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镇.ppt_第1页
浙江——乌镇.ppt_第2页
浙江——乌镇.ppt_第3页
浙江——乌镇.ppt_第4页
浙江——乌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 乌镇 酒店091楼梦吉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地图 空间百科hao123 更多 乌镇简介 经度120 54纬度30 64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 西临湖州市南浔区 北界江苏苏州吴江市 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 乌镇原以市河 车溪 为界 分为乌青二镇 河西为乌镇 属湖州府乌程县 河东为青镇 属嘉兴府桐乡县 解放后 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 才统称乌镇 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 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 国道320公路 318公路 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 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 距周围嘉兴 湖州 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 45公里和60公里 距杭州 苏州均为80公里 距上海140公里 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一条流水贯穿全镇 它以水为街 以岸为市 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 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 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 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乌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成衣制造 出口为特色 耕地6万余亩 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乌镇自来水覆盖率达100 有广播电视站及市级医院 精神病专科医院 卫生院及戒毒所 水上客运码头 汽车站 禽蛋专业市场 小商品市场及垃圾填埋场各一个 农贸市场3个 占地50亩和15亩的停车场各一个 全镇共有图书馆 室 16个 文化站 电影放映队各一个 共有学校7所 在校学生约6400多人 历史沿革 乌镇古名乌墩 乌戍 乌墩之 墩 王雨舟在 二溪编 中说 乌镇古为乌墩 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 解释得已够明白 但何以称 乌 呢 有很多种说法 一说是 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 遂为乌余氏 故曰乌墩 一说 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 一说 乌有乌陀古迹 青有昭明青锁 故有乌 青之名 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 以为或无证 或附会 或缺乏历史常识 卢学博编修 乌青镇志 时已详加批驳 同时 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 1688 乡贤在 乌青文献 中提出的 乌墩 青墩之名 其从来远矣 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 何有其名字 皆世谛流布相承耳 如 齐鲁青未了 澄江静如练 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 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 沼多淤积土 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 色深而肥沃 遂有乌墩之名 其实 这类地名在当地并不鲜见 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 其镇志上说 红墩在镇西 地脉坟起 厥土赤壤 村以是名 又旁有一村名紫墩 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 红墩 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 乌镇是吴越边境 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 乌戍 就由此而来 李乐在 乌青镇志 中说 镇 周属吴 吴戍兵备越名为戍 乌镇古谓之乌墩 后因吴越钱镠王戍兵于此 称乌戍 今名乌镇 但他显然将钱镠王之 吴越 与春秋之 吴越 弄混淆了 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称谓中 自唐之后 乌镇没有再称 乌戍 的史实 且钱镠王之吴越国的北方疆界远达常熟 乌镇相对内陆 故此说显有不通 秦时 乌镇属会稽郡 以车溪 即今市河 为界 西为乌墩 属乌程县 东为青墩 属由拳县 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至于青墩之 青 的来由 王雨舟在 二溪编 中指 恐与乌接壤故以青为别 唐时 乌镇隶属苏州府 唐咸通十三年 872 的 索靖明王庙碑 朱洪撰并书 吴晔篆额 首次出现 乌镇 的称呼 此前无据 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 光福教寺碑 中则有 乌青镇 的称呼 乌镇称 镇 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 当时 镇地置有镇遏使的官职 元丰初年 1078 已有分乌墩镇 青墩镇的记载 后为避光宗讳 改称乌镇 青镇 南宋宋光宗登基 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 竖心旁加个 享 念 敦 于是天下念 敦 的字全不能用 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 1950年5月 乌 青两镇合并 称乌镇 属桐乡县 隶嘉兴 直到今天 故事传说 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萧统 就是昭明太子 萧统刚生下时 右手紧捏拳头 不能伸直 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 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 有位大臣说 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 梁武帝觉得有理 就张榜招贤 谁能掰开太子的手 太子就拜他为师 沈约见了榜文 就揭榜前去一试 他捧起太子的手 轻轻一掰就分开了 梁武帝十分高兴 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 专门教太子读书 沈约是乌镇人 他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 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 并要求守墓几月 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 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来读书 为此 就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 萧统来到乌镇 见桃红柳绿 鸟语花香 景色诱人 便终日游玩嬉戏 沈约治学严谨 见太子不认真读书 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 我回乌镇过年 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 被庙前一群百姓挡住了去路 我吩咐停轿查询 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 围观的百姓说 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 无依无靠 白天沿街乞讨 夜晚宿在庙堂 但他人穷志不穷 讨来的钱 除了买吃的 余下的都用来买书 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 可是一夜西北风 竟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 我当时进庙一看 只是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 却眉清目秀 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 身体已经冻僵 左手还拿着一本书 他是有志于学 至死还不忘读书呀 沈约说完此话 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从此 昭明太子刻苦读书 