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周 超(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摘要: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该专业蓬勃发展,至今已有72所高校设立了运动训练专业。但伴随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这一专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在学生就业问题上。但是想要解决就业率问题,不是做好教育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就可以的,本文通过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 分析产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提出整改建议,期望对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关键词:运动训练;毕业生;就业;对策近几年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率不到同期大学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而这其中运动训练专业的情况更是严重。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该专业蓬勃发展,至今已有72所高校设立了运动训练专业。但伴随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这一专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在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上。是“产品”市场定位不准?还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试图找出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整改建议,期望对这一专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1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1.1专业口径窄,培养目标老化根据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设置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员,主要就业去向为各级体校、运动队和体育部门。从创办以来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和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是从近几年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来看,这一目标只有理论上的意义, 而目前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教练工作,约为2%3%左右。凭借着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相似的原因,还有部分学生走上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岗位,但即便是这样从事教师和教练员工作的毕业生仍然不到10%。1.2综合素质不高,适应能力较差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生源主要有两种,即运动队生源和中学生生源。运动队生源普遍能吃苦,运动技能突出,但是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文化底蕴不足,知识面过窄,行为不拘小节,遇事缺乏理性,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掌握求职方法和技巧不够,人文素质缺乏。中学生生源文化底蕴较好,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很轻松,大部分在校学习期间,不求上进,对自身要求不高,经常逃课、上网、玩游戏,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以混一张文凭为目的。他们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掌握求职方法和技巧不够,人文素质缺乏,影响了自身的就业和择业。1.3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虽然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大都是“80后”,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而且期望值过高。通过对辽宁省体育类院校2007届运动训练专业500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毕业生就业意向大部分集中在公办学校、公务员、高校等事业单位, 以求得稳定的待遇和好名声,其中选择高校岗位的学生均担心学历问题会给就业带来影响。(表1)表1 毕业生第一期望目标就业单位类型公务员高 校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企 业其 它第一期望目标数13857201233447比例%27.611.45在就业地域上则集中于大中型城市,而乡镇、农村、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国家给予优惠的政策和待遇也很少有人问津。(表2)表2 毕业生就业地域意向期望就业地域经济发达城市中小型城市乡镇及农村西部计划第一期望目标数2791377311比例%55.827.414.62.2同时大部分毕业生对工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一步到位思想较严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依赖父母、社会关系、学校帮助择业的学生很多。涉世不深、对社会缺乏了解、社会阅历浅是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的普遍现象,再加上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往往存在定位的趋同或超前、相互攀比现象等,这就势必影响到毕业生选择职业去向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将来希望找一个自己体面、稳定、待遇高的部门工作,从而不愿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基层单位、私营企业等工作。而大多数家长也是希望孩子的工作能“稳定”,这同样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意向。1.4招生数量过大,竞争激烈。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每年招生人数均在扩大,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随起到了缓解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连续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05年、06年、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别为338万、413万和495万,08年毕业生预计将达到532万,精英教育早已转化为大众教育,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2体育类毕业生面临的机遇2.1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体育类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新形势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特别是第三产业的种类和质量有明显的增多和提高,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开始的在全国体育产业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02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19.08亿美元,占当年全国GDP的比重为0.70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都在2%以上,即使像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1%,可见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从就业结构来看,2002年全国体育产业的吸纳就业人数为421.5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0.5%, 2000年-2005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38%,带动就业增长平均率为19.34%。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体育产业到2010年,力争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由此可见,体育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为体育类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2.2“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为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群众所认可,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加体育活动,甚至于聘请专业的教练员和陪练。“学生灵活就业率显著提高”、“大众健身领域就业前景看好”是当今体院学生就业的两大特点。如今,即便在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城市,高级健身教练每月的收入也十分客观。大众健身市场和户外运动市场的升温拉动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的健身指导员行情因此看涨。他们不仅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根据大众不同的运动水平和健身需求,进行比较规范和科学的系统指导。可见,对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来说,健身教练和陪练员市场是一个相对广阔的就业领域。2.3人口结构的变化为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创造机会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对我国的保健和康复医学提出了挑战。老龄人口之多,为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当中拥有康复保健知识的人才就业创造了良好前景。再者,随着现代人的错误饮食习惯,在青少年儿童中间出现了很多的肥胖儿,而且比例呈上升趋势。据我国“关心青少年成长关注小胖墩健康”召开研讨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率、超重率分别为12. 1%和11. 9%。