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11(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一)【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题号一二附加题总分262728得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和“汉朝革命”分别是指()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c宗法制、推恩令 d分封制、察举制2“中国2 000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2 000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结论()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态度 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3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d用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英国史研究专家程汉大教授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其贡献可谓首屈一指。”“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的最主要表现是()a创立和发展政党及政党制度 b创立和发展内阁及内阁制度c创立和发展议会及议会制度 d创立和发展分权和法治原则5有人把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万家岭大捷、百团大战、黄土岭伏击战、常德会战列为抗战七大经典战例。这说明()a这些战役歼敌数量多,影响重大 b国共军队在正面战场并肩作战c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 d国共两党都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6自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不仅被各国无产阶级接受和传播,而且资产阶级理论学家也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如有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a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服务于不同阶层7某同学收集了一枚纪念章,同学们观看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b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d港澳地区派人参加了新政府建设8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说,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主要因素是()a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友好关系 b中日经济交流活动的加强c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 d中日关系的正常化9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直是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追求。中国为此作出的努力是()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 b一切问题都提交联合国协商解决c主导建立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d建立区域性军事组织对抗大国10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反映了()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1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其从北意大利发展到荷兰,最后到达英国和美国。其中,从荷兰发展到英国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 b英国拓展市场,加快了城市化c英国改革议会,完善了民主政治 d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2“(明洪武)二十二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明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这些规定反映的政策()a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b保证了人们社会地位的公平c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d阻止了社会贫富现象的出现13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涌现。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可可,以及各种当时鲜为人知的蔬菜瓜果,如花生、向日葵、西红柿、辣椒、南瓜、菜豆、菠萝等,在16世纪中叶后,通过各种渠道传至旧大陆各地区。这说明在欧洲发生了()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c通货膨胀 d商品危机14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该观点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该观点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该观点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该观点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61988年,邓小平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理顺物价”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影响是()a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经济发展 b提高农产品价格,调动农民积极性c物价下降,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 d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17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并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材料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外源性 b地区差异性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18二战结束后,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如在德国,婴儿刚出生,父母就可以得到抚养费;大学生可申请助学金;失业者领取救济金;退休者享有养老金;死亡者还可以得到丧葬费。下列对此制度的评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在市场经济原则指导下建立的 b这一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c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d这可以彻底消除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协调发展19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出现“福利国家”;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b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c杰出的人物会影响历史的发展过程 d“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20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区域集团化程度加深 环境污染日益突出a b c d21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到一个人注重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他曾经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a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与禽兽相同 b禽兽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c有德行的人应遵守法律坚持正义 d古希腊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情操22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23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把树干熏成黑色。原先可以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到19世纪末,黑色类型已由不到1%上升至90%以上;灰色类型则从90%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情形可以论证进化论中的()a自然选择 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 d遗传和变异242012年12月,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对莫言的文学写作风格有重要影响的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魔幻现实主义a b c d25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流行音乐的常青树、摇滚乐队“甲壳虫”前主唱保罗麦卡特尼用一首hey jude结束整晚演出,引发了现场8万人的大合唱。有网友评论说:“听到这首歌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穿越整整半个世纪,属于the beatles(甲壳虫)的歌声仍然能触及全世界的灵魂。”这种音乐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a浓郁而强烈的民族特色 b优美舒缓的音乐节奏c更加通俗化的表现形式 d爱国主义思想的表达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新执政的“贤才”,孟轲提醒他们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孟轲这样的主张,表现了对贵族势力的让步,跟法家彻底消灭贵族阶级的主张和措施,形成鲜明对比。孟轲的这种主张,是由奴隶主贵族转化的地主阶级的主张;法家的主张是由商人小生产者转化的地主阶级的主张。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地主希望由奴隶主贵族转化成为封建贵族。所以他们还要保存某种旧的制度。他们和旧的贵族还有密切联系,所以对于他们,还要尽可能敷衍。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材料二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后来又恢复了君主制。好像它的目的没有达到。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光荣革命”后的君主制虽未革面却已洗心,它在骨子里已经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革命乃是资本主义文明强大到一定程度的一个特殊的标志。英国革命虽非轰轰烈烈,却能扎扎实实。它体现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体现了科学、教育对迷信的胜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法权对中世纪特权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革命确实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编世界全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轲与法家在对待旧贵族的态度上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后的君主制虽未革面却已洗心,它在骨子里已经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英国革命“扎扎实实”的理由是什么?(4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据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表。(单位:%)财政支出项目1960年1970年1980年国防、对外军援、退伍军人补助38.028.022.0社会保障、收入保障、保健、住宅和社区发展18.124.933.4教育13.817.817.0卫生、公安、文化4.75.24.1运输7.35.85.4空间研究、自然资源、农业、邮政补贴4.94.84.2一般性政府开支5.56.85.6利息5.54.77.1对外关系与援助1.60.90.2其他0.60.91.0材料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材料三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各自呈现的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推出这种举措的原因和目的。(6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3分)(3)在材料三中,苏联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它与英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规定有何差异?(4分)28.解放思想是现代化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在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敬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摘编自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材料二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摘编自郑丽平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材料三 可以说,由于现代化的属性决定,思想解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摘编自杜艳华思想解放助推中国现代化(1)依据材料一指出时务报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的认识。(4分)附加题:考生根据本省情况选择其中的试题作答,其分值根据本省情况计入总分。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进行了全方位的变法,但最终却是以失败而告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元丰年间的枢密院检详官梁焘曾指责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摘编自姚治勋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以下是节选的郑侠流民图。材料三王安石明确提出,要像唐初魏徵辅助李世民那样,“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中国安宁,夷蛮顺服”,达到在北宋中叶再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摘编自姚治勋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个人原因和根本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2分)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效果反差很大,据此谈谈你对变法的认识。(2分)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善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画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即不可能也,亦不可望也。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1913年3月)材料二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摘编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1)材料一中的“良善之政治”指的是什么?为何出现“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污秽如故”的现象?(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的表现。分析“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为日本奉行的是由陆军左右的“大陆战略”,它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投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