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XXX省XXX县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作业设计说明书XXX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二一三年九月项目名称:XXX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作业设计承担单位:XXX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资质等级:丙级证书编号:X林设(2013)X字第X号项目负责人:XXXX技术负责人:XXXX主要参加人员:XXX XXX XXXX报告编写:XXX制 图:XXX XXX XXX 精品资料前 言XXX土地总面积223090hm2,其中林地面积87102.35hm2,非林地面积135987.65hm2,分别占总面积的39.04%、61.96%,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8.8%,林木绿化率45.2%。但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效益低。全县林地平均公顷蓄积为55.04m3,低于我省林地平均公顷蓄积61.6m3;乔木林公顷蓄积57.05m3,低于与我省林分公顷蓄积130.3m3的蓄积水平。乔木林分每公顷蓄积的年平均生长量为3.44m3,年平均生长率为6.0。林地生产力较低,制约了XXX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XXX委、政府高度重视XXX林业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实施了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长期以来,XXX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全县宜林荒山越来越少,依靠增加商品林规模、提高林产品数量的空间十分有限。同时全县现有商品林中存在大量低产低效林,导致林产品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远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2008年XXX已完成了森林分类区划工作,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区划公益林面积31858.03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6.58%;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31635.01 hm2,占公益林面积的99.30%。区划商品林36261.7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3.42%。XXX尚有70余万亩低质低效林分,需要采取更替与抚育等多种改造经营措施进行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从而促进和保障森林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当前XXX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这些工作为推进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工作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合理经营商品林资源,是实现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充分发挥XXX自然优势和林地生产潜力,培育优质高效的商品林资源,是彻底改变XXX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现状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是实现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推进XXX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做好低效林改造工作,对促进XXX农民增收、林区发展和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XXX林业局的委托,2009年7月至9月,XXX林业规划调查规划设计队对XXX部分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项目进行了作业设计。1.项目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XXX隶属XXX省XXX,位于XXX盆地北部、XXX中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XXXXXX,北纬XXXXXX,全县幅员面积2230.9 hm2;辖72个乡镇,1053个行政村,总人口127.57万。县境东接XXX,西邻XXX,南靠XXX,北连XXX。县城地处国道212线、省道101线、204线及XXX交汇处,与成都、重庆均相距280 km,三地连线呈等边三角形。1.1.1 地形地貌由于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现在的丘陵低山地貌。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局部地区的海拔又有所升高。一般海拔400600 m。海拔最高在XX乡XXX山,为826 m,最低海拔在XXX镇西河与XXX汇合处,为298 m。境内西河由西北向东南横贯,XXX由北向南流,众多支流蜿蜒回环,故无完整山脉体系,多长岗、台坎、桌状低山和馒头状孤丘。在全县幅员面积中,低山、深丘占35%。海拔500-800 m,沟谷深切狭窄,山体多为长岗形状;中丘占34.6%,海拔400500 m,丘陵形态以台坎状为主;浅丘占29.3%,海拔300400 m,一般切割深度不超过50 m,地势平缓,沟谷宽坦,丘陵多呈孤丘馒头状。XXX及两河沿岸有小平坝间断分布。