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九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七、八九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七、八九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七、八九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七、八九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认识角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70页学习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导入探究学习新知(一)认识角1、:找角 :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边 第四 册 胡菊英 边 顶点 边2、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 1。读作:角1。(二)角大小的认识1: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2、一样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个大圆片折出来的角大呀,你们能告诉陈老师角的大小与边有没有关系呢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交流解惑1、 哪个角大?为什么?2、 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3、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4、 这三个角一样吗?有什么区别?5、 小结:锐角、直角、钝角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1、68页比一比;2、70页练一练;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70页学习目标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活动,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通过借助三角尺,培养学生运用已有工具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3、通过竞赛,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相。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揭示课题(二)揭示新知1、 演示以下三个实物,让学生指出图中的角。2、 比一比(1)直观认识三种角。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比直角大是钝角(2)动手折出三种角(3)说一说: 结合实际说一说课室有什么角。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做P70练一练。(1)完成习题1 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观察,独立辨认,学生把角的名称写出来。(2)全班交流答案2、指导学生完成习题2的练习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你知道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阅读的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很多地方找到角,许多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1页学习目标熟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直角、锐角、钝角。重点难点对复杂图形数角的个数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1、 独立完成71页第1题;2、 完成第2题;3、 完成第3题;4、 完成第4题;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 还有什么时刻形成的角是一样大的?2、 复杂的图形你要怎样数出角?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完成小练习卷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型复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72页学习目标1、熟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直角、锐角、钝角。2、培养乐于交流,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谈话引入。(1)自己找生活中的角,自己认。(2)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学中做展示钟面(1)你们看到了什么?(2)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3)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4)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5)放大镜下手中的钟面变化吗?(6)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按照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做中得71页4题1 1.又一个角很顽皮。数一数它有几个角。2 2.它在自己身上填了一条线,数一数它现在又有几个角。3.哎呀,它又给自己添了一条线!同学们快数数,现在又有几个角?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完成小练习卷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2、73页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能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3 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重点难点1 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导入揭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1、初步感知,(1)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2)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藏在我们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怎么就能一眼认出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可提示: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呢?那么是不是所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的图形都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呢?)(3)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观察,那么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2、验证,探究(1)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同桌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刚才你的发现?比一比哪些同学验证的方法多,而且又方便。(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发现,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3)汇报: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A、边的特征,你的方法量一量: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对边”相等。认识“长”,“宽”,“边”的概念。折一折:是怎么折的?(不作重点要求,教师做适当的提示)B、角的特征,你的方法(你是怎么用三角板摆的?)C、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都不错,那谁的表现最好呢?3、画一画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1)独立画一画(2)汇报交流 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观察、体验通过刚才的验证和画长方形与正方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是有区别的,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光有区别,他们还有联系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1、请你猜一猜(推一推、拉一拉)教师演示 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的个数你是怎样数的 你发现了什么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2、73页学习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能够按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3、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重点难点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1、 做一做,用附页提供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折、量;2、 探索特征;3、 填一填;4、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按照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 长方形的角有几个?一样大吗?都是什么角?2、长方形的边一样长吗?分别叫什么?3、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4、你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吗?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完成73页练一练;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平行四边形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4页学习目标1、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2、 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3、 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二、做一做。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来试一试?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1) 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2) 谁愿意告诉老师?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 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它的角有什么特点?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1 画一画。教师出示点子图。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2 拼一拼。(1)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2)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平行四边形课型复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4页学习目标4、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5、 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6、 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1、 认一认,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2、 拉一拉,把一个长方形拉开;3、 认识平行四边形;4、 画一画;5、 拼一拼;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3、 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4、 它的角有什么特点?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课外练习册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课题欣赏与设计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5页学习目标1 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2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二、新课(一)欣赏图案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2、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幅图,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4、教师小节。这些图案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所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配上丰富的色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由此看出,图形也是很美的。(二)、设计图案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设计。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2、学生自己设计图案。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评价。1、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捐书活动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页学习目标1、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2、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重点难点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看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本第76页的表格图,也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内容:(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三个年级一共多少本? 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本? 三年级比二几年级少多少本?(2)列出算式,引导估算. 学生独立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 (3)尝试计算解决问题.(4)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独力计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先估算,在计算.109+93+188= 206+390 +198=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捐书活动课型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学习目标1、巩固连加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重点难点灵活用运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 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口算卡,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形练习。 