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_列【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数列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1)已知,则在数列的最大项为_(答:);(2)数列的通项为,其中均为正数,则与的大小关系为_(答:);(3)已知数列中,且是递增数列,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4)一给定函数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由关系式得到的数列满足,则该函数的图象是()(答:A) A B C D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或。如设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通项:或。如(1)等差数列中,则通项(答:);(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答:)3等差数列的前和:,。如(1)数列 中,前n项和,则,(答:,);(2)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项和(答:).4等差中项:若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与的等差中项,且。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公差为);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公差为2)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前和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常数列。3当时,则有,特别地,当时,则有.如(1)等差数列中,则_(答:27);(2)在等差数列中,且,是其前项和,则A、都小于0,都大于0B、都小于0,都大于0C、都小于0,都大于0D、都小于0,都大于0(答:B)4若、是等差数列,则、 (、是非零常数)、 ,.也成等差数列,而成等比数列;若是等比数列,且,则是等差数列. 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25,前2n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和为 。(答:225)5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偶数时,;项数为奇数时,(这里即);。如(1)在等差数列中,S1122,则_(答:2);(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5;31).6若等差数列、的前和分别为、,且,则 .如设与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那么_(答:)7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法一:由不等式组确定出前多少项为非负(或非正);法二:因等差数列前项是关于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上述两种方法是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函数思想),由此你能求一般数列中的最大或最小项吗?如(1)等差数列中,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2)若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n项和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是 (答:4006)8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它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四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其中或。如(1)一个等比数列共有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为_(答:);(2)数列中,=4+1 ()且=1,若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或。如设等比数列中,前项和126,求和公比. (答:,或2)3等比数列的前和:当时,;当时,。如(1)等比数列中,2,S99=77,求(答:44);(2)的值为_(答:2046);特别提醒: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是否为1,再由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是否为1时,要对分和两种情形讨论求解。4等比中项:若成等比数列,那么A叫做与的等比中项。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如已知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为A,等比中项为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_(答:AB)提醒:(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公比为);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如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此四个数。(答:15,,9,3,1或0,4,8,16)5.等比数列的性质:(1)当时,则有,特别地,当时,则有.如(1)在等比数列中,公比q是整数,则=_(答:512);(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则 (答:10)。(2) 若是等比数列,则、成等比数列;若成等比数列,则、成等比数列; 若是等比数列,且公比,则数列 ,.也是等比数列。当,且为偶数时,数列 ,.是常数数列0,它不是等比数列. 如(1)已知且,设数列满足,且,则. (答:);(2)在等比数列中,为其前n项和,若,则的值为_(答:40)(3)若,则为递增数列;若, 则为递减数列;若 ,则为递减数列;若, 则为递增数列;若,则为摆动数列;若,则为常数列.(4) 当时,这里,但,这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据此很容易根据,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如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答:1)(5) .如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_(答:2)(6) 在等比数列中,当项数为偶数时,;项数为奇数时,.(7)如果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数列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如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关于数列有下列三个命题:若,则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若,则是等差数列;若,则是等比数列。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答:)五.数列的通项的求法:公式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如已知数列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_(答:)已知(即)求,用作差法:。如已知的前项和满足,求(答:);数列满足,求(答:)已知求,用作商法:。如数列中,对所有的都有,则_(答:)若求用累加法:。如已知数列满足,则=_(答:)已知求,用累乘法:。如已知数列中,前项和,若,求(答:)已知递推关系求,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特别地,(1)形如、(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后,再求。如已知,求(答:);已知,求(答:);(2)形如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如已知,求(答:);已知数列满足=1,求(答:)注意:(1)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当时,);(2)一般地当已知条件中含有与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或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如数列满足,求(答:)六.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特别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需分类讨论.;常用公式:,.如(1)等比数列的前项和S2,则_(答:);(2)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答:)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如求:(答:)3倒序相加法: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如求证:;已知,则_(答:)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如(1)设为等比数列,已知,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答:,;);(2)设函数,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令,求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并比较与的大小。(答:略;,当时,;当时,)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 ;.如(1)求和: (答:);(2)在数列中,且S,则n_(答:99);6通项转换法:先对通项进行变形,发现其内在特征,再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和。如求数列14,25,36,.,.前项和= (答:);求和: (答:)七分期付款、森林木材型应用问题1这类应用题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但在求解过程中,务必卡手指,细心计算年限.对于森林木材既增长又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托管合同协议
- 试管婴儿合同协议
- 送菜合作合同协议
- 石油贸易合同协议
- 沙发买卖合同协议
- 淘宝销售合同协议
- 药品授信合同协议
- 早教会员合同协议
- 物流理赔合同协议
- 终止总包合同协议
- 地铁隧道应力释放孔设计方案
-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高考议论文主体段升格 课件
-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 年版)》解读
- 战地救护课件
- 陕西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国内主要仲裁机构规则比较
- 西门子S7-1500 PLC技术及应用 课件 第3章 S7-1500 PLC 的硬件配置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支付平台优化策略
-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 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工作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