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文件之二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讨论稿)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年十月目 录一、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和目标1(一)总体要求1(二)发展原则1(三)发展目标1二、十大产业振兴和发展重点2(一)电力产业21.火电22.水电33.电网3(二)煤炭产业31.重点矿区建设42.重点项目建设43.煤炭资源勘查44.兼并重组和中小矿整合45.资源综合利用4(三)化工产业51.煤化工52.磷化工53.橡胶及其他6(四)装备制造业6(五)有色产业7(六)建材产业8(七)烟酒产业9(八)钢铁产业9(九)高新技术(新兴产业)10(十)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11三、主要保障措施12(一)积极用好用活国家现行政策,加强行业管理12(二)加大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扩大投资12(三)加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发展循环经济13(四)强化项目建设,实施项目推动发展13(五)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3(六)加强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13(七)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14(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14(九)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14四、规划实施15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建材、烟酒、钢铁、高新技术、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十大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十大产业总产值和利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均在80%以上。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这些产业还存在发展速度慢、整体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加快十大产业发展,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为贯彻落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总要求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按照“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编制本规划。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和目标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十大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促进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引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以做大总量为重点,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工业集约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引领,促进绿色发展;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目标总量大幅增长。到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部地区排名提升13位,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十二五”期间十大产业总投资1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年均可新增就业15万人,比“十一五”有大幅增长。八大千亿产业、五大基地初步成型。到2015年,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烟酒、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八大产业产值分别达到或超过千亿元。初步建成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优质轻工产品基地五大产业基地。结构优化。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提升到45%、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提升到20%、二次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20%。集约化程度提高。到2015年,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新增20个以上上市公司,建成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成效。到2015年,十大产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到2015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十大产业振兴和发展重点电力产业按照建成南方能源基地的要求,继续以“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水火并举,多元发展,优化调整电源点布局,加强电网建设和省内配网建设。到2015年,全省电力总装机超过4500万千瓦,新增装机1700万千瓦(水电500万千瓦、风电200万千瓦);形成“两直六交”500千伏电网外送通道和“三横两中心”省内500千伏网格型电网;电力行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1600亿元以上。火电在建项目:塘寨电厂(260万千瓦)、都匀电厂(260万千瓦)、桐梓电厂(260万千瓦)、兴义电厂(160万千瓦)。拟建项目:六枝电厂(2100万千瓦)、织金电厂(260万千瓦)、盘县电厂以大代小(260万千瓦)、习水二郎电厂(260万千瓦)、盘北煤矸石电厂一期(130万千瓦)。储备项目:清江电厂(260万千瓦)、盘南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大方电厂二期(260万千瓦)、黔西电厂(260万千瓦)、安顺三期(260万千瓦)、普安电厂(260万千瓦)、桐梓二期(260万千瓦)、威宁(260万千瓦)、习水二郎电厂二期(260万千瓦)、盘县以大代小二期(160万千瓦)、盘北煤矸石电厂二期(130万千瓦)、盘南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老屋基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汪家寨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二塘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水电继续做好乌江、南盘江流域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收尾,同时有序推进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拟建项目:沙沱电站(112万千瓦)、马马崖电站(54万千瓦)、乌江流域抽水蓄能电站。电网“十二五”期间,贵州电网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975万千瓦,新增变电站8座、扩建5座,2015年50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2675万千瓦。“十二五”期间,省内形成的500千伏“三横两中心”网格型电网为:“三横”毕节-鸭溪-遵义东-大兴组成的北通道,安顺-贵阳西-贵阳-福泉-铜仁组成的中通道,兴仁换流站-独山组成的南通道;“两中心”分别以贵阳和遵义为中心形成的“五边型”和“三角型”环网。进一步完善省内50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在独山、八河、兴义、黎平、贵阳西等建成一批500千伏变电站,完善省内500千伏及以下环网,建成兴义-独山-黎平500千伏外环网,继续实施农网、城网完善工程。