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辩论在语文课堂中闪光.doc_第1页
让辩论在语文课堂中闪光.doc_第2页
让辩论在语文课堂中闪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辩论在语文课堂中闪光 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合作、自主和探究等词被套上了光环,进入课堂,教育就成为一种艺术。所以课改后的教育注重教学生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什么,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把学生浇铸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为某个科目的小型图书馆;课堂也不再是教师预设程式教案的演练,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于是,如何激励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唤醒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思考着这些问题,我觉得辩论能对新型课堂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语文课中可谓一道风景。 (一)有助克服传统教学弊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教学长期着眼于应试升学,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从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佳,毕业后走向社会,影响交际和就业。辩论则是听说读写并重的一项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素质,以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为突破口。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摆确凿的事实,树鲜明的靶子,展严密的逻辑,取有效的信息,读大量的课外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也就表露得游刃有余,辩论自然就成为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我曾将两个基础差不多的班做过比较,一个班活跃,另一个班则古板,对较沉闷的班“因班施教”,引进辩论助兴,师生、男女、小组间开展有价值的辩论活动,并督促他们去查资料,学会找阙补漏,总结辩论技巧,一段时间后,此班情况好转,气氛变得活跃,反应敏捷,能主动开口表达内心的想法,知识面增广,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由此看来,辩论能使我们的新型课堂锦上添花,勿庸质疑。但这只针对大多数同学,还有一部分由于自身等多种因素进步不太明显。这还有待更多的老师去探索,本文只在抛砖引玉。(二)有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到学思结合“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简单、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口若悬河,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不想法让学生动起来,不去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话,即使你知识丰富,口才出色,也只像瓢泼大雨落到水泥地面,渗不下去,不能引起共鸣,为了让语文成为有灵性的殿堂,辩论就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于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培养协作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让思维碰撞、潜能充分发挥。这样,教学就不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又避免了注入式、填鸭式的古板,为创造性思维开拓广阔的活动空间。辩论能强化意见分歧的存在,使学生思维呈发散性,围绕论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学思结合,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学生对父母的做法各持己见,教师就可相机设置这样的话题-父母果真错了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全面客观的评价父母,理解家长的苦衷,大部分说做法不妥,就有一部分勇敢者逆流而上,原因很简单,要孩子做个有好习惯的人,学会做事三思而后行,与其将来恨铁不成钢,倒不如现在严格要求,因为现在的孩子在家长面前随心所欲惯了,根本就不懂家长的难处,不愿为他人着想。所以这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要求,是深层次的爱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论,深化了教学主题,拓宽了学生思路,活跃了课堂。(三)有助师生交流,反馈信息新型课堂需要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的接触,那教师上课应如画家,成竹于胸,又超乎其外,语文教师对教材独到的见解,对社会现象鞭辟入里的分析,对人生深刻的感悟,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而我们却没把握好这一契机,和学生互通,往往把书一搁,就开始老生常谈,也许你讲得很清楚,也很彻底,但难免学生不喜欢,不厌倦。这如同吃饭,每顿都是大鱼大肉,不可说没营养,吃多了,照样烦腻,这个比喻强调了师生应加强交流,了解最新动态,否则时间一长,哪怕是山珍海味,也会没食欲,布卢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所以开展辩论,可改单向式为双向式、多向式交流,在和谐亲切,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让学生自由、轻松主动的探究,就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乐趣,当有精彩表现时,给予表扬激励,保护好他们的智慧火花,让他们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勇敢的质疑,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好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收取事半功倍之效。(四)有助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在唇枪舌战中,既满足了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调动全员参与,又能使他们在旁征博引中,展示自我,使个性得到彰显,主动质疑,共同讨论,对他人见解补充评价,提高敏感的捕捉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关注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尽量让对方心悦诚服,这还需多读书,有备而战,并且言出有理,活学活用,表明自己的意思。但课堂辩论也容易出现众说纷纭,难以收场的局面。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切合实际地开展辩论教学,使它成为深化中学语文教改的利剑,并为素质教育服务呢?我曾做了粗浅的尝试:首先,应循序渐进。把带有分析、综合性的话题放在总结课上进行,以课外思考题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然后把话题引入课堂。这样可节约时间,避免冷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锻炼写作演讲稿的能力,在辩论中,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对韩寒这个少年名人学生有盲目崇拜,尤其对他发展语文而忽视其他学科大为感兴趣,我们就可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各自去找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活动开展期间,学生旁征博引,积极活跃,参考文献,为自己寻找可靠证据,客观全面的评析了自己的偶像。对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有指导作用,进行了情感教育。其次,巧设疑点,把握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对那些似懂非懂的,有争议的,起提纲挈领作用的问题置疑设疑,对这些论题的辩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解疑中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和匠心读运的写作方法,从而更好的正确理解课文。再次,增强可辩性和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环境如果放在真实的背景中,就更有意义,更有趣。如“是否以成败论英雄”就可让学生结合自己月考的实例发表看法,就比那些远离生活而又无意义的论题要感兴趣,也就做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愚公移山中愚公是移山还是搬家就值得一辩,学生联系现实,感受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谈出精神文明的重要,强调信息社会效率的重要,很有创意,课堂也突显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最后,把辩论引入作文教学中,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许多教师惯于给段材料,出个题目,提点要求,让学生搜肠刮肚一番,匆忙完成,写出的文章干瘪单薄,不痛不痒。如有准备地组织好辩论,丰富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那作文就是小菜一碟了,启发学生善于逆向思维,身正也怕影子斜用逆向求异的思维确立中心论点,就比身正不怕影子斜有创意。类似的练习坚持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