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畜牧业生产概述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的概念及特点一、畜牧业生产的概念目前关于畜牧业生产概念的解释,主要有利用系统论观点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两种版本。(一)利用系统论观点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畜牧业生产是指以家养动物为核心,人们利用自然资源(土地、水等)、生物资源(畜禽、饲草、饲料等)、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市场等),进行畜产品生产、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称为畜牧生产系统。它是农业生产系统的亚系统,其实质是人类通过饲养动物参与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满足自身食品需求的一种生产方式,其功能是将植物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动物性的能量和物质并以畜产品形式储存,完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构成要素为畜禽的繁殖、生长、发育及其与之有机地联系着的饲料、环境、疾病防治、人的参与等,其水平的高低表现在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效率上。畜牧生产系统要求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既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和周转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是整个畜牧生产系统发挥最大的生产效能,必须是畜牧生产技术、生态、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协调一致的整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畜牧生产系统也可称之为畜牧生态经济系统。(二)按照经济学观点对畜牧业生产的解释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畜牧业生产是人类利用驯养动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植物性和部分动物性产品为主要食物(饲料),获取人类必需的动物性产品的整个经济再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整体。从自然再生产的角度看,动物是生产者,通过其特有的新陈代谢机能,一方面不断繁衍后代,维系物种的延续性,同时生产出各种畜产品如肉、奶、蛋、皮、毛、绒等;从经济再生产的角度看,动物又成为一种生产、生活资料,既可直接作为畜产品供人们消费,又可像“机器”一样把饲草饲料加工成为人类需要的各种畜产品(图1-1)。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其生产过程的实质是人类通过饲养动物参与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满足自身食品需要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水平的高低表现在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效率上。畜产品A(绒、粪等)育肥出栏世代更替或扩大规模转化效率转化效率畜产品C(乳、粪等)畜产品D(商品畜禽)畜产品B(皮、肉等)繁殖生产死淘幼龄畜禽转化效率饲料死淘生产用种畜禽生长发育后备种用畜禽畜牧生产是指人们利用自然资源(土地、水等)、生物资源(畜禽、饲草、饲料等)、社会资源(人力、物力、科技、市场等),进行畜产品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总体。畜牧业生产是人类利用驯养动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植物性和部分动物性产品为主要食物(饲料),获取人类必需动物性产品的整个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整体。2、畜牧生产的目的图1 畜牧业生产过程示意图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畜牧业生产中的动物具有双重性前已述及,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动物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动物在整个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这种双重性,也是畜牧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主要特点。(二)畜牧业生产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植物生产是第一性生产,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以碳、氮等物质为媒介体的植物化学能(仅能转化到达地面太阳能的1%)。而动物生产则是利用动物(尤其是草食动物)的生理机能,把绿色植物产品转化成为动物性产品,同时将一部分动物不能吸收利用的物质排出体外,作为肥料归还土地而成为植物生产所需的养分,这就形成一个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植物生产是第一性生产,动物生产是第二性生产,动物生产应以植物生产为基础,其功能是将植物化学能转化成动物化学能并以动物产品的形式储存下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动物性产品(尤其是蛋白质营养)在人类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要求动物饲养量和个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仅仅依靠粮食生产的剩余粮食及其秸秆作为动物饲料已无法满足动物生产的需要,此时植物生产应适应动物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结构调整。据资料报道,在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65%以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至少占农业用地面积的55%以上。另外在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化学能中,其中只有5%固定在适于人类直接食用的物品中,而95%则以草原、灌木、林地及作物秸秆等形式储存下来。从长远的观点看,人类要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食物,将会越来越多的依赖草食动物对草地及其他不为人食的粗饲料的转化能力,这也意味着食草动物在未来畜牧业中的重要位置。(三)畜牧业生产周期长且饲养管理具有连续性动物生产过程包括种用动物生产和商品动物生产两大部分, 故其生产周期长主要来自于动物繁殖周期、生长周期和生产周期这和较长。例如,蛋用种鸡的育雏育成至少需要20周,产蛋期要至少持续45周,一个完整的繁殖周期需要450天以上;牛、马等动物因妊娠期(280天)长而使繁殖周期更长。在动物生产周期内,尽管会出现一些生产间歇如母畜配种产仔间歇、奶畜干乳期、蛋鸡冬夏季停蛋期等,但此时仍需要按时饲喂和消耗饲草料和人工,而不像植物生产对物资消耗、劳动力消耗具有间歇性。