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后来 沈约把主坟迁至京城 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 萧统拾馆为寺 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 明朝万历年间 驻乌镇同知全廷训 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 题为 六朝遗胜 里人沈士茂题书 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 这石坊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内 至今保存完好 当地和临近百姓常携子女前来拜谒 教育孩子立志读书 成就栋梁之材 景点介绍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 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梁 柱 门 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 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 全镇以河成街 桥街相连 依河筑屋 深宅大院 重脊高檐 河埠廊坊 过街骑楼 穿竹石栏 临河水阁 古色古香 水镇一体 呈现一派古朴 明洁的幽静 是江南典型的 小桥 流水 人家 石板小路 古旧木屋 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 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 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 镇上有修真观 昭明太子读书处 唐代古银杏 转船湾 双桥等景点 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 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 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西栅 江南百床馆 江浙分府 茅盾故居 乌镇其实是早已开放的东栅景区 西栅则是经过修葺后对外开放的 进入西栅得乘渡船 用 和谐 来形容西栅是最确切的 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 6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 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 例如 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 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 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 故有 桥里桥 之称 桥里桥 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 堪称桥景一绝 在西栅有许多 老底子 的东西 老街长达数公里 青石板路 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 有几样纯手工的东西可以一看 一是手工制酱作坊 镇上的红烧菜系味道不错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产自销的酱油的功劳 价格不便宜 一瓶普通酱油25元 二是生铁锅 系手工铸造 开价为99元的铁锅据说最受欢迎 三是蚕丝 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 游客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 夜幕降临时 喝着小酒 看对岸楼台上唱戏 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 都会令人心醉 摄影爱好者千万别忘了带上三脚架 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民俗活动 当时 女人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 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 认为这样可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到了近代 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 提灯走桥演化为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西栅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别 外壳是明清时期的 内有空调 直饮水 天然气 宽带网络 卫星电视等 游人在古与今之间穿梭 享受着另一种 和谐 西栅的古街上还 藏 着高级商务会馆 SPA养生馆 酒吧等最现代化的娱乐休憩场所 江南百床馆 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 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 座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 又称赵家厅 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 内收数十张明 清 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 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 床内备有化妆间 卫生间 仆人间等 既有贵胄们的奢华 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 此展览是中国床文化的集大成者 馆内第一展厅陈列的有 明 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 采用木架构造形式 造型简洁 朴素 比例均衡 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 体现了明快的艺术风格 同时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泽和纹理特点 不事雕琢 多用原木漆 浑然天成 第二展厅的有清 拔步千工床等床 这批床材质优良 工艺复杂 制作精良 是木雕床中的精品 其中清 拔步千工床被誉为 镇馆之床 用料为黄杨木 长217公分 深366公分 高292公分 前后共有三叠 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 用工千余 故有其名 这些雕工精美 历史悠久的古床在江南百床馆里可谓目不暇接 它们有的雕工精湛 风格独特 有的装饰华丽 豪华气派 无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 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 对艺术的感悟及对结构造型的丰富想象力 看百床馆 并不在于穷究其到底能收容下多少数量 而在于细细品味那一张张床上所加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 或求平安 或求多嗣 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时候 人一定是平和与幸福的 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境 江浙分府明代称浙直分署 是乌镇历史上特有的一个政府机关 职掌巡盐捕盗 兼理地方词讼 俗称二府衙门 自明朝嘉靖间设立 至民国初撤销 几经革复 数易其址 历时三百七十余年 乌镇地处两省 浙江 江苏 三府 嘉兴 湖州 苏州 七县 桐乡 石门 秀水 乌程 归安 吴江 震泽 交界 人烟辐辏 河港纵横 杂隶难治 易藏奸宄 明嘉靖十九年 1540 原任广东按察副使镇人施儒 奏请分立县治未果 部议添设通判一员 驻镇督理 建廨于普静寺之东 名添设馆署 隆庆二年 1568 为前官常有别项差委 不驻乌镇 实在郡城 遂指为冗员 奉议裁革 万历三年 1575 因乌镇周边盐盗猖獗 准参政朱炳如 巡抚谢鹏举 巡按萧禀的会疏 改添设总捕同知一员 钦给 督理巡盐捕盗同知 关防 常川驻箚乌镇 专一缉捕盗贼 兼管水利盐法 随便受理词讼 革除奸弊 附近府县悉听约束 由是扩建原有廨宇 称浙直分署 清初沿袭明代建置 仍为添设同知 署所依旧 顺治四年 1647 奉例裁革 廨宇尽毁 康熙元年 1662 准分守道张武烈条陈 将湖州府总捕同知移驻乌镇 给以 控制江浙巡盐捕盗 关防 镇人董汉策捐西中桥左之空房为廨 名督捕同知署 十八 九年间署圮 官员回驻府城 雍正三年 1725 镇绅以盐盗不靖 吁请总捕同知仍驻乌镇 以资弹压 翌年 巡抚李卫题准 改湖州府总捕同知为乌镇捕盗同知 再无回驻郡城之虞 六年 1728 给价买西栅官人桥西之进士唐彦晖故宅 拨官银改建为廨 称江浙分府 咸丰十年 1860 兵燹 毁大堂 同治四年 1864 重葺 民国成立废同知 衙成空屋 四年 1915 标价售入民间 署宇卸除 渐次成为民宅 2004年 江浙分府依照清同治间的旧貌原址复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