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0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_第1页
3A0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_第2页
3A0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_第3页
3A0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_第4页
3A0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数学思维同步训练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千米、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不同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知道 1厘米10毫米、1 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3能够对“1 毫米”、“1 分米”和“1 千米”的长度有一个实际的表象,并能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4会用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化聚”,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和路程的远近,能够根据被测量物品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5学会一些估测物体长度、路程的方法。6通过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化聚”,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化聚”,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和路程的远近,能够根据被测量物品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难点:通过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化聚”,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教学过程】一、引入。2003年11月22日星期六 晴今天早上,我从2分米米长的床上醒来,顺手拿起一本大约2毫米长的英语书读了一会。起床后,吃完早餐,爸爸带我去跑步,跑道离我家不远,只有150千米.我们在250厘米长的跑道上跑了4圈,大约一共跑了1米.我喜欢和爸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可以使我的身体长得棒棒的!上面是三年级的小新同学写的日记,你看了后一定会笑,因为他的长度单位用的不恰当。请你帮助他改正过来。这一讲我们就来熟悉一下关于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二、探索新知。(一)学习例1。1出示例题。例1:在( )里填上千米、米、分米、厘米或毫米。教室的长是9( )。一列火车长130( ),每小时行80 ( )。一枝铅笔长2( )。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7( ),每小时能飞行1300(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教室的长是9( 米 )。一列火车长130( 米 ),每小时行80 ( 千米 )。一枝铅笔长2(分米)。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7( 千米 ),每小时能飞行1300(千米)。3方法点拨。 同学们一定要了解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有多长。多了解一些实际生活中一些物体长度的数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效率。(二)学习例2。1出示例题。例2: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因为1千米=1000米,通过估算,可以发现,从小林家经过邮局到粮店,然后再到车站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左右,经过计算,从小林家到车站的距离正好是:430340230=1000米,也就是1千米。(如右上图)3再思考,想一想可以怎么做? 请你思考一下,如果从小林家出发,走到邮局,再走到学校,再到书店,最后回到家中所走的距离够2千米吗?4方法点拨。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1千米=1000米;其次,有较强的估算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速度,节省大量的时间。(三)学习例3。1出示例题。例3:李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李强每天上、下学要往返两次,李强每天上、下学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2学生自主探究,理解题意。从李强每天上、下学要往返两次,能知道什么?一去一回叫做往返一次,李强每天上、下学要往返两次,也就是说,他每天要走22个1500米。3引导探究,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5004=6000(米)6000米=6千米答:李强每天上、下学一共要走6千米。4方法点拨。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什么叫往返,然后还要注意单位转化,问题问的是要走多少千米,而题目中告诉我们的路程的单位是米。解决应用问题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四)学习例4。1出示例题。例4:一根绳子长8米5分米,用去了700厘米后,还剩多少厘米? 2自主探究,理解题意。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题目中所给的绳子长度和用去长度的单位不统一,所以,要先统一单位以后再计算。3从两个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把8米5分米化成厘米。8米=800厘米,5分米=50厘米,所以8米5分米=850厘米,用去了700厘米后还剩下850700=150厘米。 把700厘米化成米。700厘米=7米,8米5分米,用去了7米后,还剩下1米5分米,1米5分米=150厘米。答:还剩150厘米。4方法点拨。 题目中的单位不同,因此,要先统一单位。在转化单位的过程中,既可以把8米5分米化成厘米,也可以把700厘米化成米这样两个方面思考。(五)学习例5。1出示例题。例5:工人叔叔测量公路时,先在起点立一根标杆,以后每隔50 米立一根。已经立了9 根,算一算第一根和第九根相距多少米?2画图分析,理解题意。已经立了9根标杆,那么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图,9根电线杆之间有8个间隔,也就是从第一根到第九根相距8个50米。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91=8(个)508=400(米)答:第一根和第九根相距400米。(六)学习例6。1出示例题。10厘米2厘米例6: 下图是6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直的图形。每个铁环的长度10厘米,铁环粗2厘米,这条锁链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如果一条同样的锁链长124厘米,这条锁链是由多少个铁环连在一起的?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观察示意图,容易看出,锁链的长度并不是6个铁环的长度和,因为,铁环相连的部分有重叠的,还要把重叠部分减去。因此,学生容易想到下面的解答方法。(1)重叠部分的个数:相当于植树问题的棵数(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6-1=5(个)(2)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一定看清它是两个铁环的宽度。 22=4(厘米)(3)重叠部分的长度和: 45=20(厘米)(4)锁链的长度: 106-20=40(厘米)综合算式:106225=40(厘米)3引导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 此问题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这样考虑,如图:10厘米2厘米6厘米6厘米6厘米6厘米6厘米 通过上图我们看到第一个铁环长10厘米,以后每增加一个铁环,总的长度就增加一个6厘米。则六个铁环的长度是10+6(6-1)=40(厘米)。理解了这种解题方法之后,就比较容易解决第二个问题。根据第二种解法,可以得到这样的算式: (12410)61=20(个)答:6个连在一起的锁链长度是40厘米。如果一条同样的锁链长124厘米,这条锁链是由20个铁环连在一起的。4方法点拨。 例5和例6都是植树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植树问题的特点,能分清楚题目属于哪一类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拓展我们的思维。三、练习应用。1填适当的长度单位。曲别针大约长28( ) 粉笔长75 ( ) 数学书宽18 ( ) 火柴棒长4 ( )课桌高8( ) l分硬币厚2 ( )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3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小明坚持每天跑5圈,他每天跑多少米?一星期共跑多少千米? 4一枝铅笔长8 厘米7 毫米,写作业用去了9 毫米。现在这枝铅笔有多长? 5在马路的一侧共植树200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隔10米,这条马路长够不够2千米?6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后如下图:这样的铁环两个连在一起有多长?三个呢?十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四、趣味驿站。奥运知识马拉松赛跑是怎么来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设立了“马拉松”比赛项目,“马拉松”比赛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在马拉松河谷与波斯皇帝派来的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雅典军队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团结一心,运用正确的战术技巧,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时担任传令兵的菲迪皮得斯奉命将这一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让受难同胞早些分享这胜利的喜悦,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到达雅典时他已累得精疲办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广场,闭上了双眼。曾赴希腊考察的法国语言家米歇尔布里尔,非常钦佩这位马拉松战役中的爱国战士,他给顾拜旦写了一封长信,建议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以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牺牲者,他同时提出,愿捐出一个“布里尔”银杯作为对冠军的奖赏,这个建议被欣然接采纳。从此,马拉松比赛便风行千里,而且一直作为奥运会的传统比赛项目。雅典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菲迪皮得斯所跑过的路线,全程为40千米,第二届奥运会马拉松赛程为40.260千米,第三届为40公里,第四届奥运会决定马拉松跑的正式距离为42.195千米,这是因为,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英国的王室成员要观看马拉松比赛,大会组委会就将起点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