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产业发展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有点通讯业、商业饮食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委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我国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第三产业的 发展是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意义重大,对于鄂尔多斯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物的实现作用深远。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直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已超过第二产业,达6080%,而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在20世纪70年代末仅为20%;2006年仅为39.5%。所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节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重点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一)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有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表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促进地区发展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跨越,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化社会跨越。在这两个过程中,第三产业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手段发挥作用,推动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工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从而实现产业高度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二产占GDP比开始超过一产比时,意味着工业时代来临,当三产业GDP比重开始超过二产时,意味着三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离现代化目标更为靠近。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尽快完成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二)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鄂尔多斯市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性工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楼后生产力的制约,资源综合开采和利用水平低,设备落后,工艺简单,经营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总量小,第三产业比重小,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在这种状况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工业发展的整体层次和发展质量,可以促进产业链条延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资源性产业的持续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转变”。(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投资结构和财政收入结构等。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6年鄂尔多斯市为5.3:55:39.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7.1%。与发达地区相比三产无论从相对数还是绝对数(增加值320.4亿元)都显得弱小。从地区结构看,鄂尔多斯是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平衡,市区较快,东胜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已达70%,而杭锦旗只有29%。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三产发展快,而农村牧区三产发展滞后。从投资结构看,2006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5.9亿元,一产为13.8亿元,二产402亿元,三产200亿元,三产投资偏低。从财政收入结构看,2006年,财政总收入145.9亿元,二产和三产的收入分别为79.2亿元和66.6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4.3:45.7,三产贡献率偏低。所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 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大,涉及门类广,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据专家估算,在一个比较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关联系数为1:50以上。目前我市由于人口转移压力大,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对相关部门的关联带动作用和本身独特优势,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安排较多的劳动者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五)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鄂尔多斯本世纪头20年内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这就意味着收入水平要达到一定标准,生活质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也要提高到一定程度。从居民需求角度看,按照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观点,在人的基本生存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自身价值观实现的需求、被社会尊重的需求等精神需要就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从而出现由物质到精神的多层次需求。从消费结构看,当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水准,即温饱解决后,居民社会性消费要求成为时尚。这种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改善生活质量的发展趋势必然滋生出许多消费、许多产业。如文化教育、消遣娱乐、游览观光、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六)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完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使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产权等资源要素按市场供求情况更好地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好的效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市场主体企业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为企业提供更便捷和搞笑的服务,从而加快资金产品等资源要素的周转速度,促使企业制度的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效率;从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市场体系的发育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有利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尽快成熟,对于完善市场体系作用至关重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平抑收入两级分化,推进收入分配猪肚趋向公平合理完善;加快发展保险也为核心的服务也体系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总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重点、目标、原则 根据鄂尔多斯第三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鄂尔多斯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抓住当前第三产业的关键时期,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为导向,以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目的,立足于优势区域带动、城镇带动、大企业带动、大行业带动、大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三大工程,突出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科技、信息、房地产、社区、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市政 服务业等十个中带你行业,力争实现“五大目标”,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第三产业体系。 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是:1. 坚持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要以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前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2. 坚持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原则。第三产业发展必须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础出发点,以扩大就业为主导渠道,正确处理发展技术密集型服务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公益型服务业和经营性服务业的关系,努力拓展发展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 坚持突出特色与比较优势原则。必须立足与比较优势,突出以基础资源开发、羊绒加工、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为服务重点的发展思路,实施重点突破,增强辐射功能,发挥带动作用。4. 坚持改革推动与开放拓展并举的原则。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引进竞争机制,规范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产业和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以积极进取的状态参与国内外竞争。5.坚持发展第三产业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我市民营经济的活力和优势,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拓展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的进入途径,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公用设施建设,积极投资开发物流、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民营企业跨区域联合,实施租凭、承包、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经营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 6. 坚持依靠科学手段,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的原则。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的第三产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第三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第三产业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0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15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基本构筑起适应现代经济与现代生活方式需要的、服务领域宽广、服务供给增加、内部结构优化、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增强的第三产业体系,把我市建成自治区的旅游大市、文化大市、运输大市,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产业的重点行业和布局规划: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行业:1.对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全面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信息通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市政公用行业。2.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主要是科技服务业。3.