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教学资料.doc_第1页
太极教学资料.doc_第2页
太极教学资料.doc_第3页
太极教学资料.doc_第4页
太极教学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极拳教学资料 站长:刘志铁教练:李运香 姚凌云吴振坤 许秀红 乔雪花【要点提示】心静、用意是学好太极拳的基础准备,如果心烦气躁,不但动作无法掌握,而且容易使拳架动作散乱,打拳毫无感觉。因此,必须循序渐进科学锻炼,逐步掌握要领,切切不可急于求成。想快点学会全部套路,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这是好的一面,但研究学问,锻炼强身之道,绝非三天两早就可达到,必须有耐心、有诚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为熟练掌握某一拳种套路做好铺垫。 一、避免匆匆而来,毫无准备活动就立即打拳。应该是先练基本功,如站桩、压腿、前进弓步等,热身之后,再行打拳,注意安全,防止运动损伤。二、 在做预备势时,重在意识上的投入。一般来讲可以做几次深呼吸,从“心静、体松、身正”三个方面逐一调整心理状态与体形,做到站立松正、呼吸自然,进入练拳状态。【重要注意事项】科学锻炼,重视安全,防止伤病,除了在训练场地上锻炼时注意外,从家中到现场,沿路行走,骑车或乘车等等都要重视安全,防止事故,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安全第一,好自为之,自我保护,自负其责。【太极拳概念】1、 什么是太极拳?中国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流派之一。完整形成于清代。形成过程中曾被称为“长拳”、“绵拳”等。以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顺乎人体的自然规律,强调养练结合。养生上讲究精、气、神的内修,以顺、畅、遂、和为原则。技击上主张以柔克刚,主要技术有“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等。太极拳在运用中十分讲究劲力的质量,有化劲、冷劲、断劲、缠丝劲、沉劲、提劲等数十种方法。太极拳中主要的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赵堡架等。2、 太极拳基本要领体松心静、呼吸自然、动作弧形、虚实分清、上下相随、园活完整、均匀连贯、和顺自然、轻灵沉稳、刚柔相济3、 太极拳基本技术包括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以及腿法、跳跃、平衡等多种型和法的要求,都有一定规格,同是要求体现技术要领,做到:“外有形态,内有韵味儿”。4、 太极拳基本素质着重于下肢力量,桩步稳固程度。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和平衡性(调节能力)。这是完成技术动作的物质基础。我们通常说的“练功”就是对基本要领,基本技术,基本素质的训练。“练功”就是指对上述三项基本要素的强化和提高。5、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为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说辨焉。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6、武禹襄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无令丝毫间断耳。7、十三势行动歌决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示,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惜。