1.1.2 气候XXX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大巴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气不易入境,所以境内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季风显著,雨量充沛;虽日照偏少,但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为976.4 mm,为盆地相对少雨区。由于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冬干春旱、夏为洪涝、频率为86%,最长持续达55 d,大雨多集中在69月。全年平均气温为16.317.5 ,绝对最高气温39.9 ,绝对最低气温为-6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无霜期为285 d,日照时数为1409.3 h,日照率为32%,大于10 积湿为52265624.3 。由于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形成的冬干、春旱、夏旱、伏旱等灾害性天气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1.1.3 土壤据1984年全县土壤普查资料,XXX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占绝对优势,分布于XXXXXX等。其次是白垩系下统城墙岩群分布于大坪、升钟等。侏罗系上统遂宁组仅分布于XX接壤的XX、XX乡。新老冲积成土母质零星分布于XXX、西河冲积平坝上。全县森林土壤以紫色土和冲积土为主。1.1.4 水文条件XXX西南面有68 km2流域面积,属清江水系,东面有16 km2流域属渠江水系,其余均属XXX水系。XXX由XXX入境,流经全县,流程116 km,流域面积2236 km2,多年平均流量723 km3/ s。西河是XXX右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县内河长175 km,流域面积1779.7 km2。在西河的右岸有两条较大的支流,一条为菜子河,长44 km,流域面积252 km2;一条为宝马河,长61.55 km,流域面积497.7 km2。在XXX的左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XXX,长34 km,流域面积152 km2;另一条是XXXX,长40.5 km,流域面积157.5 km2。其余各支流分别流入XXX和西河,在全县形成网络状水系。XXX地区最大水库XXXX库容13.39亿m3,控灌XXX8县(市、区)的208万亩农田。县内还有塘库堰111座。1.2 资源概况1.2.1 森林植物资源初步调查,全县共有植物65科、116属、364种,主要有柏科、桦木科、桃金娘科、杨柳科、玄参科、竹亚科、豆科、蔷薇科和壳斗科等。主要乔木村种为XXX、XXX、马尾松、XXX等,其中有9种属于国家和 XXX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它们是水杉、银杏、杜仲、楠木、厚朴、油樟、化香树、阔叶玉兰。据XXX最近的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全县森林总面积85450 hm2,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15667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8.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403万 m3。全县森林资源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营造的人工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纯林多,混交林少;二是林分树种单一;三是幼、中龄比重大;四是全县森林资源分布较均匀,在保护农作物不受风灾危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2 野生动物资源XXX内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初步调查有311种,其中属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就有23种,他们是金鵰、黑鹳、小鸨、黑脸琵鹭、凤头蜂鹰、白腹鹞、白腹黑啄木鸟、鸳鸯、灰鹤、秃鹫等。1.2.3 旅游资源X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流先贤代不乏其人。蜀将张飞、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名流都曾流寓于此。先后出过骁将张巍、成都王谯纵、工部尚书李先夏、宰相陈省华、状元陈氏三兄弟、大学士蒲宗孟等历史名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时曾经是李先念、徐向前领导的XXX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XXX山XXX秀丽,名胜众多。如XXX十大立佛之一的北宋禹迹山大佛、杜甫题咏的晓霞观、元代古刹李封观、皇娘坟、陈氏三状元故里等古迹和有“西南第一湖”之誉的升钟水库、红岩子风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早已蜚声省内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2008年XXX政府网数据,全县从事旅游业共1420人,接待入境游客总人数51.4万人次,增长14.2%,实现旅游总收入2.78亿元,增长54.4%;全县有星级宾馆2家,接待人数为7.7万人次;有旅行社2家,有风景点79处,接待43.7万人次。1.3 社会经济概况以下数据来源为2012年XXXX统计年鉴XXX的数据。1.3.1 人口状况到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127.57万人,增加13764人,增长1.1%。其中:非农人口19.72万人,农业人口107.85万,分别占15.5%和84.5%;年内出生人口15807人,出生率为12.39;死亡7623人,死亡率为5.