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P246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4、什么是准备活动,它有什么生理作用。答: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准备。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机体内分泌的活动;(2)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3)使体温适度增高;(4)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5)增强皮肤的血液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应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5、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有哪些? P48答:(1)运动训练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影响:早期观点认为出生后肌肉中的纤维数量不再增加,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近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以改造的。即专门性的训练可使慢肌纤维、快肌纤维发生互变,转变的中介是快C纤维,即:慢肌纤维快C纤维快肌纤维。(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形态影响:训练可使骨骼肌组织壮大,肌肉功能得以改善。肌纤维面积增大,这是运动训练使得肌纤维选择性肥大的结果。(3)运动训练对骨骼肌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耐力训练不仅明显增加慢肌纤维中的线立体的数目、容积密度,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慢肌纤维的有氧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快肌纤维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使快肌纤维也发生有氧能力增长的适应性变化。而对于力量和速度训练而言,肌纤维中的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最低,因此有氧能力反而下降。6、论述肌电图的产生原理与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P50答:采用引导电极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电压变化图形,称为肌电图。肌电图有两种:针电击和表面电极。正常肌肉在完全按松弛不出现活动时,肌电图是一条平稳的基线;如果做轻度的肌肉收缩,可记录到一些简单的棘波,称为运动单位电位。由于电极尖端与兴奋的肌纤维群之间的距离、方位、位置不同,记录的运动单位的波形有单相、双相、三相和多相之分。根据肌肉收缩强度的不同,得到的肌电图有单纯相、混合相和干扰相之分。应用:a.分析技术动作、评价肌肉力量及肌肉活动的协调性。b.测定肌肉疲劳。c.预测肌肉纤维类型。d.无氧阈值的无损伤预测。6、分析“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形成原因。 P230答: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练习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运动员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极点”;“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些不良生理反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极点”是运动中机能暂时紊乱的一种表现,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与肌肉活动对氧的需要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的PH值向酸性变化,这不仅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这些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使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因此出现了“极点”。“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是运动中机体重新建立平衡的一种表现,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渐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消除;同时运动速度的下降又减少了乳酸的产生,这样机体的内环境逐步稳定,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于是出现了“第二次呼吸”。7、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答:静脉回流即指血液的回心,单位时间内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液的阻力,故凡能影响这三者的因素均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1)体循环平均压。体循环平均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则减少。(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增强时,由于其收缩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心舒期室内压较低,静脉回心血量加大,反之则减少。(3)体位改变。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由于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跨壁压增大,因此静脉扩张,容量扩大,回心血量减少;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也减少;长期处于卧位而突然站立时,因静脉管壁紧张性降低,腹壁和下肢肌肉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少,回心血量也会出现减少。(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作收缩活动时,位于肌肉内或肌肉间的静脉受挤压,加之静脉内有瓣膜,使静脉血流加速回心,即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但若肌肉长时间维持在紧张状态,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心血量反而减少。(5)呼吸运动。胸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有起伏,当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胸内压降低,胸腔内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扩张,有利于外周静脉回流;反之,在呼气时,胸内负压值减少,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血量也会相应减少。但在肺循环情况则正好相反,吸气时,由于肺处于扩张状态,肺血管容量显著加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血量减少,呼气时则相反。8、为什么说乳酸阈比最大吸氧量更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P188 答: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最大吸氧量反映机体氧运输系统的工作能力,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乳酸阈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通常血液乳酸浓度4mmol/L,大约为最大吸氧量的60-80%。由于个体的差异比较大,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激剧上升的开始起点并不都是4mmol/L,其变化范围大约在1.4-7.5mmol/L之间。因此,此时的拐点也称为“个体乳酸阈”。最大吸氧量反映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的氧量,而乳酸阈则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激剧堆积时的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即最大吸氧量利用率(%VO2max)。其值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反之,有氧工作能力愈低。9、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肌肉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机体代谢率。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可使产热量超过安静时很多倍。在肌肉活动停止后的一段时间内,能量代谢仍保持较高水平,而后才逐渐恢复到正常。(2)精神活动的影响 人在平静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产热量增加一般不超过4;但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如烦恼,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加强,虽无明显的肌肉活动,但产热量已明显增多。另外由于神经紧张状态可促使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分泌,结果使机体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加速,产热量增加。