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墙撑锚使用手册.doc_第1页
桩墙撑锚使用手册.doc_第2页
桩墙撑锚使用手册.doc_第3页
桩墙撑锚使用手册.doc_第4页
桩墙撑锚使用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汉桩墙撑锚CAD使用手册第3章 桩锚CAD的使用桩锚CAD软件是天汉基坑工程系列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的设计对象是基坑工程中的桩墙撑锚结构,能模拟整个施工过程,计算各个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弯矩及位移,能根据输入信息与分析结果自动生成桩身与梁冠配筋设计方案,并以图形方式直观地表达给用户。3.1 天汉桩锚CAD的主要功能与理论模型天汉桩锚CAD的主要功能与理论模型如下表。表3.1 天汉桩锚CAD的主要功能与理论模型天汉桩锚CAD主要功能(1)对桩(墙)锚(撑)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可以分析的支护结构包括:a、悬臂桩排或悬臂连续墙结构b、由单或多排内支撑杆件作支撑体系的桩排或连续墙结构c、由单或多排锚杆作支撑体系的桩排或连续墙结构(2)进行锚杆长度设计,并输出桩锚结构的立面图、剖面图、锚杆参数明细表(3)进行桩身配筋、冠梁配筋设计,并输出支护桩大样图、桩身截面配筋图、冠梁截面配筋图(4)验算桩底的抗隆起安全系数理论模型(1)极限平衡法。按正工况顺序进行分析。包括:a、适于悬臂结构的极限平衡法b、适于单层撑锚结构的等值梁法c、适于单层或多层撑锚结构的自由端法(2)弹性抗力法。采用增量荷载法,按工况(包括逆工况)顺序进行分析(3)地质模型采用横向均质地质模型,主动区与被动区可以输入不同的指标,因而可以对有基底加固的情况进行分析。每一土层有“水土分算/水土分算”属性。当采用总应力法时,所有土层相应的土压力均按水土合算计算;录采用有效应力法时,只有为“水土分算”的土层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土压力。(4)超载分为半无限均布荷载和局布荷载a、半无限均布荷载从分布起点开始向主动区无限延伸b、局布荷载只分在从起点开发的分布宽度范围内,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分布c、荷载有作用深度属性。荷载大小是指作用在该深度的附加荷载大小。土体自重总是从地面算起d、荷载对土压力的贡献按45度扩散。其土压力零点是指没有荷载时最终开挖深度对应的土压力零点。规定5.2.6中(b)、(c)两种投影模式的分界线为土压力零点按=45度对应的分界点天汉桩锚CAD中涉及9大类信息,见表3.2。表3.2 桩锚结构信息分类表信息大类主 要 参 数工程模式信息工程名称、计算剖面、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分析方法模式、单层支撑时自由端等值梁模式。土层信息(1)每一土层的各项参数,共10项。(2)计算剖面1层或多层土层信息。荷载信息(1)每项荷载的各项参数,共6项。(2)计算剖面0项或多项坡顶荷载。土压力计算模式与地下水信息土压力分布模式、总应力/有效应力模式、被动土压力折减系数、坑内外地下水位、隔水帷幕深度。桩墙信息桩/墙结构选择、圆形/方形桩选择、桩径、桩长、弹性模量等。撑锚信息(1)每层锚杆或支撑的各项参数,共9项。(2)计算剖面0层或多层锚杆、支撑或其组合信息。桩顶边坡信息桩顶以上土层各级边坡的坡比、坡高、平台宽。坑中坑信息包括坡高、坡比、平台宽等。坡高为负值时表示坑底堆载。逆工况信息(1)每个逆工况涉及的支撑折除、回填、换撑等信息。(2)计算剖面1个或多个逆工况信息。3.2 天汉桩锚CAD的用户界面1、总体界面天汉桩锚CAD是典型的Win32软件,有统一、友好的界面风格。其操作界面如图3.1所示。图3.1 天汉桩锚CAD总体界面与所有win32软件一样,桩锚CAD操作界面包含: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工作区和状态提示栏。工作区采用切分视图方式,左侧视图为信息编辑输入视图(也称输入视图),右侧视图计算结果视图。两个视图的大小可以通过分裂条随意调整。2、菜单桩锚CAD的菜单栏包括:文件、显示、缩放、添加、编辑、分析、分析结果、窗口和帮助等主菜单项。如图3.2所示。