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比上年提高0.27个千分点,为近10年来的新高。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0.8岁。1.3.2 经济发展概况全县2007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简称增长,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4.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9393元人民币。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4:39.2:27.4调整为32.7:41.4:25.9。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2%,增加2.8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为55.9%,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73.0%,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37961万元,增长45.88%。1.3.2.1 工业和建筑业2007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6.8亿元,增长3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7个,增加10个,企业总资产36.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2亿元,增长67.4%。在全县工业生产中,支柱产业的比重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占24.0%,食品饮料制造业占5.3%,纺织加工业占16.0%,化学制品业占10.5%,建材制造业占12.3%,通用设备制造业占10.2%,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2.9%,其他工业占8.8%。食品加工业仍然是全县工业的排头兵。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32个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23.7亿元,增长26.6%,工程结算收入21.8亿元,增长28%,建筑企业税金及附加为1.6亿元,增长21.9%,利润1.8亿元,增长32.6%。1.3.2.2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0.12亿元,增长9.7%。农业实现总产值16.59亿元,增长17.8%;粮食播种面积11.20万hm2,总产量51.19万t,增长11.0%;油料播种面积2.46万hm2,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总产量6.56万t,增长55.1%;棉花播种面积0.13万hm2,减少0.04万hm2;蔬菜瓜果播种面积1.83万hm2,产量62.17万t;园林水果产量5.85万t。林业面积增加,林业经济不断上升,林业总产值1.13亿元;牧业经济继续增长,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9.11亿元;渔业经济稳步增长,完成总产值1.55亿元,水产品产量1.65万t;第一产业服务业产值为0.94亿元。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渠道,全年劳务输出42.5万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山坪塘65口,石河堰4座,蓄水池874个。完成渠道清淤1000 km,新建排水沟110 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建设水利示范村2个。全县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9779个,农机总动力32万千瓦。农村用电达到5458万千瓦小时。种植业化肥需求有保障,全年施用化肥1.95万t(折纯)。1.3.2.3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442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74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148元,增长11.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58.93亿元,全县人均储蓄余额4620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人均增加1.1 m2,达到31.6 m2,城市绿化率达到23.6%。农村居民住房面积人均增加1.61 m2,达到40.16 m2。全县在岗职工工资继续增长,人均达到17049元。2. 项目区域森林资源现状调查2.1 森林资源现状2.1.1 林地资源根据2008年XXX森林资源调查结果:XXX土地总面积为223090.00hm2,其中林地87102.35hm2,非林地135987.65hm2,分别占总面积的39.04%、61.96%。林地中有林地84187.70hm2(其中乔木林84029.45hm2,竹林158.25hm2)、疏林地47.75hm2、灌木林地2419.30hm2(其中经济林灌木地2340.73hm2,其他灌木林地78.57hm2)、未成林造林地300.89hm2、苗圃地4.80hm2,无林地141.91hm2,分别占林地的96.65%、0.05%、2.78%、0.35%、0.01%和0.16%。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8.8%,林木绿化率45.2%。