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一清塘荷韵教案.doc_第1页
职高高一清塘荷韵教案.doc_第2页
职高高一清塘荷韵教案.doc_第3页
职高高一清塘荷韵教案.doc_第4页
职高高一清塘荷韵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清塘荷韵目标理解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纵向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变化,品味理解作者宝贵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悟。 诵读课文,品味和体会作者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的儒雅风格和语言特色。领会文中“情”、“景”、“理”三者的交融。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学会观察的启示,懂得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学会围绕中心选择经典材料。 品味荷之韵,感受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教学建议建议一:采用导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建议:1 清塘荷韵的作者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从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文章是需要细细品味、深入挖掘的。清塘荷韵在看似平淡、实则蕴藉的叙述之中隐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传达出作者的心境、品格和生活的态度。但是,受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所限,职高学生也许并不能充分理解。所以本课教学,可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经历,抓住关键语句、语段,如写荷的长势的文字,体会文章以莲花顽强的生命力来歌颂自然万物“极其惊人的求生存能力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结合自我人生体验,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2散文教学更突出对学生情感、品德、修养的陶冶,它能更加直接地作用于学生心灵。清塘荷韵一文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本课的教学首先重在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读出意思。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语言、品味情感、品味哲理。3文中多次引用诗句,不仅增加了散文的意蕴,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诗意之美。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诵读、记忆这些诗词外,还可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荷的诗文,作研究性阅读,了解荷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4为了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呈现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或者书籍里搜集相关资料,在了解了作者是一个有着怎样人生阅历的人之后,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要传达出的人生感悟。 * 示例:一、导入由“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导入:“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你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未丢掉良知,96岁的季羡林先生常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教文学都有很深的造旨(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多部经典名著,其著作已汇成24卷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的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的放映。”二、朗读初步感受作者对荷的喜爱之情。三、感知整体感知全文,理出文章思路:恋荷种荷盼荷赞荷赏荷祝荷。四、理解1读1-2自然段,说说作者的“审美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何对荷念念不忘,为什么引用爱莲说?2读4-6自然段,找出文章描写作者“盼荷”的行动与心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荷的热爱之情。3 文章哪些语句在描写、叙述中表达了对荷的赞美之情?4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5反复诵读“赏荷”语段,体会其意境。6阅读12-13自然段,思考:这两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五、品味朗读全文,品析语言特点,理解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的儒雅风格和语言特色。六、总结本文写的是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荷顽强的生命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通过本文学习我们要能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能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 七、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异同。 2荷花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人生也是同样如此,没有长期的努力哪有丰收的喜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或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建议二:采用课堂启发式教学法、自主阅读法* 教学过程建议:1本文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在学生自主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讲解点拨,拓宽学生的思路,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获得新的认识。2利用导入环节营造创设民主、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伴着几幅优美的荷花图片开始新课,学生能很快进入状态,回忆关于荷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一来,课堂知识在学生的印象中就会变得更加深刻。3散文教学重在理解与感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个问题的提出不用预设答案,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多鼓励学生克服胆小、怕羞的心理,以一种宽松的心态进入课文、进入课堂,把知识散发的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的散文教学才更能突出学生的地位。* 示例:一、诗词导入1荷的形象、荷塘的景致,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驻足;关于荷的诗文,也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陶醉。你能说说关于荷的诗文吗?学生可能会谈到的诗文有:荷塘月色、爱莲说、“江南可采莲”“毕竟西湖六月中”,“小荷才露尖尖角”2结合预习,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诵读课文,圈划出表明了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的语句,理清行文的线索。