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国传统道德.doc_第1页
周易与中国传统道德.doc_第2页
周易与中国传统道德.doc_第3页
周易与中国传统道德.doc_第4页
周易与中国传统道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与中国传统道德一、周易基础 周易简称易,是易经和易传的合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关于未来预测的占筮(sh)用书和关于万象变化的哲学著作。汉以后被尊为易经,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文化元典”。1、 大道之源大道,宇宙生化之道;源,本源、根据。周易以阴阳象数揭示和理论宇宙万物构成、万象变化的基本依据,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诸子百家所公认。在中国传统学术中,阴阳的涵义有一个发展过程,归结来说大致有三个阶段:其一,本义指日照向背。老子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侌(阴)者见云不见日,昜(阳)者云开而见日。”都是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由此,引申而有寒暖、明暗等自然意义。其二,逐渐抽象为两种相互对立的气或气的状态,并被认为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终极依据。其三,最终抽象为一切事物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或属性。后面两种内涵使阴阳概念具有了哲学意义,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从形式上来说,周易首先是一部占筮用书。“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从本质上来说,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周:周普,周朝。易:蜥蜴说,日月说,三义说,变易说,占卜说。我兼取占卜说和变易说,认为二者并非矛盾而互为表里。“易”的本质是以揲蓍阴阳数目之变推求所占事物之变,形式是占卜,实质讲变易。2、 群经之首西汉以后官方颁行的儒家经典,先后有五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四个发展阶段。汉代今文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西汉立为官学),古文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东汉成为学术主流)。魏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九经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十二经在九经的基础上增加论语、孝经、尔雅。宋代十三经在唐代十二经的基础上增列孟子。由此可见,西汉以降周易始终是国学基本经典,自魏晋以后位列群经之首。3、 文化元典基于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奉周易为文化元典,诸子百家共奉易理为学理基础。首先,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无一不发端于原始宗教。其次,周代以来,中国古代国家意识形态、诸子百家等社会主流文化,皆奉周易为道化之原,思想圭皋。再次,周易的诠释体系多元化,不但文化主流,而且文化末流,都归本于易道。最后,周易的现代价值依然不可小觑。4、 周易体例卦:有八卦、六十四卦之分。八卦:三爻卦,周礼称之为“经卦”。自下而上分为三位:地位、人位、天位。形、名: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象征意义: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六十四卦:六爻卦。八卦一卦自重或两卦互重所形成的六十四种卦形,周礼称之为“别卦”。编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上经三十卦: 乾、 坤、 屯(zhn)、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x)、 履、 泰、 否(p)、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 蛊(g)、 临、 观、 噬嗑(shih)、 贲(b)、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下经三十四卦: 咸、 恒、 遯(dn)、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ku)、 蹇(jin)、 解、 损、 益、 夬(gui)、 姤(gu)、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gn)、 渐、 归妹、 丰、 旅、 巽(xn)、 兑、 涣、 节、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爻: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由“一”和“-”两种符号组成。