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1页
【志鸿优化设计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2页
【志鸿优化设计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3页
【志鸿优化设计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4页
【志鸿优化设计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缪贤/绸缪睨柱/端倪倨傲/裙裾b.驽马/弩弓旄节/旌旗弹劾/骸骨c.河畔/泮宫仓廪/凛冽秩訾/髭须d.感喟/渭水合契/提挈驿站/不怿解析:a项,mio/mu,n/n,j/j;b项,n/n,mo/jn,h/hi;c项,pn/pn,ln/ln,z/z;d项,ku/wi,q/qi,y/y。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b.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c.陵始降时始:刚刚。d.其牙机巧制制:规模。解析:d项,“制”在此意为“形制、构造”。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均为动词,做。a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b项,动词,顾及/动词,回头;c项,介词,被/介词,在。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臣请完璧归赵而相如廷叱之时天下承平日久杖汉节牧羊夜见汉使欲因此时降武舍相如广成传宁许以负秦曲a./b./c./d./解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均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用作动词;为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判断句;b项,均为定语后置句;c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被动句,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6.下列各项中,与下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综罗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内涵丰富,见解深刻。何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呢?“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玄学化的学问。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致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a.b.c.d.解析:引句中有一句“极高明而道中庸”。第句是一个设问句,就是针对此而言的,其中的“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又引领了两句,三句话综合解释了“极高明”的含义。第句解释“道中庸”的含义,第句呼应第句中的“玄而又玄”的现代新儒家的特点。答案:a二、阅读理解(30分)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79题。(9分,每小题3分)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要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牵涉的以禅喻诗的评论,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名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净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几,难怪为人所盛赞。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细分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禅家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三种不同的以禅喻诗。(摘编自袁行霈诗与禅)下列对于诗与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属于文学范畴,禅属于宗教范畴,二者的归属、旨趣都不同。b.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c.诗与禅建立联系是在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诗人广泛地受到禅的影响,而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d.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理趣。解析:d项,“焕然一新”理解有误,第段说“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答案:d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文学批评著作问世后,人们对于其以禅喻诗的评论有不同看法,引出了一千多年的诸多争论。b.中国诗歌的艺术风格冲和淡泊,在以禅喻诗成为风气后,这种风格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可见,禅对诗的风格是有影响的。c.“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禅语,之所以能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解析:a项,“一千多年”有误,扩大了范围,第段说“将近一千年”。c项,“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有误,文中无据,第段说“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d项,“只是因为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说法不准确,第段说“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答案:b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赋予禅的是外在的形式,禅赋予诗的则是内省带来的理趣,由此可见,禅对诗的影响更大更深刻。b.船子和尚写了垂钓的情景和过程,丝纶、水波、游鱼、月明等意象丰富,寄寓随缘任运的禅理,意境之美可以和江雪渔歌子相比。c.禅言诗有些是用禅语阐述禅理,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可取之处不多,因而不能流传至今。d.以禅喻诗细分起来有三种: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者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解析:c项,“因而不能流传至今”有误,强加因果。答案:c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21分)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踦:同“崎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舆:众多。d.政由一家由:如同。解析:a项“亲戚”,内外亲属。上古的“亲戚”所指较广,父母兄弟皆可得称。有时特指父母,如本句;再如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b项“反覆”,覆,反,翻转。c项“舆”在该句中就是“众多”的意思。古代汉语词典该义项下所举的例证就是本句。d项中的“由”在该句中是“自,从”的意思,故该项错。答案:d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b.c.d.解析: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副词,于是;副词,竟。d项,两个“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解析: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答案:b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解析:第(1)小题的关键词“冠带”(是中原地区汉人的服饰,这里借指文明)、“敌国”(敌对的国家)、“且”(将要),译文语句要通顺。第(2)小题的关键词“中国”(中原地区)、“王”(动词,称王)、“遽”(就),译文语句要通顺。第(3)小题关键词“足”(值得)、“与语”(省略句,与之语)、“日”(状语,每天),译文语句要通顺。答案:(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了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的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参考译文:陆贾跟随汉高祖平定天下,被称为是有口才的辩士,总在高祖身边,经常出使诸侯。