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古文练习一、填空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 、 并称“四书”。二解释词语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 )19.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为师矣( )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4.乐: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课外练习总是最后一个 兹斯特一家总是这么匆忙。大女儿艾玛在拂晓前就起床,然后踩自行车赶去学校参加课前游泳训练。接着是兹斯特先生,匆匆吃完早餐,嘴巴都来不及擦就抓起他的公文包冲出门外。即使是小狗希比,也是一听到闹钟响就跳起来,飞快跑到院子里去。希比认为早起的狗才能得到骨头。 每天早上都是这样。 一天早上,兹斯特太太一边忙着煮咖啡,一边把衣服丢进洗衣机。 “麦蒂,为什么你总是最后一个?”小女儿麦蒂下楼吃早餐时,兹斯特太太问道。 “我得跟我的金鱼说早上好。”说完,麦蒂小心地把黄油涂在面包上。 “好啦,快点。拜托!”兹斯特太太一边催女儿,一边收拾厨房。她想第一个到达瑜伽学习班。 在学校图书馆,麦蒂总是最后,一个把她要借的书拿到借阅登记处。 “你为什么磨蹭这么久?”图书管理员丽迪太太不高兴地问。 “我把阅读角的书都整理了一遍。”麦蒂说道。 “原来是这样。谢谢你,麦蒂。”丽迪太太不好意思地说道。 数学测验时,麦蒂总是最后一个交卷。 “你的答案每次都是全对。”列奈老师说道,“你的成绩这么好,但你为什么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交卷?” “我喜欢把答案检查两遍。”麦蒂答道。 “做得好!”列奈老师赞许地说。 艺术课结束后,除了麦蒂,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涌出教室。“麦蒂,我们已经把你的画挂好,你为什么还留在教室里?你看,其他同学都走了。”格雷老师不解地问。 “我把同学们的颜料罐盖子盖好,再走也不迟。要不,颜料就会挥发掉。”麦蒂说。格雷老师一笑,和麦蒂一起把忘记上盖的颜料罐盖好。 在放暑假前的一个晚上,兹斯特一家去拜访麦蒂的老师。他们匆匆走向汽车。“麦蒂在哪?”兹斯特先生问。 “她总是在最后。”艾玛说道。 兹斯特太太返回屋里找麦蒂,发现麦蒂刚好完成一幅送给老师的画。“走吧,麦蒂。我们可不想迟到。” “我敢肯定老师会问我们,你为什么老是最后一个。” 麦蒂上车时,兹斯特先生说道,“我们应该怎么跟他们说?” 麦蒂想了一会儿,说道:“总得有人在最后,对吧?” “说的也是。不过我从没这么想过。”兹斯特先生说道。 兹斯特一家逐一拜访了麦蒂的老师。 丽迪太太说:“麦蒂帮了我的大忙。” 列奈老师说:“麦蒂的成绩非常棒!” 格雷老师说:“麦蒂总是替他人着想。” 但没有一个老师问麦蒂为什么总是在最后。 在离开学校的时候,麦蒂走在最后。她面向每一间教室,跟它们说再见。 “这就是我们的麦蒂。”兹斯特先生自豪地点着头说道,“总是在最后。” “有时候在最后也是一件好事。”兹斯特太太笑着说道。 艾玛停止脚步,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她把废纸扔进路边的一个垃圾桶,说道:“也许日后我们也应该尝试做最后一个。”1开始时,父母是怎么看待麦蒂“总是最后一个”的?最后又是怎么看待的?2读画线句子,说说为什么兹斯特先生的预言失败了?3结尾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当受到别人的不解甚至责备时,麦蒂是怎么看待的?结果怎样?5你认为麦蒂“总是最后一个”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酒酿 与北方人的地瓜烧、玉米烧的烈性、上劲相比较,江南一带的米酒实在过于绵淡了。而且,醉翁之意不在酒,江南一带的寻常人家,图的只是酒酿,米酒只能算作附加品罢了。 做酒酿算不上什么稀罕活,一般人家的老叟少妇都会。而在我从小长大的故乡小镇上,每每逢年过节,乡里人都喜欢做上一点酒酿,几乎成了一种习俗。 做酒酿大多用粳米,或者稍微加点糯米,然后把米煮成饭。煮时少加一点水,饭偏干些。煮熟了把饭盛到饭箩里,再用清水淘成清清爽爽的颗粒状,等沥干了水,加入从酱坊里买来的酒曲,一起细细拌匀后倒进钵头里轻轻压平,在表面中间挖出一个小坑,随后稍许泼上一点温开水就行。那个小坑,是用来积蓄发酵后渗出的米酒的。 比较难掌握的是温度。倘若是春秋两季,问题不大,只要把钵头放进用稻柴编织的饭窝里搁在堂屋厢房里,间或往钵头里均匀地泼入一两次温开水就没什么变数了。过了两三天,揭开钵头盖子,就会看到那个小坑里汪出了清冽的米酒,而拌入酒曲的米饭已经发酵成连绵一体的酒酿了,一股醇香从钵头里幽幽地散发出来。 冷天就须采取辅助措施。要先用“汤婆子”、脚炉将饭窝预热了,再把钵头放进去,上面压上棉衣、棉被什么的,盖得严严实实的,随后把饭窝放到朝南的房间里,间或搬到灶头上,尽量使温度保持得高一些。晚上灶头凉了,不怕,还有床头。南方人家不用炕。晚上取暖用的是“汤婆子”或者脚炉,但照样可以把被窝焐热。把钵头连同草窝一起端到床上,扯过一角棉被盖上,管它堂屋里的毛巾冻得结冰也不怕呢!乡里人把一捆稻柴都看得很重,更何况一大钵的酒酿。所以,在这样的夜日里,许多主人恨不得把饭窝当作自己亲生的小囡(nn,意为小女孩)一样照看,那种依着伴着饭窝睡觉的情景实在是一幅很奇特很温馨的农家图噢! 失手的时候当然也有。乡里人白天忙碌,晚上睡得死,有时一个翻身,把饭窝连带钵头碰翻了,这一下床上就闹猛了。好笑的是,乡里人嘴碎,守不住秘密。往日里,谁家被窝里掐死个虱子全村人都知晓,至于酒酿钵头翻在了床上这样的事,往往在第二天就成了一条满巷满村飞的新闻,让大伙快乐好一阵子。