因此,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必须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从食后1小时开始,延续到78小时左右),机体虽然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饭后23小时代谢率升高达最大值。若膳食全部是蛋白质,则额外增加热量达30%左右;若为糖类或脂肪,增加热量约为46%;混合食物可增加产热量10%左右。食物能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4)环境温度的影响 人在2030的环境中,在安静状态下,能量代谢最稳定。实验证明,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即开始有所增加,在10以下显著增加,主要是因寒冷刺激反射性引起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度增加所致。当环境温度为3040时,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原因可能是体内生化反应速度有所增加,此外还有发汗机能旺盛及呼吸、循环机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10.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动作技能相互间的良好影响促进教学和训练?答:运动技能之间的影响 各种运动技能在很多基本环节或附属细节方面有着相近或相同的动作,在实践中彼此会产生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可能有良好的作用,也可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影响,而尽力消除不良影响,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1)良好影响 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良好影响,表现为原有的运动技能可以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或同时学习几种运动技能可以彼此促进,或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后有助于原有的运动技能巩固和完善。如在武术学习中,掌握了里合腿的动作,就有利于旋风腿的动作学习,这是由于动作之间的基本环节有相同之处。在学习与原有动作结构相似的动作时,大脑皮质内原已形成的运动条件反射中的基本环节,即可作为新的运动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补充某些附属的环节就可形成新的运动动力定型。2)不良影响 运动技能之间的不良影响是指原有的运动技能妨碍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新形成的运动技能破坏原有的运动技能,当同时形成几种运动技能时相互妨碍。例如,新学蛙泳时,原来所掌握的自由泳双腿打水技术就会妨碍新动作蛙泳蹬水技术的掌握,这是由于两种不同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所致,如果有些附属环节相同,而主要环节不同,往往是那些比较容易或已经巩固的动力定型,干扰新的、较复杂的、较不巩固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复杂的。一般来说,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把基本相同的动作编成一组进行教学,在选用诱导性练习时,诱导练习动作的基本部分要与正式动作接近或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作用。在教学安排中也应考虑不同运动技能之间的联系,确定合理的教学顺序。如先学前滚翻,后学鱼跃前滚翻等。11.试述激素作用的机制。 P82答: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两大类,即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其作用的机制也不同。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含氮激素分子质量较大,且为水溶性激素,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内。该类激素首先与细胞膜上专一性受体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在Mg2+存在的条件下,腺苷酸环化酶促使细胞内的ATP转变为环腺苷酸(cAMP),这样,作为第一信使的细胞外激素,将其所携带的信息传递给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MP,cAMP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活化,从而催化细胞内多种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反应,包括一些酶蛋白发生磷酸化,最终引起靶细胞的各种生物效应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 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现其生物效应。一个激素分子可生成几千个蛋白质分子,从而实现激素的放大功能。12. 试述不同能量物质的恢复过程及其实践意义。答:不同能量物质的恢复速度不同。(1)磷酸原恢复很快。在剧烈运动后,被消耗的磷酸原在20-30s内合成一半,2-3min内可完全恢复。磷酸原的恢复主要靠有氧氧化供能(乳酸能系统也可参与)。根据这一规律,在进行短距离重复跑时,间歇时间应控制在2-3min左右,不可过短或过长。同时,每次跑后可多做些深呼吸,以取得更多的氧量。(2)肌糖原恢复速度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另一个是膳食。在长时间中小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比食用高脂高蛋白膳食恢复速度快,因此,应多食用高糖膳食。在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无论食用高糖膳食或普通膳食,其肌糖原的恢复速度相同。13.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答: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氧供充足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重要因素。而运动中氧的供应受多种因素制约。(1)心肺功能 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的活动吸进肺,并通过物理弥散作用与肺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交换。因此,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在系统训练的影响下,使心脏的形态与机能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内腔扩张,心容积增大,安静时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其表明心脏的泵血机能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以适应长时间持续运动的需要。(2)骨骼肌特点 当毛细血管血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有氧耐力的好坏不仅与心肺功能或氧运输系统有关,而且与氧的利用能力有关。心输出量是决定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本身的特点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3)神经调节能力 长期进行耐力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改善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由于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4)能量供应特点 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其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省中医院护理查房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中药炮制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际沟通与演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效专利检索策略》课件
- 兰州交通大学《图案创意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民族大学《动画与游戏中的音乐素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大学英语精读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桩板墙喷浆施工方案
-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水文气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数学建模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 酱酒销售技巧培训
- 2025中考化学详细知识点
- 2025届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导数大题题型分类
- 2025陕煤集团榆林化学限责任公司招聘596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23-T 3919-2024 大跨钢结构技术标准
- 2024年上海奉贤区招录储备人才笔试真题
- 2025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招聘1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