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5.1实验一 探究动能定理知能检测.doc_第1页
优化探究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5.1实验一 探究动能定理知能检测.doc_第2页
优化探究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5.1实验一 探究动能定理知能检测.doc_第3页
优化探究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5.1实验一 探究动能定理知能检测.doc_第4页
优化探究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5.1实验一 探究动能定理知能检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1实验一 探究动能定理命题报告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点题号实验注意事项1、4实验器材和原理2、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5、7实验创新设计61.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若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整数倍,否则,功的数值难以测定,b错;小车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以平衡摩擦力,才能减小误差,c错;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答案:d2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wv,wv2,w.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质量的理由是什么?(2) 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度释放,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alv2图象bl图象cl图象 dl图象解析:(1)因为wek,而wmg(sin cos )l,ekmv2,等式两边都有m,所以探究w与v的关系可以不用测量质量m.(2)由于题图乙是关于“lv”的图象,该图象为曲线,不便于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所以,下一步应作出lv2的图象,应选a.答案:(1)见解析(2)a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在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让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得到一条如下图所示的纸带o点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f、g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各点间距如图所示,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下列处理(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g10 m/s2)(1)通过传感器测得物块所受的合力是3.0 n,试完成下表:从o点到各点过程合力所做的功w/j各点的动能ek/job0.883 8b0.884 5oc1.327 5c1.327 6 odd1.863 4oe2.485 8e2.486 5of3.199 8f(2)根据(1)表中的数据,实验结论是_.解析:(1)在od段的功为wf3.0(17.6511.8114.7917.80)102 j1.861 5 j在f处的速度为:vf m/s2.529 5 m/s所以动能ekfmv3.199 2 j(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合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答案:(1)1.861 53.199 2(2)见解析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做“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1)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误差尽量小,在实验操作中,下面做法必要的是_a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b实验操作时要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越好d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除实验装置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3)如图2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现选取纸带中的a、b两点来探究“动能定理”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中已经标明了要测量的物理量,另外,小车的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请你把要探究的结果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达出来_.解析:(2)本题的实验原理是验证用砂桶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加量,所以要测砂桶和砂、小车的质量,还要测纸带上各点的距离来求速度,所以所需的器材还应有天平和刻度尺(3)在a点的速度为v1,在b点:v2所以动能变化量ekmvmv而砂桶和砂做的功为:wgmgx要探究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mgx答案:(1)ad(2)刻度尺、天平(3)mgx5(2014年六安模拟)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1)将气垫导轨接通气泵,通过调平螺丝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检查是否调平的方法是_(2)如图2所示,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 cm.实验时,将橡皮条挂在滑块的挂钩上,向后拉伸一定的距离,并做好标记,以保证每次拉伸的距离恒定现测得挂一根橡皮条时,滑块弹离橡皮条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滑块最后匀速运动的速度表达式为_(用字母表示)(3)逐根增加橡皮条,记录每次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则画出的wv2图象应是_解析:(1)检查导轨是否水平的方法,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看其是否滑动(或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看是否匀速运动)(2)d5 mm0.05 mm105.50 mm0.550 cm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3)由动能定理可知,wmv2,故画出的wv2图象应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答案:(1)将滑块轻置于气垫导轨之上,看其是否滑动;或将滑块轻置于气垫导轨之上,轻推滑块看是否匀速运动(其他方法合理也可)(2)0.550 (3)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6(2014年黄山模拟)某实验小组想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装置如图甲,一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长木板上,右侧拴有一细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重物连接,木块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如图乙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1)可以判断纸带的_(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和b点时木块的速度va_ m/s,vb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入所选实验器材和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块的质量m1c木板的质量m2d重物的质量m3e木块运动的时间tfab段的距离xabg天平h秒表i弹簧测力计(3)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关系式wab_.用va、vb和第(2)问中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解析:重物落地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故纸带的右端与木块相连由vn,得va m/s0.72 m/svb m/s0.97 m/s.由动能定理可知,wabm1vm1v,要测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做的功wab,只要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1即可答案:(1)右端0.720.97(2)gb(3)m1(vv)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已知质量为m的滑块、可调节高度的斜面、直尺等仪器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他首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的上端,并将滑块与纸带相连,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低压交流电源(已知其频率为f)后释放滑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记数点回答下列问题:(用已知字母表示)(1)写出影响滑块动能变化的主要因素_(2)该实验探究中为了求合力,应先求出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该同学通过多次调节斜面的高度,得到一条打点间距均匀的纸带,如图甲所示,此时相对应的斜面长为l、斜面高为h.由此可求出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_.(3)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升高斜面高度到h(hh),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用直尺测出x1、x2、x3,对a、b两点研究:此时滑块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为:va_,vb_.(4)如果该同学在记录数据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l、h、x1、x2、x3单位为cm,质量m单位是kg,频率f单位为hz,重力加速度g单位为m/s2,对ab段进行研究,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直接计算合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w,滑块动能的改变量为ek,结果发现两者的差别很大,其原因是_写出该同学计算出的数值w与ek之间正确关系的表达式_解析:(1)由滑块在斜面上运动可知,影响滑块动能变化的是合力的功,即重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之和(2)由题图甲可知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