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1.gif)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2.gif)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3.gif)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94e6fd3b-2df3-4b49-8c91-b40133eaf003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厂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水厂沉淀池建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供水任务逐年增加,现有沉淀池工艺(采用往复式平流沉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规范要求,主要表现在沉淀池停留时间不够;池型不合理,沉淀效果较差;现有排泥管采用陶瓷管,年久失修并有破损和堵塞,另外排泥槽边坡的坡度小于5260,由于滑泥不畅造成排泥效果较差;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上沉淀池超原设计负荷运行,因此出水跑矾花问题严重,出水水质达不到工艺要求;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沉淀池改造主要解决二个问题: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根据现行规范,改造被淘汰的沉淀池构造,合理提高沉淀池产水量;采用技术可靠方法和构造,改造原有沉淀池的不合理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建议详述如下:1 改造后的设计运行流量最大流量达到55,000m3/d,自用水按5%计算;每日最大设计流量为55,000m3/d1.05 = 57750 m3/d;改造仍然分为二组,每组最大设计流量为57750 m3/d0.5 = 28875 m3/d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1203m3/h;设计秒流量为0.3342m3/s;(常规负荷校核工艺参数流量取为(45,000m3/d1.05) 2 = 23625 m3/d;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984m3/h;设计秒流量为0.2734m3/s;)(低负荷校核工艺参数流量取为(35,000m3/d1.05) 2 = 18375 m3/d;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765m3/h;设计秒流量为0.2127m3/s;)2 沉淀池改造采用的技术工艺由于原设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可以达到4m,可以采用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斜管沉淀池技术工艺对原有沉淀池进行改造。因此,原则同意“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工艺改造荔枝沟水厂沉淀池的技术思路。沉淀池改造的设计原则建议如下: 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液面负荷宜采用5.09.0m3/m2h的规定,建议设计采用下限值,有利将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制水能力; 上向流斜管的管径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以及现场考察中观察絮体沉降性能,和深圳水务改造笔架山水厂沉淀池成功的案例,建议采用30mm管径比较合适; 考虑到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以及原设计沉淀池的可以利用有效池深仅为4000mm,上向流斜管的斜边长度建议采用1000mm,倾角60,构造高度为866mm; 排泥系统改造同意中法供水公司提出小斗排泥技术方案,设计中应注意小斗双向斜面的滑泥坡度不小于55;可以考虑小斗底部设连通孔减少放空管穿墙新开墙洞; 针对有效池深仅为4000mm的问题,建议采用小斗构造强化底部排泥,确保斜管底部配水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调整清水区集水槽间距,保证集水均匀性的高程布置原则;在此原则下的高程布置为:清水区高度834mm;斜管构造高度866mm;斜管底部配水区高度1500mm;排泥小斗高度800mm;小斗双向斜面坡度不小于55; 考虑原设计沉淀池的池壁结构比较薄,与老规范相比,新结构规范对水池结构的池壁构造要求都有偏安全性的修改。因此,建议改造排泥系统应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泥管的穿墙套管,少开新墙孔; 尽量保留原设计的构造,遵循排泥方向与布水方向正交的改造设计原则;3 技术工艺方案计算复核的结果根据上述改造设计原则,上向流斜管区布置在基本保留原构造的往复式平流沉淀池的流道中,三条流道均布置斜管,底部配水统一按原流道的进水方向配水;设置上部翻水堰提高配水均匀性,底部配水采用“花墙”或“整流条栅”;过墙(栅)的流速小于0.10m/s;底部排泥小斗的排泥方向保持原设计方向,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斜管清水区长度沿原流道15.5m;宽度为三条流道宽度总合,为15m;那么,斜管清水区面积为218m2;最大设计流量的液面负荷为5.51m3/m2h;符合规范要求及本改造项目设计原则。 原设计u0 = 0.9549mm/s;改造后上向流斜管u0 = 0.1438mm/s;改造后理论上沉淀效率提高6.6倍。 斜管中雷诺数Re = (0.750.1125)(0.01)= 8.4390(200) 斜管中弗劳德数Fr = 0.11252 (0.750.1125)= 4.2510-5 斜管中的沉淀时间T = 1000mm1.125mm/s = 888s = 14.8min 斜管底部积泥体积估算,排泥次数建议:设计进水泥砂含量分别为最高值平均800mg/L;雨季平均50 mg/L;旱季平均20 mg/L;加药量(固体)最大为12mg/L;设污泥含固率平均为3%;相应的污泥体积估算为:单池最大782 m3/d;雨季61 m3/d;旱季32 m3/d;建议排泥:旱季排泥1次/d雨季排泥2次/d最大排泥46次/d 受到池深限制,斜管上部的清水区高度不足1000mm,为了保证清水区集水均匀性,必须合理调整清水区集水槽的间距。建议集水槽间距为1.2m,设计每条流道布置12条集水槽(长4.4m,截面:宽高=0.20m0.27m);沿墙边布置2条集水支渠(通长,截面:宽高=0.30m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工具壳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机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毛涤花呢背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护士合同续签申请书
- 垃圾运输时效保障合同
- 2025年防水金库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食品代理销售合同样本
- 2025年中国全自动三合一灌装机组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园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合同4篇
- 南京市2025年度租赁房屋租赁期限调整合同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x清华大学-202501
- 建筑工程安全与管理
- 幼儿园开学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工厂厂区道路拆除实施方案
- 25版六年级寒假特色作业
- 浙江省杭州市9+1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中学生劳动安全课件
-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营销策略与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