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花生的田间管理_第1页
3-花生的田间管理_第2页
3-花生的田间管理_第3页
3-花生的田间管理_第4页
3-花生的田间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三花生田间管理 商丘商贸学校种植专业 一 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一 生长发育特点1 生育特点 1 种子吸水 发芽 子叶出土花生子叶不出土或半出土 使着生第一对侧枝的子叶节处于表土之下 影响第一对侧枝健壮发育 这是生产栽培上采取清棵措施的理论依据 2 生根 出叶 侧枝分化生长苗期以根茎叶营养生长为主 对肥水的需要量少 是花生一生中最耐旱的时期 若肥水过多易引起茎叶徒长 3 花芽分化 4 根瘤开始形成 但固氮能力弱此期施用磷 钼等肥料有利于根瘤形成和幼苗生长 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花生是喜温作物 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2 15 最适温度25 37 水分花生是较耐旱作物 播种时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 70 幼苗期耗水少 抗旱性强 土壤水分不宜过多 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 60 营养钼能提高根瘤固氮能力 缺钼时根系常发育不良 表现出缺氮症状 3 苗情诊断主要根据叶片 叶色及生长状况 分枝生长情况 根系生长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 分为壮苗 弱苗 徒长苗 壮苗地上部 主茎粗壮 节间适中 叶腋间花芽多而大 叶片厚 叶浓绿 地下部根系主根粗壮 侧根多 根系发达弱苗地上部 主茎纤弱 节间过短 叶片小而薄 夜色黄绿地下部根系根系不发达 侧根少徒长苗地上部 主茎细长 节间过长 叶片大而薄 夜色淡绿地下部根系根系不发达 侧根少 二 主攻目标在苗全 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 促进第一 二对侧枝早生快发 健壮发育 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形成 任务实施花生幼苗期的管理措施 一 查苗补种齐苗后 及时查苗 若有缺苗 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栽 移苗补栽以两片真叶幼苗为好 趁阴天或下午进行 带土移栽 二 清棵蹲苗清棵就是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开 使子叶露出土外 清棵技术 1 时间齐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 不能过早或过晚 也不能过深或过浅 2 在清棵后的15 20天 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清棵作用 1 花生及时清棵 使第一对侧枝一长出就直接见光 促进其生长发育 开花结果早而集中 2 清棵可疏松根际土壤 清除根际杂草 有利于果针入土和结实 三 追施苗肥基肥不足或未施种肥 幼苗生长不良时 在6 7叶前追施速效氮肥硫酸铵10 667 四 灌水 五 加强病虫害防治此期害虫主要是蚜虫 病害主要是茎腐病和病毒病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或混入土杂肥中越冬 或以分生孢子粘附种子上越冬 病土 带病残体土杂肥和带菌种子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来源 病菌以分数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 借风雨或水流传播 从麦皮或伤口侵入致病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 40 最适温度为23 35 病菌对低温和高温的适应性很强 存活力也强 存放屋檐下2年多的病藤组织上的病菌仍具一定致病力 寄主范围也较广 除花生外 还可侵染棉花 绿豆 扁豆 豇豆 甜瓜 苕子田菁等20多种作物 防治措施 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常发地区认真抓好无病天选留种和种荚收 晒 藏等环节 防治种荚储藏期发霉 2 播前翻晒 精选种子 进行拌种消毒 可选用咯菌腈 嘧菌酯等药剂拌种 也可以用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浸种50kg6 12时 其间翻到2 3次 3 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配方施肥 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土杂肥 苗期及时灌溉防旱 促植株健壮 增强抵抗力 4 药剂防治 在苗期至初花期最迟于始见病时喷淋15 混合氨基酸铜 锌 锰 镁水剂300 500倍液 或50 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000倍液 或70 托布津 75 百菌清 1 1 1000 1500倍液 或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2 3次 喷匀淋足 病重植株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防治效果更好 防治措施 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 选用无病种子 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勿从病区掉种 3 常发病区适当早播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或与高杆作物间作 及早拔除病株 清除周围杂草及寄主植物 减少侵染来源 4 