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资料1.doc_第1页
生理资料1.doc_第2页
生理资料1.doc_第3页
生理资料1.doc_第4页
生理资料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一、绪论( 一 )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理功能。 ( 二 )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体内存在3种调节机制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 神经调节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基本调节方式为反射 。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剌激的规律性应答。调节特点 : 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个部分组成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指全身性体液调节 , 即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 ,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特点 : 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许多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受神经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可由组织液扩散,改变邻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 称为局部体液调节,或旁分泌。3. 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三 ) 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1) 正反馈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其意义使生理过程持续和加强,直至最终完成。(2)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其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四 ) 稳态与内环境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称细胞外液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保持相对稳定-稳态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 ) 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有以下形式 :1. 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不耗能的转运方式。(1)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顺电化学梯度,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方式。如 O2,CO2等。(2) 易化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借助于膜的特殊蛋白质 ( 载体或通道 ) 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载体 葡萄糖、氨基酸。它具有下列特点: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Na+,K+,Ca2+等离子的转运方式则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转运。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具有 ATP 酶活性的蛋白质,可分解 ATP 释放能量,并供能给离子转运. Na+-K+泵:摄钾排钠从而维持膜内高钾和膜外高钠的不均衡离子分布。3. 胞吐(出胞)和胞吞(入胞)(1)胞吐(出胞) 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从细胞排出的过程。(2)胞吞(入胞) 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二 )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细胞外液中信息分子 ,选择性地同靶细胞膜上受体相结合,再通过跨膜信号传导系统使靶细胞发生变化的.( 三 )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 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1)兴奋性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有3 参数: 强度、持续时间及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是衡量兴奋性的指标。(3)兴奋性的变化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 产生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将经历下列变化 :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刺激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阈上刺激才可引起兴奋。超常期 兴奋性超过正常, 阈下刺激可引起兴奋。低常期,兴奋性又低于正常水平。2.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 未受剌激) 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l) 形成条件静息电位的形成条件包括 :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2)形成机制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3) 特征静息电位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 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膜内外电位差减少或增大分别称为除极和超极。3. 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发生快速的、可逆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K+外流 动作电位下降支.4. 动作电位 ( 兴奋 ) 的引起只要除极达阈电位,即可引起动作电位。膜内负电位必须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导致膜对Na+通透性突然激增引发一次动作电位,这个临界值大约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称为阈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是 全或无 的 , 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剌激强度变化而变化 。(2)局部电位(局部兴奋)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局部电位可以是除极电位,也可以是超极电位。2) 特点等级性,指局部电位的幅度与剌激强度正相关; 无不应期,可以总和,指两个以上的局部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 电紧张性扩布 ,局部电位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邻近膜的电位。 5.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双向传播。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使周围 除极达阈电位,从而产生动作电位而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膜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 四 ) 神经 -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神经 -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的过程如下 :神经末梢兴奋到达 , 使接头前膜发生除极膜对 Ca2+通透性增加膜外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递质(ACh) ACh 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 ) 通透性升高产生终板电位 使周围肌膜达到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特点 : 单向传递 传递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要点说明 : 神经 -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终板电位使周围肌膜达到阈电位水平 ,这种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三、血液( 一 )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及功能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 血量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6%8%, 相当于每千克体重约有 6080mL 。失血超过20%对生命活动有严重影响。(2) 血液成分液体成分即血浆,占血液容积的 50%60%,。 有形成分即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0%50%。 (3) 功能血液2.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可大体分成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3大类。 3. 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 , 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血浆的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血浆的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主要为清蛋白) 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4.红细胞(1)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 37%48%。(2) 红细胞沉降率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 , 静置于一支分血计中 , 红细胞在 1h 内下沉的距离 (mm), 简称血沉。血沉显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沉愈快,悬浮稳定性愈差。 血沉是由红细胞叠连而沉降的。 但疾病时的血沉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3) 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膜破裂的一种特性。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膜抗破裂的能力越低。(4)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体内产生的酸碱物质。 这两种功能均由血红蛋白(Hb)完成,其中的铁离子必须是处于亚铁状态。(5)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主要是由肾脏产生, 它可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5. 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1)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游走和吞噬细菌和异物的能力。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2) 单核细胞具有运动和吞噬能力 , 主要杀死病毒、真菌、杆菌等。(3) 淋巴细胞T 细胞 , 参与细胞免疫。 B 细胞 , 产生抗体 , 执行体液免疫。6. 血小板的生理作用(1) 维持血管壁完整性(2) 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液凝固。(二)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其本质为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生化反应。(1) 基本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2) 凝血因子的特点除因子 (Ca2+)和血小板磷脂外 , 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内合成,且需维生素K参与 。因子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2. 抗凝系统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和肝素。3. 纤维蛋白溶解可分为两个阶段 , 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4.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三 ) 血型和输血原则1.ABO 血型系统(l)分型血型分型的依据是细胞膜上含有的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 ABO血型的分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凝集原或B凝集原,将该血型分成4型,即 A,B,AB和O型。P33 表(4) 输血原则同型输血 非同型血:少量,缓慢O AB (5) 交叉配血试验指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间接配血),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直接配血)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无凝集现象的试验、若直接配血发生凝集,则禁止输血。若直接和间接配血均未发生凝集,可进行输血。若直接配血未凝集,间接配血凝集,则输血要慎重,按少量、慢速的原则进行,并要做详细的临床观察。2.Rh 血型系统Rh 血型指人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命名血型的,故称Rh 血型。 中国人绝大多数为 Rh 阳性血型 四、血液循环( 一 ) 心脏的泵血功能1.