而主人家也不怎么懊丧,脸上甚至笑嘻嘻的,说:“吓,这算啥,谁都有老鬼失手的时候!” 如今,超市里有的是小包装的酒酿,这样的失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而那种温馨快乐的感觉也只是成了渐行渐远的回忆。 (选自新民晚报)1文章前两段告诉人们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2“做酒酿大多用粳米,或者稍微加点糯米”这一句中加点的“大多”“或者”能否删掉?为什么? 3试从情感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略作分析。 4“那种温馨快乐的感觉也只是成了渐行渐远的回忆”,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吃粽子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就使人格外地思念故乡,思念那里活鲜鲜的芦叶,思念那里家家户户都在包着的粽子,就像回到了故乡的田野、沟边上似的 端午前几天要去采芦叶了。有沟河的地方就有芦叶,只管采就是了。但,包粽子的芦叶须得采宽一点、老一点的,不像是做芦哨的叶子,要嫩而小。满村的人,每家都有一名小孩或姑娘或刚过门的媳妇去采,或是鱼贯而行,或是隔沟相望。这样的时候,大抵总有一个爱说笑话的领头说笑话,话头自然是刚过门的媳妇,或是将要出嫁的姑娘。乡下会说笑话的人不仅是能言善辩,而且很富有想像力,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自然,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另有乐趣:在沟的两边互相掷泥块,或者干脆拣沟面窄的地方,像青蛙一样蹦过来,跳过去。 我们去采芦叶的时候,母亲便在家里淘米、剥花生,或者挑一些过年留下的大花枣,夹杂在糯米中间。更有讲究的,是将一小块、一小块瘦肉也包进去,称为“肉粽”。但,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早,家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面粉粽子,母亲叫它麦粽,一个粽子里只能找到一两粒花生米,不过,一样是很香、很甜的。包粽子是一门很巧妙的手艺,在我们家乡,新过门的媳妇倘若不会包粽子,那是要被一些老太婆背后取笑的:“哼,连粽子也不会包,真是越来越新式!”粽子有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是宝塔粽尖尖顶,三角形的底座,约有半市尺长短。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还会包“连环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线牵连着。还有别出心裁的“月牙粽”、“关门粽”、“方粽”等等。家家户户都包粽子,但左邻右舍串门时却又一定得吃主人的粽子把芦叶从下面拨开,用两根筷子戳进底部,从宝塔尖上开始吃起。这个时候,满屋、满村都是芦叶的清香。不仅是自己吃,还要挑包得最好、最大的几个,用红线串着扔到河沟里去。连农民也知道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钢的诗人!“屈原是跳到家门前的沟里淹死的吗?”儿时我天真烂漫地问过母亲。 一字不识的母亲当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她只是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 汨罗江、长江和我故乡的小河、小沟,确实是一脉相连的 l“鱼贯而行”中的“鱼贯”的意思是_。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小孩、媳妇、姑娘、_的情景和乐趣,“鱼贯而行”、“隔沟相望”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_。 3文中都记叙了哪些细小的事情?这些细小的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 4文中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5 三角恒等变换获奖教案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千姿百态的热带鱼教学设计 清华版
-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圆中国梦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酸碱盐专题的教学设计
- 工厂管理培训
- 2024华润怡宝校园招聘发布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分娩期贫血的护理查房
- 电线绞铜技术培训
- 2024信息安全意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含内容
-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介绍
- 《界面图标设计》课件
- 法兰快速接头规格1
- 《中国传统图案》课件
-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
- IT项目管理方法论
- 登录用户协议
- 有丝分裂说课
- 14S501-1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
- 基于PLC洗车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