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七)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七)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七)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七)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七)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学年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第二单元(七)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4.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2)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使治其赋也 赋:赋税b百乘之家 家:封地c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说:称赞d君子亦党乎 党:结党解析:选b。a项,赋:兵赋,由百姓出兵装备的兵役制度,这里泛指军政。c项,说:通“悦”,高兴。d项,党:偏私。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不知其仁也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可使与宾客言也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解析:选d。a项,表依据,用来的/表原因,的原因。b项,代词,他/代词,我自己。c项,接待宾客/与结好。d项,连词,表假设。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时,认为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b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作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c虽然孔子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激励奋起,冲破罗网”的人生奋斗精神,但是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孔子遵从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d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是孔子在“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解析:选c。c项,“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孔子遵从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不合文意。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译文:_(2)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译文:_答案:(1)力量不够的人,会在半路上因为走不动而停下来。现在你却画地自限,原地不动。(2)我真幸运,一旦有了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二、语言运用5请用甲项的语料给乙项填空。(可对甲项适当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甲项:64岁时,饱尝艰辛的孔子又一次来到卫国。直到68岁时,才通过其弟子冉求的努力,被迎回鲁国。乙项:当时的国君对这个年迈的老者(_的孔子)采取的态度是“敬而不用”。答案:其一、“卫国”后面的句号改成逗号。其二、“饱尝艰辛的孔子”改成“饱尝艰辛后”之类。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爱”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选择真实,就是选择对良知的坚守;选择真实,就是选择对自我的尊重;选择真实,就是选择对命运的超越。答:_答案:(示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留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生命的敬畏。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求诸己尧舜其犹病诸b如斯而已乎 我欲仁,斯仁至矣c仁远乎哉 君子亦党乎d德之不修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解析:选c。a.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此,这,代词/连词,那么,就;d.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患无位,患所以(的原因)立修己以敬(尊敬他人)b闻义不能徙(趋向,移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主管)c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废除)今女画(止步不前)d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责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批评)解析:选b。a.所以:用来的,敬:为人处世严肃认真;c.废:停止;d.过:超过。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已矣乎昭公知礼乎a相同,相同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d不同,同解析:选c。助词,陈述句尾表陈述;语气助词,表感叹,吧,啊;语气助词,表疑问,吗。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揖巫马期而进之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c修己以安人d项伯杀人,臣活之解析:选b。b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愁无职位,只愁以立身处世的修养不到家。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愁无人了解自己,只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c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定,就连尧、舜恐怕也要累得生病吧!d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听到义而不能追随,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解析:选c。c项“尧舜其犹病诸”应译为:就连尧、舜恐怕也要为此犯难呢!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闻义不能徙徙:_(2)修己以安人修:_答案: (1)迁移,移向 (2)修养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_(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译文:_答案:(1)只要自己想达到仁,那么仁就会到来。(2)年轻人令人敬畏,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今的人呢?8如何理解孔子的“修己”观念?答:_答案:修己就是修身,安身就是齐家,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窥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说,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已矣!”(节选自庄子德充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恶:丑陋b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知:通“智”,才智c平者,水停之盛也盛:茂盛d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君:统治解析:选c。“盛”的意思应为“极点、顶点”。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以恶骇天下不赂者以赂者丧b寡人召而观之 尽垩而鼻不伤c闷然而后应 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d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解析:选a。a.“以”的意思都是“因为”;b.“而”的意思分别为连词,表顺承关系/转折连词“可是”;c.“然”的意思分别为形容词词尾,为“的样子”/转折连词“可是”;d.“焉”的意思分别为兼词“于之”/助词,不译。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哀骀它“才全而德不形”的一组是()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内保之而外不荡也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a bc d解析:选c。是孔子对“才全”“德不形”的阐述,不涉及“哀骀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卫国哀骀它,既无地位,又无财物,而人们都愿与他相处并念念不忘,并不在于他倡导什么,只在于他能言善辩,常常阿谀逢迎别人的缘故。b孔子认为哀骀它之所以能取信于人,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原因是他是一个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c鲁哀公跟哀骀它相处不到一个月,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便把国事交给了他。但哀骀它断然推辞,最终走掉了。d鲁哀公把与哀骀它交往的事详细地告诉了闵子,并认为起初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人,而现在通过与哀骀它比较,方知自己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解析:选b。a.“能言善辩”“阿谀逢迎”不正确;c.“断然推辞”不合乎“德不形”的特点,况原文也没有这样说;d.鲁哀公告诉闵子的是孔子的话,“方知自己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原文无据。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译文:_(2)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译文:_答案:(1)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2)如今我听到至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使国家危亡。参考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居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拯救他人于临近败亡的境地,他没有聚敛大量的财物而使他人吃饱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惊,又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倡导什么,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来看了看,果真相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我便把国事委托给他。他神情淡漠地回答,漫不经心又好像在加以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了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内心忧虑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整个国家没有谁可以跟我一道共欢乐似的。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我孔丘也曾出使到楚国,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妃嫔,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娶了妻子之人留在宫外,不能再供天子使唤。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鲁哀公问:“什么叫做才智完备呢?”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运行。日夜更替于我们的面前,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 因此不足以让这些变化搅乱内心的平和,也不足以把这些变化挂在心上。要使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怡悦,要使心境日夜不间断地跟随万物融会在春天般的生气里,这样便会接触外物而萌生顺应四时的感情。这就叫做才智完备。”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孔子说:“平是水静止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动摇。所谓德,就是内心纯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