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 工程概况1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2.1 工程地质条件12.2 水文条件23 编制依据24 监测管理组织机构34.1 监测组织机构网络图34.2 监测人员及设备配备35 监测施工45.1 监测目的45.2 施工监测内容45.3 施工监测点的布置55.4 施工监测测点统计55.5 监测频率56 监测工作实施66.1路基沉降监测(沉降板)66.2水平位移66.3 加载控制标准76.4 沉降观测要求77 施工监测管理办法、管理制度77.1 监测施工要求77.2 测点技术要求87.3 监测设备(测点)保护87.4 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87.5 监测预警98 施工监测应急救援预案109 附图121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TA05标路基填筑施工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车辆段是机场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车辆段采用并列尽端式段型,设有运用库、联合检修库、洗车库、不落轮镟库、内燃机车及特种车库等生产用房,设有综合楼、信号楼、混合变电所、备用楼、物资总库、含油污水处理泵房、生活及消防泵房、蓄电池检修间、物资总库等附属用房,车辆段内共设有52条线路。本工程场地占地面积约31.9万m2。场地区域原为泄洪区,场地区域自然地面标高在7.0m8.9m之间,平均标高在7.8m左右,地势较低(周边道路标高在11.5m左右)。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需填筑至标高11.5m,然后进行各类生产用房及附属用房等建筑结构施工。9.8m以下部分为地基处理专业设计,主要以清表、清淤、填筑50cm的中粗砂和填筑C组填料为主。9.8m至11.5m标高填筑A、B组填料。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2.1 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处于横溪河河漫滩地貌单元。场地覆盖层表层为0.30.5m耕植土层,受人工影响强烈,其下为-1b2层粉质粘土,可塑为主,中等中等偏高压缩性,均匀性一般,工程性质一般;-2c2-3层粉土,很湿湿,稍密-中密状态,多为轻微中密液化,工程性质较差,-2b3-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工程性质差,-3c2-3层粉土,湿很湿,稍密中密状态,工程性质差,-3b2-3层粉质粘土,可塑软塑状态,中等偏高压缩性,中低强度,工程性质一般;-1b1-2粉质粘土,可塑硬塑为主,中压缩性,工程地质性能较好,但分布范围小,厚度较小,-1c1-2粉土,中密密实状态,工程性质一般,厚度小;-4e层粉质粘土混砾石,厚度小,分布于基岩层顶部,以粉质粘土为主,工程性质一般。 场地底部基岩为白垩系赤山组泥质砂岩、侏罗系西横山给组泥岩、泥灰岩、砂岩及角砾岩。赤山组泥质砂岩分布于范围小,强度低,多风化呈土状,工程性质一般;侏罗系西横山组J3x-2n、J3x-3n泥岩、J3x-2h、J3x-3h泥灰岩,岩芯呈块状,工程地质性能良好;J3x-3s、J3x-3l中风化砂岩、中风化角砾岩,岩芯呈柱状,工程地质性能好。泥岩、泥灰岩属极软岩,浸水软化崩解。表2.1-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见下表层号名 称含水量土重度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weWLWPIPIL%kN/m3%-2素填土24.519.80.69429.219.69.60.51-1b1-2粉质粘土28.219.30.81338.421.516.90.40-2c3粉土30.419.00.84428.619.88.8-2b4淤泥质粉质粘土39.918.01.11736.621.115.51.21-3c2-3粉土26.819.60.76127.118.58.6-3b2-3粉质粘土28.219.30.80633.420.113.30.61-1b1-2粉质粘土24.620.00.69936.721.015.70.23-1c1-2粉土24.119.80.70325.018.66.40.86-4e粉质粘土混砾石20.519.70.68726.917.89.10.302.2 水文条件场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2c2-3层粉土、-3c2-3层粉土层、-1c1-2层粉土层中,粉土多呈稍密中密状态,厚度不均,富水性一般,透水性一般。-4e层粉质粘土混砾石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分布,富水性、透水性一般。基岩裂隙水按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主要由侏罗系西横山组(J3x)泥岩、砂岩、角砾岩组成。由于基岩属极软岩较软岩,风化裂隙不发育,含水性与透水性均较差。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及区域外的侧向径流补给,其中,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就地蒸发、入渗于地表水体及下层含水层,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潜水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在0.501.50m,基岩裂隙水及粉质粘土混砾石水位埋深在3.5m左右,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01.5m。未发现承压水分布。3 编制依据1)车辆段地基处理施工设计交底记录(2012.1.4);2)车辆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ABK+30ABK+710段(2012.2);3)南京地铁培训教材-土建施工管理(2011.10);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J285-2004);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3-200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9)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稿)(2011.6)10)其他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管理规定等。