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指导大纲.doc_第1页
教育管理学指导大纲.doc_第2页
教育管理学指导大纲.doc_第3页
教育管理学指导大纲.doc_第4页
教育管理学指导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教育管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门课程才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术界对于这门学科中的某些概念及学科体系的看法并不统一。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构成这门学科的“误区”,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本课程在吸收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新科研成果的同时,介绍了一些教育管理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二)本门课程教材、参考书目教材: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参考书目:1. 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版2. 周在人,魏所康.教育行政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版3. 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版(三)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在选材、内容组织等方力求做到: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力图在阐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能反映某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四)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方法,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教育管理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方法,为将来独立地从事教育管理、教育行政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管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背景、条件,认识教育管理学的内容等。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第2节 教育管理学的特点第3节 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第4节 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第5节 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知识点】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P2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P2(1)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2)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管理学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3)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这些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是各国教育管理也存在许多差异,主要是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3、任何一位教育管理者在解决或处理问题时,都要经过识别信息价值判断行为选择三个阶段。P54、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P95、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后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P2思考题:1、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三个层次。第二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管理及教育管理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有关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相关知识。2.内容提要:第1节 管理第2节 教育管理第3节 教育管理现代化【知识点】1、教育管理: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P262、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P193、提出“管理即决策”的著名管理学家是赫伯特西蒙。P314、教育管理不同于社会管理的特点有哪些?(1)管理育人;(2)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4)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P29思考题:1、 教育管理不同于社会管理的特点有哪些?2、 什么是教育管理。第三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教育管理学的理性化特点以及行政法、法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影响。2内容提要:第1节 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特点第2节 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第3节 “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4节 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5节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6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教育的管理的影响第7节 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知识点】1、校本管理:指在公立或政府学校系统中,把与重要决策相关的权力与责任(尤其是资源分配权)一致性地下放到学校,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62)2、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50)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是群体行为理论。(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52)4、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教育管理学家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增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57)5、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著名管理学家是泰勒。(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40)6、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45)7、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40-41)(1)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和试验,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3)每个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4)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不达标不能上岗。(5)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6)宣扬科学管理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要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8、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评价?(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60-62)主要研究内容是政府效率问题,着眼于从制度改革入手改善政府行政的困境,减少政府扮演的角色,缩小政府的功能。它主张政府必须改变包办一切的全能角色,集中力量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完善,调节宏观经济;消除外部效应;收入或财产的再分配;维护市场秩序。评价: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带来了政府和社会的活力,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创新不断涌现。最大的问题是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并且将政府的行为也部分市场化了,这与政府职责的“公益”价值取向可能发生矛盾。思考题:1、什么是校本管理。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评价?3、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教育行政体制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掌握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改革的相关内容,了解80年代外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第2节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第3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知识点】1、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积极调整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81)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75-76)(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教育行政机构代表人民意志,沿着正确的方针路线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根本保证。