8、 太极拳解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黏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黏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 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黏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基本功训练内容】1、 前进步;二、独立支撑;三、弹踢腿;四、扑步;五、压腿;六、崩踢腿;七、屈蹲;八、歇步;九、盖步;十、桩功;十一、缠丝 松静桩歌诀两手环抱臂撑园,顶头沉肩胸内含。心静体松目平视,意气绵绵求自然。调息桩歌诀举落开合缓调息,身下体松轻用意。柔顺自然不强勉,起吸落呼总相宜。起落桩歌诀两手提按腿屈伸,立身中正体浮沉。落如端坐收臀胯,起如提丝力均匀。起吸落呼自然法,高低适度量渐进。万变不离此中理,细心追求根基深。拳法要领虚领顶劲 心静体松 功法清楚眼看前平 虚实分明 行云流水 含唇扣齿 连贯匀称 以腰为轴 舌顶上腭 精力集中 协调配合 园裆虚腋 轻灵沉稳 深肩坠肘 周身一体 园活大方 中正安舒 松腰敛臀 呼吸自然 气沉丹田 刚柔相济 上下相随 神形兼备 步如猫行 以意导动 功到自成【教学内容】1、 引体令柔十三式名序预备势1、 托掌观天势2、左右倾身势3、 托天旋转势4、舒胸仰体势5、 弓身吊尾势6、吊尾左旋势7、 吊尾右旋势8、弓身吊尾势9、 白猿缩身势10、连膝吊尾势11、 蜻蜓抱柱势12、直体站立势13、 展翅调息势杨式十六式太极拳名序预备势1、 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 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7、 单鞭 8、手挥琵琶 9、 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臂13、 云手 14、左右揽雀尾15、十字手 16、收势 学拳容易改拳难,学会容易坚持难,学熟容易学精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1、 起势 13、右蹬脚2、 左右野马分鬃 14、双峰贯耳3、 白鹤亮翅 15、转身左蹬脚4、左右搂膝拗步 16、左下势独立5、 手挥琵琶 17、右下势独立6、 左右倒卷肱 18、左右穿梭7、左揽雀尾 19、海底针8、 右揽雀尾 20、闪通臂9、单鞭 21、转身搬拦捶10、 左云手 22、如封似闭11、 单鞭 23、十字手12、高探马 24、收势太极拳歌诀太极原生无极中,拳术拳势易理通;虚实开合变有序,内刚外柔力无穷;运劲缓缓如抽丝,迈步轻轻似猫行;上下相随绵不断,沉肩坠肘要含胸。虚灵顶劲头容正,气沉丹田意空通;动中求静静驭动,心神贯注体放松。圆活匀称求自然,切记散浮与僵硬;贵在坚持勤修练,功到自然妙趣生。四十二式太极拳(竟赛套路) 1、起势 2、右拦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 16、右左蹬脚 (二)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二) 19、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二)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拦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杨式太极拳40式予备势01、起势 02、揽雀尾 03、单鞭04、提手上势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07、手挥琵琶 08、搬拦捶 09、如封似闭10、 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 23、闪通背 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势 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 29、指裆捶 30、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48式太极拳起式第一段1. 