“一”代表阳性事物,称“阳爻”或“刚爻”;“-”代表阴性事物,称“阴爻”或“柔爻”。六爻名称:由阴阳爻名加位次名组成。阳爻名“九”,阴爻名“六”,位次初、上在阴阳爻名的前面,即初九、上九,初六、上六;二、三、四、五在阴阳爻名的后面,即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爻取象:以初、二两爻象征“地”,三、四两爻象征“人”,五、上两爻象征“天”,两爻取象相同称同位。易经:由卦画、卦名、卦辞、组成。卦画也叫卦形,由爻组成。卦名也叫卦题,取象卦画,蕴含卦义。卦爻辞是经文,是说明卦爻象征意义的文字。易传:又名十翼,由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组成。二、周易与仁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五德: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1、 仁德仁: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全德之称。仁的基本精神:()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第十二)()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第十二)前者讲的是如何对待自己,后者讲的是如何对待别人。儒家讲成己、成人、成物,首先是成己,然后才是成人、成物。根据论语,“克己复礼”有五个层次:推己及人;责己恕人;非礼勿视听言动;为仁由己;杀身成仁。“爱人”分为四个层次:亲亲;贤贤;泛爱众;爱有理智,爱有原则。2、 乾卦(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注】:同卦相重,不分其位。卦主九五。卦象乾下乾上,上下皆天,六爻皆阳,象征乾卦至阳至刚,天德刚健无比。乾:乾卦自重而名,主要讲阳气生长及其法则。取象天、龙、君、父、夫等阳类事物。元亨:大顺。元,开端,引申为至长、至大;亨,通达、顺畅。利贞:贞则利。利,利元亨;贞,正、刚健。卦辞大旨:乾卦纯阳,乾德刚健,正则大顺。卦辞体例:“元亨”为断占,“利贞”为解占,分别断休咎,解休咎之道。或为说理类,并言“元亨利贞”,或分言“元、亨、利、贞”,以为“四德”,如文言、正义、集解。初九:潜龙勿用。【注】初九:初阳居地位下位,表明此时阳气尚动于地下,还没有萌芽;阳爻居阳位得正,象此时阳气虽然初生,但得地利,是一个好的开端。潜龙勿用:地下阳气尚不可用、不能用。潜龙,潜伏地下的阳气。爻辞喻示:初爻阳气尚未成形,既不可被用,也不能自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注】九二:阳爻居地位之上位。取象田,喻示阳气已经上升到地面;阳爻居阴位失正,居下卦中位得中。取象阳气初形,尚未完形,但性位中和,承下合上,利继续生发。见龙在田:阳气生发至地面。见,音义通“现”;田,地面、地表、有人功。利见大人:见大人则利。见,遇见、得见;大人,有德之人、有德有位之人,俗称贵人;利,利阳气生长。爻辞喻示:阳气初形,稚嫩弱小,需贵人特别栽培、扶植、扶持。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注】九三:阳爻居阳位,处下乾之终,有阳而又阳、刚健警醒象;居人位下位,有位卑象。君子终日乾乾:君子,有德之人,取象乾德居人位;终日,整日;乾乾,乾而又乾、刚健亢奋,取象阳爻得阳位之正,处下乾之极。夕惕若:傍晚闭门自省。取象位卑而能自卑夕。傍晚;惕,自省、自警;若,语末助词。厉无咎:虽险无咎。厉,危险、面临危险;咎,灾祸、过失。爻辞喻示:九三甚阳,但能自卑内省,所以险不及祸。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注】九四:阳爻居阴位失正,居上体下位象阳气生长开始新起点;或谓九四为臣位,上事九五之君,伴君如伴虎;下临九三之民,如舟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九四之时上下皆险,言行尤其需要谨慎。或跃在渊:如临深渊,恐惧迟疑。取象新起点而位不当,告诫一切都需三思而行。或,无定代词,表疑惑、迟疑。爻辞喻示:阳气生长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练,由此进入新发展,但是起点,不是终点,且不当位,因而仍然需要步步踏实,小心谨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注】九五:乾卦卦主。阳爻居阳位得正,居上卦中位得中得尊,是为至尊至贵至吉至利之爻,被誉为天位、君位、六十四卦最完美的爻位,象征天道既成,圣功既就,乾德普世,阳气发展的最佳阶段。