到汉高祖称帝时,中原地区刚刚安定,尉佗平定了南越地区,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陆贾赐给尉佗印信,封他做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把头发结成椎状,伸腿按膝(形状像簸箕,为傲慢不敬的坐姿)坐着接见陆贾。陆贾便劝说尉佗道:“您本是中原地区的人,父母兄弟等亲人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了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的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再说秦朝丧失了它的政权,诸侯豪杰同时起兵,只有汉王先进入关中地区,占据了咸阳。项羽违背了先前的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要服从他,可说得上强盛到了极点。但是汉王从巴蜀起兵,征伐天下,攻掠诸侯,终于诛灭了项羽。五年之内,海内平定,这并不是仅靠人的力量,是上天要树立汉朝。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铲除强暴叛逆,将相们都想要调兵来诛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遭受劳乏困苦,打算让他们休养生息,就派遣我来授给您印玺,分剖符信并沟通往来。您应该出城迎接并向北俯首称臣。您竟然想凭着刚刚建立还不和顺的南越在这里逞强。汉朝如果真的知道您这样,就会挖掘焚烧您祖先的坟墓,夷灭您的宗族,派一个副将率领十万军队来到南越,南越人就会杀死您而归降汉朝,这就如同翻手覆掌一样容易。”这时,尉佗便赶忙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住在蛮夷地区时间久了,太有失礼义了。”接着问陆贾说:“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才干?”陆贾说:“大王您好像更有才干。”尉佗又问:“我与汉王相比,谁更贤明?”陆贾说:“汉王从沛县丰邑起兵,讨伐暴秦,诛灭了强大的西楚霸王,替天下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事业,统治了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人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上万里,据有天下肥沃的地方,人多车多,万物丰盛富饶,所有政令都由一家发布,从天地开辟以来,从未有过。现在大王您人口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蛮夷,处在崎岖的高山与大海之间,好比汉朝的一个郡,怎么能够与汉王相比呢?”尉佗大笑说“(因为)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尉佗十分赏识陆贾,挽留他,常在一起宴饮,达数月之久。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便拜尉佗为南越王,让他称臣遵守汉朝的约束。陆贾回朝报告了这一切,汉高祖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了全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就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乘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就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三、语言运用(12分)14.台风“苏力”来临之际,园林局对一些主要街道两旁的树木“斩首”“断臂”。市民们对这种做法纷纷提出了质疑: “预防台风,对树木进行防风处理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把树冠都砍了就是过度了,这样就把一件好事变成坏事了。”(1)请以大树的口吻,写一句形象的话,表达大树对自己命运的不解或委屈。(不超过30字)(2分)(2)请你以南都市民的身份,在微博上写一句议论性的话,表达对这种做法的批评。(不超过30字)(2分)解析:第(1)题应该注意身份和语言形象,主题应是“不解或委屈”。第(2)题应该注意语言的议论性。答案:(1)人们啊,我们像一把把大伞为你们遮风挡雨几十年,为何如此无情?(2)牺牲环境(绿化)搞预防,目光短视,必将会受到环境的惩罚!15.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蔺相如写一则颁奖词。(4分)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050字之间。解析:给获奖人物撰写颁奖词应该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同时要纵向开掘,彰显精神,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在表达上,事、理、情有机融合,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就本题来讲,要注意修辞的使用。答案:选择人物: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非凡。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16.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出他有关读书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字)(4分)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进行思考,而这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文化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的那些信息潮流裹着走,失去自己。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概括段意的内容,首先对语段进行大致的分层,然后找到各层的关键词语,进行概括,此题的关键信息是“读书”“文化底蕴”“网络阅读”“独立思考”。答案: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四、作文(4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歌德本来是追求一位姑娘的,一年后,人没追到,手上却多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伦琴在实验室里蹲了6年,本来是想找晶体光谱的,结果光谱没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他得到了更多,除了那根x射线外,英国政府给了他12万英镑,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奖励他53万美元,他那张印着左手的感光纸,更是副产品中的大头,1932年被美国一位收藏家以1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每个人在世界上都会有所奋斗,有所追求。但我们总会发现,最终得到的往往并非我们当初所追求的主产品。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请以“追求的副产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命题”式作文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要素,即主要对象、对象的行为及行为的目的、结果等分析。材料写了歌德、伦琴的故事,他们在追求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结果得到的东西虽然和当初的理想、目标不同,却有意外的惊喜。作文的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考生要理解“副产品”的含义,提示语中有明确的诠释,就是“我们在人生奋斗过程中,最终得到的往往并非我们当初所追求的主产品,即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立意:一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二是要乐观面对人生的挫折,在努力追求主产品的同时也要善待副产品;三是不能因为一时受挫而放弃,也不要因为执着一念而迷失自我,在追求的过程中,你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等。答案:追求的副产品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失恋的青年对人生失去了兴趣,打算先去泰山看日出,然后在日出后的山巅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他徒步而行,往返三千四百公里,历时两个月零六天,结果日出没有看到,身边却多了个贴心的姑娘、两本已出版的游记和天南海北的一群朋友。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我愿意相信这件事是真的。现实生活中烦琐、无聊的事几乎主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