白鶴翅 2. 左摟膝拗步 3. 左單鞭 4. 左琵琶勢 5. 捋擠勢 6. 左搬攔錘 7. 左掤捋擠按第二段8. 斜身靠 9. 肘底錘 10. 倒卷肱11. 轉身推掌 12. 右琵琶勢 13. 摟膝栽錘第三段14. 白蛇吐信 15. 拍腳伏虎 16. 左撇身錘17. 穿拳下勢 18. 獨撐掌 19. 右單鞭第四段20. 右雲手 21. 右左分鬃 22. 高探馬23. 右蹬腳 24. 雙峰貫耳 25. 左蹬腳26. 掩手撩拳 27. 海底針 28. 閃通背第五段29. 右左分腳 30. 摟膝拗步 31. 上步擒打 32. 如封似閉 33. 左雲手 34. 右撇身錘 35. 左右穿梭 36. 退步穿掌第段37. 虛步壓掌 38. 獨托掌 39. 馬步靠 40. 轉身大捋41. 撩掌下勢 42. 上步七星 43. 獨跨虎 44. 轉身擺45. 彎弓射虎 46. 右搬攔錘 47. 右掤捋擠按48. 十字手收勢陈氏太极拳精要18式 一、太极起势 二、金刚捣碓 三、懒扎衣 四、六封四闭 五、单鞭 六、金刚捣碓 七、白鹤亮翅 八、斜形 九、搂膝 十、上三步 十一、掩手肱拳 十二、高探马 十三、玉女穿梭 十四、云手 十五、转身双摆莲 十六、当头炮 十七、金刚捣碓 十八、收势 陈式太极拳风格1、 身法端正,拳走低势 二、对称和谐,充满哲理三、顺逆缠丝,非圆即弧 四、丹田内转,胸腰折叠五、刚柔相济,松活弹抖 六、虚实谐调,轻沉兼备七、快慢相闻,节奏鲜明 八、注重呼气,内气鼓荡九、技击性强,势势讲用 十、力的旋律,美的造型。马虹。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3式)1. 太极起势 2. 金刚捣碓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5. 单鞭 6. 金刚捣碓 7. 白鹤亮翅 8. 斜行9. 搂膝 10. 拗步 11.斜行 12. 搂膝13. 拗步 14. 掩手肱拳 15. 金刚捣碓 16.撇身捶17. 青龙出水 18. 双推手 19. 肘底看拳 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 22. 斜行 23. 闪通背 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 27. 云手 28. 高探马29. 右擦脚 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根 32.前趟拗步33. 击地捶 34. 踢二起 35. 护心拳 36. 旋风脚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 42. 单鞭 43. 前招 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 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 50. 六封四闭51. 单鞭 52. 云手53. 摆脚跌岔 54. 金鸡独立55. 倒卷肱 56. 白鹤亮翅57. 斜行 58 闪通背 59. 掩手肱拳60. 六封四闭61. 单鞭 62. 云手 63. 高探马 64.十字脚65. 指裆捶 66. 猿猴献果 67. 单鞭 68. 雀地龙69. 上步七星 70. 下步跨虎 71. 转身双摆莲72. 当头炮 73. 金刚捣碓 收势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1.预备式 2. 金刚捣碓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单鞭 6.第二金刚捣碓 7. 白鹤亮翅 8.斜行拗步 9.初收 10.前蹚拗步 11.第二斜行拗步 12. 再收 13. 前蹚拗步14. 掩手肱捶 15.第三金刚捣碓 16. 披身捶17. 背折靠 18. 青龙出水 19. 双推手 20.三换掌21.肘底捶 22. 倒卷肱 23.退步压肘 24. 中盘25. 白鹤亮翅 26. 斜行拗步 27.