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统一领导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它们均受中央统一领导;第二,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等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分级管理是指对全国整个教育事业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即国家教育部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全国及所辖地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行职能管理。总之,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有:(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84-86)(1)下放权力给地方和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2)分权的趋势并不意味着集权的无所作为。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加强宏观调控这种形式的集权。(3)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关键。宏观调控的内容有方向调控、进程调控、活动调控等。加强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计划调控、行政调控、法律调控、经济调控和监督手段等五种。思考题:1、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2、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第五章 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认识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掌握提高教育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方法策略。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第2节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第3节 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知识点】1、人们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按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整体称作组织。(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97)2、公务员制度即文官制度,指在近代西方国家里政府以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进行分门别类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05)3、行政组织层级多,管理幅度小;行政组织层级少,管理幅度大。(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99)4、我国公务员机制中的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录用、职务升降和考核奖励的制度中。(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12)5、目前我国和多数国家的行政组织结构类型是以层级职能型为主。(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00)6、 我国公务员制度有效机制主要有:(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10-114):(1)激励机制。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公务员的活力和工作效率。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奖励和纪律规定、职务晋升制度、职位分类管理方式等方面。(2)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录用、职务升降和考核奖励的制度中。(3)新陈代谢机制。主要体现在培训和交流制度中。思考题:1、我国公务员制度有效机制。2、什么是公务员制度。第六章 教育政策与法律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政策、教育政策的概念、特点及其制定过程,掌握教育法的概念、体系及其制定与实施的过程等。2内容提要:第1节 政策概述第2节 教育政策第3节 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第4节 教育法体系第5节 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第6节 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法规建设【知识点】1、教育政策: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工作的目的、政策和途径的总体规定。(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20)2、官方的政策相关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行政领导干部;非官方的政策相关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主体,主要有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媒介这三种主体构成。(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20)3、从横向的政策方面来分类,可以将政策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等方面;从纵向的政策体系来分类,可以将政策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类。(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 119页)4、教育政策过程包括:(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21-124)(1)教育问题的感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种形式:一是教育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发展的新需求;二是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这时,教育问题较会被社会公众感知,人们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2)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但是只有那些比较紧迫的或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教育问题才能进入政党、政府议事日程成为教育政策问题。(3)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在界定教育政策问题的基础上,政党和政府会就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设定政策目标,提出多种行动方案。教育政策方案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对政策结果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4)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从备择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政策合法化包括教育政策议案的审查、通过与批准、签署和颁布等多个阶段。(5)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政策实施是将教育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过程,在教育政策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6)教育政策评估教育政策评估是根据教育政策目标,通过一定程序,对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政策信息反馈过程。(7)教育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废止通过教育政策评估,需要对教育政策所设定的目标、采取的政策措施、行政组织及其行为进行修正和调整;对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予以废止;对已达到预期目标的政策,则可予以终结。5、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教育基本法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31)思考题:1、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哪些?2、分析教育政策的内容。第七章 教育计划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教育计划的概念、结构及其编制步骤与方法的相关内容,并学习教育预测等内容。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计划第2节 教育预测第3节 教育计划的结构第4节 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知识点】1、教育计划: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38)2、教育计划目标指教育整体发展目标,它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展望和预测。(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44)3、现在预测科学中所使用的预测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或位置状况的结果。