及时诱杀或药杀传毒虫媒 5 及早防治秋蚜 田间有蚜虫墩率20 30 每墩蚜20 30头时 应马上喷洒10 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 或25 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 6 花生苗期可喷施植物病毒疫苗500倍液 具有免疫和治疗作用 花生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 1 噻糖素1000倍液 或50 三氧异氰尿酸1000 1500倍液 或10 病毒王可实现粉剂500倍液 间隔5 7天 连用2 3次 二开花下针期的生长发育 一 生长发育特点1 生育特点 1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一方面根系 茎叶旺盛生长 另方面大量开花下针 有效花全部开放 部分果针入土结果 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 2 根吸收能力增强 对肥水吸收能力增加此期早熟品种氮磷钾的吸收量占一生总需求量的比例均达到高峰 2 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开花期适宜温度23 28 低于22 或高于30 开花数量显著下降 果针伸长25 30 为适宜 光照花多 花早需充足的光照 光照不足 会使始花期和盛花期延迟 水分此期是花生一生中需水量多 对水敏感的时期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 70 为宜营养硼可刺激花粉的发育和花粉管的伸长 缺硼空果率增加 3 苗情诊断主要根据叶色 分枝生长情况 花 果针形成和入土 根系生长和根瘤多少等方面进行分类 壮苗叶色浓绿 分枝多 花多 果针多 针齐 根系发达 根瘤多而大植株高与宽相当 二 主攻目标 生长稳而不旺 多开花 多下针 开花下针期的管理技术 一 中耕培土迎果针再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可缩短果针入土距离 即 迎针下扎 高度5 6 以不埋压分枝为宜 二 及时灌水初花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 盛花期以后保持在60 70 遇旱灌水 宜细水浇或喷灌 以免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 三 适时追肥花针期根瘤固氮能力强 一般不施氮肥 主要补充磷 钾 钙肥 结合中耕施于结果层 对苗势弱的要进行追肥 一般施硫铵10 667 并配合磷 钾肥 钙肥一般在盛花期 结合中耕施于根际附近 每667 施石膏20 25 于结果层 地膜覆盖花生在起垄时施于耕作层中 四 酌情化控 防止徒长在始花后30天左右 对有旺长趋势的田块 可进行页面喷施生长调节剂1或2次 常用药剂 50 100mg 多效唑 花生盛花后期喷第一次 10天左右再喷一次 浓度50 70mg 烯效唑乳剂 浓度100mg 的缩节胺 间隔两周左右喷施两次 注意严格控制用量 五 防治病虫害主要虫害是蚜虫 棉铃虫 蛴螬等 三 结荚成熟期的生长发育 一 生长发育特点1 生育特点 1 结荚期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结荚期地上部生长量到高峰 叶面积系数最大 植株逐渐封行 株高在结荚末期达最高 2 结荚期生殖生长也最旺盛大批果针入土结果 果针 总果数不再增加 干物质积累迅速 是花生争取高产的关键时期 结果层缺钙 易出现空果 秕粒 3 饱果成熟期以生殖生长为主 2 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荚果发育适宜土温15 33 当昼夜平均温度低于15 时 荚果停止生长 水分结荚期到饱果成熟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50 60 为宜 营养花生是喜钙农作物 缺钙时 植株生长缓慢 果壳肥厚 空果 秕果增加 黑暗和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3 长势诊断主要根据叶色及生长状况 荚果情况等方面进行壮株叶色黄绿 茎叶逐渐脱落 荚果多而大 二 主攻目标保证茎叶不早衰 促进荚果发育 实现果多 果饱 防治烂果 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 一 根外施肥可用1 2 的尿素溶液 2 3 过磷酸钙浸提液 0 2 0 3 磷酸二氢钾溶液 每隔7 10天叶面喷一次 二 水分管理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 60 三 病虫害防治病害叶斑病虫害蚜虫 蛴螬老鼠 花生叶斑病是由两种病菌引起的病害 即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 在初花期即出现 黑斑病则较迟 在下针期才发生 因此 褐斑病在下部叶片较多 黑斑病多在上部叶片 秋花生以黑斑病较突出 春花生则以褐斑病较普遍 两病都可危害叶片 叶柄 茎 子房 柄和荚壳 严重时造成落叶 植株早枯 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荚果不充实 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 收获时容易落果和种子发芽 花生发生叶斑病的主要原因 与轮作周期短 高温高湿的环境 品种抗病性弱 砂质土地力差 施肥不足等有密切的关系 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如下 轮作 花生实行水旱轮作 与水稻轮作更好 旱坡地花生与玉米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轮作 2年一轮 可明显减轻花生叶斑病危害 改良土壤 改善栽培条件 增施有机质农家肥 改良土壤 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花生 要选择抗叶斑病强的品种 药剂防治 花生叶斑病包括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