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doc_第1页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doc_第2页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doc_第3页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doc_第4页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第一章 流体流动一、填空题1、换算下列单位:94600Pa(绝压)= mmHg(真空度);121300Pa(绝压)= mmHg(表压)。2、管内流体的稳定流动是指流体流过某一管截面处和流速、流量、压强等物理量均不随 而变化,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_.,连续性方程可表示为 。3、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的水平管子,其上安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12mm,从未收缩段到收缩处间的压力差若为784.1Pa,则椰子油流量为 m3/s(忽略阻力损失,椰子的比重为0.90)4、理想流体流动时无摩擦消耗,所以流动过程中 保持不变,实际流体因为有粘性,流动时就产生阻力称为摩擦损失,按照阻力的外因不同可分为 和 。5、液体输送系统是由泵和管路系统所组成的,选泵时其性能参数既要符合 ,又要满足 ,一张图上两线的交点称为泵的 。6、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表示泵特性的指标,通常在泵的铭牌或样本中标明,这些参数包括 、 、 、功率和效率。7、对于特定条件的管路系统,选择适当的泵使 恰好交于该泵最高 附近范围内,这是选泵的主要原则。8、要使泵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就必须正确选定泵的安装高度,其计算方法可通过 和 两种方法。9、同一张压头流量座标图上, 与 两线的交点称为泵的工作点,选泵时使该点恰好交于泵的 附近范围内,这是选泵的主要原则。10圆形直管内,体积流量Q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内径增大一倍,则层流时摩擦阻力损失hf 是原值的_倍;高度湍流时,hf是原值的_倍;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造成阻力损失的根本原因_。11圆管内湍流和层流的差别是:流型层流湍流本质区别Re 范围u/umax(满足17次方律)与Re关系高度湍流一般湍流与d 关系12 如图1所示,液体在等径倾斜管中稳定流动,则阀的局部阻力系数与压差计读数的关系式为_。 13、对某一离心泵,若输送的流体密度增大1.2倍,则在相同流量下,扬程增大倍数为 倍,功率增大倍数为_倍。14、因次(量纲)分析法的目的在于_。A.得到各变量间的确切定量关系;B.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与关联工作简化;C.得到各因次数群的确切定量关系;D.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可靠。15、属于正位移泵型式的,除往复泵外,还有_、_ 等型式。16、产生离心泵气缚现象的原因是_。避免产生气缚的方法有_。 17、造成离心泵汽蚀的原因是_ 。18、增大离心泵允许安装高度的措施有 _、 _ 等。19、往复泵的流量调节方法有_ 、 _和_、_。20、启动离心泵前,应先_和_。启动往复泵前,必须检查_是否打开。 21、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流动时,若流动处于层流区,则压强与速度_成正比;若流动处于高度湍流区,则压降与速度_成正比。22、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所损失的是机械能中的_项。23、毕托管测量管道流体的_速度,孔板流量计测量管道中流体的_速度。二、选择题1、流量测定可以采用流量计直接测量,也可以先测量流速再乘以流动截面积而得。下面几种流量测量装置中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A、转子流量计 B、孔板流量计 C、文丘里管 D、毕托管2、泵的扬程是泵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关于扬程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泵的扬程就等于泵的升举高度B、泵的扬程是泵升举高度的部分C、泵的升举高度是泵扬程的一部分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3、某设备进出口的压力分别为220mmHg(真空度)及(表压),若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则该设备进出口压力差为( )A、3.30105Pa B、4.62104Pa C、1.86105Pa D、9.78104Pa4、关于流体流动的连续方程式:A1u11=A2u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只适用于管内流体的稳定流动 B、它只适用于不可压缩理想流体C、它只适用于管内流体的稳定流动D、它是流体流动的普遍性方程,可适用于一切流体流动5、稳定流动热力体系总能量方程式中属于流体机械能形式的能量有( )。