(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40)4、通常把教育发展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的长期目标、计划目标及手段目标。(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44)思考题:1、 教育发展目标的层次。2、 什么是教育计划。第八章 教育督导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督导的意义、基本职能与任务,了解教育督导的机构与人员,及其评估的内容。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督导的意义第2节 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第3节 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第4节 教育督导评估【知识点】1、教育督导评估:是教育督导部门进行的教育行政评估,它是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有关部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教育质量、效益,以及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督导评估也可称之为评估性督导,是督导与评估的有机结合,评估既是教育督导的重要手段,又是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职能。(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73)2、我国把教育督导人员称为督学。(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67)3、教育督导的任务有:(1)监督和检查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2)评价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3)指导和帮助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4)反映下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反映意见和建议;(5)教育督导人员应鼓励并协助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性的调查及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革的依据。(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62)4、教育督导的性质有:(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52-154)(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所谓行政监督,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手段。(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教育督导机构对被督导单位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人员对有关法规、政策和方针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因此具有明确的执法性。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思考题:1、 什么是教育督导评估。2、 如何理解教育督导的性质。3、 分析教育督导的任务。第九章 教育财政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教育财政的含义,掌握教育财政体制的相关内容,并了解教育筹资与教育支出。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财政的概述第2节 教育财政体制第3节 教育筹资第4节 教育支出【知识点】1、教育预算:是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及地方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等都要通过教育预算来实现。(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88)2、公共选择是指根据既定规则通过政治互动进行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国家政治体制。(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82)3、在我国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04)4、效率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85)5、帕累托效率包括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186)思考题:1、如何理解帕累托效率。2、什么是教育预算。第十章 教育课程行政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教育课程的涵义与意义,掌握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课程的涵义与意义第2节 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第3节 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知识点】1、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20)2、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39-240)(1)培养目标:指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和总结构。(2)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部分,它回答了为达到以上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怎样设置。(3)考试考查: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的终结性考查、考试是对学生合格水平的考核。(4)实施要求:提出的最主要的实施要求有“国家安排课程所规定的课程门类、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各省、自治区、教育局在本计划指导下,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本计划进行适当调整。3、教育课程的编制权的特点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15-219)(1)教育行政为中央集权型的或者说中央集权色彩浓重的国家,其教育课程编订权,一般在中央或国家一级。(2)教育行政体制为分权型或具有明显分权倾向的国家,对教育课程的管理权一般留给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与学校,通常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3)教育课程编订权划分的发展趋势为:课程编订权在地方的国家适当向中央集权,而课程编订权在中央造适度向地方放权。(4)我国教育课程的编订权。自建国以业,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育课程的编订权一般属于中央。自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了教育课程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走向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统一与多样相结合。4、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联系与区别:(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26-230)(1)联系:二者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二者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每门学科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和可能。(2)区别: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实质性内容,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因此是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学科教学质量的尺度,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教科书又叫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的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思考题1、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2、教育课程的编制权的特点。3、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联系与区别。第十一章 教育人事行政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认识有关教师的任用、在职培训、工资及考核培训制度等相关内容。2内容提要:第1节 教师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第2节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第3节 教师的任用第4节 教师的在职培训第5节 教师的工资第6节 教师考核制度【知识点】1、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在职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是我国教师培训走向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文件(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46)2、在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和规定了“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41)3、确立我国实施教师考核制度的政策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49)4、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四个方面。