4 监测管理组织机构4.1 监测组织机构网络图4.2 监测人员及设备配备1)人员:人员分工如下项目部监测负责人:刘兴 监测工程师:赵肖峰 测量工程师 证书编号:080013监测技术员:郜科研 测量员 证书编号:0868003028400758内业及辅助技术人员:张鹏威 测量员 证书编号:0868003028401234 赵国兵 测量员 证书编号:06030001000255732)仪器设备:表4.2.1:监测仪器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测量精度数量水准仪(附测微器)DSZ2+FS10.3mm/km1台全站仪GTS-102N2、2+2ppm1台野外记录电子手簿PC-E500S1台测斜仪南京葛南GN-1一套水准尺位移尺 仪器校准证书详见附件。5 监测施工5.1 监测目的监测是对工程施工中所引起房屋本身的安全及稳定性的变化进行的系统和系列的现场观测工作。概括而言,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有:1)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房屋的动态变化,反馈动态信息。2)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经验。5)为后期长期健康监测提供施工期间相关监测数据。6)确保建筑物沉降稳定安全运行。5.2 施工监测内容根据设计要求,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同和项目如下:1) 建筑沉降监测;5.3 施工监测点的布置根据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工程特点、规模和环境复杂性以及施工的实际安排需要,本次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的总原则是:满足全局,照顾特殊。利用对称原则,用布置合理的测点取得全面而准确的监测结果。首先,形成完整的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测点),及时准确地反映监测项目/测点变化情况,以确保工程和环境安全;其次,在典型断面上布置较全面的监测项目和测点,以取得可相互印证比对的数据。监测点按照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房屋四角、沉降缝两侧以及中间每隔10m20m的外墙上,观测点埋设在地坪以上300左右5.4 施工监测测点统计 由各单个建筑埋设后确定5.5 监测频率1)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和频率均相同。2) 观测频率视不同时期、层次和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而定,原则上按每施工一层应观测一次,主体工程完成后,在装修期间,每个月观测一次,竣工使用后第一年每季度一次,第二年及以后每半年一次,直到进入稳定阶段,稳定标准为: 多层及以下0.04mm/d:3) 设计观测期为从施工开始时间至项目竣工验收结束。 目初始值应为施工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6)当监测项目数据异常、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必须加大监测频率;当变形急剧发展或出现破坏征兆时,必须进行连续监测。6 监测工作实施6.1房屋沉降监测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是建筑物的四角等主要特征部位及密度适中,能够监控建筑物的整体变形与局部变形情况;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基础形式及属框筒结构的特点,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房屋四角、沉降缝两侧以及中间每隔10m20m的外墙上,观测点埋设在地坪以上300左右。3)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采用工程施工高程系,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引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水准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桩基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高程基准点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埋设或选定。单点测量精度0.5mm。6.2 沉降观测要求1)用于观测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基桩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2)观测方法(1)标高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标准控制。7 施工监测管理办法、管理制度7.1 监测施工要求1)本工程的监测施工以项目总工为第一负责人,所有监测人员由项目总工统一调配。2)监测人员自开始监测工作至监测工作结束期间,必须保证每天在岗。3)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标定,有强检要求的必须送法定计量部门强检,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4)测量工作时,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以减小人为的误差。5)工作中所有文件、资料统一管理,按统一格式做好收发记录。6)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7.2 测点技术要求依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工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如下技术要求:1)沉降和位移测试的闭合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执行;2)监测点埋设结束后,及时绘出正规的测点位置图;3)沉降测试采用闭合路线;位移测量采用视中线法;4)各项监测点埋设完毕且稳定后,初始值测试应不少于三次,并取其三次稳定值的平均数作为原始基准数据;5)所有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在测量前必须经过检定;6)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运至测量现场后必须进行检查校正,以保证设备完好;7)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若有因施工不慎损坏测点,应当尽最大努力进行补救。