巧中和只要的一种。也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使其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渲染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浓墨重彩地对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翠绿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辨别,下面的诗句是运用了“白描”还是其他的描写技巧?朱樱 青豆 酒,绿草 白鹅 村。 渲染、列锦(意象组合)、对比、映衬【参考答案】:颔联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的鲜丽。 颔联使用渲染手法。如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颔联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 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一剪梅(题材类别:送别词)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yn):捆乱麻做火把。(1)词的上阕“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书生形象?(3分)【考点分析】小口径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答题路径】人物性格= 特征 + 身份 + 简析 + 手法 + 作用 本题是小口径,只要概括特征即可。必须用形容词或短语表达,不能仅描述诗意,因为诗意也不是性格特征。【参考答案】狼狈、爱书如命。 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普遍性问题: 不分口径。答题没有针对性,浪费时间和笔墨幽不能得分 不会概括。性格特征必须概括为形容词或短语来表达,不能仅描述诗意,因为诗意不是性格特征。 用词不准。脱离语境,无中生有,过大过小。 (2)以送别为题材的诗词多比较伤感,这首词是否也如此?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考点分析】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路径】情感=诗意(散文化诗意或概括诗意)+手法+情感答案示例一:不是。这首词虽为送别,但并不伤感(观点明确1分)。上阕友人寒夜送行表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情谊(概括诗意1分情感1分),下阕对二人疏狂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雄放恣肆,慷慨奔放。(概括诗意1分情感1分)答案示例二:是。这首词表面没写伤感,实际上处处透着伤感。(观点明确1分)上阕寒夜送行的艰难暗含作者内心的愁苦,(概括诗意1分情感1分)下阕作者与友人的酒后表现其实以外在的疏狂来掩藏内心的激愤与忧伤,更反衬出其伤感。(概括诗意1分情感1分)5分 。观点明确1分;分析恰当4分,至少结合词中的两处进行分析,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普遍性问题: 观点欠明晰。如仅用不是来模糊回答,不是什么? 摘引当分析。摘抄原文词句,直接得出结论,忽略概括诗意分析出所含情感的过程。 重翻译轻解析。无目的地翻译了事,不知用诗意去证明观点。20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 (节选自曹操读孙子兵法)4 分。每错断三处扣1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物之所以有韬(隐藏)晦者,防乎(于)盗也。故人亦然。译:物品隐藏不露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所以人也是一样。夫盗亦人也,冠履焉(句末语气词,可不译),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退让、忍让)逊(谦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长久保持)其(那种)性耳。译:盗贼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