2如果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你准备怎么概括?教师示例:恋荷(或者念荷)三、品读荷韵1分别诵读5、6、7自然段,从作者对荷的情感变化过程来看,转折的关键点在哪里?2品读5、6自然段,体悟荷之韵。3齐读第7自然段。圈划、诵读第7自然段作者叙议结合的文字,体味作者深情的赞美。圈划、品读、交流,体悟荷之韵。诵读交流“天地萌生万物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4分别诵读8到11自然段。如果触动季老情怀的只是荷的生存与拓展得力量,文章到第7段就可以结束了,下面的赏荷作者到底欣赏荷的什么?四、探究主旨触动作者情怀的清塘荷韵到底是什么?(交流探讨)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探讨,把握全文的情感与思想。五、拓展深化推荐阅读三本书:牛棚杂忆清塘荷韵我的人生感悟精读、泛读结合,阅读、随笔结合,评点、交流结合。完成系列随笔,走近季羡林。六、布置作业 1季老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清净而雅致,请选择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作简要赏析。 2文章第2节作者说“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文章第8节作者说“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文末作者又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你能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吗?结合你对季老的了解,对荷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变化,品味理解作者宝贵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悟。2品味和体会作者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的儒雅风格和语言特色。3品味荷之韵,感受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变化,品味理解作者宝贵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悟。2品味荷之韵,感受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教学难点品味荷之韵,感受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课外查阅季羡林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铺垫感悟本文的情感基础。 教学步骤一、诗词导入展示几幅荷花图片,请学生说出与之相配的诗句。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是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荷花是美丽、高洁的。古往今来,无数游人驻足湖畔、池边,一睹荷花之风姿,更有众多文人雅士驰骋想象,留下了无数的赞美诗章,道出了芙蓉的千古风流和高洁志趣,至今咏来仍给人以美好的启迪和享受。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86岁高龄写了一篇散文清塘荷韵,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感受季老笔下荷花的别样魅力。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脍炙人口(kui zh)接踵而至(zhng) 细弱单薄(b)旮旮旯旯(g ga l l)耄耋 (mo di)旖旎(y n)柔和美好。蓇葖(g t)睥睨(p n)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关于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3解题荷韵:指荷花的风韵、风姿和情趣。三、美文美读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同时播放音乐,并展示关于荷花的图片,尽量把学生带入诗意的境界,初步感受作者对荷的喜爱之情。四、整体感知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线索:荷花思路:恋荷种荷盼荷赞荷赏荷祝荷2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荷韵”。五、理解品味(一)读1-2自然段。1说说作者的“审美观点”是什么?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最理想的是荷花。2作者为何对荷情有独钟,念念不忘?(1)作者的记忆中还留有荷花的碎影;(2)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3)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响。(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6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季老研究佛学梵文造诣很高,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清静无为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二)读4-8自然段1找出文章描写作者“盼荷”的行动与心情以及荷花生长情况的语句,完成下表。时间“我”的行动荷花的生长情况“我”的心情变化第一年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水面上没有出现什么东西失望第二年翘盼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完全灰心第三年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长出了五六片圆圆的绿叶,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虽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心第四年荷叶茂盛生长荷花接踵而至心中狂喜2作者的情绪变化表现了什么?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 3作者写那漫长的等待、多年的期盼和失望有什么作用? 文章用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荷花的生长过程,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荷花积蓄了足够的力量。 4再读6-8自然段,文章哪些语句在描写、叙述中表达了对荷的赞美之情?“真正的奇迹”、“一夜之间”、“惊人地快”、“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5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6 为什么周先生把朗润园的荷命名为季荷?季老为何觉得有趣又感激? 因为池中的荷正是季老的人生写照。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补充资料:季老的人生遭遇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礼,内心充满复杂的矛盾与痛苦,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他感到“被开除了人籍”,“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他不堪忍受那残暴的批斗与羞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决意自杀。他反复思索种种自杀方式,最终选定吃安眠药死。正当他要实施自杀时,突然被揪去批斗,狠打暴踢,鲜血流淌。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不想自杀了”,“还是活下去吧”。他决意忍辱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于是,为着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7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 学生自由谈,教师随机启发、引导。可以说生活实例,也可以联想相关诗文。如:历经苦难而成就事业的名人、傲霜斗雪的腊梅、黄山悬崖上的孤松,沙漠中的红柳(三)反复诵读9自然段,体会其意境。1文段渲染、营造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和赏荷氛围?2齐读“风乍起漂在那里”,生命凋零一般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凋落有着怎样不同的体会?