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doc_第1页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doc_第2页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doc_第3页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doc_第4页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惠州市2019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25.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6.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城市手工业发展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草市夜市的出现27.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改革面临政治风险28.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29.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30.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 “体”、“用” 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31.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产”。据此可知,梭伦A批判专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社会不公 D维护公共利益33. 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34.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35. 右图为1870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A. 全球资本均衡发展 B.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 晚清以来, 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 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 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 “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文化西洋文化明末清初儒家教义与组织基督教义与组织咸同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戊戌变法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与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清末维新时代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艺声光电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玄学哲学的思想学术。与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国民革命时代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20世纪20、30年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农业文明工商业文明文学哲学的文化科学的文化融合自然征服自然重人与人的关系重人与物的关系道义主义功利主义据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上表为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隋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表明国家赈灾方面的财政制度沿着专门化的方向迈进。唐代在隋制义仓的基础上,置于州县,由州司和县司直接管理,这与义仓分散在民间,不易管理有关。义仓最初按亩征收,高宗永徽年间改为“率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中宗神龙前后,义仓粮被官府大量使用,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义仓制度使我国古代赈灾财政的专项制度化达到了成熟阶段,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防灾救灾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保证。据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90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为恢复科威特合法政权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即海湾战争,是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下作战方式的一场根本转变。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最终目标为导致敌方作战系统功能完全失调直至瘫痪。因此,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人员伤亡数量巨大,毁灭性和残酷性也大幅度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据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主要影响。(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布哈林是苏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反对超越现阶段的急于求成。1925年,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政策提出后,布哈林认为在当时条件下,经济建设“只能以乌龟速度爬行”,大工业产品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补充,一是农民经济,二是小工业、租借制、租让制和对外贸易。有学者提出“布哈林方案”比“斯大林模式”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但1928 年初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鉴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斯大林模式”逐渐取代“布哈林方案”。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布哈林方案”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取代“布哈林方案”的原因。(7分)2019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地(土地)(大地)(田地)(种地)(天地)28兴冲冲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293031大大的西瓜 可爱的小熊 快乐的生日32333435答案原(草原)(平原)(高原)(原来)(原因)D例: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C阅读的复习其实可以说是各个复习知识要点的一个综合体现。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注重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正确、通顺地拼读文字材料,知道大致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运用指定的符号在文中找到要求的语句。在文字材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语言的积累。BC小树渐渐长高了。DA五拃甸小学 普 琼CADBACABAC式的词语41.(25分)氵三点水(江 河 沙) 日 日字旁(明 暗 晚)(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每点3分,答出4点即11分。)(2)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3分) 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3分)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每点2分,共4分。)(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每点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2. (12分)示例一论题: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阐述: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伴随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儒家教义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认识相对粗浅。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开展,中国知识逐渐摆脱了鸦片战争前仅从基督教角度对西方的粗浅认识,意识到中国武器的落后、专制制度的束缚,以及西方技术的先进、制度的民主。20世纪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派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介绍西方思想,逐渐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对比中西文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逐渐全面。总之,随着中西联系的加强,以及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示例二论题: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转向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知识先后从器物、制度两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指出西方机械武器和立宪政治,而中国是旧式武器和专制制度。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重民主、重科学的文化传统,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文化,而中国忽视科学、迷信愚昧的不足,侧重从文化度进行中西对比。总之,社会的变革以及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向文化角度对比中西文化。45.(15分)背景:隋朝义仓分散于民间,不易管理;隋唐易代,百废待兴;唐朝政治制度的规范;统治者救灾意识的增强。(每点2分,共8分。)影响:标志着国家赈灾的财政制度朝专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救灾的混乱。(每点2分,答出4点即7分。)46.(15分)(1)背景:国际新旧政治格局处于过渡之中,矛盾不断;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推动;美国科技、军事实力强大。(每点2分,共6分。)(2)特点:整体作战理念形成;战争消耗大,作战速度快,战争破坏力大。(每点2分,共4分。)影响:信息化作战方式逐渐被各国熟知;带来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每点2分,答出3点即5分。)47.(15分)(1)内容:坚持新经济政策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工农联盟;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每点2分,共8分。)(2)原因:苏联急于改变落后的工业局面;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斯大林个人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4点即7分。)选择题解析24. 【考点】西周时期的制度文化认同【解析】材料中周王对前代商朝祖先神的改造,使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关系,说明周天子在弱化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尊卑关系和宗教信仰,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中周王此举意图加强各部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周天子的认同,故D项正确。【答案】D25. 【考点】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解析】材料中着重强调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即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导致垄断学术和权力的世家大族更易掌握权力,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材料所述东汉时期的史实;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错误。【答案】C26.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坊市制【解析】材料中谈及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中人们不自觉力量的驱使,使城市原来的布局发生改变,坊市制被打破,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错误。【答案】B27. 【考点】明朝时期的传统礼制【解析】明朝时期 “国本之争”虽经长达15年的斗争,但最终仍是立长子,皇帝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故A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中的“国本之争”并非改革,也没有涉及政治风险,故B项错误;明朝文官坚持立长子,并非思想保守,而是维护传统礼制,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故C项正确。【答案】C28. 【考点】清末预备立宪【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期间,规定行政部门如果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无权弹劾,只能请旨裁夺,表明清末改革中仍具有专制的色彩,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D29.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20年代以来棉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民国前期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棉纱生产,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图表中只是对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量的统计,并不能说明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故C项错误;图表中没有涉及棉纺织技术,故D项错误。【答案】A30.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