2004年沈阳市教育局体卫处曾对41781个学生监测,体重超正常标准9955人占23. 86%。针对这种营养过剩可称之为“病”的现象,全国各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保健中心、健身俱乐部等健身场所。这两种结构的群体同样为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1。3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基本对策3.1调整培养目标,拓宽就业口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由单一的响应国家规划转向主动分析市场。面对各级体校教练员岗位逐渐减少的情况,培养目标可以由原来面向各级体校和学校的基础上扩展到培养俱乐部健身指导和私人教练、陪练、社区体育指导员等职业。同时,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的体育院校要因地制宜的找准自己的方向,例如体育旅游、户外运动、残疾人体育、老年体育、社区体育、农民体育、商业体育等领域,而对于重点体育院校来说,要发挥自身的科研与训练的优势,把培养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高素质的竞技运动人才和门类齐全的体育专门人才上,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具有参与人才竞争的素质。3.2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面向新世纪社会对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本,压缩重复内容,整合必修课程如公共必修课类的政治理论课程,使选修课程小型化,重视前沿知识,使各类课程有机结合,发挥整体育人效应。调整对知识点的质和量的平衡,改变课程内容重复、课程门类繁多的现状,整合例如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这样知识体系相同,内容交叉的课程,突出重点,提炼出必要的知识点。及时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现阶段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生源易发生变化,高中毕业生比例大大增加,要利用选修课调和不同生源文化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生对就业的不同需求,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门类。改变过去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趋同现状,在专业必修课中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如运动员选材学、,运动竞赛学、营养学等,有利于提高专业业务素质,更有利于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体现运动训练专业特色和优势。增加技术科中实践内容的比例,注重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竞技技术水平较好,学习中不用过多强化技术动作,而应在教学中强化其运动训练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和战术运用的能力。3.3完善就业指导工作3.3.1 建立院(系)二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借鉴国外大学“院系办专业”的经验,充分发挥院、系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改变长期以来就业工作只由学校负责的现象,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举办招聘会,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毕业生人事调整的工作,同时院系也要积极参与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毕业生推荐、就业面试技巧培训等工作,学校工作,学校就业指导和院、系就业指导相互补充,彼此充实【2】。3.3.2院校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四年教育过程中。就业指导工作应全员、全程、全面进行,将就业指导延伸到大学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个方面。第一年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及专业状况,树立危机感,让学生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要切实抓好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帮助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大二重点抓就业观念和成才意识教育;大三重在求职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并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大四重点抓国家就业政策的学习,另外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全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让学生能够了解就业市场,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3.3.3加强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教育。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建立合理期望值。毕业生期望值偏高,就业必然受到影响【2】,就业指导主要是告诉毕业生当年就业的形势、政策,帮助他们冷静面对现实,积极调整自我认识,务实寻找机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他在社会中的竞争,也直接决定着其所找工作的优势、待遇的高低。3.3.4教育学生树立就业创业并重的观念。就目前我省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毕业生择业的可能性和机会越来越小,这使得学校有必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学生不但要有就业的紧迫感,而且要有就业目标,要有自主创业的精神社会也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4 结束语为了培养社会认可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必须转变思想和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使学生适应社会,从而确保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使这一专业能够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 郑志磊,陆升汉,闫云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体育科技2006(2):47-502董波,陈亮.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7(28):4863邹国忠,张健,张世林,顾秀萍. 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124 张现峰,张庆文. 浅论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J.贵州体育科技,2007(1):66-675 王丽君. 运动训练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4):126-1286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7-3-1. /culture/txt/2007-03/01/content_7886918.htmSports training professional graduate employment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Zhou chao(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Abstract:Chinas sports training professionals founded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late 50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ofession to flourish, 7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set up sports training professional.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 is also faced with many questions, which ultimately reflected in the student employment issues. Want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rate, however, not do a good job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can be a link, and this article through spor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管理社会支持网络试题及答案
- 激光应用的实际案例考题试题及答案
- 药房的管理流程及工作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深化网络设计师考试的创新与思考能力试题及答案
- 物理老师考编试题及答案
- 税务师考试方法与原则的结合探索试题及答案
- 营养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职场沟通与协调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中的团队合作能力试题及答案
- 河南电大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小米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代理购买专利合同范例
- 合作卖鸡合同范例
- 2025年全国叉车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件
- DB21∕T 2179-2013 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实施规范
- 202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
- 生物质气化耦合氢合成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新146道100以内四个数字的加减法混合题目
- 小学语文“的、地、得”专项练习(附答案)
- 《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教程》(第二版)课件 2-项目三 威纶触摸屏的组态设计 任务一 触摸屏的组态与连接;触摸屏控制气缸推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