三、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沿革与基本特征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开始驯养动物并利用动物产品为食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畜牧业生产曾有多次兴衰更迭,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原始畜牧业生产、传统畜牧业生产和现代畜牧业生产三个阶段。(一)原始畜牧业生产阶段原始畜牧业生产阶段起始于渔猎时代晚期。当人类发明了弓箭并狩猎时,获得的动物增多,食而有余,就把剩下的猎物保存起来,以备猎物不足时食用。在长期保存多余猎获动物的实践中,人类学会了驯养某些动物的技术,使其能够在人类的饲养管理下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世界各地驯化野生动物的年代有早有迟,驯化动物的种类有多有少。但可以推断,首先被驯化的是鸡、狗、猪、羊等比较容易驯化的小动物和蚕、蜂等昆虫,随后,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驯化了牛、马和骆驼;后来这些驯化的动物随着人类的迁移和陆地开发,从原产地(即原始畜牧业的发源地)迁移、散布到世界各地。中国是驯养动物较早、范围较大的国家。据记载,在原始社会就有伏羲氏“结网罟(音古)以数畋(音田)渔,养牺牲以供疱厨”的传说。公元前六七千年前,我国先民已开始饲养家猪、家犬和家鸡以及马、牛、山羊和绵羊等。在商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马、牛、羊、鸡、犬、猪成为动物生产的主体畜种(被称为“六畜”),并普遍实行了牛、羊和猪的圈养方式;还零星饲养牦牛、驴、骆驼、免、鸭、鹅、鸽、鹌鹑等特用经济动物。自周朝开始,由于农牧结合经营区域的扩大、反复分裂与统一战争的频繁等原因,动物生产出现四个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一是某些畜种经济用途的改变,如牛由于主要用作祭祀的牺牲变成役用为主(出现了牛耕法),马因战争和耕作的需要已成为兼用畜种并得以大力发展,体格较小的畜种成为主要的肉食来源等。二是草原畜牧业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战争造成黄河流域农牧业生产的破坏导致少数民族的外迁,形成了北方以草原放牧食草畜种和以动物产品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游牧性草原动物生产方式。三是出现了规模化饲养管理的雏型,如西汉时期的官办军马场养马达到30万匹,西晋的官办牛场养种牛达到4.5万多头,唐朝设有60多处规模在1000-5000头以上的牧场等。四是种质资源得到广泛的交流,主要通过收纳贡畜、贸易往来、战争掠夺等方式,促进畜禽品种的遗传改良,如西汉时期输入了大量的种马和驴,输出了种猪,尤其是19世纪初,英国 、美国等从中国引进猪改良本地猪,培育成了大约克夏猪(曾称为大中国猪)、波中猪等。(二)传统畜牧业生产阶段在世界范围内,近代畜牧业起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来革命。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畜产品市场的需求,表现为役用或骑乘动物的作用逐步为机械所替代、畜禽粪便的作用逐步为化肥所代替、植物性食品部分地由动物性产品所代替等。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动物生产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如通过人工接羔、育幼等方法,以提高动物繁殖成活率;通过留优去劣、定向培育等手段,培育出了乳牛、乳羊、细毛羊、粗毛羊等专门化的高产品种等,使动物生产的范围得以扩大,生产水平得以提高,动物产品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但传统动物生产是在封闭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即粮-畜-肥-粮)中的一个环节,加之粮食产量低造成的人畜争粮矛盾较为突出,使其对植物生产的依赖性加大而成为农业中的副业。同时,受传统农业生产以扩大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增产措施的影响,动物生产产品数量的增加也主要依靠饲养头数的增加,使其生产效率不高。例如,传统的猪肉生产中,饲料转化为猪肉的效率只有15%左右,而85%的能量损失在维持体温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活动上,不仅效率低,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中国近代畜牧业普遍认为起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和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识,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和财富掠夺,导致畜牧业的起伏不定而迅速落后于新兴的工业国家。在中国近代畜牧业中,传统的动物生产有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农牧结合更为密切,互相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农民在小块土地上耕种,家养畜禽以舍饲为主,并成为农民家庭食物供应和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增加收入又全部或部分被投入到种植业上,促进了农牧结合的经营方式。由于缺乏专用的饲料地,充分利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品成为解决动物饲料供应问题的办法。二是专门化品种的引进,良种饲养业兴起。例如,在清朝,由外籍传教士带入的奶牛和奶羊,从自养自用发展成为中国人独立经营的奶牛场;后由政府引进了澳洲牛、欧洲种马及其饲养繁殖技术,促进了本地畜禽品种的杂交改良,也为后来培育新品种(如三河牛等)打下了基础。在民国时期,上海出现了至少23家中国人经营的规模畜牧场,这是中国近代畜牧企业的先驱,也为国外畜禽良种和饲养技术传入中国提供一条重要的渠道;此间,还先后引进有兰布里羊、美利奴羊、大约克夏猪、娟姗牛(等9个牛种约3325头)、考力代羊(约1000只)等畜禽良种。三是形成了以精细为特征的动物饲养管理技术体系雏型。主要表现在:(1)采用全年舍饲、舍饲与季节性放牧相结合、全年放牧与季节性补饲相结合等多种饲养方式,力求充分利用饲草饲料资源;(2)采用适于动物生物学特性的各种饲料加工方法,力求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和畜禽采食量;(3) 采用适时配种、保护孕畜、助产育羔等方法,力求提高繁殖成活率;(4)根据动物不同用途,采取特殊管理,如役畜的精心调教、马的钉掌护蹄、肉畜的阉割催肥等,力求提高动物生产经济效益。(三)现代畜牧业生产阶段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之间,动物营养学、饲料生产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育种学科门类的起步,以及部分工业化国家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兴起,为现代动物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中期,计算机、生物学、电子学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许多动物生产环节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动物生产的劳动生产率。