20+30+50= 8+5+6= 60+25+40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做课本 “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展示几自己的做法,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形化。(1)846-198- 122 (2)846-198- 122 =846-(198+122)3、指导学生第2、3题。 (先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然后进形全班交流。) (1)3000+400+100=800(元) (2)300+370+140=810(元) (3)妈妈的500元钱能买回其中的一样东西。 138+67+295=499(元)按照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课题运白菜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8页学习目标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二问题探索。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2思路探究。(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交流想法。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3算法探究。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850256288=594288=306(棵)(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850(256+288)=850544=306(棵)三应用练习。计算方法的练习。完成试一试的习题。按照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课题运白菜课型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9页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复习巩固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掌握连减的具体方法。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计算方法的练习。完成练一练的1、3习题。二、解决问题的练习。(1)第2题。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b学生独立解答。c交流算法与想法。d出示第(2)问。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2)第4题。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c学生讨论。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e第(3)问。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三、课堂总结。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按照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课题买洗衣机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0页学习目标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3)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2活动(二):解决问题()。()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7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列出算式“”或“”。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独立估算。()实际计算。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3活动(三):解决问题(2)。(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3)在小组内讨论。(4) 集体交流。路径1:估算法。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元,需要积攒3个月。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438+438=876(元)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路径3:960438=522(元) 522438=84猿(元)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三试算练习。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板书设计:买洗衣机(1) 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786+632-980=1418-980=438(元)答:每月可以节余438元。(2)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1估算法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2连加法 438+438=876(元)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3连减法 960-438-438=84(元)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答:需要攒3个月。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独力计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先估算,在计算.109+93+188= 206+390 +198=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练习九课型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2页学习目标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4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一复习。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布置课前预习交流解惑二完成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在第(3)小题是思考题,在计算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检测要求,可以让学生利用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4题表格中是小乐家点表的数据,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再解答教材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与前面里程表相联系。第5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一题的答案不唯一的,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看能填是哪些数。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第7题在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解决,再交流算法。2米=200厘米 200-50=150(厘米)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答:第一条剩下的长,比第二条长25厘米。方法2第一问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回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剩下的长。因为两条彩带原来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下的多。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去25厘米,所以就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第8题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整理与复习二课型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页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交流解惑一你学到了什么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二我的成长足迹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三练一练1第1题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2第2题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第3题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美丽的植物园课型综合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7页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2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交流解惑一、植物园导游图。1创设情境,导入题目。2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你所看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3解决问题:(1)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2)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3) 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1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培养他们的估测能力。2通过各展区植物数量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1) 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数量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树立最少?相差多少?(2) 牡丹园、菊花园和桃花园共有多少盆植物?(3)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交流。三你知道吗?四小结。同桌互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读统计图表课型新授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页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重点难点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学习过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读懂纵向统计图。1.会看统计图。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发现:(1) 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2) 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1) 学生独立思考。(2)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 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3.延伸。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 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4给统计图起名字。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1)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2) 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1) 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2) 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二读懂横向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2会看横向统计图。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3从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4讨论。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三读懂统计表。1会看统计表。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1) 学生自由发言。(2)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00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3估计。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四课堂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小调查课型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页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学习过程学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谈话引入。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2交流:(1) 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2) 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3计算。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1) 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2) 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上你喜欢的符号。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3全班汇总。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四呈现数据。1填写统计表。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2绘制统计图。(1) 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2) 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3) 集体展示、交流。五分析数据。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1) 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2) 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3) 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六小结。 板书设计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我的反思课题小讨论课型练习课年 级二年级教 师张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页学习目标1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2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难点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能力。 学习过程学 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准备活动。1活动(一):话说身高。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身高一词,让学生用其说一句话。例如:我的身高是110厘米。杨树是身高是是我身高的3倍。爸爸与妈妈的身高相差10厘米。两个同学的身高可能不一样。和去年的今天相比,我的身高增长了5厘米。2活动(二):话说年龄。教师再在黑板上写出“年龄”一词,学生再由此产生联想并说一句话。例如:我们家爷爷的年龄最大。年龄相差12岁的人,属相一样。一年级的同学比我们年龄小。动物和植物都有年龄。人到了一定的南岭,就不再长高了。3活动(三):话说身高和年龄。教师用“和”字把身高与年龄联系起来,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