拟建项目:遵义东500千伏变电工程、六盘水50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毕节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松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凯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醒狮50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贵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加快大型基地建设、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小煤矿升级改造,扩大规模、保障供应;大力开发选煤和配煤技术,提高煤洗选和加工程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煤炭回采率,积极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煤矿瓦斯)、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坚持安全生产,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累计投资1800亿元;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23个年产3000万吨以上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省规模以上矿井占30%以上、产量占70%以上;新建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5%;大中型煤矿资源回收率为80%,小型煤矿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原煤入选比例达到60,其中炼焦煤全部入洗。重点矿区建设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盘江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水城矿区建设重点矿井6处,六枝(黑塘)矿区建设重点矿井5处,普兴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织纳矿区建设重点矿井13处,黔北矿区建设重点矿井47处。重点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矿井247处,建设规模1.5亿吨/年。“十一五”结转矿井182处,规模8660万吨/年;规划新建矿井65处,建设规模6855万吨/年;“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矿井214处,新增生产能力1.2亿吨/年;结转到“十三五”40处,生产能力4000万吨/年。重点建设五轮山矿一期(240万吨/年)、文家坝一矿(240万吨/年)、文家坝二矿(240万吨/年)、新华矿(120万吨/年)、玉舍东矿(240万吨/年)、小屯矿(120万吨/年)、马依西一矿(240万吨/年)、马依西二矿(240万吨/年)、茨噶矿(120万吨/年)、米萝矿(120万吨/年)、马依东一井(240万吨/年)、马依东二井(240万吨/年)、发耳矿二期(300万吨/年)、五轮山矿二期(210万吨/年)、黑拉嘎矿(120万吨/年)等。煤炭资源勘查安排基础地质勘查12项,勘查面积1488平方公里,预获资源量182.9亿吨;开工项目的地质勘探44项,勘探面积1867平方公里,预获资源量121.5亿吨;加强在建、生产矿井的补充勘探。兼并重组和中小矿整合加大盘江、水城、六枝、林东等省属重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把全省现有1800多处煤矿企业整合成200个煤炭企业集团。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煤层气开发和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到2015年,煤矸石电厂装机总容量180万KW,消耗煤矸石270万吨/年,矸石发电利用率30%以上;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的规模达到250万吨/年,灰渣利用率达到50%;瓦斯抽采量浓度30%的73030万m3,30%的235860万m3;民用瓦斯38620万m3,69.1万户;发电用瓦斯161990万m3,装机62.15万千瓦。重点实施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煤气开发利用等项目。化工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多联产、一体化”要求,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尽快形成上下游配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累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煤化工积极采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淘汰落后、产业升级,形成结构相对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和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煤化工产业。到2015年,煤化工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投资500亿元;煤制合成氨200万吨、电石15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醇醚300万吨、烯烃60万吨、大型机焦1000万吨、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万吨。依托六盘水、毕节、黔西南、遵义等优质煤炭产区,以煤制烯烃、醇醚和煤炭气化、焦化等深加工转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毕清(毕节、清镇)、六兴(六枝、兴义)新型煤化工基地,黔北氯碱化工基地,六盘水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安(龙)兴(义)普(安)循环经济煤化工基地,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化工基地,盘南煤化工基地。完善桐梓金赤煤化工项目一期、老鹰山煤化工项目一期、天福煤化工项目等一批在建项目。积极推进盘县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基地项目、盘江煤电集团盘北焦化和盘南煤化工项目、绥阳煤电化基地项目、习水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焦化产业水平。按国家产业政策彻底淘汰焦化、电石落后产能。重点实施黔桂天能公司130万吨焦化扩能改造及50万吨煤制天然气液化和5万吨苯加氢、华能焦化公司焦油及尾气综合利用、兴仁金大地公司焦炭及尾气综合利用等项目。磷化工控制磷系复合肥产能规模,有序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到2015年,全省磷化工总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投资300亿元;磷矿石1500万吨,磷酸500万吨,其中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高浓度磷复肥控制在800万吨以下;磷石膏及磷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黔中经济区北部聚集,构建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织金磷化工产业带。重点建设福泉磷化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织金磷煤化工基地,开阳-大水磷煤化工园区,息烽磷化工工业园,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提升现有矿山配套能力。重点建设瓮福公司矿山二期接替、开磷公司矿山技改扩能、息烽磷矿露天转井下采矿技术改造等项目。发展精细磷化工。重点实施瓮福集团电子级磷酸、碘氟回收,开磷集团公司食品级磷酸,锦磷公司织金精细磷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开磷集团公司磷石膏制砖,瓮福集团公司磷石膏制硫铵、磷石膏板等一批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橡胶及其他调整橡胶工业产品结构,压缩斜交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子午线轮胎,开发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发展高性能V带、高强度皮膜、汽车无级变速带等橡胶配件,力争在开发新品种方面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重点扶持无汞电解二氧化锰和锑、锌、汞、锰、碘、硒等金属和非金属无机化工产品。