现代动物生产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力求以最少的投资和劳力,获得最多质优的动物产品,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之需要。它与传统动物生产的主要区别是更多地强调提高各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依靠增加饲养头数来达到增产的目的。衡量现代动物生产水平主要有三项指标:一是饲料转化率,即饲料转化成动物产品的效率;二是劳动生产率和饲养规模,即现代动物生产应当有适当规模以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三是资金利润率和周转率即投资少、收益高,获得的经济效益大。现代动物生产的发展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由依附于植物生产分散性饲养,转向独立的商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二是由完全依靠原有生产性能低的地方品种,转向广泛利用适于高度集约经营的培育的高产品种。例如,高产的瘦肉型长白猪和大白猪曾席卷欧美各国,从20世纪40年代占猪只总数的10%到70年代达到90%。高产品种的另一种利用方式是广泛用作经济杂交或改良杂交的父本生产商品畜禽,以获得杂种优势,其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例如,欧美诸国及日本的肉鸡生产几乎100%为良种鸡的杂交群,鸡蛋和猪肉生产约90%为杂种,羔羊肉生产70%80%来自杂交羊。三是由全部依赖人工操作,转向半机械化或全自动化管理。为了提高集约化条件下的动物生产效率,一方面要培育适应高密度饲养的高产品种,另一方面就是为规模化饲养下的动物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因此,环境条件的人工控制化和机械化,饲养管理环节(如供料、供水、清粪、挤奶、剪毛等)的半机械化或机械化 ,经营管理过程(如生产报表、计划制定、帐目结算等)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成为从事现代动物生产的重要内容。四是由依赖自产自配饲料,转向全价配合饲料的商品化生产。在传统动物生产中,饲料生产和供应基本是由养殖户自己解决,从完全自己生产原料到部分由市场购进,经历了“有啥喂啥”和“混合饲料”两个营养供给时期。但随着现代动物生产的发展,先后出现动物饲养总量增加导致饲料原料相对不足、饲养规模扩大造成饲料原料的市场化供应、生产水平提高要求营养物质供应更加全价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利用现有有限饲料资源的合理配合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从而产生了饲料加工业。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的目的与任务一、畜牧业生产的目的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和环境代价,获取数量最大、品质优良和安全卫生的畜产品,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上述关于畜牧业生产目的的论述,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准确地阐述了畜牧业生产应该具备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及其二者间的辩证关系。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畜牧业生产的社会属性是第一位的,其经济属性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以“安全卫生”、“优质”、“高产”和“生态”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生产的社会属性得到基本满足时,“高效”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最根本目的。正因为如此,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是每一个畜牧业生产者永恒的追求,而如何提高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就成为了一个长期不变的命题。1.“安全卫生”是畜牧业生产的基本前提化学性污染(各种有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放射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虫卵和昆虫)来自工业生产的污染工业三废来自农业生产的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人畜共患病来自畜产品加工、贮存过程的污染2.“优质”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不断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红心鸭蛋高锌蛋高碘蛋低胆固醇鸡蛋3.“高产”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本要求4.“生态” 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5.“高效”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永恒主题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一)农牧结合,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性食品(三)为加工业提供多种原料,促进出口创汇(四)为人类提供药材和保健食品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技术一、畜牧业生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保山c1客运资格证考试项目
- 2024年珠海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
- 吉首大学《结构模型设计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美学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色彩基础训练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经营宾馆合作协议书模板
- 2024年供货肉类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宗商办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储罐合同范本
- 公司与公司劳务外包协议书范文范本
- 水痘护理课件
- 肩关节镜术的健康宣教
- 2024年广西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设立招投标代理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年级家长会(-完整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PCBA工艺管制制程稽查表
- 临床实践教学设计临床病例讨论与分析
- 小学呼吸道传染预防课件
- 幼儿园教职工消防培训课件
- 《朱兰质量手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