闪通背 28. 掩手肱捶29. 六封四闭 30. 单鞭 31.云手 32.高探马33.右擦脚 34. 左擦脚 35.蹬一根 36.前蹚拗步37. 击地捶 38.翻身二起脚 39. 兽头势 40.旋风脚 41. 蹬一根 42. 掩手肱捶 43.小擒打 44. 抱头推山45. 三换掌 46.六封四闭 47. 单鞭 48.前招49. 后招 50. 野马分鬃 51.六封四闭 52.单鞭 53. 双震脚 54. 玉女穿梭 55. 懒扎衣 56. 六封四闭57. 单鞭 58. 运手 59. 摆脚跌叉 60. 左右金鸡独立61. 倒卷肱 62. 退步压肘 63. 中盘 64. 白鹤亮翅 65. 斜行拗步66. 闪通背 67. 掩手肱捶 68. 六封四闭69. 单鞭 70. 运手 71. 高探马 72. 十字摆莲73.指裆捶 74. 白猿献果 75. 六封四闭 76. 单鞭77. 雀地龙 78. 上步七星 79. 退步跨虎 80. 转身双摆莲81.当头炮 82. 金刚捣碓 83. 收势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1. 预备势 2. 金刚捣碓 3.懒扎衣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搬拦肘 7. 护心捶 8. 拗步斜行 9. 煞腰压肘拳 10. 井拦直入 11. 风扫梅花 12. 金刚捣碓13. 撇身捶 14. 斩手 15. 翻花舞袖 16. 掩手肱捶 17.飞步腰拦肘 18. 云手(前三) 19. 云手(后三) 20.高探马第 21. 连珠炮22. 倒骑麟 23. 白蛇吐信 24. 海底翻花 25.掩手肱捶 26. 左裹鞭炮 27. 右裹鞭炮 28. 兽头势 29.劈架子 30.翻花舞31. 掩手肱捶 32. 伏虎 33.抹眉红 34. 右黄龙三搅水 35. 左黄龙三搅水 36. 左蹬一跟 37. 右蹬一跟 38. 海底翻花 39.掩手肱捶 40. 扫膛腿 41. 掩手肱捶 42. 左冲 43. 右冲 44. 倒插 45. 海底翻花 46. 掩手肱捶 47. 夺二肱 48. 连环炮 49. 玉女穿梭 50. 回头当门炮 51.玉女穿梭52. 回头当门 53. 腰栏肘 54. 顺拦肘 55. 穿心肘 56.窝里炮 57. 井拦直入 58. 风扫梅花 59. 金刚捣碓 60. 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趟 12.左掩手肱拳13. 披身捶 14. 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右掩手肱拳 20.左六封四闭21. 右单鞭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臂 28.指裆捶29.白猿献果 30.双推掌 31.中盘 32.前招33.后招 34.右野马分鬃 35.左野马分鬃 36.摆莲跌叉37.左右金鸡独立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脚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莺肘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陈式太极拳陈鑫拳架1. 金刚捣碓 2.揽擦衣 3.单鞭 4.金刚捣碓5. 白鹅亮翅 6.搂膝拗步 7.初收 8.斜行拗步9.再收 10.前堂拗步 11.演手肱捶 12.金刚捣碓13.庇身捶 14.背折靠 15.肘底看拳 16.倒卷肱17.白鹅亮翅 18.搂膝拗步 19.闪通背 20.演手肱捶21.揽擦衣 22.单鞭 23.云手 24.高探马25.右擦脚 26.左擦脚 27.中单鞭 28.击地捶29.二起脚 30.兽头势31.踢一脚32.蹬一跟(西红北转南)33.演手肱捶 34.小擒拿 35.抱头推山 36.单鞭37.前昭 38.后昭 39.野马分鬃 40.单鞭41.玉女穿梭 42.揽擦衣 43.单鞭 44.云手45.摆脚 46.跌岔 47.金鸡独立 48.朝天镫49.倒卷肱 50.白鹅亮翅 51.搂膝拗步 52.闪通背53.演手肱捶 54.揽擦衣 55.单鞭 56.云手57.高探马 58.十字脚 59.指裆捶和青龙出水60.