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五)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五)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五)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五)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五)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十五)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文化与人口(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2黄冈模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 下面三幅中国某地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2.下图中四个代表人口增长特点的点与上题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最相符的是( )a.ab.bc.cd.d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4.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易错题)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的孩子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图,回答5、6题。5.该图说明我国( )a.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b.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c.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d.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6.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2012潍坊模拟)下图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从1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 )a.1 000万b.1 500万c.2 000万d.2 500万8.从1964年以来,图中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出生率下降男女比例不平衡a.b.c.d.下图为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9、10题。9.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65岁及其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0.进入201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11.我国与美国的国土面积和资源总量大体相当,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却远大于美国,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为( )a.科技水平b.交通条件c.消费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数量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材料二 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由材料二分析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造成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析材料,谈谈为什么说人口压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3.(探究题)阅读下列图文信息,回答下列各题。(28分)材料一 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8亿增长至91亿;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材料二 人口“贡献”七大国图(2004年)(1)目前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国家?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3)从材料二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一类国家?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答案解析1、2.【解析】1选b,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规模的大小和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重,由此可知该地区人口的发展过程应该是。第2题,图中表示人口发展已进入老龄化,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与坐标图中的c点最相符。3、4.【解析】3选b,4选b。第3题,据图可知,201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的比重约为25%,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并且在1980年到2010年间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第4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在1980年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该人口再生产类型符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亚洲的发达国家为日本,与俄罗斯相比,最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5、6.【解析】5选c,6选d。第5题,中位数代表总体的中等情况,由图可知从19652005年生育率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率有减慢趋势,人口总量在增加。第6题,由图可知从19652005年生育率在不断下降,特别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急速下降,这主要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关。【知识拓展】出生率与生育率出生率是新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生育率是新生人口与育龄妇女之比。出生率一般是以一年为研究的时间单位,生育率的时间单位可以是几年。出生率直接表达人口变动的内容,生育率则反映了妇女的生育热情、态度、能力。7、8.【解析】7选c,8选d。第7题,读图可知,线持续增加,表示总人口变化,1982年到2010年,总人口约增加了2 000万。第8题,1964年以来,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下降。江苏省经济发达,青壮年人口不会大量外迁。9、10.【解析】9选c,10选a。第9题,读图可知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不是最快,65岁及其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减少,2000年65岁及其以上年龄段人口达到7%说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第10题,2010年,156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高达70%,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减少,每年新增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但劳动力还没出现严重短缺现象,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11.【解析】选c。美国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远高于我国,因而其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知识拓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人口合理容量也不同。二者的差异可用以下简图表示:12.【解析】本题结合人口增长的预测数据和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考查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因果关系,同时也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第(2)题,从能源保障分布区图可以看出,整体而言,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这与能源的地区供给能力和地区消费水平有直接关系。第(3)题,人口压力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分布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主要因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地区能源消费总量。(3)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当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就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口增长,消耗物质增加,排污量不断增加,当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素材链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1)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 339 724 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约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2)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约40 152万户,家庭户人口约124 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3)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4)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5)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6)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 611人上升为8 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 146人上升为14 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 961人上升为38 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 701人下降为26 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7)城乡构成。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为66 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67 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8)地区分布。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9)人口的流动。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约为26 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约为3 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约为22 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约11 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 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因为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13.【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目前世界人口数量正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会产生粮食、环境等问题。第(2)题,由材料二图可知,中国、印度、孟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