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二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二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二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二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二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解析:选b。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或者说,种群就是某段时间内,某一地区中的某个物种的所有个体。剖析这个概念,它应包括三个要点: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某个物种;所有个体。如果缺少或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点,概念的叙述就不完整或不准确。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多选)()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选cd。蔓生或丛生植物不宜用抽样调查法。高等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变化。3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数的比率b人口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总人口的比率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解析:选c。a、b两项关于种群出生率与人口出生率的概念都是正确的。影响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种群出生率主要是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口出生率。4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的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解析:选d。食物有限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在食物不能充分供应的情况下,种群不可能呈指数增长,a错误。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已开始出现不足,这虽然尚未影响到物种在这里的生存,但不可能使种群出现指数增长,因为指数增长的先决条件是资源无限,b错误。仅仅失去捕食者的控制作用,种群仍不能实现指数增长,限制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都还可能在起作用,如食物不足、空间狭小等,c错误。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可满足种群的指数增长所需要的理想条件,d正确。5(2012无锡高二检测)下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种群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的应用。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下降,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大于k/2时,就可以捕猎一定数量的该生物。6专家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进行调查,其结构绘制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显示,经营最好的是_猪场,因其维持较高的_个体,具有适量的_个体,而_个体少数,说明产销两旺,兴旺发达。(2)从图中信息看,经营最差的是_猪场,理由是_。(3)经营较差的_猪场,理由是由于_猪积压而销路不畅。(4)图中信息显示,成功的养猪场应该在饲养上使猪群常处于发展时期的增长型;在经营上处理猪群的原则是:留_,卖掉_,使种群的_保持恒定,让猪群的类型处于_。解析:本题应联系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知识。解题的关键有二:一是需看懂坐标曲线图,二是需将生产实践中的决策与本题中的有关信息联系起来。从三条曲线看,猪场中老年猪比例很大(此时生长已很缓慢,食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效率非常低),该猪场的经营很差;猪场中幼体死亡率很高,显然与技术、管理不良有很大关系,说明经营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比例很低,甚至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只有猪场幼年个体的比例较高,而且有适量的成年种猪,使种群能不断繁殖,并保持适当的密度,即处于稳定型,因此是经营最好的猪场。当然,在猪场兴办初期,一般应有较多的幼年猪和适量的成年种猪使种群增长,直至形成与猪场规模相适应的密度(饲养数)。答案:(1)幼年成年育龄老年(2)幼年个体大量死亡(3)成年(4)幼年猪中、老年猪密度稳定型1(2011高考北京卷改编题)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样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密度解析:选d。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记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2(2011高考浙江卷)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数据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选b。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7岁(平均生理年龄)以后大量死亡,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类型),该生物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故b错误。3(2010高考浙江卷)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选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逻辑斯谛增长,a项错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项正确;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解析:选c。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故种群数量161,但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实际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实际应小于161只。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小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解析:选b。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害虫的种群密度,诱杀雄性个体,就会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正常交配,从而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6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多选)()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6只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的鼠害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c。“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记重捕法”,本题中的方法就是标记重捕法。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685412306(只)。7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解析:选c。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为合理的假设;其次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8如图所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解析:选d。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已经由最大逐渐变小,但种群数量仍然是在增长,因此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t4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数量达到了最大值(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比较稳定。从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k/2。9(2012盐城高二统考)将10 ml酵母菌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多选)()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a.样品取样的先后顺序为2,4,1,3b样品取样的先后顺序为3,1,4,2c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为1.21106个d若第五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解析:选bc。本题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动的实验原理、种群数量增长等知识。随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呼吸作用的不断进行,培养液中co2的浓度不断增加,ph不断下降,所以样品取样的先后顺序为2413,可以看出k值为1.21107个/10 ml。10如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aw、x、y、z bx、y、z、w cy、z、w、x dy、x、z、w解析:选c。曲线1属于“s”型增长曲线,是在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受密度因素的制约,与实验条件y符合;曲线2是种群受密度因素制约后种群已停止增长,后又恢复增长,z的情况与此相符;曲线3属于指数式增长曲线,是在无限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条件w是与此相符合的;曲线4说明种群经增长后使环境条件恶化,已不适于该种群的生存,条件x与其相符合。11. (2010高考山东卷)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c。据图可知,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所以控制有害动物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展初期时进行控制最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k/2时,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制死亡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实现;种群在k/2时净补充量最大,该图可以为实践中估算最大净补充量提供依据;在k/2时捕捞鱼类可使鱼类资源得到持续性发展,但要得到最大日捕捞量应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时进行。12(2012宿迁高二统考)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解析:选b。由题干所示的曲线可知,种群增长率大于0,该种群是增长型;同时曲线从t0t2,种群增长率由低变高,然后再降低,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13(2012徐州高二检测)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草原类型调查面积cm2abc1010332202055340408658080149890901611810010017138110110191381201202013813013020138140140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先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2)如何计算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_。(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4)如果对a草原的某种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的方法采取标记重捕法。在某次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4只,则该鼠在a草原的种群密度约为_只/公顷。(调查范围为1公顷)在标记重捕法中,对标记技术有哪些要求?a_。b_。c_。若部分标记符号在调查研究期间脱落,那么调查所得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_(偏大、偏小、无影响)。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以减小误差(100 cm100 cm);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或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4)84a.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c标记符号不会改变标记动物与其捕食者间的关系偏大14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型,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年。(2)人口也可以当成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成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_。(4)在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动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分析图示的能力。(1)由甲中的三幅图看出:1982年人口的出生率很低,是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的一年。(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个班的学生不是一个自然地域的个体,而且一个班的学生也不包括各年龄阶段的个体。(3)在ac曲线的时间段内,种群的数量一直增加,说明环境较适宜,食物较充足,当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时,增长率为0。(4)c点是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刻,若控制有益生物的数量应使其保留在c点时。(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地域后,若环境适宜则出现乙图曲线,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死亡。答案:(1)增长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