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标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宗法制萌芽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周朝形成了完整制度。下列对其制度理解正确的有内容是严嫡庶之辨、明长幼之分 按照血统远近以分享权力的制度力图避免权力、财产继承的纷争 以周王姬姓贵族排斥异姓贵族a. b. c. d.1939年该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城郊,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所铸。3.关于右面的图文材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该文物出土地区曾是西周的政治中心b.这是西周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c.青铜礼器反映出这一时期礼制的成熟d.甲骨文是该时期文明特征之一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a b c d.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太平天国领导层中的先进分子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b.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c.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d.先与保人议定,年每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 右图是某学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a. 北魏的均田制b. 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c.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d. 中共的土地改革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社会变革之理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时期,蒋介石在与纽约时代记者蒂尔德丁的一次谈话中,警告说:“敌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领土是不可侵犯的,中国是打不垮的。”关于材料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b临时政府有能力赶走日本侵略者c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的民族意识 d国民政府为此付出了努力与牺牲1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基于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是 a号召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b与国民党政府签署“双十协定” c与国民党代表举行北平和平谈判 d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作战右图为解放战争时某一阶段战争形势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b人民解放军从内线打到外线,在外线大量歼敌 c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横渡长江,进军全国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采取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b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c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 d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1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英国学者安东尼亚弗雷泽编著的历代英王生平中写道:“1701年,(议会)通过了一项嗣位法,这个法案除了其他内容外,保证要由新教徒继位,而且未经议会允许不得离开王国”。这一法案a开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和限制王权的原则b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d从法律上根除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可能性8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德当时政体相同 b作者当时受外务部派遣出使法国 c作者对原因记述准确 d记述对研究公社革命有一定参考价值19右图是世界帝国兴衰丛书德意志帝国,人们研究德意志帝国初期 的历史,正确的史实是“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开始出现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产生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a b c d0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图8是他们列出的研究提纲。该研究的主题应是a英国殖民帝国的兴衰b法国近代政治的演变c德意志的统一与强盛d美国的崛起与繁荣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22.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a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 b制定武装起义方针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计56分)(分)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处于明清时期,西方则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近代历史阶段。中西各国政治上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变迁。 材料一 明清两代为期五百多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是极不平常的。它苍黄翻覆,屡有兴衰交替,又是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而这五百年西方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社会的变迁却相对缓慢。 (1)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分)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前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后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旧制度必须变革,否则它就会被新的社会所淘汰这就是议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怎样影响了英国的民主化?(4分) 材料三 革命派较立宪派更早地对专制制度进行了否定,主张必须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实现民主政体。立宪派对专制制度的否定不但较晚,而且主张以合法平和的手段争取实现君主立宪政体。在变革专制政体方面,二者显然存在着彻底与否、坚决与否之别。然而,二者间并非质的差异,而是对专制制度进行否定的量的差异。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 (4)分析晚清时期的革命派和立宪派政治主张的异同。(4分)说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功与道。(4分)(2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初)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省,其遗制也。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材料二:第一条第十款:无论何州,不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进口税或间接税,但为执行该州检查法令所绝对必要者不在此限无论何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另一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条约,除非已实际遭受入侵或遇到该不容缓的危险,不得进行战争。第六条: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宪法修正案第十条: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引自美国宪法材料三:“中国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孙中山,巴黎,19111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采取行省制度的原因及行省制度的发展过程。(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简述其对美国的积极意义。(10 分) (3)结合材料三和史实,从背景、目的、实践方面分析孙中山先生主张在中国采用联邦制度“最为相宜”的观点。(分)5.(1分)清末民初,西方政党观念传人中国,很多先进知识分子都主张在中国建立两党制,但在如何构建两党制的问题上却分歧严重。下表是当时关于构建两党制的几种观点及杜亚泉(清末民初重要启蒙思想家)的评论。 观点依据评价民吏两党说中国向行专制,官吏之权威慎重,宪政之实行以后,民气日长习于威福自恣之官吏,为拥护其固有之权势计,必出死力以争之,而民间急进之士,欲促宪政之进行,决不能不排除其权势。政党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利害关系的不同。在当前中国,官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始终处在变动之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而没有完全分化。因此,以此作为构建中国两党制的基础,并不牢固。南北两党说中国南北两方,气候风土,地势物产,迥然不同;其人情风俗、言语思想、品性才能等亦各具特长,而各异其倾向。故向来政治上,必分为南北两党,各依其居住之地域,以结合团体,而争政权。政党以地域为界限,政党往往蜕变为地方人士互相倾轧的工具。民国政治兵马权重而法律权轻,金权兵权相互为用,再加上结党营私,必然带来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的恶果。摘编自李阳华杜亚泉的政党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部分知识分子主张“民吏两党制”和“南北两党制”的主要依据。(分)(2)依据材料对杜亚泉的政党思想加以评价。(分)4 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卷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标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计56分)(分)(1)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怎样影响了英国的民主化?(4分) (3)分析晚清时期的革命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