飞龙在天:阳气上升到天位,德者登上君位,有天德完美、人道成功、闻达天下之圣人气象。利见大人:普天之下,得见圣人。取象飞龙在天,万民皆瞻,普天同庆。大人,天子、君主、圣人。爻辞喻示:阳气至此,达于完美;人事至此,天时地利人和,正是英雄时势。上九:亢龙有悔。【注】上九:至高至危之阳爻。取象乾卦阳刚发展至极限。亢龙有悔:亢,过高、极高;悔,悔过、悔吝。爻辞喻示:阳气至此,达于鼎盛,势将物极而反,至刚而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注】用九:通观乾卦六阳之义。周易六十四卦,唯乾卦六爻纯阳,故在六爻爻辞外特有“用九”总结其义。见群龙无首:六阳齐聚,中正无先。见,音义通“现”;首,先、出头、争先恐后。爻辞喻示:通观乾卦,六爻虽然纯阳,但不恃刚为先,所以“吉”。至此可悉,乾卦之贞有二义,一是刚健,二是中和,二者主次有别而不可或缺。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注】彖:其他六十三卦之彖在卦辞之后,唯乾卦之彖在爻辞之后。大哉乾元:赞美乾卦为万物之始。易例,阳为大,天为大,乾卦纯阳,象为天,故曰“大”。元,元气、气之始。万物资始,乃统天:万物始于乾,乾与天合生生之德。此句释“乾元”。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云气流行,雨露施布,万物成形。品,种类。此句释“万物资始”。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元运行始终有道,六爻之位各因其时,随着六阳因时制宜,潜行升飞,乾元与天合德。此句释“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元之道或变或化,赋予万物不同的天性与命运。变,渐变;化,卒变;正,赋予;性,天性;命,命运。保合大和,乃利贞:乾元刚健和合,则万物中正。利,利于。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阳气化生万物,君主平定天下。庶,众;咸,皆。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注】象:合大象传和小象传。第一句讲卦辞意义,是大象传;后面七句讲爻辞意义,是小象传。其他六十三卦小象传都在各爻辞之后,唯乾卦小象传集中在大象传之后。天行健:天道刚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观天道纯阳,刚健无比,则处世处事不屈不挠,奋斗不已。周易据天道而明人道,成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模式。3、 坤卦(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注】:同卦相重,不分其位。卦主六五。卦象坤下坤上,上下皆地,六爻皆阴,象坤卦至阴至柔,坤德柔顺无比。坤:坤卦自重而名,主要讲阴气生长及其事理。取象地、马、臣、母、妻等阴类事物。元亨:大顺。乾坤分合,化生万物,故乾坤两卦皆占为大顺。利牝马之贞:如牝马之贞则利。利,利元亨;贞,正、柔顺,取象牝马。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乾阳行事,坤当从而不先,先之则失道,从之则得道。君子,乾阳;攸,所;有攸往,有所行、有所事;先,争先恐后;迷,迷路、失道;后,随后、随从;主,乾阳、正道。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则利。朋,原意是古代货币单位,一朋为十贝,后来引申为朋友、朋党、同类、同道等。根据说卦,坤、兑居西方,离、巽居南方,四者二方同为阴类;震、艮居东方,乾、坎居北方,四者二方皆为阳类。因此,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皆是守贞。安贞吉:安于牝马之贞则吉。安,诚心、由衷。卦辞大旨:坤卦纯阴,坤德至柔,正则大顺。卦辞体例:第一句断休咎,第二句明卦旨、休咎之道,第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申言卦旨,第五句要求柔顺由衷,发自内心,有总结卦辞,突出卦旨之意。比之乾卦,坤卦特别重视“贞”,这或许是刚健之贞易,柔顺之贞难,为主之贞易,为辅之贞难。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注】至哉坤元:赞美坤德化生万物的至善至美。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元资生万物,因为顺承天德。乃,因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地敦厚载物,因为承合天德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孕育万物,光华万物,万物因此而繁荣昌盛。牝马地类,行地无疆:牝马至顺,所以能远行。柔顺利贞,君子攸行:柔顺贞正,君子偕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先行于乾阳则失坤柔之道,后顺于乾阳则得无咎之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同类为朋,柔顺利贞。