在林地面积87102.35 hm2中,用材林面积52903.59hm2(其中一般用材林52680.74hm2,短轮伐期用材林222.85hm2),防护林31771.73hm2(其中水源涵养林16848.50hm2,水土保持林14923.23hm2),特用林86.30hm2(其中风景林41.20hm2、名古纪念林40.30hm2、母树林4.8 hm2),经济林2340.73hm2。在乔木林面积84029.45hm2中,幼龄林18925.83hm2,中龄林64073.49hm2,近熟林937.53hm2,成熟林82.28hm2,过熟林10.32hm2。在乔木林面积84029.45hm2中,人工起源的面积84016.00hm2,天然起源的面积13.45hm2,分别占乔木林面积的99.98%和0.02%。在乔木林面积84029.45hm2中,纯林面积82323.78hm2,混交林面积1705.67hm2,分别占乔木林面积的97.97%和2.03%。在乔木林面积中,XXX81800.01hm2、马尾松1194.14hm2、硬阔(主要包括女贞、樟、楠,下同)476.12hm2、桉树29.76hm2、XXX191.25hm2、XXX306.68hm2、软阔15.77hm2、杉类2.27hm2、栎类13.45hm2。2.1.2 林木资源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5198749m3。其中:乔木林蓄积4793799m3;疏林391m3,散生木1503m3,四旁树403056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2.21%、0.01%、0.03%和7.75%。在全县林木蓄积4794190m3中,用材林蓄积2966350m3(其中一般用材林2961259m3,短轮伐期用材林5091m3),防护林蓄积1821062m3(其中水源涵养林1007776m3,水土保持林813286m3),特用林蓄积6778m3(其中风景林460m3,名古纪念林6318m3)。在乔木林蓄积4793799m3中,幼龄林500839m3、中龄林4184099m3、近熟林95174m3、成熟林11733m3、过熟林1954m3。在乔木林蓄积各优势树种中,XXX蓄积4652590m3、马尾松蓄积107445m3、硬阔蓄积1730m3、桉树蓄积3353m3、XXX蓄积8323m3、XXX蓄积18645m3、杉类蓄积722m3、栎类蓄积991m3。在乔木林蓄积4793799m3中,人工起源的蓄积为4792808m3,天然起源的蓄积为991m3,分别占林分蓄积的99.98%和0.02%。在乔木林蓄积4793799m3中,纯林蓄积4694920m3,混交林蓄积98879m3,分别占乔木林蓄积的97.94%和2.06%。全县经济林面积2340.73hm2,其中乔木经济林面积2323.44hm2,灌木经济林面积17.29hm2,分别占经济林面积的99.26%和0.74%。全县经济林木总株数12806150株,其中乔木经济林2989697株,灌木经济林株数185534株,散生经济株数1108920株,四旁经济8521999株,分别占总株数的23.35%、1.45%、8.66%、66.54%。全部为个体所有。全县竹林面积158.25hm2,全部为慈竹林面积。全县竹林总株数16379203株,其中林分株数2705943株,散生四旁竹株数13673260株,分别占总株数的16.52%和83.48%。全部为个体所有。乔木用材林面积52420.12hm2,蓄积2965959m3。其中一般用材林52305.54hm2,蓄积2960868m3,短轮伐期用材林114.58hm2,蓄积5091m3。乔木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蓄积61673m3,其中小径组(6-12cm)蓄积4619m3,中径组(14-24cm)蓄积54871m3、大径组(26-36cm)蓄积2183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7.49%、88.97%、3.54%。乔木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株数867025株,其中小、中、大径组分别为289383株、567538株、10108株,分别占总株数的33.37%、65.46%、1.17%。乔木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蓄积61673m3,其中、出材级蓄积分别为60933m3、725m3、14m3,分别占总蓄积的98.80%、1.18%、0.02%。乔木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株数867025株,其中、出材级株数分别为828915株、36497株、1613株,分别占总株数的95.60%、4.21%、0.19%。2.1.3 森林生长率与生长量XXX林分平均总生长率6.0%,其中幼龄林平均总生长率9.9%、中龄林平均总生长率5.5%、近熟林平均总生长率8.3%、成熟林平均总生长率3.3%、过熟林平均总生长率2.5%。常见树种XXX平均总生长率为5.7%,其中XXX幼龄林平均总生长率9.3%、XX中龄林平均总生长率5.3%、XX近熟林平均总生长率3.1%、XXX成熟林平均总生长率2.1%、XXX过熟林平均总生长率1.1%。 常见树种XXX平均总生长率为11.8%,其中XXX幼龄林平均总生长率21.3%、XXX中龄林平均总生长率10.5%、XXX近熟林平均总生长率4.9%、XXX成熟林平均总生长率3.4%。常见树种XXX平均总生长率为16.9%,其中XXX幼龄林平均总生长率32.3%、XXX中龄林平均总生长率26.4%、XXX近熟林平均总生长率15.6%、XXX成熟林平均总生长率10.3%、XXX过熟林平均总生长率2.6%。常见树种马尾松平均总生长率为8.6%,其中马尾松幼龄林平均总生长率18.5%、马尾松中龄林平均总生长率11%、马尾松近熟林平均总生长率7.5%、马尾松成熟林平均总生长率3.6%。2.1.4 森林资源质量2.1.4.1 林地利用率XXX林地利用率为99.78,疏林地与无林地面积仅占全县林地面积的0.22。有林地面积占林地的比例高于我省50.46的林地利用率1998年连续森林资源清查第三次复查成果统计的平均水平。2.1.4.2 林地单位面积蓄积产量 全县林地平均公顷蓄积为55.04m3,低于XXX省林地平均公顷蓄积61.6m3;乔木林公顷蓄积57.05m3,低于与XXX省林分公顷蓄积130.3m3的蓄积水平。2.1.4.3 森林资源结构 在全县的乔木林面积中,幼龄林面积占22.52%,中龄林面积占76.25%,近熟林面积占1.12%,成熟林面积占0.10%,过熟林面积占0.01%。从中看出,幼、中龄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比例高达98.77%,这表明乔木林的生长潜力较大。 