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1页
16 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2页
16 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3页
16 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4页
16 大自然的语言.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大自然的语言姓名:王夕梅工作单位:盐边县永兴中学校学科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二、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说明事理。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较懒散学习积极性不高,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但班上大部分学生比较听话;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习惯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下还是能基本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但必须是督促完成,因为他们的自觉性差,只要不督促就不能按要求完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设计教法时,我采用尝试教学法,采用朗读课文、主要问题设计与追问、讲解与练习等方式,按从“面”到“块”、从“块”到“点”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语言特色。将学生的旧知识、旧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将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相结合,注重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注重学法指导和训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谈话、提问导入。同学们学了生物学知道,所有的生物都有语言,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那么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语言吧!思考老师谈话中所提到的问题并回答。学生答:有。激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好奇心。二、多媒体展示图片,并作简要介绍。1、师简介:春风拂过,柳枝发芽,透露着春的气息。连天的荷叶,盛开的荷花,让我们感受到了炎炎夏日的到来。金黄的落叶把我们带到了果实累累的秋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美丽的冬天。通过这小小的图片我们得到了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这就是它的她的语言!2、学生初读课文并解题: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呢?学生欣赏图片,思考和体会老师的简介。 抽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三、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简介。2、积累生字新词。抽学生解决。(生字新词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为准。)检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及说明顺序【引导学生二次走进文本,从“面”到“块”,理清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说明事物的特点讲得有条有理,有主有次的。】:(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1)找出本段中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2)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六至十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追问一: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追问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追问三: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追问四: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追问五: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追问六: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又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二)品味并鉴赏说明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第三次走进文本,由“面”“块”聚焦于某一“点”, 深入品读第一段,品鉴语言。】1、找出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对这一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理解。 教师点评:开头一段用文学的语言,叙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生长、虫鸟出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显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渐渐”是叶子枯黄的过程;“大地”“从沉睡中苏醒”是拟人的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一句“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变黄”。作者在描写叶子变黄的状态时,用“簌簌”描写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有力的铺垫。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2、词语赏析(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加红色的词语好在哪里?注意标点符号。(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是想说明什么?“只”“就”二字可删除吗?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是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常言道:鸟有鸟语,人有人言,本节课我们了解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语言,其实物候现象仿佛就是大自然传递信息的语言,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去更多的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六、拓展练习(选做一题)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学生思考,分小组完成各题派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放、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2)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夏季、秋天、寒冬明确:追问一: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追问二: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追问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追问四: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作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追问五: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追问六:不能。“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文极具章法的美、结构的美。【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后,思考、品味、鉴赏】1、明确:写春的: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写夏的: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写秋冬:簌簌、销声匿迹、衰草连天、迎接、风雪载途簌簌:描写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 2、明确:(1)都是拟人手法,好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2)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只”说明相差较少,不可删除。“就”表示春天短促,也不可删除。学生各抒己见后老师归纳: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点,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了解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组织语言及表达的能力。体会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七、教学评价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教师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但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以备课堂需要。同时,这样既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 八、板书设计 16 自 然 的 语 言(13)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描述物象】(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610)说明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推究原因】(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阐明意义】从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九、实践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通过我和学生的努力,大家都能进入到学习中,虽然有的同学并没有完全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学习的快乐。个别平时不能按要求学习的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感染下按要求学习,虽然效果不太好但他们感受到了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员。 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高,预习的效果好,所以反应比较快,没有被这些图片干扰;他们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所以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课件出示时间不知道何时最好,有的放在讲解后的,有的放在练习中,在课件的适时播放方面还做得不好,还需要加强多媒体的运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