7.3 监测设备(测点)保护1)成立专门监测测量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观测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元件埋设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3)所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监测过程中损坏应及时补埋或采取经设计认可的其它替代措施。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7.4 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1)所有监测资料应真实、可靠;记录清晰,不擦改。监测完毕及时填写沉降观测表。2)监测数据应保留好原始数据并及时编制监测报告。3)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绘制有关分析曲线及完成监测报告,并对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警示。4)监测过程中应及时整理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监理部门及业主,并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5)对监测数据进行单独项目分析和多项目的综合分析。6)向监理部、第三方监测单位及业主按时并及时上报监测报告。7)监测报告每天上报监理单位、监控中心。8)当发现变形异常或超过设计报警值时,则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立即向监理部门、业主汇报情况,并在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警报告,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基础对策,以便采取处理措施。9)正常情况下每日提交一次日报告,每周提交一次周报告,每月提供一次月报告。10)当监测数据异常及报警时,应及时通报第三方监测单位。7.5 监测预警按照设计要求,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宜控制在20mm/d(管桩区)和10mm/d(排水板区)以内,坡脚处的侧向位移宜控制在5mm/d以内。当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连续观测值衰减至5mm/d以内时,可以进行下一层路基填筑。1)黄色预警:注意状态(沉降速率接近设计允许最大值,说明存在潜在的危险隐患);由监理单位牵头,组织项目经理部处置,做到:早预警、早分析、早处理,把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2)橙色预警:紧张状态(沉降速率达到设计允许最大值,说明出现危险迹象,而且一触即发);由项目公司的土建项目部牵头,组织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经理部、监测施工队联合处置,做到:早预警、早分析、早处理,防止局面失控、防止措施失当、防止危险扩大。3)红色预警:紧急状态(危险已发生,并演变为突发事件);项目经理部在项目公司的组织下,协同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共同处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即时处理危险源,防止危险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各方力量科学联动综合治理;后勤保障合理的供给;舆论导向的有效控制;现场证据安全保护。强调应急处理的科学性、有效性。4)预警快报:当风险工程可能达到红色综合预警状态或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时,应尽快快报。报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时间、地点、风险概况、原因初步分析、变化趋势、风险处理建议等;5)及时落实项目公司、第三方监测、监理部的预警及加强监控处理的反馈意见,组织和参与现场分析和专家论证,进行预警事务处理,提交修正设计参数和专家论证所需的相关监测资料。8 施工监测应急救援预案1)应急准备项经部成立路基失稳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郑宜枫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组员由项目副经理顾德忠、总工刘兴、技术主管王坤、技术员熊盼、测量主管单建久、安全主管丁渊、质量主管陈敏鸣、材料设备主管郑伟、监测施工队组成。项目总工刘兴负责对路基失稳后工程安全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路基卸载方案。项目副经理顾德忠负责组织及指挥现场路基卸载施工;安全主管丁渊负责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对现场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其余组员配合项目副经理的现场指挥,及时配合、做好路基失稳后的应急处理。2)培训与演练项目经理主持、组织项经部每年进行一次按路基失稳“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3)应急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测试(1)加强对各种应急物资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测试,随时保持良好状态。(2)每月检查1次应急设备与应急物资。4)应急响应当工程一旦发生路基失稳或路基坍塌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项目总工制定路基失稳或路基坍塌后工程技术应急处理方案,项目副经理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现场抢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尽快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另一方面,安全事故发生后,除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抢险应急措施外,项目经理部必须以最快方式(电话、传真等)将事故简单的情况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以最快的速度(一般30分钟以内),将事故情况向项目公司报告,项目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项目经理部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逐级上报。应急小组专员应做好事故记录,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