在全县的乔木林面积中,XXX占乔木林面积的比例达97.35,XXX占乔木林蓄积的比例为97.05%。从森林群落演替自然规律的角度上看,XXX属于森林群落演替的顶极树种如栎类、樟楠亚热带常绿、落叶树种等比例很低,这表明森林资源的稳定性能较差。2.1.4.4 林木质量在全县的乔木林蓄积中,幼龄林蓄积占10.45,中龄林蓄积占87.28,近熟林蓄积占1.99,成熟林蓄积占0.24,过熟林蓄积占0.04。其中幼、中龄林的总蓄积占林分总蓄积的97.73,这说明乔木林蓄积低,且主要以小径材为主,但生长潜力较大。乔木林每公顷蓄积的年平均生长量为3.44m3,略低于我省林分每公顷蓄积的年平均生长量3.35m3;年平均生长率为6.0,高于我省2.47的年平均生长水平。2.2 森林资源变化分析XXX森林资源变化的总趋势是:有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疏林地面积与无林地面积减少。活立林木蓄积量与林分蓄积量增加,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2.2.1 各类土地面积变化分析由以前幅员总面积230390.00 hm2,变为现在幅员总面积223090.00公顷,调查间隔期内(22年)总面积减少了7300.00 hm2;其中林业用地增加29918.25 hm2,非林业用地减少了37218.25 hm2;森林覆盖率由以前的9.4%增加到现在的38.8%。林地面积由以前的57184.10 hm2增加到现在的87102.35 hm2,增加29918.25 hm2,年均增加1359.92 hm2。有林地面积由以前的57184.10 hm2增加到现在的84187.70 hm2,增加62586.00 hm2,年均增加2844.82 hm2。疏林地面积由以前1861.20hm2减少到现在的47.75hm2,减少1813.45hm2,年均减少82.43hm2。灌木林地面积由以前的230.00hm2增加到现在的2419.30hm2,增加了2189.30hm2,年均增加99.51hm2。由以前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9043.70hm2减少到现在的300.89hm2,减少28742.81hm2,年均减少1306.49hm2。无林地面积由以前的4409.6hm2减少到现在的141.91hm2减少4267.69hm2,年均减少139.99hm2。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新的行政区划引起XXX境界的变化,从而导致全县总面积的改变。(2)因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由无林地转为有林地(主要是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退耕还林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3)因调查标准不同(以前有林地郁闭度标准为0.4,现在为0.2;以前有疏林地郁闭度0.10.3,现在为0.10.19)。2.2.2 各类林木蓄积变化分析活立木蓄积由以前的1218772 m3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198749 m3,增加了3979977 m3,年均增加180908 m3;其中乔木林蓄积增加4188712 m3,四旁树蓄积减少183306 m3、散生木蓄积减少1753 m3,疏林地蓄积减少23676 m3。乔木林蓄积由以前的605087 m3增加到现在的4793799 m3,增加了4188712 m3,年均增加190396 m3。疏林蓄积由以前的24067 m3减少为现在的391 m3,减少了23676 m3,年均减少1076 m3。散生蓄积由以前的3256 m3减少到现在的1503 m3,减少了1753 m3,年均减少80 m3。四旁蓄积由以前的586362 m3减少到现在的403056 m3,减少了183306 m3。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1)因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引起蓄积增加。(2)因人工造林,林分面积增加引起蓄积增加。(3)活立木自然生长,引起蓄积增加。(4)疏林面积减少,引起蓄积减少。(5)无林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散生木蓄积减少。3. 改造区域低效林类型、分布与面积3.1 改造区域森林资源概况改造区域森林资源在林种结构上以用材林为主,用材林面积所占比例为95.42%,蓄积比例为96.51%;年龄结构上以幼、中林为主,其面积和蓄积所占比例分别为98.77%和97.73%;林木权属(有林地)上以个体为主,面积比例为98.62%,蓄积比例为98.35%;起源上以人工为主,其面积和蓄积比例分别为99.98%和97.05%;林分优势树种单一,XXX林分面积比例为97.35%,蓄积比例为97.05%;散生四旁树多,其折算面积为199.03hm2,占全县四旁面积的1.39%,占林地面积的0.23%;树种结构简单,纯林面积比例为98.16%。根据XXX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结果:拟改造区域林地面积5924.1hm2,其中区划公益林面积480.21 hm2,占改造区域林地面积8.11%;商品林面积5443.89hm2,占改造区域林地面积的91.89%。在商品林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面积为5213.07 hm2,占商品林面积的95.76%,其中一般用材林5035.52hm2,短轮伐期用材林32.63hm2; 商品林林种结构中,用材林蓄积484783.8 m3,其中一般用材林473658.4 m3,短轮伐期用材林2670.2 m3;其它 8455.2m3。3.2 低效林类型根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结合XXX森林资源的实际和作业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的改造区域主要低效林分有:低效纯林、病虫危害林、经营不当林、劣质林四种类型。低效纯林:其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单一树种的纯林,这里指低效XXX纯林。