A、内能、位能、压力能 B、位能、动能、压力能 C、动能、压力能、摩擦损失 D、位能、动能、功6、泵的特性曲线是指( )A、在一定的流量下,压头、功率、效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B、一定条件下,压头、功率、效率、流量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C、在一定转速下,压头、功率、流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曲线D、在一定转速下,压头、功率、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7、牛奶以2.25l/s的流量流过内径为27mm的不锈钢管,牛奶的粘度为2.12CP,密度1.03g/cm3为,则该流体流动的形态为( )A、湍流 B、层流 C、过滤流 D、分子流8、下列关于流体流动中边界层的叙述,错误的说法是( )A、流体流动中,由于流体粘性作用而存在速度梯度的薄层称为边界层。 B、在边界层内,流体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取决于雷诺数的数值。 C、在整个湍流边界层内,在表面区域附近内仍存在一层流内层。 D、在粘性影响下边界层厚度将随着远离进口而逐渐增大,而边界层内流速也将逐渐增大。9、在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中,压头是指( )A、泵的扬泵,在数值上等于泵的升举高度。B、泵对单位重量(1N)液体所提供的能量,其单位为m。C、在一定管路输送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位压头和静压头的提高。D、泵在最高效率点时所提供的能量。10、某设备进出口的压力分别为220mmHg(真空度)和1.6Kgf/cm2(表压),若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则该设备进出口压力差为( )A、4.62104Pa B、3.30105Pa C、1.86105Pa D、9.78104Pa11、一台试验用离心泵,开动不久,泵入口处压力(真空度)逐渐降低为零,出口处压力也逐渐降低为零,此离心泵完全打不上水。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A、忘记灌水 B、吸入管路堵塞 C、压出管路堵塞 D、吸入管路漏气12、如图示,空气以相同的流速分别通过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的两根等径直管。已知d1=d2,LAB=LCD,U型压差指示液相同,则( )d1BAR1CDd2R2A、PAB=PCD B、PABPCD C、hfAB=hfCD D、R1R213、离心通风机的全风压等于( )A、静风压加通风机出口的动压 B、离心通风机出口与进口间的压差C、离心通风机出口的压力 D、动风压加静风压2、流体流量测量可以采用流量计直接测量,也可以先测量流速,再乘以流动截面积而得,下面几种流量测量装置属于后者的是( )A、转子流量计 B、孔板流量计 C、文丘里管 D、毕托管3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是指。.功率最大时的扬程 .最大流量时的扬程 .泵的最大扬程 .效率最高时的扬程 三、问答题1回答文氏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四、计算题1、如图所示,有一输水系统,输水管管径573.5mm,已知(全部能量损耗)为4.5m液柱,贮槽水面压强为100KPa(绝),水管出口处压强为220KPa,水管出口处距贮槽底20m,贮槽内水深2m,水泵每小时送水13m3,求输水泵所需的外加压头。2m20m2、将葡萄酒从贮槽通过内径50mm的光滑铜管泵送到白兰地蒸馏锅,管路全长为60m,其间有3只900弯头,1只截止阀调节流量。贮槽内液面高于地面3米,管子进蒸馏锅处的高度为6m,所用的离心泵直接安装在靠近贮槽,而流量则由靠近蒸馏锅的调节阀来控制,若葡萄酒流量为114L/min,试估算泵排出口的压力。设贮槽和蒸馏锅内均为大气压,已知在上述流量下,经过阀门后的压力为0.86Kg/cm2,葡萄酒的比重为0.985,粘度为1.5Cp(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截止阀为9.5,900弯头为0.15114x45m3、如图所示高位槽水面距出水管的垂直距离保持5m不变,所用管路为1144mm的钢管,若管路压力损失为(1+U2)m水柱,问该高位槽每小时送水量多少?