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境教育讲话稿1.doc_第1页
学校环境教育讲话稿1.doc_第2页
学校环境教育讲话稿1.doc_第3页
学校环境教育讲话稿1.doc_第4页
学校环境教育讲话稿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校长:王建忠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加强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措施,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是进行环境教育、推动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如何?主要存在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希望能借此促进小学环境教育的深入和持续发展,为小学环境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做一名漫漫环保路上的探究者。一、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在环保、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更新了环保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创造了许多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纵观社会发展的形势,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一)、环境教育的意识增强了,但还较滞后。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引起师生的警觉。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许多人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奠基意识。不少学校也未能把环境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认为它与升学率不挂钩,抓不抓一个样,抓得好不好一个样,将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还是显得滞后的。(二)、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加了,但还较匮乏。通过环境教育的宣传和发动,环境教育课的开设和教学,师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加了,许多教师对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都能作出一些解释,但许多教师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糟糕。(三)、环境教育列入学校课程,但师资紧缺。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目前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缺乏专门的学科知识,活动起来有时力不从心。环境教育课的任课老师都由班主任或二线教师兼任,几乎无一专职环保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四)、环境教育的活动增多了,但途径偏少。许多学校每年真正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日常大扫除和清除白色污染等环境卫生教育,利用环境教育日进行一些黑板报、手抄报、绘画评比。活动虽然增多了,但开展综合性的,系列性的,有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比较少。有些学校和教师虽有这方面的主观要求和想法,但操作中困难较大,也就“知难而退”了。 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轻视、忽视环境教育的主观因素,也存在着师资差、资料缺、没有形成环境教育的大气候等客观因素。二、解决策略:针对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我认为重点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学习环保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认识。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学校应该组织教师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克服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和环境教育是“长远事”的慢慢来的思想,同时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其次,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技能。学校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在提高教师环保认识的同时,学校要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依托课堂渗透,丰富环保知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小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归类整理,并适当拓展延伸,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凡课本中直接讲环境保护知识的部分,则讲深讲透,不折不扣,教好教活;第二,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则作必要的引伸、拓展和补充,使之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凡与环境问题确有联系的内容,则要讲清这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扩大视野,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例如:在讲述常见的动物、植物时,则可渗透一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生物的生存受到光、大气、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在讲述人与环境时,则有意识的渗透人既可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可改造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的饮食、人的呼吸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讲述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则可以渗透环境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的生理活动又能改变环境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正确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讲述生态系统知识时,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让学生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类如何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三)、开展课外实践,提高环保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知识的学习、思考与实践的综合探索。因此,实现环境教育由知识传授向以树立环境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更具有艰巨性。只有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认识和了解环境,以达到提高环境意识的目的。我们开展课外实践的主要方式有:1、走访、调查。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既可以参与调查、走访,又可请有关人士到学校来做报告。 2、收集、考察。如考察环境状况,了解污染源,同时收集相关资料、样品。3、实验、制作。不仅从验证性的角度,还可以从实验材料的角度考虑,如用废弃物品做实验材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做水的净化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受污染的途径和净化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节约用水,渗透环保教育。4、记录、描绘。用数学或美术的手段记录现象和结果。5、展览。作为活动成果的展示,如剪报、手抄报、摄影绘画的图片、小论文、小制作等。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激发他们的热情等。把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作为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注重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它很适合开展环境教育。如可以开展 “家乡动植物变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调查”等小课题研究活动。(三)、自编校本教材,拓宽教育渠道。仅仅依靠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缺乏具体形象性,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遥远,学生感受不深。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和特定的纪念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自编环保教材的探索,在调查走访,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以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编写环保校本教材,作为环境教育教材的补充,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四)、建立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建议建立学校与环保局、监测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