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直线4kx4yk0与抛物线y2x交于a,b两点,若|ab|4,则弦ab的中点到直线x0的距离等于()a. b2 c. d4解析直线4kx4yk0,即yk,即直线4kx4yk0过抛物线y2x的焦点.设a(x1,y1),b(x2,y2),则|ab|x1x24,故x1x2,则弦ab的中点的横坐标是,弦ab的中点到直线x0的距离是.答案c2设斜率为的直线l与椭圆1(ab0)交于不同的两点,且这两个交点在x轴上的射影恰好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a. b. c. d.解析由于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a,b在x轴上的射影分别为左、右焦点f1,f2,故|af1|bf2|,设直线与x轴交于c点,又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为,结合图形易得tan ,故|cf1|cf2|f1f2|2c,整理并化简得b2(a2c2)ac,即(1e2)e,解得e.答案c3抛物线y22px与直线2xya0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2),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则|fa|fb|的值等于()a7 b3 c6 d5解析点a(1,2)在抛物线y22px和直线2xya0上,则p2,a4,f(1,0),则b(4,4),故|fa|fb|7.答案a4设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e,过f2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b两点,若f1ab是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2()a12 b42c52 d32解析如图,设|af1|m,则|bf1|m,|af2|m2a,|bf2|m2a,|ab|af2|bf2|m2am2am,得m2a,又由|af1|2|af2|2|f1f2|2,可得m2(m2a)24c2,即得(208)a24c2,e252,故应选c.答案c5已知直线l:yk(x2)(k0)与抛物线c:y28x交于a,b两点,f为抛物线c的焦点,若|af|2|bf|,则k的值是()a. b. c2 d.解析法一据题意画图,作aa1l,bb1l,bdaa1.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af|2|bf|2r,则|aa1|2|bb1|2|ad|2r,所以有|ab|3r,|ad|r,则|bd|2r,ktan tanbad2.法二直线yk(x2)恰好经过抛物线y28x的焦点f(2,0),由可得ky28y16k0,因为|fa|2|fb|,所以ya2yb.则yayb2ybyb,所以yb,yayb16,所以2y16,即yb2.又k0,故k2.答案c6过双曲线1(a0)的右焦点f作一条直线,当直线斜率为2时,直线与双曲线左、右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当直线斜率为3时,直线与双曲线右支有两个不同交点,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5) b(,) c(1,) d(5,5)解析令b,c,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为.据题意,23,如图所示,23,5e210,eb0),f(,0)为其右焦点,过f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为2,则椭圆c的方程为_解析由题意,得解得椭圆c的方程为1.答案19过椭圆1(ab0)的左顶点a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m,与y轴的交点为b,若|am|mb|,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解析由题意知a点的坐标为(a,0),l的方程为yxa,b点的坐标为(0,a),故m点的坐标为,代入椭圆方程得a23b2,c22b2,e.答案10已知曲线1(ab0,且ab)与直线xy10相交于p,q两点,且0(o为原点),则的值为_解析将y1x代入1,得(ba)x22ax(aab)0.设p(x1,y1),q(x2,y2),则x1x2,x1x2.x1x2y1y2x1x2(1x1)(1x2)2x1x2(x1x2)1.所以10,即2a2ab2aab0,即ba2ab,所以2.答案2三、解答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不同的a,b两点(1)如果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求的值;(2)如果4,证明:直线l必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1)解由题意:抛物线焦点为(1,0),设l:xty1,代入抛物线y24x,消去x得y24ty40,设a(x1,y1),b(x2,y2),则y1y24t,y1y24,x1x2y1y2(ty11)(ty21)y1y2t2y1y2t(y1y2)1y1y24t24t2143.(2)证明设l:xtyb,代入抛物线y24x,消去x得y24ty4b0,设a(x1,y1),b(x2,y2),则y1y24t,y1y24b,x1x2y1y2(ty1b)(ty2b)y1y2t2y1y2bt(y1y2)b2y1y24bt24bt2b24bb24b.令b24b4,b24b40,b2,直线l过定点(2,0)若4,则直线l必过一定点12给出双曲线x21.(1)求以a(2,1)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若过点a(2,1)的直线l与所给双曲线交于p1,p2两点,求线段p1p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3)过点b(1,1)能否作直线m,使得m与双曲线交于两点q1,q2,且b是q1q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m若存在,求出它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弦的两端点为p1(x1,y1),p2(x2,y2),则两式相减得到2(x1x2)(x1x2)(y1y2)(y1y2),又x1x24,y1y22,所以直线斜率k4.故求得直线方程为4xy70.(2)设p(x,y),p1(x1,y1),p2(x2,y2),按照(1)的解法可得,由于p1,p2,p,a四点共线,得,由可得,整理得2x2y24xy0,检验当x1x2时,x2,y0也满足方程,故p1p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是2x2y24xy0.(3)假设满足题设条件的直线m存在,按照(1)的解法可得直线m的方程为y2x1.考虑到方程组无解,因此满足题设条件的直线m是不存在的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双曲线c1:2x2y21.(1)过c1的左顶点引c1的一条渐近线的平行线,求该直线与另一条渐近线及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设斜率为1的直线l交c1于p、q两点若l与圆x2y21相切,求证:opoq.(3)设椭圆c2:4x2y21.若m、n分别是c1、c2上的动点,且omon,求证:o到直线mn的距离是定值(1)解双曲线c1:y21,左顶点a,渐近线方程:yx.不妨取过点a与渐近线yx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即yx1.解方程组得所以所求三角形的面积为s|oa|y|.(2)证明设直线pq的方程是yxb.因为直线pq与已知圆相切,故1,即b22.由得x22bxb210.设p(x1,y1)、q(x2,y2),则又y1y2(x1b)(x2b),所以x1x2y1y22x1x2b(x1x2)b22(1b2)2b2b2b220.故opoq.(3)证明当直线on垂直于x轴时,|on|1,|om|,则o到直线mn的距离为.当直线on不垂直于x轴时,设直线on的方程为ykx,则直线om的方程为yx.由得所以|on|2.同理|om|2.设o到直线mn的距离为d,因为(|om|2|on|2)d2|om|2|on|2,所以3,即d.综上,o到直线mn的距离是定值14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d为垂足,点m在线段pd上,且|dp|dm|,点p在圆上运动(1)求点m的轨迹方程;(2)过定点c(1,0)的直线与点m的轨迹交于a,b两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p(x0,y0),m(x,y),则x0x,y0y.p(x0,y0)在x2y24上,xy4.x22y24,即1.点m的轨迹方程为1(x2)(2)假设存在当直线ab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k0),a(x1,y1),b(x2,y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含开发权)
- 2024年广西路分公司一级干线租用合同
- 2024年安全监控外包服务合同
- 2024年工程设计变更合同补充
- 2024年度石油化工设备安装调试合同
- 2024年工厂租赁合同书
- 2024年度塔吊设计研发合同
- 2024购房合同应注意事项
- 2024征地补偿安置合同范本
- 2024年学校治安门卫合同
- 电泳-厚-度-检-测-记录
- 服务采购询比价表
- 卫生院会议制度
- 小学 四年级 体育水平二 基本运动技能平衡篇 课件
- 巧克力简介课件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 北京颂歌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PSUR模板仅供参考
- 火力发电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
- 民法典合同编之保证合同实务解读PPT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PPT幻灯片课件(PPT 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