图3.2 桩锚CAD的菜单(1)“文件”菜单项主要负责文件新建、打开、保存、资源导入、DXF输出等工作。(2)“显示”菜单项管理属性页、各种工具条和可视化编辑功能的开启与关闭。(3)“缩放”菜单项的子菜单项能对各个视图图形按要求进行缩放,这些选项(除“前一视图”菜单项外)都可以在鼠标的右键弹出菜单中找到。(4)“添加”菜单项的功能是负责向基本信息视图中添加荷载、土层和锚杆等可复合的数据(5)“编辑”菜单项的子菜单选项的操作对象都是本软件的特定信息对象,它可以对信息对象进行复制、特性匹配、顺序的前移后移、调出属性对话框和删除等操作。(6)“分析”菜单项的子项包括了本软件所有的计算功能,包括一次性进行极限平衡法与弹性抗力法分析、单独进行极限平衡法分析、单独进行弹性抗力法分析、极限平衡法实时分析、弹性抗力法实时分析和抗隆起分析。(7)“分析结果”菜单项用于控制在右视图显示计算后的各种形式结果信息。(8)“窗口”菜单项则是在软件打开多个文档的时候用于控制各个文档窗口的显示方式。(9)“帮组”菜单项用于显示软件信息,并提供本软件使用上的帮助。3、工具条桩锚CAD工具条中的所有工具按钮都可以在菜单中找到相应的菜单选项。它包括两部分:标准工具条和专有工具条,如图3.3所示。图3.3 桩锚CAD的工具栏(1)导入与输入按钮负责信息导入和显示信息的DXF输出。(2)视图缩放控制按钮负责显示视图的缩放控制。(3)属性页显隐按钮用于控制属性页的显示或隐藏。(4)鼠标拖拉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在默认状态下是否支持鼠标直接拖拉操作。(5)信息添加按钮用于添加土层、荷载、锚杆结构。(6)编辑按钮用于对结构信息可视化编辑。其基本操作方式是进入命令模式后,首先选择对象,然后根据选中对象的不同,进入相应的子编辑模式。(7)分析按钮用于实现对结构的计算分析。(8)结果视图控制按钮用于控制结果视图的显示对象。4、状态栏本程序的状态栏对于软件初学者来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分为坐标提示区、键盘输入信息提示区、命令状态与操作目标提示区。坐标提示区用于追踪提示鼠标位置对应的用户坐标。键盘输入信息提示区用于提示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命令、字符信息,这在编辑过程中输入坐标、特征值很有用,可以简化编辑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命令状态与操作目标提示区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操作的状态,以及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对于初学者,可以此为基础快速入门。状态栏见图3.4。图3.4 桩锚CAD的状态栏5、属性页桩锚CAD的属性页是参数编辑的重要界面,所有参数都能通过属性页进行编辑。本软件采用无模式属性页,用户在操作属性页的同时,还可以操作视图。属性页的显示与隐藏状态是可以控制的。当输入视图处理激活状态时,可以通过工具按钮或菜单控制其显示与隐藏。当输入视图失活时,即便是属性页为显示状态,也会被自动隐藏,以简化屏幕。而当输入视图重新激活时,属性页又会自动显示。无模式属性页共分8页,见图3.5。图3.5 桩锚CAD无模式属性页6、信息编辑视图窗口左侧的视图为信息编辑视图。只有一种显示模式,即总显示结构“基本输入信息图”,因此又称为输入视图。信息编辑视图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桩锚结构信息的高度可视化和通过可视的方式编辑信息。如通过鼠标拖拉,直接修改结构的位置,或通过鼠标直接选择对象等操作,都是在输入视图中完成的。输入视图显示的对象除结构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是用户操作用过程中所关心的信息,属临时信息,用于提示当前的命令状态、操作结果等,对用户的操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信息编辑视图如3.6。图3.6 信息编辑视图及提示信息7、计算结果视图窗口右侧的视图为计算结果视图。该视图只作为显示计算结果和结构设计,不支持鼠标拖拉模式。计算结果视图为分为6种显示模式。不同模式可由工具按钮或菜单进行切换。(1)结构信息的计算简图点击按钮,结果视图即切换到“计算简图”模式。计算简图相对于“输入信息图”,其桩顶放坡已处理成荷载;锚杆结构也等效为支撑等。