若要使水的流量增加30%,应将水箱升高多少?4(P78习题1)、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的水平管子,其上安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12mm,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试估算椰子油的流量。(设椰子油比重为0.92,不考虑阻力损失)5(P79习题11)、将温度为263K的冷冻盐水(25%CaCl2溶液,相对密度即比重为1.24,粘度为0.007Pa.S)从敞口贮槽送入冷却设备,已知贮槽盐水液面低于管路出口2m,整个输送管路由50m,规格为33.53.25的有缝钢管组成,其中有6个标准弯头,1个截止阀,2个闸门阀,均为全开,如果要求流量为6m3/h,试求所需泵的扬程。局部阻力系数弯头设为1=1.1,截止阀为2=6.4,闸门阀3=0.17,钢管粗糙度=0.0002m并且冷却设备通大气,且当Re=1.39104,/d=0.0066时,=0.036 Re=1.39104,/d=0.0074时,=0.039Re=1.13104,/d=0.0066时,=0.042Re=1.13104,/d=0.0074时,=0.0446、输送流量12m3/h的水泵,泵出口处压力表读数 1.9atm,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140mmHg,轴功率1.20KW,电动机转数2900转/分, 真空表与压力表距离0.7m,出口管与入口管直径相同。求泵的压头H与效率?第二章 传热一、填空题1、冷热两种流体,隔管壁进行传热,热流体进出口温度为T1、T2;冷流体进出口温度为t1、t2。若为逆流操作,则对数平均温差为 。2、在稳定的对流换热时,理论上传热速率可按层流内层内的 来计算,但实际上是通过 定律来处理,并经实验再分析整理成 方程来解决复杂的传热膜系数。3、间壁式传热是食品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热方式之一,这种传热的机理实质上是两侧的 机理和间壁的 机理的综合。4、从传热速率方程可以看出,强化传热过程可采取的途径有增大 ,增大 和提高 。二、选择题1、对于间壁式稳定换热的有关问题,可通过传热基本方程Q=KSTm解决,式中Tm值应为( )A、冷流体进出口温差 B、热流体进出口温差C、冷热流体平均温度 D、冷热流体平均温差2、有关稳定传热与不稳定传热,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在稳定温度场中的传热称为稳定传热,否则为不稳定传热B、稳定传热时物体内任一点的温度将不随时间而变化C、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不随传热面而发生变化D、稳定传热时其局部点温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但不随位置不同而不同。3、在传热计算中常用以下三个公式:(1)Q=WCpT,(2)Q=KST,(3)Q=ST,关于式中三个T的含意,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1)(2)中T都表示同一流体进出口温差,(3)中T表示两流体平均温差;B、(1)(3)中T都表示同一流体进出口温差,(2)中T表示两流体平均温度;C、(2)(3)中T都表示同一流体进出口温差,(1)中T表示两流体平均温差;D、(1)中T表示同一流体进出口温差,(2)(3)中T都表示两流体平均温差;4、有一列管式换热器,冷流体走管内被管间的热流体由423K加热到488K,热流体由723K降至673K,则两种流体换热过程传热温差为( )A、逆流时较大 B、顺流时较大 C、逆流顺流时相等 D、不能确定5、关于对流换热,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流换热是依靠流体质点位移所产生的热对流和分子运动所产生的热传导所进行的热交换。B、对流换热按产生流体质点运动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C、湍流时传热的关键在层流内层中,此层内热阻远大于湍流核心D、湍流时传热的关键在层流内层中,湍流核心不发生传热。6、在描述换热过程的几个常用准数中,含有传热膜系数,表示流体边界的放热情况的准数被称为( )A、努塞尔特准数B、雷诺准数不清 C、普兰特准数 D、格拉晓夫准数7、下列措施中能强化传热的是( )A、以较小设备取代大设备 B、一定条件下以顺流方法代替逆流C、经常清洗管壁 D、减少流体湍动程度8、为了减少室外设备的热损失,保温层外所包的一层金属皮应该是( )A、表面光滑,颜色较浅 B、表面光滑,颜色较深 C、表面粗糙,颜色较浅 D、表面粗糙,颜色较深三、问答题1、如何强化传热?四、计算题1、P181习题21 (假设为逆流操作,水的比热为Cp=4.187KJ/Kg.K)2、在套管换热器中用冷水将1000C的热水冷却到600C,热水流量为3500Kg/h,冷水走管内,温度从200C升至300C,已知基于内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0为2320W/m2.0C,内管直径为18010mm,忽略热损失,且近似认为冷水与热水的比热相等,均为4.187KJ/Kg.0C。