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 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室血液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减少,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2.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原理射血与充盈的过程 ( 以心室为例 ):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减慢充盈期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心脏泵血的特点 :(1) 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2) 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3) 一个心动周期中 , 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变化要小得多(4) 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 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1)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 6080ml。(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为 55%65%。(3)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 56L, 简称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4)心指数每 1m2 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3)心输出量的自身调节主要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l 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 l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l 心脏收缩能力 (等长调节) 。(4) 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简称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搏出量的贮备。4. 心音标志 特点 主要形成原因第一心音 心室收缩开始 音调低、历时长 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开始 音调高、历时短 半月瓣关闭( 二 )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1) 静息电位 K+ 平衡电位(2) 动作电位0 期 ( 除极 ): 快速Na+ 内流,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其顶点接近Na+平衡电位) 。1 期 ( 快速复极初期 ):K+ 外流。2 期 ( 平台期 ):Ca2+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长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细胞有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3 期 ( 快速复极末期 ): K+ 外流增多所致 4 期 ( 静息期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特点:(1) O期除极速度慢,幅值小。(2)无1,2期。(3)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在3期复极末到达最大复极电位后,膜电位开始自动除极,称为4期自动除极 。Na+内流增加及K+外流衰减4.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三者称电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是指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简称自律性。1) 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由高到低顺序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普肯耶纤维2)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3)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取决于4期除极的速度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差距的影响 1) 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2)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之后,受到人工的或潜在起搏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正常的窦房结冲动到达将不起作用,必须等待再一次冲动的到达。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这称为代偿问歇。(3) 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心脏内兴奋的传播是通过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1)主要传导途径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支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肌2)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一室延搁,以保证心房、心室不能同时收缩。(4) 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两侧心室 ( 或心房 ) 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 Ca2+ 有依赖性5. 心电图 心电图各波代表的意义如下 :(1)P波心房除极(2)QRS波群心室除极 (3)T波心室复极(4)QT间期心室除极和复极所需的时间(5)ST段(6)PR间期 ( 三 ) 血管生理1.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 血压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 动脉血压的形成 前提条件为血管内有血液充盈,基本因素为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大动脉弹性是形成动脉舒张压的因素(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包括: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2.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1) 静脉血压远低于动脉血压, 而且越靠近心脏越低。静脉血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2) 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为: 412cmH20, 它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3)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包括 : 静脉回流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3. 微循环与组织液的生成及意义(1) 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3条途径的作用 :1) 迂回通路( 营养通路 ),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2) 直捷通路 , 促进血液迅速回流 ,在骨髓肌中多见。3) 动、静脉短路 , 调节体温 ,在皮肤分布较多。(2) 组织液的生成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 。( 四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 神经调节(1) 心脏的神经支配1) 心交感节前神经元乙酰胆碱节后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心肌1受体心脏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2) 心迷走节前神经元乙酰胆碱节后神经元N型受体节后神经元乙酰胆碱心肌M受体心脏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3) 肽能神经元(2) 血管的神经支配1) 交感缩血管纤维,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收缩; 2受体引起血管舒张。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2) 舒血管纤维 (3) 心血管中枢 最基本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 (4) 心血管反射 减压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双向性调节负反馈调节减压反射的特点与意义:对波动性血压敏感,对血压变化的及时纠正, 在正常血压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2.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 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与a受体结合力强,较强的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升压剂与b1受体结合力弱2)肾上腺素的作用:与a 受体结合,又可与b受体结合,心脏活动加强-强心剂外周阻力变化不大(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 使全身微动脉、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 增加交感缩血管纤维递质释放量。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刺激肾上腺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引起或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 五、呼吸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4个环节组成 : 肺通气: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换气, 即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又称为内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又合称外呼吸 ( 一 ) 肺通气1. 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直接动力是肺泡气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原始动力为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 , 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2.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 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的(1)弹性阻力指胸和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来自肺)和肺泡表面张力,顺应性:顺应性 =1/弹性阻力(2) 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上皮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分布于肺泡液体层表面, 即液气界面之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不张,增加肺的顺应性防止肺水肿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4. 胸内压胸内压即胸腔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平静呼吸),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 ,故称胸内负压。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 , 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 这时胸内压 = 一肺回缩力 , 故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临床上常用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代表胸内压。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维持肺泡的扩张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5.肺通气功能的测定(1)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余气量 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量。(3)功能余气量 功能余气量 = 余气量+ 补呼气量。(4)肺总容量 = 潮气量 + 补吸气量 + 补呼气量 + 余气量。(5)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潮气量 + 补吸气量 + 补呼气量(6)时间肺活量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正常人头3s分别为83%,96%,99% 的肺活量。(7) 每分肺通气量 每分肺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8)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二) 呼吸气体的交换肺换气是通过呼吸膜(肺泡膜)实现的 1.肺换气的动力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 (分压指在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所占的压力 ) 。2. 肺换气的原理在肺部,氧气从分压高的肺泡通过呼吸膜扩散到分压低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分压高的肺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到分压低的肺泡中。3.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扩散速度 , 与下述因素相关 :(1) 呼吸膜的面积 (A) 和厚度 (d) (2) 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