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霞).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霞).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霞).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霞).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咏雪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2、解释加点的字词。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雪骤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因风起: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答: 诗句: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加点的字词。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相委而去: 家君: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答: 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答: 7、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 8.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加粗的词。无信:无礼:引: 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9.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 尊君: 家君: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10链接中考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04恩施)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答: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答: 05厦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尊君在不? 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答: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答: 2008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_1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答: 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9翻译下面句子。(4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_ 感受:_ 2010年山东济宁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三、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9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 10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11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12 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俭朴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安静无法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干必须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增长,意志随时间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解释加点词语。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2、翻译划线句子。 3、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4、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 _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缀行甚远 一狼仍从 屠大窘 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目似瞑 数刀毙之 恐前后受其敌 断其股 一狼洞其中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盖以诱敌 犬坐于前 屠暴起 意暇甚 意将隧入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 (2)译: (3)译: (4)译: (5)译: (6)译: (7)译: (8)译: 3填空。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答: 5.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6.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7.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三、“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 解释词语意思崩坠( )果( )只使( )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3、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外文言阅读测试题一、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注:檘(p),同敝,困,疲劳。()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日夜恒鸣()然而不听()()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二、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操,琴曲。蹀躞(dixi),踮着小步。()解释下面加点词。伏食如故()不合其耳也()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三、南桔北枳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解释下面加点词。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缚者曷为者也()齐人也,坐盗()所以然者何()()翻译下面句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四、伯牙破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解释下面加点词。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终身不复鼓琴()()翻译下面句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五、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兔走触株( )因释其耒而守株( ) 冀复得兔( )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六、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七、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行乎( )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 (3)累寸不已( )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羊 子 大 惭 乃 捐 金 于 野 而 远 寻 师 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 (2)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八、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谁可而为之/可以为师矣B解孤非子之仇邪/夫君子之行C国无尉/国人道之D孔子闻之曰/求闻之若此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答: 九、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