扶持发展以五倍子、烤烟、辣椒、山苍籽、油菜籽、杜仲、银杏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限制发展不具规模优势的一般通用型碳酸钡产品,鼓励开发系列化、规格化、专用化的精细碳酸钡(钡盐)产品。装备制造业以技改重大项目为突破,促进企业聚集发展;以主机带动为重点,促进配套产业链延伸;以国防企业为依托,促进军民结合、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3%以上,占全省工业比重提升到15%,力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排位中上升2-3位;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遵义轻卡及微型面包车等低排量汽车生产基地,毕节力帆骏马载重汽车和农用车生产基地和贵阳客车、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其他专用车生产基地等三大汽车基地建设。到2015年,达到45万辆车、400亿元产值。大力发展飞机及飞机零部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铁路车辆及备件、新装备及零部件等七大装备系列,积极发展船舶制造、低压电器、磨料磨具及钎具等。大力推进以中型涡桨多用途通用飞机整机研发生产为重点的安顺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和航天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贵阳小河园区和遵义茅草铺园区)建设。重点实施毕节力帆骏马载重汽车、遵义航天成功微型车、安顺贵航轿车改造、万达和云马易地建设、詹阳重工易地技改,以及振华集团新型功能材料及电池产业化、贵阳海信公司3D模组及整机一体化等项目有色产业以控制总量、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技术改造为重点,推动铝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控制电解铝和氧化铝规模,大力发展深加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到2015年,铝钛及深加工总产值1000亿元、累计投资800亿元;氧化铝460万吨/年、电解铝260万吨/年,铝加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年;海绵钛产能扩大到3万吨,形成钛深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黄金16吨/年、增加黄金储量80-100吨。加快麦坝矿区50万吨/年、猫场矿区(0-24线)120万吨/年等铝土矿地下开采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清镇广铝80万吨/年氧化铝、清镇广铝40万吨/年电解铝、遵义氧化铝扩能改造等项目。重点建设贵阳铝深加工、遵义铝钛深加工基地,积极推进贵阳-安顺航空铝钛带材加工项目建设。实施贵州铝厂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产业化、今飞轮毂600万只/年汽车铝合金轮毂产业化、中铝公司与上海恩远20万吨/年铝板带箔、广东凤铝年产10万吨铝合金材料加工、江苏达进LED铝合金支撑架、华恒机械年产80万套发动机部件、六盘水双元铝业10万吨/年铝板带箔加工等铝深加工和遵义钛业高纯钛、高钛铁及其他钛深加工项目。加快发展黄金工业。加大黔西南黄金资源开发力度,加快黔东南、铜仁、安顺、六盘水等地黄金资源勘探,加快原生矿开发利用,推进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3个产金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中外(合作)锦丰公司烂泥沟、贵州紫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银洞、贵州金兴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紫木凼、黔西南金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戈塘等金矿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贞丰长田、兴仁回龙、普安泥堡等金矿。建材产业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加强研发、增加品种,产业升级、扩大规模。到2015年,全省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完成150亿元;水泥产量达8000万吨,墙材产量达400亿块(折标砖)以上,预拌混凝土产量达 2000 万立方米,年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达1000万吨以上。水泥。重点发展以消纳大宗工业废渣为主的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省水泥产能的90%以上。基本淘汰机立窑产能,鼓励在城市周边及工业废渣集中地建设年产60万吨以上能力的大型水泥粉磨站。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省内前五强水泥集团的水泥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达到30%以上。墙材。加快淘汰实心粘土(软质页岩)砖和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砖厂,在工业废渣富集区和城市周边,鼓励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重点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烧结制品、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粉煤灰蒸压砖、石膏板和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以及各类自保温墙材等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材产能占全省墙材产能的80%以上。配套发展墙体保温、隔热和砌筑、抹面砂浆等材料。混凝土。加大城镇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力度,加快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鼓励预拌混凝土能力相对过剩地区的企业向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促进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再利用技术,重点发展利用废渣微粉生产的高性能混凝土。化学建材。加快发展高品质、多品种的PVC管材、PVC门窗、铝塑门窗等制品,满足节能建筑和城市地下通信、电力等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支持发展各种新型内外墙涂料。其他建材制品。重点发展汽车玻璃、颜色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光伏玻璃及超薄、超厚、镀膜、中空、真空、安全、车用等平板玻璃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建筑陶瓷。积极发展保温隔热防水材料,支持以工业废渣为原料生产微晶玻璃、岩棉和岩棉制品等高端产品。烟酒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贵烟”和“茅台”品牌带动作用,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完善结构,提高档次,拓展市场。到2015年,烟酒产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其中“两烟”500亿元,白酒500亿元;累计投资300亿元;卷烟规模300万箱,“贵烟”产销总规模达到100-120万箱,“贵烟”品牌在高档卷烟(一、二类烟)行业排位进入前10名;烟叶850万担;白酒产量达30万千升(茅台酒产能达4万千升),“贵州白酒”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烟草。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聚焦贵烟、做实黄果树”,提升品牌价值,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加快毕节卷烟厂技改、贵定和兴义烟叶库建设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进贵阳卷烟厂打叶复烤生产线技改项目,铜仁、六盘水、黔南、毕节等卷烟物流中心、烟叶库房及烟叶基层站(点)建设项目,毕节、遵义、贵阳、铜仁、黔南等复烤厂打叶复烤线改造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白酒。