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4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妖娆(ro) 宿愿(s) 强聒不舍(ku) 怫 然(f) b襁褓(qing)枘凿(ru) 心无旁骛(w) 缟 素(go)c扶掖(y) 单于(chn) 恪尽职守(g) 脚 踝(hui ) d亵渎(d) 骈进(pin) 佝偻承蜩(l) 瑟索( s)【答案】b【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2分)a. 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c.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d.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撩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易字,仔细辨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驰”为“弛”,b句“躁”为“燥”,d“撩”为“潦”,答案为c。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给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1)与日俱增( ) a迅速 b聚集 c一起 d全,都 (2)狼狈不堪( ) a足以 b极点 c忍受 d能,可以 (3)永不变更( ) a经历 b改变 c再,重 d越发,愈加 【答案】 (1)c (2)c (3)b 【解析】试卷分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词语意义中推断加点字的含义,判断正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3分) (1)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_我们! a靠近 b发现 c看见 d挨近 (2)你简直是_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a疯 b傻 c呆 d邪 (3)只要这个_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a能干b善良 c好心 d阔绰 【答案】 (1)d (5)a (3)c 【解析】试卷分析:回顾所学课文内容,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窗,注定要与诗词 的。古诗词中 ,就有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毛滂的“窗破月寻人”因此,人们一般都与窗十分 。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绝无半点诗意的“ ”。人如遭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那就连窗也变得硬邦邦、冷冰冰的了,此时的窗,就有了某种 的意味。a相遇信手拈来亲密窗棂劝诫b结识信口雌黄亲近窗户警告c结缘信手拈来亲近铁窗警世d邂逅信口雌黄友好铁窗劝慰【答案】c【解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 )(2分)a. 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b.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c.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远,美名远扬。d.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到“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答案】a【解析】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不惧怕孤独,能更坚强。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也是忍受孤独逐渐成长的。b.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它讲述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燕青义救卢俊义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选自呐喊。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各项正误即可,c错,藤野先生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8、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5分)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答案】赋 诗 词 曲 小说【解析】试题分析:可直接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也可从所学诗词产生的时代,找出规律来解答。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答案】互文 对偶 对偶 拟人 对偶【解析】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征,理解各项诗句的内容,仔细判断。考点:辨析、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2分)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1、古诗默写(15分)(1)观沧海作者是 ,(朝代)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长。他与其子 、 合称“三曹”。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答案】(1)乐府诗集曹操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停泊唐王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知识积累直接判断文学常识,了解诗歌内容,抓住题干的提示回顾有关诗歌内容填写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读“死”书与读“活”书蒋孔阳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 ,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 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 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12、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关 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a. 如果就 b. 与其不如c. 既然就 d. 不但而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了解各项关联词所表示的句子关系,根据文中句子判断即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a. 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b. 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c. 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d. 谈读书,就得先读书。【答案】c【解析】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 与作者所说的读“死”书的方法不相符的是( )(2分)a. 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b. 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记牢,然后照着去应用。c. 要准确掌握书中的形、音、义,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d. 要把书真正读懂,不能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阅读第三段“所谓读死书”,了解作者的观点“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作者强调了“懂”,故c理解不全面。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 下列名言警句哪一句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 )(2分)a.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来判断本文和选择侧重点是什么。用反选择排除法,本文主要是讲学习方法的,而选项中acd三项是讲学习态度的,所以答案为b。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 本文没有运用下列哪一种论证方法?( )(2分)a. 道理论证 b. 事实论证 c. 对比论证 d. 比喻论证【答案】c【解析】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文(13分)怯懦安宁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来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7、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情节主要事件开端(北京)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发展(“话吧”)(1)高潮(礼堂)(2)【答案】(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陈叶与同在北京的父亲只通过一次电话)(2)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2分)【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解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答案】(1)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2)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或“认还是不认父亲的犹豫”)。【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分析。解答时要着眼于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即所处的语言环境。明确这个词是用来干什么的,要从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的角度组织语言。答题格式是:词语原意+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突出人物形象+表的情感。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0、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3分)【答案】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妙处: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中考备考时应掌握小说结尾的一般作用:结构上能照应前文,主题上更好地深化主题,人物上能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本文结尾就深化了主题即: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凸显人物性格: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3分)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21、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2分)【答案】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试题分析:先读完全文,从文题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两方面来说明,抓住“星星”“闪光”两词根据小说中讲的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来理解文题的含义。说明文题对作品的作用。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22、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 )星夜家访( )( )【答案】(课堂风波)星夜家访(真相大白)(期望发光)【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b第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c第段到第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相关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用反选排除法,b错,第一段中说潘小锋“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只能说明他内向,并不能说明他自私、不关心班集体;c错,第二段写的上“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并不能表现潘小锋的叛逆性格;d错,父亲所对老师说的话是很讲道理的,即使父亲的语言中有一句是说要打潘小峰,这是作为父亲想对孩子惩戒,并不能说明父亲“蛮横”,故a为答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答案】(1)不被理解的委屈 挨训后的后悔 被叫家长的害怕 (2)受到鼓励后的兴奋。得到肯定后的激动。【解析】试题分析:读完全文,找到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了解“他”与其它人的行为关系,体会“他”的心理活动作答。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答案】(3分)内容上:暗示文章的主旨。烘托意境,增强文章的韵味。 结构上:照应了题目。与第九段相呼应。引出后文。【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26、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2分)【答案】(3分)“神采飞扬地讲着课”,说明“我”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课堂被窃笑搅起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严格而比较急躁的老师。课间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及时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真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解析】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大型簧片开关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外卖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增稠剂稳定剂和胶凝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城市配送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内药用明胶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喇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口腔内牙科X射线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压滤机专用泵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化工燃料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物明胶胶囊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04月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试讲教案
- 2024-2025年人教版七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1 基础知识积累(考点串讲)
- 2025年华能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5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汽车用铝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真题】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读后续写+替补队员+讲义
- 药物临床试验科普
- 2024年内江市事业单位医疗岗招聘笔试真题
- 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和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