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观潮》《诗四首》复习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观潮》《诗四首》复习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观潮》《诗四首》复习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观潮》《诗四首》复习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 诗四首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1.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但不是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文篇目。本课所选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3.中招考点:1. 诗词的作者、朝代及代表作品;2. 诗词的理解默写 ;赏析名句。3.分析诗词内容,包括诗词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及生活态度4.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古诗,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于诗人白居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通过自己阅读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对于诗歌的画面描绘不够熟练。赏析名句掌握的不够好。 二、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3.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 生生互背,师抽查落实。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 指名黑板前默写重点句子。其他生在下面默写。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 小组讨论,整理答案。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拨、提示,补充。四、教学过程复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1、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3.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复习指导(一):复习内容:(1)文学常识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观潮选自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王维(701761),字(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 ,存诗400首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 )。陈与义(10901138),( )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选自 。(2)文言知识:字词解释:伟观 既望 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际天 沃日.每岁 尽奔腾 乘骑弄旗 标枪履 .倏尔 略不相睹 .随波而逝 泅 文身鲸波 溢目 倍穹 僦赁 容间(2)古今异义既望 沃日 方其远出海门 人物(3)词类活用天下之伟观也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皆披发文身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复习方法:朗读、识记课下注释,归纳整理。复习时间:8分钟复习检测练:一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学生抢答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观潮选自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王维(701761),字(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 ,存诗400首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 )。陈与义(10901138),( )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选自 。(2)文言知识:字词解释:伟观 :景象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发、起 仅如银线:仅仅 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用水淋洗 每岁:年尽奔腾:穷尽乘骑弄旗:马 舞动 标枪:举履:踩,走.倏尔:忽然 略不相睹:一点儿也不 .随波而逝:去 泅:游泳 文身:画花纹,动词 鲸波:巨波 溢目:满 倍穹:高 僦赁:租用(2)古今异义既望:古义:农历十五日 今义:向远处看 沃日:古义:用水淋洗 今义:土地肥沃方其远出海门:当的时候 人物:古义:人和物 今义:单指人(3) 词类活用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既而尽奔腾: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皆披发文身:名词作动词,画上文彩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作动词,树立、举补救强化练:(1)一词多义以此夸能 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助词,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势极雄豪 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阵势以此夸能 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习指导二:复习内容:熟读课文,重点句子翻译,默写复习方法:背诵诗四首、口头翻译重点句子复习时间:10分钟复习检测二:全班在教师提示下背诵观潮第三段,指名背诵诗四首。指名黑板前默写重点句子,古诗名句。指名口头翻译下列句子: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译文: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译文: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译文: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译文: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复习指导三:复习内容:赏析诗词名句.1.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复习方法:小组讨论,整理答案.复习时间:8分钟复习检测三: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拨、提示,补充。1.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 好,这句描绘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也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景象中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从而诗人将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3.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明确: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补救强化练:1.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明确: 1.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2.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当堂训练: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 。(4)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5、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河落日圆(长江) 带月荷锄归(扛着) 晨兴理荒秽(野草)b:仍怜故乡水(爱) 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c:山随平野尽(完) 帘旌不动夕阳迟 (夕阳来晚了) 从今若许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 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 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衣沾不足惜 丰年留客足鸡豚 b、大漠孤烟直 烟消波静c、属国过居延 国破山河在 d、归雁入胡天 带月荷锄归参考答案:(1)晨兴理荒秽,带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