试求:(1)冷却水用量; (2)两流体作逆流时的平均温差和所需管长度。3、某生产车间用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冷却某高温气体,冷却水流量进口温度为283K,出口温度为303K,高温气体进口温度为353K,出口温度为323K。若水的比热为,换热器总传热系数为,求所需传热面积(假设为逆流)。4、某酒精厂糖化锅每小时处理糖化醪液1300Kg/h,糖化醪液温度为640C,要求冷却到280C才进入发酵,测得糖化醪液密度为1060Kg/m3,用地下水作冷却剂,冷水进口温度为50C,经喷淋冷却后升温至320C,已知糖化醪液比热为3.55KJ/Kg.0C,取传热系数K为1256KJ/m2.h.0C,试求:(1)喷淋冷却器作为热交换器时,传热面积应为多少?(2)若用573.5钢管制作喷淋冷却器时管长应为多少米?(假设冷水与热醪之间流动为逆流)5、牛奶在323.5mm的不锈钢管中流过,管外用蒸汽加热,管内牛奶的对流传热膜系数为500W/m2.k,管外蒸汽对管壁的对流传热膜系数为2000W/m2.k,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为17.5W/m.k。试求总热阻和传热系数K。6、在单程列管换热器中用1200C的饱和蒸汽加热管内的有机液体。管内液体流速为0.5m/s,总流量为1500Kg/h,温度由200C升到500C,其比热1.76KJ/Kg.0C,密度为858Kg/m3,测得:有机液的对流传热系数为790W/m2.0C,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1104W/m2.0C,换热管的直径为252.5mm,管壁导热系数为45W/m2.0C。忽略污垢热阻及热损失,试求(1)总传热系数K0; (2)换热管的根数及长度。7、采用传热面积为4.48m2单程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溶剂和某水溶液间的换热。流量为3600Kg/h,比热为1.88KJ/Kg.0C的苯,800C冷却至300C,水溶液由200C被加热到300C。忽略热损失。(设流体流动为逆流,Cp水=4.187KJ/Kg.0C)。试求:(1)传热系数K。(2)因前工段的生产情况有变动,水溶液进口温度降到100C,但由于工艺的需要,出口温度不能低于300C,若两流体的流量及苯的进口温度不变,原换热器能否保证水溶液的出口温度不低于300C?两种情况下两流体的特性常数可视为不变。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一、填空题1、旋风分离器是用于 混合物分离的典型设备,如奶粉、蛋粉等干制品加工后期的分离,其主要性能参数为 、 和 。2、多数沉降过程是在层流区内进行的,根据层流区域内的斯托克斯定律,影响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过滤操作基本计算的依据主要是过滤基本方程,即 。在实际运用时还必须考虑三种情况,即 的相对大小, 的相对大小和恒速过滤或恒压过滤。4、沉降分离方法主要有 、 和电沉降,非均相混合物在沉降分离设备内能分离出来的条件为 。5、过滤推动力应是由 所组成的过滤层两侧的压力差,而过滤阻力相应包括 和 。6、某降尘室高4m,宽3m,长5m,用于矿石焙烧炉的炉气除尘。矿尘密度为4300千克每立方米,其形状近于圆球,操作条件下气体流量为1800立方米每小时,气体密度为0.9千克每立方米,粘度为0.03mPas。则理论上能除去矿尘颗粒的最小直径为_二、选择题1、某球形颗粒在粘度为1.8610-5Pa.S的大气中自由沉降,已知颗粒直径为40m,密度为2600Kg/m3,沉降速度为0.12m/s,则该颗粒沉降属( )(设大气密度=1.165Kg/m3)A、层流区 B、过渡流区 C、湍流区 D、无法确定2、若固体颗粒密度为2600Kg/m3,大气压强为0.1Mpa,温度为300C,(此状况下空气密度=1.165Kg/m3粘度为=1.8610-5Pa.S),则直径为40m的球形颗粒在该大气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 )A、0.12m/s B、1.63m/s C、1.24m/s D、2.12m/s3、过滤过程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过滤基本方程进行的,方程式中几个表示体系特征的过滤常数则需通过实验首先确定,这几个过滤常数为( )A、K、S、Ve(Vd)、P B、K、S、Ve(Vd)、te(td)C、K、S、Ve(Vd)、r D、K、Ve(Vd)、P、r4、利用过滤基本方程计算过滤速度必须考虑滤饼的可压缩性,所谓不可压缩滤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压缩滤饼中流动阻力不受两侧压力差的影响。B、其中的流动阻力受固体颗粒沉积速度的影响。C、一定体积滤饼内的流动阻力不受压力差和沉积速率的影响。D、压力差变化时滤饼性质及厚度保持不变。