在“贵州茅台”品牌的引领下,打造 “贵州白酒”品牌形象。盘活存量,做大总量,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重点建设茅台酒“十二五”期间新增2万吨、鸭溪酒5万吨/年、青酒1万吨/年、金沙窖酒厂1万吨/年、董酒8000吨/年、安酒6000吨/年、习酒新增1万吨/年、匀酒1万吨/年、贵酒1万吨/年等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黔北、黔中、黔南3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仁怀白酒工业园建设。钢铁产业合理规划布局,适度扩大总量,优化品种结构,加强节能降耗,提升产品质量,发展特钢、精品、新品和钢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整合重组,优化提升铁合金等配套基础产业。到2015年,冶金行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500亿元以上。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生铁1100万吨、粗钢1200万吨、特殊钢300万吨、钢材1100万吨、铁合金300万吨、工业硅85万吨、电解金属锰50万吨。钢铁。重点实施水钢老厂区结构调整建设,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煤-钢-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建设和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新特材料循环经济易地技改三大项目和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异地建设、遵义县福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节能环保技改项目。铁合金及工业硅。按照“产量不减、市场不丢、扶优汰劣、渐次调整”的思路,实施“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引导铁合金(工业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到2015年,使25000KVA以上的矿热电炉占铁合金矿热电炉总量80%,精炼炉容量不低于5000KVA,大型企业工艺技术装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解金属锰。集中布局锰矿富产区域集中的铜仁,适度布局黔东南州,少量布局遵义县、红花岗区,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鼓励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新兴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到2015年,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30%;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5%以上,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新材料。重点发展金属及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做大做强高纯海绵钛、钛锭、钛合金、高性能铝合金、高纯电解锰等产品;以高性能聚合物结构功能材料开发为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材料;建设以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锰合金、镁合金、新型改性聚合物、纳米材料为重点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软件与集成电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发展以片式电子元器件、厚膜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推进软件业与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的融合;启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试点,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支持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保产业、节能技术和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污染物治理适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发展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及生物环保材料与药剂等。新能源。重点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核能等清洁能源。优先发展沼气、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垃圾发电等生物质能;在资源相对丰富的乌蒙山一带和苗岭一带建设若干风电工程项目;优先发展光伏发电;启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新能源汽车。优先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及中大型储能电池等关联产品,培育以汽车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发展,实现与现代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有机融合。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立足我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大力发展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和旅游商品。到2015年,以食品、民族制药及旅游商品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累计投资300亿元;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总产值达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民族制药总产值达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旅游商品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民族制药。打造民族制药贵州品牌,做强做大现有的“益佰、神奇、百灵、同济堂”四个著名企业品牌,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以上企业15家,建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个。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材、药品、生物制品、天然保健品和医药商业。选择一批人工栽培技术成熟并有一定种植规模的药材品种,扩大GAP种植规模,加强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与控制;鼓励和支持血液制品及生物检测试剂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滋补壮阳、食品添加剂、美容化妆品、减肥产品等和民族保健药酒;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医药销售网络;重点实施益佰工业园区建设、同济制药生产线改造、信邦制药改扩建等项目。特色食品。依托“老干妈”公司为代表的辣椒加工企业,建设辣椒加工产业聚集区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名优茶、有机茶等为重点建设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发展精制茶、茶饮料、茶叶籽油等产品;优化植物油、调味品、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培植环保型、有机型、生态型和原产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开展畜禽产品、肉制品系列加工,加快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开发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扩大生产规模。