与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主要的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和金融保险业。 按照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第三产业的布局是:构建三大产业群、一个中心区域、六个城镇发展带额第三产业新格局,形成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和阿镇为中心区,以其它六个旗政府所在地和开发区为城镇发展带的服务支撑体系。即以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三大产业群为突破口,形成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和阿镇为中心区域的绒纺、生物制药、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以准格尔旗煤电、重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以杭锦旗氯 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以鄂托克旗 高新材料、高载能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以鄂托克前旗中蒙药材、乳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以达旗煤电、重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以乌审旗天然气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支撑体系。 第三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西部文化大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入自治区前列。建设运输大市,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 要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改造提升成陵、响沙湾、恩格贝三大旅游区景观设施,加快开发建设黄河峡谷、阿尔寨石窟、白眼井、萨拉乌素、秦直道遗址等一批旅游重点景区工程,引进、发展各类旅游项目、休闲产业,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高吃、住、行、游、购、娱的整体服务水平。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组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争创旅游产业优势,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12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5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80亿元。建设文化大市,要实施“民族文化建设”工程,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影视创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积极举办鄂尔多斯成吉思汗国际文化节、草原文化节等知名节庆活动,扩大文化宣传,开拓文化市场,推动鄂尔多斯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传播集团公司,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突出建设城市核心区七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西部文化大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入自治区前列。全市人口广播覆盖率达96%,电视覆盖率达94%。建设运输大市,要引导各类资金投资物流产业,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货物配载、汽车维修、生活服务、运输信息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仓储配送中心和大型商贸城建设,培育物流营运主体,拓展物流市场腹地,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做大做强物流业。提高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鼓励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发展,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第二节 鄂尔多斯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对策一、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济发展,使鄂尔多斯第三产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五”以来,第三产业保持高速高位运行态势,对全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拉动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又一主导力量。 目前,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一下特点:1. 第三产业总量加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表一 鄂尔多斯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发展状况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总量(亿元)220.4320.4420.3504612720.5830.7速度(%)30.119.818.719.417.916.414.8占GDP比重(%)40.1414245.650.559.964从表1重可看出,第三产业总量规模快速扩张,由2005年40.1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830.7亿元,增长了7.7倍多,年均增速38.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尤其是近三年达48%左右,增速明显的为2005年到2009年,平均年增速4.25个百分点。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4亿元,突破500亿元,2、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额贡献持续提高表2 鄂尔多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情况 年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一产贡献率%7.4-0.411.26.86.82.90.9二产贡献率%66.352.545.242.646.659.762.0三产贡献率%26.347.943.650.650.637.437.1第三产业ui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大小,可用生产总值量中的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即贡献率来衡量。从表2可看出一产对GDP贡献率趋于下降,二产三产对GDP贡献率趋于上升,符合产业结构递进规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特点。此外,从财政收入看,“十五”期间,第二产业主体拉动和第三产业强力拉动是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的显著特点。“十五”期间,财政收入来自二产三产的贡献率猛增到65.6%和30.5%。2006年,三产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猛增到46.3%。从税收情况看,2005年全市国税收入59.4亿元,三产实现收入19.3亿元,占全部税收入32.5;地税实现收入19.3亿元,占全部国税收入32.5%;地税实现收入37亿元,三产实现收入11.8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36%。2006年全市税收收入124.4亿元,第三产业已成为税收主要来源之一。 3、第三产业创造的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全社会从业人员净增11.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11.5万人,第二产业增加8.9万人,第三产业增加14.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3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比为36.1%服务也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由1995年的19.9%上升到37.7%结构较为科学合理。可见,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和转移农牧区人口的主要渠道。表3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三产业从业人员情况表 年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一产从业人员(万人)43.444.345.137.633.531.9二产从业人员(万人)12.512.713.516.920.321.4三产从业人员(万人)16.41819.324.629.230.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6年的23.6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34.8亿元,增长4.7倍,年均增速达41.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1%。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保持较快投资增长态势,完成投资203.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3%。5、重点地区实现跨跃 东胜区随着城市核心区建设力度的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家用轿车销售火爆,餐饮业、金融保险及担保典当行业繁荣活跃,城市化率90%,有力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全市发展的排头兵。2011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1.7亿元,同比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04亿元,同比增长16.4%;居民消费价格完成110.4亿元,同比增长75.8%;财政收入达50.5亿元,同比增长69.8%;从业人数11万。6、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比重达45%以上。2011年,在交通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的铁路、公路运输,非公有制所占份额达89%;在商贸流通业中,非公有制占份额达71%;在房地产业中,非公有制所占份额达785.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机制上的优势,成为第三产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二、 鄂尔多斯第三产业优、劣势分析(一) 优势1、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导力量2006年,我市三产业增加值320.4亿元,占GDP的41%,对财政收入贡献率46.3%,位居全区第一。由于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大量的煤炭、天然气、化工等产品的运往外地,交通运输仓储业继续保持第三产业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发展稳重有升。2006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完成28515万吨,同比增长32%;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完成277亿吨公里, 38%;全社会客运量完成2251万人,同比增长4%;全社会客运周转量完成1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各类机动车辆总数达到368540辆,其中汽车190019辆。邮电通讯业市场享受型需求大幅提高,消费观念发生重大改变,对通讯、网络服务等上档次的需求大幅增加。2006年,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17.03亿元,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8.4万户,ADSL用户4.5万户。商贸流通业对第三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7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49.7亿元,同比增长15.8%;餐饮业完成28.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他行业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7.3%。城镇居民消费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381万人次,同比增长22.95;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25.5%;房地产业持续升温,市场销售状况良好;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三产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居全区第一,达46.3%。三产已成为打动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导力量。2、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非公有制经济涉足金融、房地产、中介服务、现代商业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社区服务、非义务教育等新兴服务业。