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doc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doc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doc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doc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变色龙教学设计契诃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找出文中奥楚蔑洛夫对小猎狗和赫留金6次不同态度和判定的语言,分析这些语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对比的作用。3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2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有意义的主题。(三)情感目标1培养高尚的人格,热爱社会主义社会。2领会文章的讽刺语言艺术。【学法引导】1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2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刻画“变色龙”这个形象,其目的是表现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及难点: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二)疑点: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何会有这些变化?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三)解决办法:教学时要适当介绍背景,加深学生对沙俄腐朽黑暗统治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小说刻画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是当时黑暗社会的代表。【课时安排】 2课时【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2根据情节,学生分角色扮演小说人物。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作了解性阅读,把握作者思路。2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第一部分内容。(二)整体感知导语:变色龙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其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沙皇的这些爪牙媚上欺下,对平民百姓是一副嘴脸,对贵族老爷则是另一副嘴脸。1解题: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变色龙”,变色龙本是晰蝎的一种,小说的内容不是说明晰蝎如何,而是借这种动物颜色多变的特点,喻指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性格特征。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2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查清字词,(1)应掌握的字劈开(p)戳(chu)戮(l)胚子(pi)蔑(mi)恐吓(h)(2)应掌握的词: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完全不切实际。洋溢:充分流露。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娇贵:看得贵重,过度爱护。3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作者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划分课文的段落,了解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627段)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也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全文的最后两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三)教学过程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2结合有关词语,弄清“案子”发生的地点、情况,“案子”双方的身份。地点:木柴厂门口。情况:狗咬伤了人的一个手指头,人打瘸了狗的一条腿。案子双方的身份:“原告”:首饰匠赫留金;“被告”:白毛的小猎狗。3“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一处的环境描写给人的感受怎样?作者描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压抑。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这里的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一片沉静”、“一个人也没有”,写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门无精打采地敞着”,用拟人手法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喻成“饥饿的嘴巴”,形象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语意双关,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指沙皇的统治,语含讽刺意味。4找出第一节描写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的句子及作用。“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军大衣是按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新”和“跟着巡警”显示了他威风凛凛;但跟的只有“一个”巡警,又端着“一个”筛子,这就显得不伦不类,和威风凛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收到了讽刺的效果。“没收来的醋栗”暗示了军警宪兵横行,老百姓的自由和财产得不到保障的时代背景。(四)总结、扩展第一部分为我们刻画了当时沙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军警当道欺压百姓,由一件小事却被奥楚蔑洛夫借题发挥,小题大作,大耍威风,讽刺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腐朽。【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明确目标1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师生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理解课文的线索。2奥楚蔑洛夫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二)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要求读出语气、语调。2讨论奥楚蔑洛夫“变”的根据。“小狗的主人到底是谁”也是本文的线索。3讨论奥楚蔑洛夫作了几次判定,几次变色?分别是怎样判定,怎样变色的?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据不知是“谁家的狗”。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第三次判定(1417段):狗是“下贱胚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据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第四次判定是(1820段):称是娇贵的动物,用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狗!”第五次判定(2123段):“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作出判定的根据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第六次判定(2427段):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作出判定的根据厨师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这一部分生动描述了奥楚蔑洛夫“断案”的几次变化,在光天化日之下,作者让奥楚蔑洛夫六次判定,五次变色,作了淋漓尽致的丑恶表演。 分类 变化次数狗的主人对狗的评价对赫留金的态度1 不知是谁 野畜生、疯狗、弄死肯定被狗咬了2像是将军的小狗是钉子弄破的,鬼东西3不是将军的下贱胚子受了害,绝不能不管4是将军的名贵、娇贵的狗混蛋,怪自己不好5不是将军的野狗、弄死算了(不予表态)6将军哥哥的不赖、怪伶俐的早晚要收拾 4作者在描写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六次判定的过程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细节描写刻画很成功,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分析概括他的性格。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并由学生总结。(1)“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这段文字写的是奥楚蔑洛夫听了赫留金的诉说之后的神态和诺言。这时他不知是谁家的狗,从“严厉”“咳”“绝不轻易”等词语来看,他是准备借这个案子来“大耍威风”。(2)“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他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明明是只有一个跟班的小警官,听口气好像不知手下有多少人;明明是街头巷尾常发生的事件,“却要打个报告上来”。还要加上“马上去办,别拖!”仿佛是一个大官似的,真是“官气十足”。(3)“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刚刚肯定赫留金“受了害”,马上又说:“怪你自己不好”,可见“见风使舵”速度之快。(4)“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拼命地套近乎,拍马讨好,“洋溢”“温情”,“趋炎附势”之急溢于言表。”(5)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用“你”和狗直接对话,打着哈哈学狗叫去逗狗,卑劣无耻之态跃然纸上。5在刻画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时,他的态度前后迥然不同,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作用。奥楚蔑络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对狗和狗的主人、对案子的处理意见,每一次变色,就形成一次对比,作者通过对比,让两种互相矛盾的语言交替出自同一人物之口,把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变色龙”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6三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所谓“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绝不会是保护人民的,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7第三部分中描写围观群众的“哈哈大笑”有何作用。这个句子既是故事结局的一部分,写赫留金受到讪笑,也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丰富了主题,围观群众嘲笑的是倒霉者赫留金,而并不嘲笑奥楚蔑洛夫那一番欺软怕硬的无耻表演。作者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8文章结尾奥“裹紧大衣”这是第四次写军大衣,与前三次所表现的奥楚蔑洛夫的心理有何不同?第四次写军大衣,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第一次写他穿一件新的军大衣出场,这件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因“判”错了狗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第三次“穿大衣”则是他心惊胆战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总结:课文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三)总结、扩展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对话描写奥楚蔑洛夫的性格,运用对比的手法,对狗、狗主人和赫留金不同态度,每变一次色,就形成一次对比。作者通过对比,让两种互相矛盾的语言交替出自同一个人物之口,把“变色龙”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1注意区别形近字并给它们注音,组词。敞_()娇_()呵_()敝_()骄_()河_()戳_()蔑_()戮_()篾_()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要求在生活中选择一件平凡的小事表达重大的主题进行写作训练。九、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1作者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戏剧革新家。他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到第一次革命的过渡时期。他的祖父是解放的农奴;父亲是小杂货店老板,性情非常暴躁专横。契诃夫的童年就是在极端专制的封建家庭里度过的,所以他从小就仇视专制统治,向往进步和自由。在中学和大学学习时期,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文艺作品,接受过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对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有了较深刻的了解。1890年,他又到沙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认识到专制制度的腐朽,这一切对他的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他创作中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契诃夫从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生中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短篇小说如万卡普里希别叶中士一个官员的死变色龙哀伤苦恼乏味的故事决斗装在套子里的人姚尼奇农民在峡谷里等,中篇小说如草原第六病室未婚妻等,剧本如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他常常通过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2时代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3鲁迅先生对作者的评价。“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虽然作者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普通之所谓趣闻却又截然两样的。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生瘤的化装,蹩脚的跳舞,那模样不免使人发笑,而笑时也知道,这可笑是因为他有病。”十、随堂练习“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在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1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的作用。_2从奥楚蔑洛夫的变化中,可以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请加以概括,并找出相应语句。_3简述奥楚蔑洛夫对狗对人的态度在这段文字中的具体表现:对狗_对赫留金_对狗的主人_【参考答案】1“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