单鞭61.铺地锦和上步七星 62.下步跨虎 63.转身摆脚64.当头炮 65.收势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陈伯祥习惯打法刘想英示范)起势 1、金刚捣碓 2、揽擦衣 3、六封四闭 4、单鞭 5、金刚捣碓 6、白鹅亮翅 7、搂膝拗步 8、初收 9、上三步 10、斜行拗步 11、再收 12、上三步 13、掩手肱锤 14、金刚捣碓 15、撇身捶 16、出手17、肘底看锤 18、倒卷肱 19、白鹤亮翅 20、搂膝拗步21、闪通背 22、掩手肱锤 23、榄擦衣 24、六封四闭25、单鞭 26、云手 27、高探马 28、右擦脚29、左擦脚 30、中单鞭(左蹬一跟)上三步 31、击地锤 32、二起脚 33、护心捶(兽头势) 34、踢一脚35、蹬一跟 36、掩手肱锤 37、小擒拿 38、抱头推山 39、六封四闭 40、单鞭 41、前招 42、后招 43、野马分鬃 44、揽擦衣 45、六封四闭 46、单鞭 47、玉女穿梭 48、揽擦衣 49、六封四闭 50、单鞭 51、云手 52、摆脚 53、跌岔 54、金鸡独立 55、朝天蹬 56、倒卷红 57、白鹅亮翅 58、搂膝拗步 59、闭通背 60、演手捶 61、揽擦衣 62、六封四闭 63、单鞭 64、云手高探马66、十字脚 67、指裆捶 68、青龙出水六封四闭70、单鞭 71、铺地锦 72、上步七星 73、下步跨虎74、转身摆莲 75、当头炮 76、金刚捣碓陈氏太极剑单剑第一段1、 太极剑初势2、朝阳剑 3、仙人指路4、青龙出水5、 护膝剑 6、闭门式 7、青龙出水8、翻身下劈剑 9、青龙转身 10、斜飞式 第二段11、 展翅点头12、拨草寻蛇 13、金鸡独立14、仙人指路15、 盖拦式 16、古树盘根17、饿虎扑食18、青龙摆尾 19、 倒卷肱 20、野马跳涧 21、白蛇吐信第三段22、 乌龙摆尾 23、钟魁仗剑24、罗汉降龙 25、黑熊翻背26、 燕子啄泥27、白蛇吐信 28、斜飞式第四段29、 鹰熊斗智30、燕子啄泥 31、摘星换斗 32、海底捞月33、 仙人指路 34、凤凰点头35、燕子啄泥36、白蛇吐信 37、 斜飞式第五段38、 左托千斤39、右托千斤 40、燕子啄泥41、白猿献果42、 落花式 43、上下斜刺 44、斜飞式第六段45、 哪叱探海46、怪蟒翻身 47、韦驼献杵48、磨盘剑 49、太极剑还原陈式太极单刀一段1、 起势 2、护心刀 3、青龙击水4、 风卷残花 5、白去盖顶 6、黑虎搜山7、 苏秦背剑 8、金鸡独立 9、迎风滚臂10、腰斩白蛇二段11、 日套三环 12、拨云望日 13、左拨草寻蛇14、右拨草寻蛇 15、青龙击水 16、风卷残云三段17、雁别金翅 18、夜叉探海 19、左翻身砍20、 右翻身砍 21、白蛇吐信 22、怀中抱月23、 收势拳剑不离手探索永不休生命在运动健康在追求控制速度,把握身形找到感觉,改善自我太极功夫扇(夕阳美)第一段一、起式(白猿献果) 二、 虚步撩扇(金刚撩衣)三、震脚抖扇(海底翻花) 四、 云手拨扇(插步云手)5、 弓步推扇(搂膝拗步) 六、架扇蹬脚(挑帘推窗)7、 独立劈扇(哪吒探海) 八、 回身蹦扇(大莽翻身)九、举扇冲拳(弯弓射虎)第二段十、 歇步带扇(古树盘根) 十一、 点步亮扇(雏燕凌空) 十二、歇步云抱 (天女散花) 十三、弓步下截 (燕子抄水) 十四、 抱扇弹踢(怀中抱月) 十五、弓步推扇 (顺水推舟) 16、 劈扇探掌 (白蛇吐信) 十七、舞花击扇 (武松脱铐)第三段十八、转身云扫 (力扫千军) 十九、 弓步扎扇 (白虎搅尾) 二十、叉步后蹦 (青龙摆尾)二十一、背扇推掌 (推窗望月) 二十二、马步跨肘 (二郎担山)二十三、马步推扇 (坐马提缰) 二十四、叉步反撩 (狮子滚球)二十五、望月亮扇 (嫦娥舒袖) 二十六、转身抱扇 (怀抱乾坤)二十七、转身捧扇 (白猿献果)二十八、歇步带扇 (古树盘根)二十九、点步亮扇 (雏燕凌空) 三十、歇步云抱 (天女散花)三十一、弓步下截 (燕子抄水) 三十二、抱扇弹踢 (怀中抱月)三十三、弓步推扇 (顺水推舟) 三十四、劈扇探掌 (白蛇吐信)三十五、舞花击扇 (武松脱铐) 三十六、 云扇前点 (蜻蜓点水)三十七、弓布劈扇 (风卷残云) 三十八、掩手推扇 (掩手肱捶) 三十九、马步撑扇 (金鸡抖翎) 四十、蹦拳蹬脚 (蹬一根)四十一、跳步劈扇 (翻花舞袖) 