(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49)5、我国教师工资经历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八级工资制)、和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制三次大变革。(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47)6、中小学教师职业专业性不被广泛认可的原因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38-239)(1)作为专门职业核心属性的高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症结在于教师培养课程的广而浅。(2)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独立自主性的低弱。教师工作相当程度上的独立自主性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取得职业声望和教师个人尊严,形成教师权威的前提条件。(3)现实中仅具有最低限度的职业意识和最小限度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还大量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各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需求急剧增加,使教师数量激增,教师素质不齐。(4)教师待遇的偏低。(5)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信息来源渠道的大量增加、信息量猛增,社会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等也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程度提高及获得认可的社会因素。7、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方法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38-239)(1)提高教师素质,改革师范教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首先要通过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来获取。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对教师教育的改革。(2)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努力使教师工资水平在国家财力限度内,尽快达到不低于或略高于其他行业中具有同等学历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其次是改善教师工作条件。(3)形成尊师的社会风气。形成尊师的风气,需要一定的措施或制度来实现。如建立教师节制度,为教师举办活动表示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敬意,利用大众传媒宣传优秀教师事迹等。思考题:1、 中小学教师职业专业性不被广泛认可的原因。2、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方法。第十二章 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教育信息的涵义及分类,掌握教育信息的管理职能以及有关教育信息公开的相关知识。2内容提要:第1节 教育信息及其分类第2节 教育信息管理职能第3节 教育信息公开【知识点】1、教育部门是教育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公众是教育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71、P273)2、出版物是指由政府及其所属机构所发表和出版的文献,包括图书、期刊、小册子、影片、磁带以及其他声像资料等,所以也称政府出版物。3、教育信息公开的方式有两种: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或被动公开)。(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75)4、公开教育信息应遵循的原则:(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75)(1)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确立这条原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扩大不公开的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信息非常繁琐,要一一列举需要公开的信息很困难,也不现实。(2)利益平衡原则。教育信息公开必须在公开的价值与包括国家安全、个人自由等其他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价值是行不通的。(3)适度的自由裁量权原则。遵循利益平衡原则时,平衡点的把握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育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教育部门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的做出是否公开信息的决定。(4)在信息公开的三条原则中,核心原则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利益平衡原则和适度自由裁量权原则是有益的补充。思考题:1、公开教育信息应遵循的原则。2、分析教育信息公开的方式。第十三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学校效能的基本理论,了解学校测量与学校改进的基本方法。2内容提要:第1节 学校效能概述第2节 学校效能测量【知识点】1、在学校效能的本质属性上,一般认为是指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89)2、学校效能类型划分标准主要有:(1)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2)学校的目标或功能;(3)产生效能主题的层次。(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289)思考题:1、分析学校效能类型划分标准。第十四章 学校管理过程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学校工作决策与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及学校目标管理的相关知识。2内容提要:第1节 管理过程概述第2节 学校工作决策与计划的制订第3节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第4节 学校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第5节 学校的目标管理【知识点】1、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的完成组织任务。(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30)2、战略模式是学校发展战略行动的具体目标、行动切入点和行动策略的总和。(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15)3、学校战略管理:是对学校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和对于规划的实施进行组织监督的管理活动。(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14)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管理过程四环节(“戴明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修正。(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04)5、学校经营环境是指学校外部的具体运作环境,它们在微观层面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23)6、控制的基本类型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28)(1)事前控制:是在行动之前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前做好准备的控制形式。(2)过程控制:是在执行计划的活动过程中对偏差实施的控制。(3)成果控制:是在计划完成之后,经过与目标对照,查找偏差再实施矫正的控制行为。7、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征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66-367)(1)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或其他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对象做贡献,满足其需求。从整体出发把握质量。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通过组织落实实现质量保障。(2)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全面质量管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8、学校发展战略的几个基本模式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15-322)(1)质量战略模式 质量战略是学校以向全社会持续提供合乎社会需要的教育服务赢得社会信任、促进学校发展的系统行动,学校质量战略组成部分包括: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学校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针,包括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和指导原则、质量战略成果承诺、概括提高质量的主要途径或手段。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学校在战略执行期间想要达到的成果。质量战略保障系统。包括质量领导、质量管理团队、完善的制度、激励政策。质量项目管理。(2)联盟战略 联盟战略是两个或以上的组织为实现长远利益,形成不同程度的联合体共谋发展的战略模式。该战略可使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学校间联盟形式:从联合对象,分为中小学学校间、中小学与高等院校、高等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盟;从联合的主要目的,双发展教育、发展教育与经济利益、双资源共享、扩大规模与争取生存;从联合实质程度,分为紧密联盟、松散联盟、虚拟联合;从联合体中的各自地位,平等联盟、主宰联盟、指导联盟。