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专题深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此,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显然,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突出了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强调了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农民和稳定推进的原则。这表明,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共产党在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首先从理论高度深化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否则,我们可能会被表面的热闹现象迷惑,失去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一、重新认识和界定当代中国“农民”的含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农民”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若要实现对农民的正确领导,解决好“三农”问题,当然离不开对中国“农民”要有正确的认识。从世界范围看,对“小农”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一些国内外学者的兴趣所在。纵观中外研究“小农”的学派,主要有:马克思“剥削小农”学派、恰亚诺夫“生存小农”学派、舒尔茨“理性小农”学派和黄宗智的“商品小农”学派。各学派对小农行为的研究都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果,为研究中国的农民问题提供了重要启迪,但它们都无法全面、准确地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民。近几年,国内有学者提出了“社会化小农”的概念,认为中国的农民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但其社会化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化小农”既不同于排斥社会化、拒绝市场、对强权具有依附性的传统小农、自然小农,也不同于采取企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农业大生产主体 。无论“社会化小农”的概念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当今中国的农民,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中国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民内部分化加剧。不仅如此,当今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文化程度、综合素质等都与传统的小农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促使许多农民摆脱了传统小农的局限,有的成为制度创新的原始动力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从政治上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农民,应该将农民视为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政治人。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同样也可以成为民主政治的权利主体。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农民”的认识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按不完全统计,我国9亿多农民中差不多有1.8亿不是农村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农村的人口中,又有1亿多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人口的家属又有约3亿。所以真正靠土地生活的农村人口,也就3亿左右。因此,明确划分出中国真正的“农民”,正确地认识真正“农民”的特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所服务的对象,中国共产党才能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据此,笔者认为,依据目前的农村现实,真正的“农民”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他们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二是他们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三是他们最终以农村为归宿。因为,一个不是主要依靠农副业来生存又不准备长期生活在村庄的人是很难真正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的。对于那些依然有土地承包权但基本不依靠农副业生存的村民,目前可允许他们住在村内,但他们不应享受国家的惠农政策;同时,国家对这部分人应制定出各项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照顾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农村。当然,对“农民”的重新界定涉及土地产权、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城镇人口控制、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房产政策和医疗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庞大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极其任重而道远,但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二、正确处理党的核心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在操作层面上是一个考验党的执政智慧、执政能力、执政技巧和执政勇气的问题。从村庄社会看,村民自治实现之前,村级干部大多由上级指派或任命,村民直接表达权利的机会少。村民自治后,村民对村委会干部有了直接选举表达的权利,但对党支部干部选举还没有这种直接表达的权利。各地摸索出来的诸如“两票制”、“一肩挑”、“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村级党组织选举模式也只是使村民在党组织干部的选举问题上有影响力,而不是直接的选举权利。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在大变革的时代提高了民主意识,懂得了民主规则,熟悉了民主选举的技巧。随着民主的基因输入到村庄社会里,它就融入村民的血液并成为他们生命里新的需求。各地探索出的村级党组织选举模式已向我们昭示村民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有了越来越强的直接民主权利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惯用以前的委任制和人事控制的办法来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将党的领导地位纳入到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从目前农村探索出的一些党组织选举实践来看,按照民主化的要求,把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延伸到村级党组织选举中,通过民意票等媒介保证村民对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直接的影响力,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履行自己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其民主执政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所以,最近二十多年中国村庄社会民主发展的实践表明,按照民主化和依法治国的要求,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党组织选举机制,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是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辩证统一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这无疑强调了党内民主对党自身发展和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村庄社会的民主实践(村民自治)也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像“两票制”、“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一肩挑”、“一制三化”等模式促使了党的选举机制的变化,使得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有了沟通和共赢的渠道。尽管村民自治尚有许多需继续完善的地方,尽管尚有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对村民自治和诸如“两推一选”等村级党组织选举模式有不少疑惑和担忧,但我们看到的现实进步是村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知识技巧的掌握、党员干部法制观念的增强、党的民主机制的激活和党员干部以人为本思想的树立等。无论是执政党自己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都从这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发展中走向了共赢。因此,从村庄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路径和趋势来看,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完善会推动党的民主机制的进一步发展,而党内民主的发展更会带动和促使人民民主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也会拓展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所以,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并把依法治党纳入到制度化建设之中。