一般来说,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凄凉、萧条之感,如那秋天纷飞的落叶、那冬日渐沉的夕阳、那渐行渐远的青春、那“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的慨叹作者笔下荷花的凋落却是一幅生动细腻、柔和宁静的美丽画面:月下荷塘,流水脉脉,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深感了生命的快乐。离去时如此宁静安详,如此飘逸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季老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3为什么说“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对仗不工?不工主要表现在意境不统一。这句诗表现的是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给人静谧之美,禅意之美。(联系落花的细节描写)。而下句有强烈的动感,打破了诗的静谧。4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作者有没有参悟透呢?季老曾在二月兰中说:“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池花对影落”的境界,正是季老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四)阅读12-13自然段1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何作用? 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2说说你对雪莱诗句的理解。六、小结课文1清塘荷韵,美在何处?形韵:荷是秀雅的,它迎风弄姿,睥睨一切荷韵: 神韵:荷是顽强的,它活埋四年,不曾言弃情韵:荷是宁静的,它优美淡然,脱离尘世2人生感悟生命追求的执着精神生命逝去的豁达态度宁静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祝福生命,相信永恒的感激之情七、拓展延伸1说说本文作者笔下的荷花与前人笔下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2展示学生搜集的关于荷的文化和相关名句。教学资料作者简介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卒于2009年7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研究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文章赏析于情深处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五月草长莺飞,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暧昧。这样的春日,适合捧一本丰沛的大书在阳光下闲览。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正是手边一种: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风而立,书内夹有同样的书签,季羡林的题款颇有古荷风姿。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荷举。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张中行在序言中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这三个词,用于荷花也适合。在我看来,季先生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专,所通梵巴语、吐火罗语,均属国内绝学,是公认的学界泰斗,其精深与朴厚,均可想见,恰如荷花灼灼其华,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读他的散文,难以意会,就像不爱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领会其清净与孤高。大学问家长于散文随笔者多的是,季羡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过之者寥寥。这情,一是对散文写作的迷恋,书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华梦忆写于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怀写于同年12月20日步趋期颐之年尚笔耕散文不辍,应该寄托着无限的生命情绪吧;二是季老表达的对世事人生的深情,全书共十辑,“寻根齐鲁”,“魂断德国”,“清华梦忆”,“燕园春秋”,“拥抱自然”,“馨爱市井”,“感悟人生”,“品味书香”,“屐叠芳草”和“收藏落叶”,从年轻时的才俊文章,壮年时的得意佳作,到耄耋之年的怀旧之文,贯穿始终只一个字情。人老情不枯,相反却浓厚有加,这已经奇了,季先生的奇特之处还不仅在此:一方面理智发达,足以成长为大学者,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修炼成散文大家。季先生是学问家里少见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说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远大于欢意。他喜爱动物花草,“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马缨花慰寥寂寞,二月兰同其痛苦,牡丹、香橼振奋精神,枸杞、夹竹桃凭添诗意,二十岁与兔子,八十多岁与老猫、喜鹊经历同样的悲欢离合。在他眼里,书,斋,小胡同,山水,无一不关情,可以说寓情深于草木虫鱼,寄心魄于日月星辰。还有家国之爱恨,凡世之情爱,最让人不能卒读的是他的怀人之作,悼师友之谊泪湿青衫,念母亲之恩五内俱焚,尤其母与子、三个小女孩、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夜来香开花的时候、重返哥根廷,几乎就是和着泪写成,在明媚的五月,读来添无限惆怅。同样怀胡适,张中行写来满纸诙谐,季羡林忆得却通篇心酸,这种情感,在他写陈寅恪、吴宓、傅斯年、沈从文、胡乔木中俯首皆拾。季羡林散文向来被视作“学者散文”一派,因为他学问大,饱经忧患,又见多识广;敢说真话,又洞明世事,集史、识、才、情于一身。但他的情之浓,郁之深,悲之切,同类大家中恐怕无人能及。季羡林写他最喜欢的书,是史记、红楼梦,杜甫诗,李煜、纳兰性德词,等等,多是悲郁之作,想来也就释然。说来也怪,季先生深情如斯,却几乎不提自己的情感纠葛。前些日子翻看杂志,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季羡林婚恋的文章,是根据季先生回忆录留德十年迈耶(Meyer)一家写的。年轻的季羡林在留学德国时与迈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恋,一台打字机是他们之间的桥梁,但季羡林因为国内有妻儿,拒绝了爱情。季羡林在回忆录中写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文章最后说,有好事者被这段爱情故事所感动,专程到哥廷根遍寻伊姆加德的下落,最后终于找到了她。结果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终身未婚,独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机依然静静地放在桌子上。好一对深情人。可惜了。这是题外话。季羡林先生文章一片真情,有口皆碑。对于他的高深学问,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只有景仰,抑或淡漠,而对他表达的情感世界,却可以品味,甚至妄加揣测。季羡林在谈到散文创作时曾写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叙述文,也必须有点抒情的意味。这是他的为文之道,亦是为人之道,散文人生,此之谓也。学问无大小,人生无贵贱,文章无高低,情感却有真假浓淡深浅算是这个春天我读季老文章的一大收获吧。清塘之荷 生命之韵季羡林清塘荷韵赏读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八十六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脱尽浮华,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哲理,情感朴素真挚。细加品读,如同品尝陈年佳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让人回味,令人叹服。一、恋荷之情韵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面对楼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数亩清塘,努力寻找30多年前残存在记忆里的荷花“碎影”,心里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清波荡漾,绿柳拂水,荷叶田田,莲花迎风,这是季先生对楼前数亩清塘的殷切期盼。