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17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总人数的71%。在传统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8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在第三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3、 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明显 鄂尔多斯市 悠久,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是内蒙古民族古典史诗巨著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的诞生地,是世界上蒙古民族礼仪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随着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目前已初步形成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为主题,以文化产业为先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发展格局。大文化建设基础扎实: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上自然遗产保护地遗鸥自然保护区和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有全国旅游四十佳成陵;有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6家、2A级景区6家;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9个。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5. 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有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十五一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发展高位运行,城市化率由2006年的43%提高到2011年的57.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一市二区、三个组团”城市体系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交通运输仓储业、商贸流通服务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内部结果趋于合理。工业化进程加速,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高技术信息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及不断延长的产业链是工业今后发展的主要重点,必将加大对技术信息融资等的服务需求,也会扩大对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需求,促使第三产业规模扩大提升。 (二)劣势 1、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服务业比重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小;生活服务业比重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小;盈利性服务业发展快,非盈利性服务业发展慢。从服务供给结构看,福利型、事业型、自我服务型服务业占比重较大,具有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比较少。从地区结构看,城市发展快于农村牧区,东四旗区快于西四旗。从主导产业看,发达地区第三产业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我市仍以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 物流业和三农三牧服务业发展缓慢,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很难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实现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多功能一体化动作,影响了区域市场体系的建设。农牧区科技、教育、信息、卫生、金融等服务业滞后,龙头企业缺乏,制约了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发展质量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市第三产业虽经多年发展,但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仍只有41%,低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60%以上的水平。2006年鄂尔多斯市三产占GDP比为41%,呼包二市分别为55.3%和42.3%。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质量较差,在发挥呼包鄂金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典范作用方面有一定困难,尤其是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方面的制约。这些都与我们要培育的产业集群、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不相适应,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不相适应。 3、吸纳劳动就业和转移农牧区人口能力较弱“十一五”期间全市转移农牧区人口25万人,平均每年转移5万人,再加上外来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这就使我市人口就业压力增大。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就业最具优势的产业在我市作用发挥不充分,“蓄水池”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2006年,全市就业人口14488人,其中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仅1.1万人。第三产业还存在管理水平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一些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差,劳动环境差等问题,需在以后发展中,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才能实现第三产业的跨跃式发展。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今后第三产业要围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思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寻求发展路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质量和层次水平要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的科学高效管理转变,使三产总量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对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继续提高,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吸纳就业人口的渠道明显拓宽,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以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鄂尔多斯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工业园区、历史文化古迹、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培育经济增长点。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配套机构、管理人员投入力度。形成以响沙湾、恩格贝和七星湖为中心的库布其沙漠板块、以阿尔寨石窟为中心的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板块、以萨拉乌素古人类遗址、巴图湾水库为中心的毛乌素沙漠板块、以薛家湾为中心的准格尔工业观光和黄河峡谷旅游板块、以东胜、成陵、上湾为中心的绒纺、煤炭工业观光及蒙古族祭祀文化板块。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经营”的旅游发展格局。要发挥政策支持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培育旅游业主体,引导社会投资旅游业,发展旅游业。要开发旅游线路,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要积极开发并完善以东胜区成陵为中心的两条精品线路,加快建设万家寨、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秦直道遗址等一批独具魅力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的规模档次和市场占有率,注重旅游产业与地区民族文化特色的结合,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加大政策倾斜性,培育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要注重与周边城市、重要城市的地域联合和交流,争取旅游客源,抢占旅游商机;要丰富旅游产品,健全服务设施功能,提高吃、住、购、行、游、娱的整体服务水平以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要不断开发旅游新项目,逐步形成文博会展、体育健身、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感受等各具特色的旅游系列;要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点。到201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50万人,旅游总收入60亿元,占全市GDP比6%,占第三产业的15%,将旅游业打造成为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培育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市要依托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市。要通过实施“民族文化建设”工程,培育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影视创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等产业发展。要继续加大对文化科技教育等的基础设施投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进入文化产业,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要培育文化市场,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精品,增强对外辐射性和吸引力;要科学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引导规范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融合,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以文化精品和个性特色产品赢得市场,以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谐发展;要注重培育文化开拓型人才,集、管理、素质、能力为一体,形成一支觉悟高、有战略眼光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文化型企业家队伍;要打造一支与工农牧业密切联系的文化产业集群,培养民族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引领文化潮流,彰显文化特色,体现文化个性;要注重与工业、农牧业和城镇化建设基础服务业的联系,使文化产业更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要创造优良的制度政策环境,扶持引导文化产业,培育鄂尔多斯文化精神,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市。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运输大市交通运输业是工业和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为。交通运输业发展落后,就会形成对工业中下游产业和农牧业的瓶颈制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型企业创新制度体系构建
- 2025年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化学检验员高级工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2025年河北科技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生理学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SMIC ERP BPR项目软件版本升级正式变更 语法错误变更 2-3-098-某大型企业SAP ERP方案11
- 2025黑龙江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JGJ-T188-200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教案
- TGDCMA 022-2024 信用园区评价规范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安徽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真题
- 主题班会: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赏析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
- 香港(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