结果视图的“计算简图”如图3.7。图3.7 结果视图的计算简图模式(2)结构信息的文本图形结构信息的文本图形是用文本与表格方式描述的结构信息。因计算简图不能表达结构所有信息,为便于信息的存档与备查,因此,将所有结构信息用文本表格的方式绘制。其虽不形向直观,但非常全面,非常准确。如图3.8。图3.8 结果视图的文本视图模式(3)极限平衡分析结果图形极限平衡分析结果图形如图3.9。a、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表示为每延米的计算结果。如图中159KN支撑力表示每延米的支撑力或锚杆水平力的标准值。b、图形的上部为文本区,包含工程信息、工况信息、分析方法模式、分析结果(最大值)。图形中部为图形区,表示土压力、桩身弯矩、桩身剪力沿深度分布的情况,以及撑锚力标准值。图形下部为计算结果的设计值表示区,包含了桩排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撑锚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c、上部文本区中,“UEDep=14.6m(step=2)”,表示极限平衡所求最大平衡点深度为14.6m,在第2工况(step表示第几工况)中发生。如果锚杆设置过低,则最大极限平衡深度可能不是在最后工况中发生。d、上部文本区中,“Mmax=210KN.m(dep=12.2m、step=2)”,表示所有工况中,桩身最大弯矩值为210KN.m。是在第2工况发生在桩顶以下12.2m处。e、上部文本区中,“Qmax=204KN(dep=14.6、step=2)”,表示所有工况中,桩身最大剪力值为204KN,是在第2工况发生在桩顶以下14.6m处。图3.9 极限平衡分析结果图形f、中部图形区中,包含每一工况的土压力、桩身弯矩、桩身剪力曲线。曲线的分布区域是自适应的,即会根据图形的值域自动调整轴标,使曲线总是分布在格网中部。g、下部设计值区,“最小计算桩长=16.5m”,指根据极限平衡桩长,按规定5.3.5式:,确定的设计桩长后,再按0.5m间距向上取整(如16.2m将取为16.5m)。“桩身变矩设计值=318KN.m”为每根桩的设计参数,用作桩身配筋计算的弯矩设计值,已考虑桩间距、分项系数和重要性系数。h、下部设计值区,“锚杆1轴向拉力设计值=227KN/根”为每根锚杆的设计参数,表示第1排锚杆的每根锚杆轴向接力设计值,已考虑间距、分项系数、重要性系数的影响。对于支撑结构,将表示为“支撑1轴向压力设计值=246KN/延米”,即支撑力表示为每延米的支撑力设计值。(4)弹性抗力分析结果图形弹性抗力分析结果图形如图3.10。a、弹性抗力分析结果表示为每结构单元的计算结果。如图中130KN支撑力表示每延米对应的支撑力或锚杆水平力的标准值,如果结构单元的间距不是1.0m,软件将自动转换为每延米的计算结果。图3.10 弹性抗力分析结果图形b、图形的上部为文本区,包含工程信息、工况信息、分析方法模式、正工分析结果(最大值)、逆工况分析结构(最大值)。图形中部为图形区,表示土压力、桩身位移、桩身弯矩、桩身剪力沿深度分布的情况,以及撑锚力标准值。图形下部为计算结果的设计值表示区,包含了桩排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撑锚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c、上部文本区中,“共分3工况(a=2,b=1)”,表示结构按3个工况进行分析,其中2个正工况,1个逆工况。d、上部文本区中,“aSmax=36mm(d=0m、step=2)”和“bSmax=44mm(d=0m、step=3)”,分别表示正工况和逆工况中桩身最大位移值。d表示最大值相对于桩顶的深度;step表示最大值出现的工况数。e、上部文本区中,“aMmax=263KN.m(d=11.0m、step=2)”和“bMmax=298KN.m(d=10.7m、step=3)”,分别表示正工况和逆工况中桩身每延米最大弯矩值。d表示最大值相对于桩顶的深度;step表示最大值出现的工况数。f、上部文本区中,“aQmax=119KN(d=8.0m、step=2)”和“bQmax=104KN(d=7.9m、step=3)”,分别表示正工况和逆工况中桩身最大剪力值。d表示最大值相对于桩顶的深度;step表示最大值出现的工况数。g、中部图形区中,包含每一工况的土压力、桩身位移、桩身弯矩、桩身剪力曲线。曲线的分布区域是自适应的,即会根据图形的值域自动调整轴标,使曲线总是分布在格网中部。