四十二、背手后撩 (鹞子束身)四十三、点步上刺 (燕子入云) 四十四、弓步蹦扇 (披身伏虎)四十五、歇步亮扇 (霸王扬旗) 四十六、开立抱扇 (怀抱乾坤)四十七、弓步分靠 (野马分鬃) 四十八、虚步抱扇 (手挥琵琶) 四十九、弓步推扇 (如封似闭) 五十、仆步分扇 (分扇下势) 五十一、举腿挑扇 (独立跨虎) 五十二、摆腿拍脚 (转身摆莲)五十三、撞掌撩扇 (当头炮) 五十四、虚步亮扇 (白鹤亮翅) 五十五、并步抱扇 (白猿献果) 五十六、收 势 (举手还原)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杨式36式太极扇 一、 1、起势 2、怀中抱月 3、燕子抄水 4、顺水推舟 5、华佗垂帘 6、黄莺落架 7、凤凰旋舞 8、乌龙摆尾 9、翻身打虎 二、 10、神龙返首 11、叶底采莲 12、云雁南飞 13、昭君扑蝶 14、转身抛接 15、回首展臂 16、掩手挑帘 17、乌云倒卷 18、叉步撩击 三、 19、振臂看花 20、随风摆柳 21、迎风掸尘 22、推波助澜 23、转身击扇 24、舞袖翻花 25、插花盖顶 26、金瓶倒水 27、回身看花 四、 28、霸王举鼎 29、神扇穿雾 30、四维雄风 31、仆步端扇 32、白鹤亮翅 33、风扫秋叶 34、大地春色 35、彩蝶翻飞 36、收势 起早赶晚习拳剑,寒来暑往从不断,练 何惧鞋底磨穿洞,为的终生身强健, 春练迎来柳枝绿,夏练烈日汗涌泉, 秋练红菊笑迎霜,冬练瑞雪兆丰年。太极功夫扇动作名称 音乐拍节 歌词第一段(慢板)音乐前奏01、起勢 (開步抱扇) 八拍02、斜飞势(侧弓步举扇) 八拍 卧似一张弓03、白鹤亮翅虛步亮扇) 八拍 站似一棵松04、黃蜂入洞(进步刺扇) 八拍 不动不摇坐如钟05、哪吒探海(弓步下刺) 八拍 走路一阵风0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 八拍 南拳和北腿07、力劈华山(转身劈扇) 八拍 少林武当功08、灵猫扑蝶(翻身轮压) 八拍 太极八卦连环掌0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八拍 中华有神功第二段(快板)10、 野马分鬃(弓步削扇) 四拍 卧似一张弓11、 皱燕凌空(并步亮扇) 四拍 站似一棵松12、 黄蜂入洞(迸步刺扇) 四拍 不动不摇坐如钟13、 猛虎捕食(震脚推扇) 四拍 走路一阵风14、 螳螂捕蝉(截脚撩扇) 四拍 南拳和北腿15、 勒马回头(盖步按扇) 四拍 少林武当功16、 鹞子翻身(翻身藏扇) 四拍 太极八卦连环掌17、 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四拍 中华有神功第三段(念板)18、 举鼎推山(马步推扇) 四拍 棍扫一大片19、 神龙回首(转身刺扇) 四拍 枪挑一条线20、 挥鞭策马(叉步反撩扇) 四拍 身轻好似云中燕21、 立马扬鞭(点步跳扇) 四拍 豪气冲云天22、 怀中抱月(歇步抱扇) 四拍 外练筋骨皮23、 迎风撩衣(并步贯扇) 四拍 内练一口气24、 翻花舞袖(云手劈扇) 四拍 刚柔并济不低头25、 霸王举旗(歇步亮扇) 四拍 心中有天地26、 抱扇过门:空四拍一开步抱扇-合扇前抱-空四拍第四段(快版)27、 野马分鬃(弓步削扇) 四拍 卧似一张弓28、 皱燕凌空(并步亮扇) 四拍 站似一棵松29、 黄蜂入洞(进步刺扇) 四拍 不动不摇坐如钟30、 猛虎捕食(震脚推扇) 四拍 走路一阵风31、 螳螂捕蝉(戳脚撩扇) 四拍 南拳和北腿32、 勒马回头(盖步按扇) 四拍 少林武当功33、 鹞子翻身(翻身藏扇) 四拍 太极八卦连环掌34、 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四拍 中华有神功第五段(念板)35、 顺鸾肘(马步顶肘) 四拍 清风剑在手36、 裹鞭炮(马步抖拳) 四拍 双刀就看走37、 前招势(虚步拔扇) 四拍 行家功夫一出手38、 双震脚(震脚拍扇) 四拍 就知有没有39、 龙虎相交(蹬脚推扇) 四拍 手是两扇门40、 玉女穿梭(后举腿亮扇)四拍 脚下一条根41、 天女散花(云扇合抱) 四拍 四方水土养育了我42、 霸王扬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