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doc_第1页
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doc_第2页
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doc_第3页
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doc_第4页
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精神追求方面3(一)、陶渊明: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3(二)、王维:亦官亦隐,参禅信佛,一种物我共赏超然境界3二、思想内容方面4(一)、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4(二)、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5三、艺术风格方面5(一)、陶诗真性、自然;王诗空灵、虚静5(二)、无我与有我6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重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0 学生姓名:向蔚指导教师:陈忻摘 要;陶渊明的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开创了田园诗一体。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本文从精神追求,思想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等三个角度对陶渊明与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异同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异同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奠基人,王维继承了陶渊明并在此基础上将田园诗和山水诗合流发展为田园山水诗。由于人生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在精神追求上,陶渊明是一种进退两难无可奈何的选择,而王维则是一种亦官亦隐物我共赏的境界。思想内容上,陶渊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现自己犹然自得的心境,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多流露出诗人的闲居情趣。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的田园诗真性、自然,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空灵、虚静。一、精神追求方面(一)、陶渊明: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渊明自幼有很高的理想抱负,一生在出仕和归隐上表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陶渊明本为实现济世志向而出仕,然而黑暗的政治形势使他自知无力回天,欲守拙归园田,又“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必须禄仕求生,此种身为形役的矛盾,一直不断地使内心冲突而深受折磨,最后毅然弃官归田,内心始得平静。1如饮酒第四首中:“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以孤鸟飞鸣,表达他解脱之前的栖息不定,在仕与隐之间作选择时的内心自我挣扎之苦。 “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对他有着很深的影响,既然不能施展抱负,那就归隐田园独善其身吧!一方面,世风日下,作为儒者,他无力挽狂澜於既倒,只好学先圣“乘桴浮於海”;另一方面,时当晋宋易代政途险恶,正如他在感士不遇赋中所言;“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他的逃禄而归耕,实出于形势所迫,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二)、王维:亦官亦隐,参禅信佛,一种物我共赏的超然境界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王维系官僚贵族子弟,年少才高、诗艺杰着,开元初到长安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叛军所拘。两京收复后,责授太子中允。历尽劫难,身心受辱,王维的自尊心受到致命一击。加之当时朝廷纲纪紊乱,君臣昏庸,因之更加消沉、苦闷。2于是,王维回归自然、向往山林,自性内照、远离红尘,在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中,尽享恬适、雅致、平淡的人生。安史之乱后,王维虽亦官亦隐,甚至还官至尚书右丞,但精神是苦闷的,心境是低沉的,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自然山水中。他把自然山水始终看成是知己,看成是一个相见恨晚的朋友。对于山水自然,他不是发现,而是一种理解,在对自然山水的仔细理解中,融入了深沉的、带有禅味的情感,这种禅风流溢的情感,又与他极端个性化的生活情趣水乳交融、合为一体。这样,在他的诗中,诗理禅理相通,诗趣禅趣盎然。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诗很切合佛家“五蕴皆空”说。再如竹里馆:“独丛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表面上写空中的明月、茂密的竹林,幽静的氛围,独坐的弹琴人,其实暗合了佛家教义解脱,更是一种物我共赏的境界。二、思想内容方面(一)、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在陶渊明笔下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时运中:“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了翅膀。又如移居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还有就是归园田居里的那种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平静乐观,怡然自得,劳动成了艺术化的诗化了的行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诗人有此感受,但在他之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二)、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诗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如山中中:“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点幽寂冷清,荒凉萧索,可是却又是诗意绵绵,耐人回味。王维还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如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正如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还有不同就是陶渊明侧重写日常的农村的田园生活的田园诗,而王维则是侧重于闲情雅致的山水诗。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虽然都写田园山水诗,可是写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又由于王维对于陶渊明的借鉴和模仿,使得他们的这类诗歌都是以描写自然对象为主的。三、艺术风格方面(一)、陶诗真性、自然;王诗空灵、虚静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但并不阻碍人尽情自由的思考,这便使他能够决定和选着相对自由和真帅的生活方式。“真”就是他所追求的真实自由的生活。如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些少被人们留意的平常食物,在逃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生动真实。这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毫无造作之感。融入了“自然”的人生理想。王维从小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丧妻后独自修身参禅,中年后的宦海沉浮使他潜入空门,直至晚年完全倾心于佛,终日事佛诵禅。王诗中的禅意集中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一方面是“心以静寂”,躲进深山求得心灵的安静;另一方面是“境因心寂”,心如止水,便寄兴于空山寂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不生不灭坦然寂静的境界。如过积香寺中“日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正是由于王维受之于禅境的影响,并将诗中的意境统一于空灵的禅境,所以他的田园诗才会表现出耐人寻味的禅意。(二)、无我与有我陶诗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深刻体现描绘出”无我之境”,人间词话对其推崇倍至。陶渊明深受魏晋道玄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之道。在诗歌创作中通过淡化人的主体性,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3如饮酒起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这首诗中,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十分平淡,模糊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主体真正的融入自然之中。从而带到无我真谛。王维的有我之境。有我之境,即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偏重于移情入景,景物并非完全客观的再现,而是带有作者浓厚的感情的色彩。王维与所写的景物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和陶诗田园四种的物我一体的“无我之境”恰恰相反。王维在诗中最常用的词语就是“观”、“望”、“见”、“行”之类,如“夜景动群息,时闻隔林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等。4在王诗中物我泾渭分明,全然无陶诗中物我两相忘的境界。综上所述,他们二人都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许多方面都有极大地不同。所相同的是他们面对现实社会都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归宿,去追求自己内心的一种安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