同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三、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内涵和制度保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她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想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且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内涵和制度保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指的是一种群众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的是做群众工作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群众路线涉及世界观、认识论和工作方法论,它体现了政治原则与领导方法的统一,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统一,认识功能与利益表达的统一”。当然,这种统一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党贯彻群众路线时,作为先锋队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者来体现)始终处于主体和主动地位。维护群众到何种程度,依靠群众到何种程度,如何从群众中来,怎样到群众中去,这些操作层面的东西,其操作程度、程序、方式等主要取决于党,取决于领导者的工作意志和工作作风。实质上,群众路线隐含着一个结构性前提条件,即先锋队(领导)与群众的划分,而且,先锋队(领导)的合法性来源具有某种先赋的性质。这种结构性前提条件的存在使得群众对先锋队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他们一般只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领导,跟在党的后面谋求自身的利益。而一旦执行群众路线中发生了错误,甚至导致党的政治路线错误,一般也是党自己最终总结教训纠正过来。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群众的真正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群众路线始终缺乏制度性、法制性的保障措施。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村民自治的实践引发了村庄社会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人民群众(村民)对群众路线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要求。首先,村民自治的实践使得“由民作主”的理念逐渐取代“为民作主”、“替民作主”的理念。最近二十多年村民自治民主实践的锻炼促使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空前高涨。群众对民主权利有了越来越强的直选要求。而且,群众对先锋队(领导)的“先赋的”先进性有了质疑的觉醒,认为这种先进性必须接受自己的认可。换言之,人民群众在群众路线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是否真正为了群众,是否真正依靠群众,是否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切现在已经由人民群众自己来评判。其次,群众自己创造出了将群众路线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机制,这就是将选举机制纳入到群众路线的操作程序中,群众对村委会有了直选的权利,对村支部有自己的“民意票”。因此,群众路线成了法制化的群众路线。无论领导人的民主作风如何,在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的今天,总体上他们有了新的群众路线的观念,逐渐走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道路。因此,可以预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渗透进村庄社会和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完善,群众路线的内涵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群众路线,提供民主化、法制化的保障。唯如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在一种辩证的、动态的互动发展中呈现出完美的和谐。四、科学、准确地理解共产党员的利益观中国农村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离不开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奉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果缺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和参与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与在改革开放中受益的其他阶层相比,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地位和利益的提升相对较慢。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与人们对共产党员利益观的理解存在误区亦密切相关。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科学、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也会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不高而步履维艰。马克思强调共产党人是为谋求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存在和活动的,它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甚至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但马克思并没有因此而简单否定个体的党员应有的合法权益。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党员的这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作庸俗化的理解,对个体党员作苛刻的要求,忽视党员个人合情合法的利益。我们的宣传舆论在导向上也常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对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败揭露和批判得多,对普通党员真实的生活反映得少;二是强调党员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多,提倡保护和尊重党员合法利益少。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利益观,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尊重和满足党员个人合法的利益与发扬党员奉献精神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在谈到利益观时,邓小平的思想也许对我们更富启迪性。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他还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同时,邓小平还强调:“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显然,邓小平强调了党员作为普通人,满足其个人合法利益是必要的,党的组织和党员所在的单位也要对党员个人承担利益责任。同时,邓小平又强调党员是先进分子,共产党人除了为自己谋取合法的个人利益之外,还要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当党员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党员个人应自觉地把集体、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又突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面。因此,充分保障党员的个人利益和提倡党员的奉献精神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农村改革实践中,一些地方提倡的“双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发展经济能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位租赁协议书2024年
- 2024年合同履约保证书
- 服装加工业务合同
- 合租住宅协议合同样本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习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摩托车买卖协议范例
- 商业贷款抵押借款合同样本
- 临时挡土墙施工合同样本
- 室内装修项目管理合同
- 标准版夫妻分手协议样本
- 数列高考考情分析
-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 2024年保育员(初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西师大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水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水平定向钻入场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水果拼盘》教学设计
- 《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及验收规程》编制说明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3版 课件第5章 并行口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