这种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转化为“种荷”的举动。作者生怕“千年不烂”的洪湖莲子不发芽,就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种了莲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跃然纸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虽翘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无“生”的动静,即使在完全灰心无望的时刻,作者仍情有独钟地对它寄托着期待,切盼奇迹的出现。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这好像使作者见到了满塘的希望。但碧波荡漾的楼前清塘依旧只是那几片水浮莲似的荷叶,仍然让作者度过了“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这些文字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荷叶迅速扩散蔓延,遮掩半个池塘。此时狂喜过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几次徘徊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数那荷花的朵数,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边伴着清香纳凉,作者更把它视为家珍,誉为“季荷”。作者描绘种荷、盼荷、赏荷的过程,其实正是作者恋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全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为我们创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们反复玩味,体验。 二、绘荷之风韵荷花是“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笔下,却另有一番风韵。它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这不正是荷花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叶、红艳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风景。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而面对莲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绘:“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读这段文字,我们好像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画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整幅画面生动而细腻,柔和而宁静。它似乎在启示我们: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季老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三、显荷之神韵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凝练、自然清新,可谓深得荷之神韵。在描写月下荷塘的情景时,作者“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看“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动静结合,细致入微,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安详、柔和、清新的画画。这里没有刻意地修饰,也没有过分地夸张,就在信手描写中十分自然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再看文章最后对残荷的描写:“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它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不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与踏实,它正如清水中的莲,朴实庄重,韵味十足。此外,古诗句的熟练运用,如写荷塘荷花盛开场面时,运用了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月下荷塘之幽静,运用了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等。这不仅增加了散文的意蕴,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诗意之美。 荷花与诗文荷花与诗情于文玲又逢盛夏,又是赏荷的好时节。“荷叶田田千点碧,藕花冉冉满城香。贪看明湖忘归路,敲碎钟声月色黄。”清代诗人任宏远的这首诗,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大明湖一湖荷田的迷人景致。田田荷叶,泛起层层绿漪;点点繁花,腾起红浪,置身其中,竟忘了回家的路,如临仙境一般。荷花又叫莲花、芙蕖等,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其历史悠久,栽培广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记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有关荷花的句子。荷花花大而雅丽,规整而洒脱。花色或粉红、或洁白、或浅黄、或淡绿。盛开得旖旎多姿,恬然圣洁。含苞的似娇羞的少女,欲语又止;再衬以碧绿柔润轻盈的叶片,确实别致动人、美丽可爱。古往今来,无数游人驻足湖畔、池边,一睹荷花之风姿,更有众多文人雅士驰骋想象,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赞美诗章,从不同角度道出了芙蓉的千古风流和高洁志趣,至今咏来仍给人以美好的启迪和享受。“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园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红天。”元代诗人这首池莲诗,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荷花的柔美之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诗人杨万里笔下,丽日映出了莲花的红色,加上那“无穷 碧”的无限绿意,可以说将夏日荷花的芳姿刻画得淋漓尽致。国人爱荷,常把她作为美的化身,寄托自己的美好情怀。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将自己喻为气质高洁、超凡脱俗的莲花,在“举世浑浊”、“世人皆醉”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了“唯我独清”、“唯我独醒”的高尚情操和品性。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君子”,发出了“予独爱莲”之感慨。的确,荷花不像春兰那样香味浓郁,没有桃花那样璀璨妖艳,也非牡丹那般明丽娇媚。她却有自己的个性,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人但求有益,与地不争肥田,不愧为“花中君子”。白莲花最能体现荷花这一独有的特征。“素色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这首白莲诗中写到:冰清玉洁的白莲常无端遭受艳丽者欺辱,只有瑶池仙境,才是能容她的地方。月残天晓,落花无情,诗人发出了天涯何处是归宿的哀叹。但是诗人相信,白莲绝不是人间凡艳,而是格调高洁的仙品,无论飘零到哪里,她都是中通外直,一尘不染,不蔓不枝的!诗人不但吟咏荷花的美丽圣洁,而且还赋予她浓郁的生活情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十里莲塘路,扁舟任往还,一对小儿女,终日在花间。轻轻一叶舟,荡入荷花里,不见采莲人,但闻花中语。”在这两首诗里,诗人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动人的图画。由于莲花有并蒂的花朵,所以诗人还往往用它来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首诗以轻快活泼的格调,朴素浑厚的感情,含蓄地表达了采莲女娇羞的恋意。最有趣的是宋代王氏女因赋一首荷花诗,竟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