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校信息化课堂 限时训练八《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校信息化课堂 限时训练八《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校信息化课堂 限时训练八《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与练】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校信息化课堂 限时训练八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1.(2014杭州二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一)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四)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1)以上材料中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1分)解析:此题既需要理解每一则材料,又需要对前三则材料的观点进行概括,抓住这几句“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就关键字“乐”给出答案。答案:安贫乐道(2)请简述孔子和李斯的观点的区别。(4分) 解析:根据第(1)题提供的答案,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而李斯认为“人处卑贱之位,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追求功名利禄的观点可见一斑。答案:孔子追求仁道,不以吃穿不好为耻辱,以精神的快乐填充物质的匮乏。李斯认为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极力追求利禄,持有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参考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人处卑贱之位,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2.(2014杭州二中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 (庄子外篇)【注】 概然:感慨。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2分)孔子: ;庄子: 。解析:第一则材料中孔子面对丧事时“未尝饱也”,可见其难过之情;第二则材料中庄子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题干要求“用两个字概括”,依据句意可概括为“哀悯”和“达观”。答案:哀悯达观(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3分) 解析:孔子在人死后,体会到亲人的哀痛,因此动了恻隐之心;而庄子认为人死后是“通乎(天)命”,是顺应自然、顺应天命,因此达观地接受现实。答案: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参考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庄子却像方簸箕一样岔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惠子说:“(您的妻子死了您还在)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开始是死了,我怎么能不为此而慨叹呢。人由元气变而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都安然寝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所以没这么做。”3.(2014嘉兴高三期末测试)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墨子曰:“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分) 解析:根据孔子“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与墨子“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就可揣摩出二人的不同看法。答案:孔子认为应该守三年之丧,墨子认为“哀”是丧礼的根本。(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3分) 解析:本题为评价题,无论认同孔子还是认同墨子,都要结合原文进行分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答案:(示例一)认同孔子的看法。孔子既看重守三年之丧的形式,也看重报答父母三年的养育之恩的内容。(示例二)认同墨子的看法。墨子抓住了丧礼最本质的东西,注重内心感受;相对来说不太看重丧礼的形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认同谁的看法都可以,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