5、恒压过滤方程式是基于( )推导出来的A、滤液在介质中呈湍流流动 B、滤液在介质中呈层流流动C、滤液在滤渣中呈湍流流动 D、滤液在滤渣中呈层流流动6、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是由( )决定的(底面积一定时)。A、降尘室的高度和长度 B、降尘室的高度 C、降尘室的长度 D、降尘室的底面积7、已知旋风分离器旋转半径为rm=0.5m,气体切向进口速度为ut=20m/s,那么该分离器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之比为( )A、20/g B、20/0.5 C、81.55 D、20.398、计算下列四种“数”时,其数值大小与单位制选择有关的是( )A、普兰特准数 B、传热单元数NTU C、离心分离因数KcD、过滤常数K9、某板框过滤机,在恒定的操作压差下过滤某种水悬浮液,经两小时后,滤渣刚好充满滤框得滤液15m3,则第一小时可得滤液为( )(忽略介质阻力)A、7.5m3 B、10m3 C、m3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9、板框压滤机洗涤速率为恒压过滤最终速率的1/4,这一规律只有在_时才成立。、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过滤压差与洗涤压差相同且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过滤压差与洗涤压差相同,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且过滤面积与洗涤面积相同。10、恒压过滤且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时,如粘度降低20%,则在同一时刻滤液增加_。、11.8%;、9.54%;、20%;、44%三、问答题1加压叶滤机过滤面积为4.5m2,在0.2MPa(表压)下用某种料浆进行恒压过滤实验,测得以下数据,过滤时间t/min51015202530滤液量V/L4508001050125014301580试问根据以上数据能否求得过滤常数K和qe(qd)?若能求得请简要回答如何求,不能求得请说明理由2回答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分离能力的因素。3某工厂需设计选用一旋风分离器(标准式),若旋风分离器模型参数为N,用于分离空气中的速溶咖啡粉,其密度为,直径为的粉粒要求完全除去,并且测得其径向沉降速度为(为入口气速,为空气粘度,r为颗粒在器内的平均旋转半径)。试证明所需旋风分离器的入口宽度B为:B=四、计算题1、过滤一种固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的悬浮液,滤饼含水的体积分数为0.5,颗粒不可压缩,经实验测定滤饼比阻为1.31011m-2,水的粘度为1.010-3Pa.s,在压强差恒为9.81104Pa的条件下过滤,假设滤布阻力可忽略,求每M2过滤面积上获得1.5m3滤液所需的过滤时间。2、求直径为30m的球形颗粒,在300C,1大气压下空气是的自由沉降速度ut。已知:固体颗粒密度S=2670Kg/m3;300C,1大气压下空气物性粘度=1.8610-5Pa.S,密度=1.165Kg/m3第四章 蒸发、结晶、冷冻浓缩一、填空题1、蒸发操作中,有效温差是指 ,引起蒸发器的温差损失的原因主要有(1) (2) (3) 。2、当溶液中的含溶质浓度低于 浓度时,过饱和溶液冷却的结果表现为溶剂成晶体析出,此即 操作原理。3、二次蒸发即 ,根据其是否用来作为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蒸发过程可分为 和 。4、番茄汁在单效薄膜式蒸发器中从固体含量12%浓缩至28%,若处理量为88Kg/h,则蕃茄汁在浓缩过程中蒸发的水分量为 Kg/h。5、单效真空蒸发装置系统主要包括 、 和 等设备。6、蒸发目前仍是食品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浓缩方法,其典型设备蒸发器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二、选择题1、一般评价蒸发过程时,除了考虑必须满足工艺要求外,还主要涉及两个技术经济指标,即( )A、能耗和生产强度 B、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C、能耗和单位蒸汽消耗量 D、能耗和蒸发面积2、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低共熔浓度时,过饱和溶液冷却的结果表现为溶质转化成晶体析出,此即( )操作原理。A、蒸发 B、结晶 C、冷冻浓缩 D、平衡浓缩3、主要操作条件相同时,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比较,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单效蒸发的传热量小于多效蒸发的总传热量B、多效蒸发比单效蒸发能提高生产能力C、完成同一蒸发量任务,n效蒸发加热蒸汽消耗量仅为单效者的n分之一D、上述都不正确4、某单效蒸发器中,采用连续操作,每小时将2000Kg的某种水溶液从质量分数0.10浓缩到0.30,则水分蒸发量为( )A、400Kg/h B、600Kg/h C、1333Kg/h D、无法确定(条件不够)5、关于蒸发器的温差损失,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蒸发器的总温差与有效温差的差值。