病虫危害林:由于XXX是蜀柏毒蛾常发区,蜀柏毒蛾在其境内呈周期性爆发态势,在某些区域地段发生严重并危害成灾,一旦遭灾后导致XXX难以正常生长。经营不当林:某些区域应经营措施、管理不善等原因,林分生长不良,导致林分功能和效益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的林分。劣质林:由于不合理利用,优良种质资源枯竭,保留下的种群遗传品质低劣,自然发育退化,失去经营培育价值的林分。3.2 分布与面积 按照XXX林业局的规划要求与设计人员实地调查,2009年度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任务安排在碾盘、东坝、玉镇、万年等16个乡镇163个村(林班)737 个小班(作业区),面积总计为2600公顷。详见下表:XXX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分布及面积表 单位:个、公顷乡镇村个数小班个数面积小计更替抚育XX1159182.70 87.10 95.60 XX1113.30 0.00 13.30 XX1055169.00 102.10 66.90 XXX1557216.20 76.10 140.10 XX1780241.62 77.96 163.66 XX1249165.09 33.29 131.80 XX951144.21 31.73 112.48 XX1966252.53 72.33 180.20 XXX2072240.63 77.70 162.93 XX41149.66 0.00 49.66 XX51148.84 30.60 18.24 XXX91583.66 78.46 5.20 XXX431155.06 109.98 45.08 老鸦514137.44 137.44 0.00 四龙860239.96 184.68 55.28 东坝14105260.10 233.86 26.24 合计1637372600.00 1333.33 1266.67 4. 低效林的改造方式和时间安排4.1 改造方式本次设计的改造方式有两种:更替和抚育4.1.1 更替更替对象为劣质林、病虫危害林、经营不当林、低效纯林四种林分,涉及除XX、XXX两个乡镇外的14个乡镇、102个村、410个小班,面积1333.33公顷。更替树种选择依据经营方向与适地适树原则,设计为XXX、XXX、臭椿。更替的改造方法设计为:一次性皆伐全面改造和带状改造逐步更替两种。4.1.2 抚育抚育对象为低效纯林、病虫危害林、经营不当林三种林分,涉及16个乡镇、123个村、327个小班,面积1226.67公顷。设计的抚育方法有四种:透光伐、育林择伐、抽针补阔。需抽针补阔的林分依据经营方向与适地适树原则,设计为XXX、XXX、臭椿。抚育强度:按照相关规程的要求,采用透光伐进行抚育的林分,在伐除总株数的1550后,每公顷均匀保留24003600株幼苗幼树郁闭度或林冠覆盖度不低于0.6。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0.7;采用育林择伐进行抚育的林分,每次采伐强度不超过伐前总蓄积的25,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3以上。采用抽针补阔方式进行改造的针叶纯林林分,在伐除部分针叶树木后,并于空隙处补植阔叶树苗,以达到改善林分树种结构、培育针阔混交林的目的。4.2 时间安排2012年09月25日2013年01月31日,完成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作业设计审批、落实项目责任、核准更替抚育地块四至界限并标记、林权证核实、伐前公示、办理采伐手续、组织施工、伐后林木清运与林地清理、种苗招标采购、整地、施基肥等工作。2012年02月1日2013年03月15日完成更替造林与抚育补植任务。2012年03月16日2013年09月24日完成造林栽植检查(包括完成情况和成活率等)和抚育管护(包括补植)任务。5. 作业设计5.1 作业设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5.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优质高效商品林为宗旨。以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分类经营为基础,科技支撑为手段,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实施主体,通过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低效林改造,加快XXX森林资源培育步伐,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区农民增收。 5.1.2 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主体明确、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5.2 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执行的规程规范5.2.1 作业设计的依据1、XXX关于加快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的通知(XX林发200915号);2、XXX林业局关于下达2012年度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计划的通知(XXX林201232号);3、XXX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的紧急通知(XXXX林发2005134号);4、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XX府发200725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6、XXX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7、XXX森林资源二类调查;8、XXX森林分类区划;5.2.2 