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异类非朋,虽“丧”有“庆”。庆,庆幸、可喜可贺,指柔顺守贞。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安于柔顺,则参天地,化万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注】地势坤:地道柔顺。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观坤卦纯阴,柔顺无比,则处事处世兼天下,容万象,保万民。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注】初六:初阴居地位下位,象初六始寒,阴气甚微,尚动于地下;阴爻居阳位失正,象此时阴气虽然初生,但能柔中有刚,顽强渐长。履霜,坚冰至:始于微霜,终于坚冰。履比渐积,霜比初阴,坚冰喻说阴气渐长,终将成己成人成物。履霜(坚冰):本义:“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当从之。”意思是小象传只作“履霜”,“坚冰”二字当删去。驯致其道:渐行其道。爻辞喻示:初阴虽弱,但柔中有刚,顽强生长。或谓阴气渐长,坤德渐至,非一蹴而就。小象传意在后一方面。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注】六二:阴爻居阴位得正,居中位得中,居地表获地利。直方大:赞美六二柔顺中正,在六爻中所禀坤德至厚。直,顺天从命、直道而行;方,四面八方,无事不应;大,广阔无垠,无物不载。不习:乐天率性,自然无为,循理无私。习,人为。无不利:无不为。爻辞喻示:六二新生,但柔顺中正,天德淳厚,所以生生无须强为,率性就是了。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或有据于此而。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注】六三:阴爻居阳位、臣位和下体之极,有警醒象。含章可贞:谦恭则正。取象六三阴爻居阳位,喻说坤德含阳需守阴,内美而不彰显。含,不彰显;章,华美。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比如臣工辅助君王,成功归君不归己,则有好结局。或,比如。终,好结局。以时发:因时而发,可则彰,不可则含。此与爻辞似有不合。我理解的“含章”,不是两个动词,没有因时的含义;而是“含”为动词,“章”为名词,“含”在不可彰时,也在可彰时。确切地说,“章”不是彰,而是华美。知光大:知坤德事功之广大。爻辞喻示:坤德柔顺,随时随处,不但表现在不可彰时,也表现在可彰时。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注】六四:阴爻居阴位得正,有柔顺性;居上体初位,有柔弱象。二者有能柔、当柔义。括囊:扎紧口袋,使不泄漏。取象六四柔顺得正,喻说坤德当上下之交,特别能谨慎。无咎无誉:虽然无功,但也无过。或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取象扎紧的口袋,不会有漏,所以无咎;不能再装,所以无誉。慎不害:谨慎无大过。爻辞喻示:阴气生发至六四,承前而启后,应当戒骄戒躁,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注】六五:阴爻居阳位失正,居上体之中处中得尊。黄裳:比喻有德之臣。黄,中色,象征中道,取象六五柔中;裳,下裙,比之臣,取象六五臣位。元吉:大吉。六五虽阴爻居阳位,不及六二纯粹,但居尊处中,能以中和之德通于物理,尽于臣职,则能阴阳和谐,君臣有礼,故占为“大吉”。文在中:内有中和之美德。爻辞喻示:贵中和。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注】上六:阴爻居阳位和卦之终,有物极必反义。龙战于野:天地相交,阴阳和合。取象上六柔正而极盛,阴极则阳来,阴阳交接和合而万物生。战,交接。其血玄黄:玄,天色;黄,地色。其道穷:坤道极盛而反。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注】用六:通观坤卦六爻。利永贞:永贞则利。利,利元亨;永贞,至柔至顺。大终:大生广生。三、 周易与义德1、 义德义:人群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义的基本精神:。权衡利益公私,判断善恶是非。因此,义总是体现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孔子义利观的基本准则:重义轻利。(1)君子重义,小人重利。(2)见利思义,义然后取。(3)纵利多怨。(4)务民:利其利。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基本辩题:义利之辩:义本利末,重义轻利。士农工商之辩:农本商末,重农轻商。2、 需卦(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注】:异卦相重,前后之位,乾卦在后,坎卦在前。大壮卦九四升五,六五降四而成。卦主初九。