旅游商品。以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品创作为重点,挖掘、整理、保护、提升和推出一大批蕴含浓郁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品牌和产品。大力培育旅游商品领军企业,支持旅游商品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加快旅游商品设计、制作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大师级贵州名创、名匠等能工巧匠。筹建1个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及工业遗址旅游博物馆;建设10个旅游商品公共服务省级示范平台;扶持100个旅游商品优强企业、专业市场或创业基地;开发1000个旅游商品新产品;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滚动支持1万户旅游商品专业经营户。主要保障措施积极用好用活国家现行政策,加强行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推动结构调整、重点产业振兴、节能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组织申报一批重大项目和需提请国家帮助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具体要求,争取国家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环保、价格、出口退税、物资储备等方面的支持。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实施与我省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标准和政策,做好国家和省鼓励类产业、企业及产品的确认工作,研究制定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标准。加大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扩大投资加大财政投入,省、市(州、地)、县(市、区)都要按照“整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设立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资本金注入、补助、贴息以及奖励,用于重点产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信息化、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创业与发展、节能降耗、工业园区建设、扶持企业上市等。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大对工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推动中小担保机构联合重组和增资扩股,支持设立再担保机构,探索建立各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助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在城市规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好工业发展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实行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年度计划单列,保障优势项目优先供地。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或工业聚集区集中,鼓励园区、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加强工业用地储备,盘活用好存量土地,对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和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50%执行。对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执行。加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和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及评价考核制度,加强节能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和指导。把好能耗增长源头关,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环保、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用地和信贷等方面政策进行审核,按照行业规划实施总量控制。加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完善循环经济项目审核程序,以项目为载体,选择重点振兴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重点企业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积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强化项目建设,实施项目推动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导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谋划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全力推进项目库建设,建立省、市(地、州)、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四级项目建设储备库体系,常年筛选、滚动储备。切实强化项目落地工作力度,对符合我省工业产业发展的项目,在审批、用地、环评、规划等手续办理一律开设快捷通道,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实行统一受理、提前介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资、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并实施企业联合重组政策,以现有中央和省属大型企业为依托,引进中央企业入黔,推动联合重组。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基础知识点
- 大数据地震预警系统安全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案例分享试题及答案
- 坚持学习提升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能力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风格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双边市场与证券投资分析的试题及答案
- 复习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的重点内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信息披露规范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备考指南试题及答案
- 教学改革课题申报书范文
- 2023年初中生物竞赛复赛试卷及答案
- (WORD版可修改)JGJ59-20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完整版
- DB37-T 5222-2022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
- 市政道路投标方案设计大纲
- 肠梗阻-PPT课件 (2)
- 报批稿20160301-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多品种脂肪醇(酸)产品项目
-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金融专业
- 铝合金牌号对照
- C6-5-2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 管道夜间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