执行的规程规范1、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2、XXX省人工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省林业厅);3、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技术规范(DB51/T214-1994);4、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DB51/T214-2009);5、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1995);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9、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06);5.3 小班区划 采用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按乡(镇)村小班三级区划原则进行区划,根据既定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小班的地形、地势、地貌,共区划更替小班410个,小班面积1333.33公顷;区划抚育小班327个小班,面积1226.67公顷。5.3.1 改造区域调查5.3.1 面积及蓄积量调查:在了解改造区域森林分类区划和踏查全貌各因子与森林土壤、地形、地势和植被情况的基础上,用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对坡调绘出小班周界,用网格法求算面积,并进行校对。蓄积量调查采用标准地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由调查人员在不同类型里面选择树种组成和单位面积蓄积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标准地调查;在取得不同类型标准地的单位面积株数、平均高度、平均胸径、单位蓄积的基础上,然后将其应用于目测林分的单位面积株数、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参照XXXX柏、杉类二元立木材积表(LY20777)得到单位面积的蓄积,再由小班面积推算出小班蓄积。5.3.2 出材率调查参照其它地区XXX出材率,经样地调查测量,XXXXXX出材率为60%。5.4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 根据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技术规范(XXX省地方标准),参照XXX省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省林业厅)等相关规程规范,在获得标准地采伐蓄积的基础上,对改造区域内737个小班进行设计,共设计采伐蓄积量为93797立方米,采伐株数为3573627株。其中更替设计采伐蓄积量为71418立方米,采伐株数为2333215株;抚育设计采伐蓄积量为22379立方米,采伐株数为1240412株。按60%的出材率计算,出材量共计56278立方米。(详见附表1、附表2)5.4.1 伐区工艺设计5.4.1.1 工艺流程设计伐区生产作业工序分为:准备作业、采伐、集运材、归楞、装车和伐区剩余物清理等五个阶段。工艺流程图为:准备作业采 伐集运材归楞、装车采伐作业设计,采伐证办理,修集运材便道,修工棚伐倒,打枝剥皮,造材青山检尺人力集材人力归楞装车汽车运输销售台帐清林5.4.1.2 工艺技术要求(1)准备作业:备齐森林采伐各种手续,凭证采伐,培训采伐作业人员,学习有关采伐和造材技术规程以及安全生产规范。(2)采伐:主要采用人工采伐。对被择伐林木,用油漆或工具定株打号,防止误砍。为加强管理,防止超采伐。必须青山检尺。作业顺序首先采伐集材道的树木,施工人员应在被伐木上方。根据被伐木的重心轻重方向,结合地形,在有利于采伐、集材,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正横山或斜横山倒向,安全生产;立木伐倒后要做好打枝造材等工作。(3)集材:集材以人力串坡集材为主,合理设置楞场,可先小集中、再大集中。集材时,要尽量减少木材碰裂等破损消耗,尽量利用采伐剩余物。(4)归楞:人力归楞、装车相结合。青山检尺必须记好树种、材种、材质、做好台帐。各种生产原始记录要归档,并记录准确、细致、清晰。(5)清林:全面砍山、炼山,彻底清理林地。迹地清理方法,可采用堆腐法和深埋法进行,也可使用堆烧法。由于此次低改作业时间正值XXX森林防火期,所以不宜采用堆烧法。设计的基肥为每公顷2500公斤复合肥(即每亩166167公斤),根据树种设计密度,XXX每窝坑为1.21.25公斤、XXX每窝坑为0.490.5公斤、臭椿每窝坑为0.490.5公斤。5.4.2 抚育施肥设计由于抚育设计区域多在XXX幼、中龄林进行,且大多数是低效XXX纯林,因此通过对XXX中、幼龄林进行施肥是促进林分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以集约经营技术措施为前提,XXX中幼林的生长量能接近杉木10年生的生长量,从而改变了人们对XXX是慢生或中生树种的观念。在抚育间伐后可适当施加复合肥,设计每公顷施肥量为2500公斤,按保留树种的密度不同以及是否补植等,每株林木施肥量在5001000g/株。5.5 营造林作业设计5.5.1 种苗设计5.5.1.1 种苗选择根据改造区域立地条件,本着适地适地适种源的原则,营造林种苗设计为XXX、XXX、臭椿三种。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树种是因为它们在改造区域具有速生、优质、丰产的特性,从二类调查资料显示:XXX平均总生长率为16.9%、XXX平均总生长率为11.8%、臭椿(软阔)平均总生长率为10.6%。5.5.1.2 种苗质量设计种苗的规格为:XXX1年生扦插苗:地径2厘米、苗高200厘米、根长30厘米;XXX1年生实生苗:地径0.6厘米、苗高60厘米、根长20厘米;臭椿1年生实生苗:地径0.8厘米、苗高80厘米、根长20厘米。并要求各种苗木无机械损伤、经检验检疫无病虫害等。依据本次作业设计:需苗量总计为5143044株。其中需XXX1541162株;需XXX3360603株;需臭椿242279株。 5.5.2 林地清理林地清理工作是:一是清除杂草、灌木、石块等;二是清除采伐剩余物(如枝叶、伐桩等);三是整地打窝;前两种可以与第三种工作结合进行,即将清除杂草、灌木、石块、将采伐剩余物的枝叶等深埋于整地打窝的坑穴中,使其腐烂作为栽植苗木的基肥。5.5.3配置方式5.5.3.1 树种配置方式在抚育的改造方式上(抽针补阔),其配置方式主要是保留树种与补植树种的比例为3:1。