卦象云在天上,云而未雨,有初生万物待时降雨义;乾刚坎险,坎险在前,初生乾阳不可恃刚妄涉,须待时而长,待机而动。需:需求,等待。据序卦,万物初生,不但须开导、启蒙,同时需阳光雨露、衣食住行,所以蒙卦后是需卦。相对来说,蒙卦从人的社会性、特别是道德性讲初生的需求,需卦从人的生物性讲初生的需求,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分出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懂得了二者不可或缺;先蒙卦,后需卦,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明确了道德性高于生物性、基于生物性的关系,后人所谓“重义轻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发端于易。有孚:诚信。取象乾体笃实。有孚,有诚信品德;光亨,大顺。此言“光亨”,不言“元亨”,或许取象乾爻全阳。贞吉:中正则吉。取象九二刚中,初九、九三刚正而与六四、上六正应,因而虽坎险在前,初生乾阳终能逢凶化吉,获得所需。这说明,等待需求不是守株待兔,自然无为,用现代语言来说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在努力中等待,在等待中努力。利涉大川:涉大川则利。取象初九与六四、九三与上六正应而坎险自然瓦解。利,利乾阳成长和获得所需;大川,坎险,或初生事物进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卦辞大旨:一切需求都不会从天而降,都必须努力等待,经历艰苦磨难;在努力等待、艰苦磨难中,主体得到所需,也得到成长。卦辞体例:无断占,直言休咎之道。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注】须:等待。险在前:异卦相重,前后之位,上卦为前,下卦为后。需卦乾下坎上,所以坎险在前。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取象乾体刚健,初九刚正,九二刚中,初九与六四、九三与上六正应,因而遇坎自通,险不能险,不会至于穷途末路。位乎天位以正中:以坎体九五解等待之道。我以乾体三阳解,因为等待的主体是下乾,不是上坎。往有功:坎可越,险可脱,需可求,物可待。当是取象初九与六四、九三与上六正应,坎险自然瓦解。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注】云上于天:乾下坎上,乾天坎云,需卦卦象。君子以饮食宴乐:君子观需卦之雨露滋润为万物期盼,则知饮食宴乐是人的基本需求和等待,饮食宴乐之道是利民治国之道。或谓,天道在于生机,万物峥嵘,生生不息,则天道繁盛;人道在于民心,民富生计,国富民心,则天下太平。3、 讼卦 (坎下乾上)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注】:异卦相重,上下之位。遯卦六二升三,九三降二而成。卦主九二。卦象坎险乾刚,二五敌应,卦主九二刚行险陷;乾天下行,坎水上行,天水违行,二象均有争讼之势。讼:争讼,诉讼。当万千世界形成,物物生长皆需阳光雨露,人人生存皆赖衣食住行,但是需求未必正应而难免矛盾,并不能为蒙学解决,所以需卦后是讼卦。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也。”杂卦:“讼,不亲也。”释文:“讼,争也,言之于公也。”相对来说,序卦深刻道出了争讼的根源和本质,即生存矛盾,利益冲突;杂卦、释文道出了争讼的形式和结局,即对簿公堂,失亲失和。合而言之,则较全面地理解了讼卦。有孚,窒惕,中吉:敦厚诚实则息讼免讼,中道无讼则吉。取象卦主九二笃实刚中,笃实则止讼、息讼,刚中则惧讼、免讼。无讼则吉。终凶:讼成则凶。取象九二刚行险陷则讼成,讼成则凶。利见大人:见大人则利。利,利讼;见,得见;大人,公正判主,指九五。取象九五刚健中正,能断讼。不利涉大川:涉大川则不利。大川,坎险。取象下体坎险如深渊,讼为阴险之事,讼涉坎险本来就是以险涉险,险上加险;如涉深渊,则肯定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九二最好无讼;讼则不要大动干戈,用现在的话来说,尽可能庭外和解。卦辞大旨:无讼则吉,成讼则凶,息讼免争。卦辞体例:无断占,直言休咎之道。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注】上刚下险:乾刚坎险,讼卦卦象。险而健,讼:刚行险陷则讼,言争讼原因。刚来而得中:遯卦九三降二成讼卦九二得中。终凶,讼不可成:成讼则凶,所以讼大可不成。尚中正:上中正,指九五。入于渊:指遯卦九三成讼卦九二入于坎险,在下坎险如渊,所以“入于渊”。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注】天与水违行:坎下乾上,乾天下行,坎水上行,天与水违行,讼卦卦象。君子以作事谋始:君子观圣人设讼卦于事物之初,以无讼吉、成讼凶为旨,则知谋无讼于事物之始。四、周易与礼德1、 礼德礼:社会等级关系在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上的反映。