B、料液沸腾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差值。C、蒸发器的总温差与其传热温差的差值。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6、主要操作条件相同量,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n效)比较,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单效蒸发的传热量小于多效蒸发的总传热量B、n效蒸发加热蒸汽消耗量仅为单效蒸发的n分之一C、多效蒸发比单效蒸发能提高生产能力(水分蒸发量)D、上述都不正确三、问答题1、并、逆流蒸发流程的特点。四、计算题1、单效蒸发计算第五章 干燥一、填空题1、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必须先经预热器预热以提高其温度,目的是使其作为 ,除此而外也是为了降低其 而作为 。2、实际生产中的热风干燥,干燥介质往往不只利用一次,由此产生了基本过程的各种变型,其中在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有 和 。3、从干燥曲线上可以看出干燥过程存在明显的两个阶段即 和 ,这两个阶段的交点称为 。 4、物料的干燥是属于 相结合的过程,其推动力是 和 。5、干燥过程存在明显的两个阶段即恒速段和降速段,其中恒速段属于 控制,降速段属于 控制。二、选择题1、干燥操作中物料内部水分扩散的推动力是( )A、温度梯度 B、湿度梯度 C、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 D、温湿导2、在奶粉的干燥速度曲线上可明显地看到干燥过程的临界点,关于这一临界点的意义,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明结合水与非结合水汽的界限B、表明由恒速干燥段到降速干燥段的转折点C、表明表面汽化控制和内部扩散控制的界限D、表明干燥过程进行的极限3、湿空气作为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之前必须先经预热器预热,则该预热过程一般为( )A、等焓过程 B、等湿含量过程 C、等熵过程 D、绝热过程4、干燥过程的恒速段和降速段各自表现不同的特点,其中降速段属于( )A、水分表面扩散速率小于内部扩散速率,内部扩散控制。B、水分表面扩散速率大于内部扩散速率,内部扩散控制。C、水分表面扩散速率大于内部扩散速率,表面汽化控制。D、水分表面扩散速率小于内部扩散速率,表面汽化控制。5、不饱和湿空气和湿物料接触时,进行干燥操作。若湿空气进出干燥器湿含量为X1、X2,则X1和X2的数值大小关系为( )。A、X1X2 B、X1X2 C、X1=X2 D、不一定6、不饱和湿空气的湿含量X是描述下列何种情况湿空气和性质( )A、1Kg绝干空气 B、(1+X)公斤湿空气 C、(1-X)公斤湿空气D、X公斤湿空气三、问答题1已知湿空气的两独立性质参数可确定其状态点,根据下述条件分别回答能否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如果能确定请简要回答如何确定并作简图表示之。条件:(1)空气干球温度t和相对湿度;(2)空气干球温度t和绝热饱和温度tas。2已知湿空气的温度t=1000C,露点td=200C,问能否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如果能确定请简要回答是如何确定的?并画草图表示之。四、计算题1、在一连续干燥器中,每小时处理湿物料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10%降至2%(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含量X1为0.008Kg水/Kg干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含量为X2=0.05Kg水/Kg干空气,假设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1)水分蒸发量 (2)干空气消耗量 (3)干燥产品量2、某乳品厂用压力喷雾法生产奶粉,其生产能力为每小时喷浓奶381Kg,浓奶密度为1120Kg/m3,浓奶含水量55%(湿基),奶粉含水量为2%(湿基)。车间温度为200C,相对湿度为75%(可查得此状态对应的空气湿含量为0.011Kg/Kg干空气),经预热至1500C进入干燥器,废气温度为820C,相对湿度为10%(此状态对应空气湿含量为0.032Kg/Kg干空气),求物料蒸发水发量和所需干空气消耗时。3、在某干燥过程中,每小时从被干燥物料中除去水分量为98.64Kg,若所用的空气初始状态为t0=200C,p0=0.4。