即XXX :XXX = 3 :1、XXX :臭椿= 3:1、XXX :XXX= 3:1。在更替的改造方式上,其配置方式主要有:XXX纯林(株行距为2.5m*2.0m)、XXX纯林(株行距为2m*1m)、臭椿纯林(株行距为2m*1m)以及带状配置XXX:XXX(XXX)=3:1。(详见附表1)5.5.3.2 苗木栽植配置方式在抚育林分中,补植树种栽植配置方式呈小块状或带状;在更替的迹地上,苗木栽植配置方式呈长方形或带状。5.5.4 作业时间2012年11月1日2013年01月31日完成种苗招标采购、整地、施基肥、回填部分表土等。2012年02月1日2013年03月15日完成造林栽植任务。5.5.5 栽植技术 一是严把规划整地关。首先按照各树种设计的株行距进行定点放线;其次按照整地规格严格打窝,XXX苗木整地打窝规格为60cm*60cm*60cm、XXX苗整地打窝规格为40cm*40cm*40cm、臭椿苗木整地打窝规格为50cm*50cm*50cm。二是施足基肥。设计的基肥为每公顷2500公斤复合肥(即每亩166167公斤),根据树种设计密度,XXX每窝坑为1.21.25公斤、XXX每窝坑为0.490.5公斤、臭椿每窝坑为0.490.5公斤。三是严格苗木验收,确保质量。坚持合格苗木上山造林的原则,按照各树种苗木设计的规格和数量进行抽样验收,坚决杜绝“人情关系验收”和“不到实地闭门验收”等现象。四是确保栽植质量。按照苗木栽植“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保证苗正根伸。五是苗木栽植后必须立即浇足定根水。5.5.6 抚育管理抚育管理工作主要是:一是防止牲畜践踏和频繁地人为活动;二是及时松土除草灌溉施肥;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害。6. 效益分析6.1 经济效益分析6.1.1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6.1.1.1 成本预算与资金筹措一、成本预算(一)用工量及其费用预算根据XXX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实际,设计更替改造的单位面积用工量为160个工日/公顷。其中采伐15个工日/公顷、集材运材45个工日/公顷、清林5个工日/公顷、放线整地打窝60个工日/公顷、施基肥5个工日/公顷、栽植30个工日/公顷,更替改造用工量为213333个工日。设计有补植任务的抚育改造单位面积用工量为80个工日/公顷。其中采伐7个工日/公顷、集材运材20个工日/公顷、清林3个工日/公顷、放线整地打窝30个工日/公顷、施肥5个工日/公顷、栽植15个工日/公顷;设计无补植任务的抚育改造单位面积用工量为35个工日/公顷。其中采伐7个工日/公顷、集材运材20个工日/公顷、清林3个工日/公顷、施肥5个工日/公顷。抚育改造总用工量为70678个工日。依据目前XXX农村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按50元/工日预算,用工费用小计为14200550元。(二)苗木费用预算按照目前苗木市场行情预计以及各种苗木的需苗量预算,XXX价格为1.5元/株、XXX0.3元/株、臭椿0.4元/株;苗木费用预算小计为3416836元,其中XXX苗木费需2311743元、XXX苗木费需1008181元、臭椿苗木费需96912元。(三)肥料费用预算按照当前肥料市场行情预计以及需肥量预算,按2元/公斤预计,肥料费用预算为13000000元。以上三项直接成本费用合计为30617386元,与实际各乡镇成本总和相差20元,这是由于取整原因使得极少数部分数值微小变化引起的。(四)其他费其他费包括调查规划设计费、燃油动力费(不包括木材运输的燃油动力费)、差旅费、资料费、检查验收管理费及其他费(如购买标记林木的油漆、购买作业工具等)等,其中调查规划设计费预计为40元/公顷、燃油费60元/公顷、差旅费45元/公顷、资料费15元/公顷、检查验收管理费25元/公顷、其他费15元/公顷。其他费预算小计为520000元,其中调查规划设计费预计为104000元、燃油费156000元、差旅费117000元、资料费39000元、检查验收管理费65000元、其他费39000元。(详见下表)其他费用明细表 单位:元/公顷、元项目单价经费备注调查规划设计费40104000燃油动力费60156000不包括木材运输的燃油动力费差旅费45117000资料费15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复变函数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公共组织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寄生虫学中医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游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呼市二中2025年高三下-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西北师范大学《果蔬加工工艺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绵阳城市学院《施工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综合能力训练(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
-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价指标
- 常用食物含铜量表
- (完整版)详细化学物质及其CAS注册号清单
- 科研与临床ppt课件
-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方案
- 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课程设计
- 吸入装置正确使用方法调查表
- AS9100D2016产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 三角广告牌拆卸方案
- 大皂角(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文档 性状 鉴别 用法用量功能与主治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