相对而言,作为法律制度,礼是对社会等级关系的强制;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礼是对社会等级关系的亲和。礼的基本精神:等级,和谐,文明。礼的本末:内容与形式。孔子礼学重内容。孔子并不认为形式是可无的,认为形式与内容联系在一起的。2、 履卦(兑下乾上)履:履虎尾,不咥(di)人,亨。【注】:异卦相重,上下之位。大有卦九三升五,六五降三而成。卦主六三。卦象天循礼在上,泽循礼在下,上下有别,尊卑有等。履:礼,循礼而行。序卦认为,物蓄需有序,有序需有礼,所以小畜卦后是履卦。履虎尾,不咥人:循礼而行,即使踩了老虎尾巴,老虎也不咬人。取象下兑与上乾愉悦相应,六三与上九阴阳正应,喻说在下悦应在上,则在上礼应在下。履,六三;虎,乾卦;虎尾,上九。亨:通。取象上下有别,尊卑有等,六三与上九正应,九五阳刚中正。卦辞体例:第一句解休咎所以然,第二句(句末)断休咎。卦辞大旨:礼的意义。礼的基本精神:等级(分工),秩序,和谐。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注】柔履刚:六三乘刚九二。说而应乎乾:兑卦与乾卦、六三与上九愉悦相应。说,音义同“悦”。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九五之尊,阳刚中正,所以无愧帝位。光明:取象乾卦全阳而大明。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注】上天下泽:履卦卦象。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君子据以行礼教,正名分,定民心。3、 谦卦(艮下坤上)谦:亨。君子有终。【注】:异卦相重,上下之位。剥卦六三升上,上九降三而成。卦主九三。卦象艮山坤地,山本高于地而屈居地下,有谦卑义;剥卦上九降三成谦卦,有谦退下济义。谦:谦虚,谦卑。序卦认为,大有不可以盈,所以大有卦后是谦卦。亨:通。君子有终:谦谦君子,满损盈亏,行谦受益。或谓君子行谦之道,终谦之福。君子,取象九三。卦辞体例:第一句断休咎,第二句解休咎之道。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剥卦上九降三,六三升上。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剥卦上九降三,高处卑,贵处贱,象天道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地道山川峡谷,高则倾之,卑则受之,损有余而补不足。益谦,取象九三;流谦,取象互体坎。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治人,盈则祸之,谦则福之;为人,盈则人慢,谦则人好。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尊而更荣,卑而无可超越。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u)多益寡,称物平施。【注】地中有山:谦卦卦象。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予据以取多余以补不足,称量物以平均施与。五、周易与智德1、 智德智: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的总和。在中国哲学中,感性、知性、理性是三个既密切而不可分,又有相对差异的概念。感性基于感觉,是感官感知事物个别属性的特性;知性基于知觉,是心理综合感觉,反映事物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特性;理性基于思维,是大脑综合感觉和知觉,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特性。智德于三者都不可分离。道德认识:知天,知命,知礼,知人。道德智慧: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审时度势,安身立命。认识来源:生知,学知,困而学,困而不学。知与行:行而学,思而行,言必行,行必果。2、 随卦(震下兑上)随:元亨。利贞,无咎。【注】:异卦相重,内外之位,震内兑外。否卦初六升上、上九降初而成。卦主六二。卦象震下兑上,震雷兑泽,雷在泽中,两体六爻均为阳下于阴、刚下于柔,有阳随时义;震雷有动义,兑泽有悦义,内动而外悦,阳动而阴悦,有阴顺时义。随:随时,顺时。据序卦,高兴而和,愉悦而随,事物皆然,所以豫卦后是随卦。元亨:大顺,大通。取象卦主六二正应九五。利贞:正则无往而不利。取象初九与上六动而正,六二与九五正而动,六三与九四比应,得天时地利人和。无咎:终无咎。取象否卦初六阴气升上、上九阳气降初是为咎,但所成随卦初九、上六由否卦初六、上九不正而变为正,所以终无咎。在“利贞”后言“无咎”,是六十四卦卦辞的唯一一次,是对随卦卦义卦德的特别肯定。或许正因为此,彖有“随之时义大矣哉”的赞叹。卦辞大旨:顺时应势,从善如流,则能得天时地利人和,则无往而不利,甚至变不利为有利。卦辞体例:第一句断休咎,第二句解休咎之道和休咎所以然。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注】刚来而下柔:否卦上九降初为“刚来”,初六升上为“下柔”;或谓随卦震体阳刚,兑体阴柔,上下交感,则“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震有动义,兑有悦义,阴阳交感,刚柔相济,所以“动而悦”。