将此空气加热后送入干燥室,离开干燥室的废气温度t2=370C,p2=0.70,总压强为P总=0.8105Pa,求干空气消耗量。(已知总压下,饱和水蒸汽压力为:t0=200C时,Ps0=2.33103N/m2,t2=370C时,Ps2=6.274103N/m2)4、某糖厂的回转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4030Kg/h,经干燥后湿糖的含水量由1.27%降至0.18%(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含量X1为,离开干燥器时湿含量X2为,干燥过程忽略物料损失,试求:(1)湿糖处理量 (2)每小时汽化水分量()干空气消耗量5、有一气流干燥器,用于干燥某晶体物料,已知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278Kg/h晶体产品,物料的湿基含水量w1=20%,干燥后w2=2%,用作干燥介质的新鲜空气的湿含量为0.0075Kg水/Kg干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后送入干燥器,若废气离开干燥器的湿含量为0.01932Kg水/Kg干空气,试求:(1)水分蒸发量W (2)干空气用量6、在某干燥过程中,每小时从被干燥物料中除去水分量为98.64Kg,若所用的空气初始状态为t0=200C,0=0.4,将此空气加热后送入干燥室,离开干燥室的废气温度t2=370C, 2=0.70总压强为P=0.8105Pa,求干空气消耗量。(已知当t0=200C时,饱和水蒸汽压力Ps0=2.33103N/m2,t2=370C时,饱和水蒸汽压力Ps2=6.274103N/m2) 7、某一干燥过程,将不饱和湿空气从状态A(t0=200C,X0=0.01Kg水/Kg干空气)经预热至状态B(t1,X1),进入干燥器,若在干燥器中经历的是等焓过程,t1=900C,废气出口温度t2=500C,求:(1)废气的湿含量X2;(2)若绝干空气消耗量为50Kg/分钟,求水分蒸发量W。8、在一连续干燥器中,每小时处理湿料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10%降至2%(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含量X1为0.008Kg水/Kg干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含量为X2=0.05Kg水/Kg干空气,假设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1)水分蒸发量。(2)湿空气消耗量。(3)干燥器产量。9、某一干燥过程如下图所示流程。将不饱和湿空气从状态A(t0=200C,X0=0.01Kg/Kg干空气),经预热至状态B(t1=900C,X1)进入干燥器,湿空气在干燥器中经历的设为等焓过程(绝热、冷却、增湿过程),出干燥器的废气湿含量X2=0.0259Kg/Kg干空气。求:(1)废气出口温度t2;(2)若绝干空气流量为1000Kg/h,求每小时蒸发水分量。t1t2干燥器At0X0X1BG1G2X2C预热器第六章 吸收 蒸馏和萃取一、填空题1、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百分数为20%,则其摩尔分率为 ,比摩尔分率为 。2、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常需确定理论塔板数,所谓理论塔板是指 。3、吸收剂用量是影响吸收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吸收剂用量减小到使 与 相交或相切时,所需吸收剂用量最小,此时液气比称为 。4、理想溶液的汽液相平衡服从拉马尔定律,其内容是 5、湍流流体中的对流扩散速率可以折合为一定厚度ZG的膜层的 速率。则此厚度为ZG的膜层称为 。6、某连续式精馏塔,泡点进料(即q=1),若已知操作线方程分别为:y=0.723x+0.263(精馏段)和y=1.25x-0.0187(提馏段),则xD= ,xF= ,回流比R= 。7、当板式精馏塔的某塔板上料液浓度与原料浓度相近或相等时,料液由此板引入,该板称为 板,其上的部分称为 段,其下的部分称为 段。8、气体的吸收就是利用 而使气体中不同组合分离的操作,吸收过程气液两相平衡关系(低浓度吸收)服从 定律。9、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主要是依靠物质的传递来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因此统称为 分离过程,研究此过程实际上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过程的 分离和 分离。10、对于精馏操作,其操作线方程就是在 假设的条件下作物料衡算而得到的,其内容包括 和 。