战略联盟构成要素:内部组织结构、共同发展规划及相关利益目标、协调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缺少思想准备贸然联手;文化冲突;缺乏信任;独断专行;业绩风险。(3)防御类型战略 主要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使用的,使用的比较多的是任务转移战略和紧缩战略。任务转移战略是指当学校服务对象大量减少,或自己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复存在时,所采取的另行开辟新领域,或更新服务新对象的行动模式。紧缩战略是指学校缩减当前服务领域类型或规模数量水平的一种行动取向。实行这种战略的原因包括:生源短缺、师资流失、学校发展规模和速度过大过快等。(4)顾客战略 顾客战略是以尊重顾客和服务顾客作为学校的基本价值,通过双方良性互动,了解、满足和创造顾客的需要,同时引导顾客建立起对学校的忠诚,发展真诚合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借助这种力量推动学校发展。(5)特色战略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和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的积极、与众不同之处。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发展战略的成功就是创造特色和以特色取胜的过程。特色战略着眼于社会需求,挖掘本校潜力和特长,将学校办出不同之处,对内以这一特色为新起点,振奋教职员,把各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对外以它为卖点,为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新内容和水平,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思考题:1、 如何理解目标管理。2、 学校发展战略的几个基本模式。3、控制的基本类型。第十五章 学校组织管理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组织的含义,掌握学校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2内容提要:第1节 组织概述第2节 组织理论额发展第3节 组织结构第4节 学校组织建设【知识点】1、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和法人代表是校长。(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58)2、组织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有:(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52-353)(1)组织文化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活动框架。(2)获得认同的优秀组织文化对所有组织成员都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的特点是出于自然而非强迫,使成员形成良好习惯,减轻管理压力。(3)优秀的文化对学校成员有凝聚作用,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会得到加强,感情会更为融合,使学校成员团结一致为学校目标实现而努力。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45-347)(1)直线式组织形式一位上级领导负有最高指挥责任,命令从上至下层层下达,形成直线式指挥链。上级有权在权限范围内作出决策、指挥下属而无需征求别人意见。评价:适用于小型组织,优点是指挥统一,权责明确,效率高;缺点是对最高领导者个人素质依赖性强,复杂问题易产生决策失误,主要领导容易陷入事物性工作而无暇顾及组织长远发展,同一层次各部门缺少横向沟通。(2)直线参谋制组织规模扩大,业务量增大和决策日益复杂,组织最高领导者配备专门助手来协助完成决策。这种专门助手通常是几个职能机构,替领导者收集信息、研究专业问题并提供参考意见,在领导者授权范围内处理日常问题。评价:减轻决策者负担,使他们集中精力研究重要问题,更科学决策;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中小学。但是,对校长识人、用人、驾驭人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用人不当就可能大权旁落,造成工作混乱;横向沟通不足。(3)矩阵式组织结构大型组织中,为克服缺乏横向沟通问题,把管理中的垂直和水平联系、集权和分权有机结合而设计。纵向有指挥职能领导关系,横向有目标协调关系,各职能部门垂直系统和各项目的水平系统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矩阵。评价:优点是加强成员横向沟通,强化自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适应性。不足是对下属可能形成双重领导,使之难以适从。(4)事业部制组织形式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评价:为防止分权后的权力分散,组织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任命权和管理权,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和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思考题:1、 组织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2、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第十六章 学校质量管理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及对学校工作质量的控制手段。2内容提要:第1节 学校工作质量管理概述第2节 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第3节 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第4节 学校工作质量的控制【知识点】1、质量教育是培养和强化教职员工质量意识,提高其业务素质的活动。(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70)2、学校育人的质量目标归根到底是学校公众的利益要求的反映。(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62)3、管理是实现学校基本任务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保证。(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61)4、学生素质特性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64)5、获得教育评价的一般常用方法的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考试。(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78)6、当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呈现的特点有:(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72-374)(1)教育评价形成多种互补模式。行为目标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司法式评价模式等。(2)形成性评价的地位不断上升。形成性评价是对教育过程所进行的评价,它的功能是揭示问题、改进工作,只有通过评价教育过程的各环节,实施质量约束和保证,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3)评价方法日益科学化、多样化。从总体而言,系统科学的方法受到广泛应用,从微观上看,教育评价的各环节都得到深入的研究,更加科学化。(4)评价主体范围日益拓展。传统教育评价局限于组织内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评价。当代教育评价将评价者范围大大拓宽,不仅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评价,被管理者也参与对自己、同事、上级评价;不仅教育系统内部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而且其他社会力量也对教育系统中各部门工作进行评价。(5)评价内容向全方位发展。传统教育评价局限于对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充分注意到教育工作各方面,改进各种因素对教育质量影响。思考题:1、 当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呈现的特点。2、 分析教育评价的一般常用方法。第十七章 学校建筑管理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学校建筑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管理原则。2内容提要:第1节 学校建筑管理概述第2节 学校建筑管理的理论基础第3节 学校建筑计划和校园建筑规划第4节 学校教室的建设第5节 学校重要附属建筑【知识点】1、学校建筑管理包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和设施的整体规划,包括对一所学校的设计和建设,还包括对建成学校的维护和更新。(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87)2、学校建筑计划是学校建筑的前期管理工作(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95)校园建筑规划是指根据学校的功能,结合学校选址的地形地貌,对学校的房屋、活动场地、道路、绿地等各种部分统筹安排所进行的平面设计。(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98)3、校园建筑规划的原则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P399)(1)现实态度与超前思考相结合原则。一方面要从可能获得的条件和当前学校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不可脱离实际的跨越式发展,也不应盲目搬用未经论证的模式;另一方面,要以前瞻性眼光审视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以及学校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条件作出改进与探索。(2)文化品位与实用功能相融合原则。不但要满足人的安全和实用需求,还要满足人对于美和理想的追求。(3)经济性原则。要考虑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可持续支持的能力思考题:1、 校园建筑规划的原则。2、 什么是学校建筑计划。第十八章 学校公用关系管理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