随时:因时,应势。随之时义大矣哉:随卦意义重大,因为随时则得时,得时则天下从。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注】泽中有雷:随卦卦象。古人认为,雷至秋则入于泽中,冬则潜于地下,春则奋出地面。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君子观随卦阴阳随时卦象,则知顺时应势,。向晦入宴息,夜幕降临后按时休息,比喻应时。3、 蛊卦(巽下艮上)蛊(g):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注】:异卦相重,上下之位。泰卦初九升上,上六降初而成。卦主九二。卦象巽风在下,艮山在上,风自下而上吹,扫除山上的枯枝败叶,有整治弊乱义。蛊:纠正错误,整饬弊乱。高兴愉悦而随,有从善、正义之随,亦有从恶、乱世之随,所以随卦后是蛊卦,申言整饬弊乱之道。元亨:大顺,取象两体六爻均为刚上而柔下,上刚可以断制、下柔可以施令,物情驯顺,可以抑止弊乱。利涉大川:不畏弊乱,勇于整饬则利。言整饬弊乱,尤其需要大勇、大无畏。取象一、二、五、六爻均失位不正,非一般的弊,非一般的乱。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思前虑后,三思后行。上古历法,每年十二月,每月三旬,有闰月。每旬十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记。也就是说,甲为十天干之首,是事情的开端,象征当前。但是,先甲三日,不是指甲日前三日,辛、壬、癸日,而是比前因,弊乱产生的原因、所以然;后甲三日,也不是指甲日后三日,乙、丙、丁日,而是比后果,整饬弊乱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正面或负面的后果。二者喻示,惩弊治乱,不但需要大勇,而且需要大智,要有勇有谋。卦辞大旨:整饬弊乱,有勇有谋,大智大勇,则大顺。卦辞体例:第一句断休咎,第二、三句解休咎之道。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注】刚上而柔下:上艮刚健而下巽柔顺。巽而止:下巽谦逊而上艮稳重。往有事:前进之中有坎坷。终则有始:果必有因,因必有果。天行: 天道运行的自然法则。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注】山下有风:蛊卦卦象。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观蛊卦风化卦象,则知振民风,育民德。六、周易与信德1、 信德信:诚实不欺。信的基本精神:立人之道,立政之本。作为立人之道,“信”强调的是内求,是成仁成己,取信于人。作为立政之本,“信”强调的是外求,是成人成物,取信于民。信与义:信合义,守信守义。2、 比卦(坤下坎上)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注】:异卦相重,上下之位。师卦九二升五,六五降二而成。卦主九五。卦象坤下坎上,水在地上,亲密无间。比喻亲密无间,再也没有比水与土地的关系更深刻的了。周易在细微处的高妙,由此及彼,可以体会。比:亲密,辅助。群起而关系生,众起而合道求,所以师卦后是比卦,主要讲人群亲比之道,特别是上下亲比之道。比卦是六十四卦基于全社会的关于人与人关系的第一卦,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际和谐的原则。其中,“亲”是相对于社会人人的普遍原则,“顺”是相对于社会上下的特别要求。吉:吉利,吉祥。取象九五中正,众阴归顺,上下比应。原筮,元永贞:原究比筮之亲,因为从所本师卦到所成比卦,从始至终阴阳守正。比如师卦九二刚中成比卦九五中正,师卦众阴顺应九二成比卦众阴辅应九五,有亲而又亲、顺而又顺义。原,推本溯源;筮,比卦之筮;元永,始终、永远;贞,正。不宁方来:动乱不安的众方国纷纷前来归顺。取象下方四阴上应九五。不宁,不安;方,四方诸侯。后夫凶:迟迟不归顺者凶。取象上六乘刚九五而不比,穷途末路终凶。卦辞大旨:亲比有道,中正为要。上下亲比有道,下顺为要。卦辞体例:第一句断休咎,第二句解休咎所以然,第三句解休咎之道。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注】下顺从:初六、六二、六三、六四顺从九五。以刚中:因为师卦九二刚中。以,因为、原自。意思是比卦九五中正原自师卦九二刚中。上下应:初六、六二、六三、六四上应九五。其道穷:上六不比之道途穷。取象上六乘刚逆礼至极。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注】地上有水:比卦卦象。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先王观比卦上下亲密,则建万国所以比民,亲诸侯所以比天下。显然,彖传理解的比卦是下比上,象传理解的比卦是上比下。3、 大有卦(乾下离上)大有:元亨。【注】:异卦相重,上下之位。夬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