二、选择题1、物质传递中溶质在单相中的转移方式有( )A、等摩尔扩散和单向扩散 B、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C、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D、单向扩散和分子扩散2、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操作的相平衡关系服从( )A、拉乌尔定律 B、亨利定律 C、牛顿定律 D、费克定律3、精馏塔的进料状况可用q值大小表示,若为饱和蒸汽进料(温度等于露点),则( )A、q=0 B、q=1 C、q0 D、0q14、某连续精馏塔,若进料状况为饱和液体,其精馏段操作线和q线方程分别为y=0.723x+0.263和x=0.535,则依此可判定( )A、精馏段操作线过定点(0.95,0.95)B、精馏段操作线过定点(0.535,0.535)A、提馏段操作线过定点(0.535,0.535)B、提馏段操作线过定点(0.535,0.95)5、吸收速率方程可用多种形式表达,但要注意推动力与阻力两者相互对应,若以(P-P*)为推动力表示气相吸收总速率方程,其形式应为( )A、NA=KG(P-P*) B、NA=kG(P-P*)C、NA=KL(P-P*) D、NA=kL(P-P*)6、物质传递中溶质在单相中的转移方式有( )A、等摩尔扩散和单向扩散 B、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C、单向扩散和分子扩散 D、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7、溶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表示吸收过程汽液两相平衡关系,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气体分压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为有利于吸收过程可采取(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 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8、关于理想溶液,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溶液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同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等B、组分形成混合液时无热效应和容积效应C、汽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D、组分混合前后总焓不变9、关于两相间传质机理的解释有多种模型,其中所谓“双膜模型”的基本论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界面两侧分别存在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物质的传递是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进行的。B、层流膜内各处的浓度不随位置而随时间而变。C、在相界上气液两相互成平衡。D、膜层以外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膜内。10、关于湍流流体中的对流传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流传质是湍流主体的涡流扩散与界面附近分子扩散的总称。B、流体呈湍流流动,相界面处仍有一层流膜。C、层流膜内为涡流扩散,层流膜外为分子扩散。D、可将对流传质速率折合成分子扩散速率。11、对易溶气体的吸收,按照“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 )A、气膜 B、液膜 C、界面 D、视具体情况而异12、回流比对精馏操作有重要影响,全回流时,操作线远离平衡线,随着回流比的减小,操作线靠近平衡线,此时所需理论塔板数( )A、增多 B、减少C、不变 D、无法确定13、物质传递中,溶质在单相中的转移方式有( )A、等摩尔扩散和单向扩散 B、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C、分子扩散和单向扩散 D、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14、在气体扩散中,若系统中有A、B两个组分,当总压一定时,则等分子反向扩散速率NA的计算公式为( ) A、 B、C、 D、 15、在某一精馏操作中,塔顶产品组成为0.9摩尔分率,回流比为2,则精馏段操作线在y轴上截距为( )A、0.45 B、0.9 C、0.3D、0.1 16、萃取中分配比D的含义是( )A、被萃取的溶质A在有机相中总浓度与水相中总浓度的比值B、有机物浓度与水相浓度之比C、有机相体积与水相体积之比D、被萃取的溶质A在稀释剂(萃余相)中的总浓度与萃取剂(萃取相)中和的总浓度的比值18、气体吸收中最小液气比的意义,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其中:Y1,Y2分别为气相入口、出口的比摩尔浓度;X1,X2分别为液相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