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上海初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上海初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上海初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上海初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卷八年级历史(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共25题,5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战败了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3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斗争C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镇压、剿灭义和团4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之间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 D变法、维新5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6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7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图漫画,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小明在他爷爷的自传里看到,他爷爷年轻时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由于字迹模糊,小明无法看到这个政党的名称。你觉得应该是下面的哪一个?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9学者冯天瑜认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是“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该历史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萍浏醴起义 D辛亥革命10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D各省的会议代表到临时参议院参加会议11下列斗争史实的先后顺序为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 护国战争 中华民国建立A BC D12胡适曾提到,“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这说明胡适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13下面四副对联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4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15有人盘点过中国历史上“从南方发起、朝北方进攻”的战争共有十一次。在十一次南北大战当中,南方只获胜过一次,其余十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唯一获胜的一次,就是发生在90多年前的北伐战争。这次战争的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B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C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D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17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下列对长征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B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81936年12月桂林日报上刊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九运动19下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有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的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A BC D20小明在读课外历史书的时候,看到“抗日战争”“八路军”“第一个胜利”几个词,你帮助他分析一下,这一历史事件一定发生在A平型关 B台儿庄 C延安 D南京2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22“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23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24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2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26(18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三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1)材料一中两个条约分别签订于哪一次战争后?(4分)它们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晚清政府为寻求“御侮自强”之术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2分)(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2分)(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感悟?(4分)27(14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材料一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长征(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4分)材料二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2分)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征精神。(4分)材料四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习近平(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新长征路上你能做些什么?(4分)28(18分)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条路 一里路 一只鹅 一群鹅 一根木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草花头:花、草、苗材料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材料四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例一、寸 过 (过去 );巴 口 吧 ( 来吧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2分)美丽的鲜花 美丽的春天 美丽的孔雀(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