图中水平向撑锚力为所有工况中发生过的最大撑锚力。h、下部设计值区,“桩身弯矩设计值:(正工况)=398KN.m、(逆工况)=450KN.m”为每根桩的设计参数,表示在正工况和逆工况中,发生过的桩身最大弯矩,并按规定考虑重要性系数、分项系数后的每根桩的设计弯矩,直接用作桩身配筋计算的弯矩设计值。i、下部设计值区,“锚杆1轴向拉力设计值:(正工况)=184KN/根、(所有工况)=184KN/根”表示每根锚杆分别在正工况、逆工况及所有工况中发生的轴向拉力设计值。对于支撑结构,将表示为“支撑1轴向压力设计值:(正工况)=200KN/延米、(所有工况)=200KN/延米”,其表示支撑结构每延米的设计值。j、下部设计值区,“第1道换撑(深度=3.5m)轴向压力计算值=175KN/延米”表示换撑每延米轴力设计值。(5)桩锚结构立面图桩锚结构立面图见图3.11。主要用于表示锚杆设计结果和施工图信息,包括桩锚结构立面图、剖面图、锚杆参数明细表和简要文本说明。图3.11 桩锚结构立面图(6)桩锚结构桩身大样图桩锚结构桩身大样图见图3.12。主要用于表示桩身配筋设计结果、冠梁配筋设计结果和桩身配筋结构图信息,包括支护桩大样图、桩身截面配筋图、冠梁截面配筋图及简要说明。图3.12 桩大样图3.3 桩锚结构的参数含义及编辑方式桩锚CAD软件支持多种方式的信息输入。所有的信息输入与编辑都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属性页中完成,它是信息输入与编辑的常规通道。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直接在屏幕上拖拉对象,鼠标选择对象后通过对象特有的属性对话框,或鼠标选择对象后用键盘直接输入某些属性值等方式完成信息输入。桩锚结构涉及以下几类信息:工程模式信息、土层信息、荷载信息、土压力信息、桩墙信息、桩顶边坡信息、锚杆信息和逆工况信息。下面重点介绍桩锚CAD涉及的各类信息的含义及其编辑途径。3.3.1、工程、模式信息1、参数含义工程模式信息是工程整体信息,它记录工程名称等基本信息和分析模式。主要包括:工程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安全等级)、分析模式信息、单层支撑极限平衡分析法模式。其属性页如图3.13所示。图3.13 工程模式信息属性页(1)工程基本信息中工程名称与计算剖面名称是用户自定义的,软件提供记忆功能,即用户用过的名称会保存在下拉列表中。(2)开挖深度是指基坑总的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与基底之高差。(3)根据用户选择的安全等级,软件自动提示规定要求的重要性系数。(4)分析模式是指对桩排分析采用的方法,极限平衡法与“m”法可以都选或只选一种。当选择“悬臂分析”时,不管结构信息是否有撑锚信息,软件也按悬臂结构进行分析。因此,用户不必为了进行悬臂分析而将撑锚信息删除。(5)“自由端法”或“等值梁法”用于控制单层撑锚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多排撑锚结构,即按“自由端法”求解。对于工程、模式信息,可视化编辑与对话框编辑是统一的,当鼠标捕捉到基本信息视图中的工程、模式信息对象是,鼠标会带上一个问号,单级鼠标即会出现该信息的属性对话框,提供给用户对信息进行修改。2、参数编辑(1)通过属性页直接修改。(2)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或“属性”模式下,通过鼠标选择输入视图中相应文本图形,即会弹出对话框供用户选择或修改。(3)工程、模式信息不支持添加、删除等操作。3.3.2 土层信息土层信息是基坑工程中需要用到的重要信息,它记录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土层力学与几何特性。其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14所示。图3.14 土层信息属性页1、参数含义(1)土层厚度是指土层下边界与上边界之间的高度差,对于不均匀土层取平均值。(2)土层重度是指本层土天然重度(3)被动区C、值与主动区C、值分别指基坑内、外土层强度指标。若不同,则可描述基底加固等对土层的影响。(4)“m”值为土层的水平向抗力系数。(5)摩擦力是指土层与锚杆砂浆体的极限摩擦力。(6)土层名称可以选择输入,也可以直接输入。软件关于土层名称具有记忆功能,输入新的土层名称后,下一次使用时可以在组合框底找到。(7)“有效应力法”属性是控制该层土在有效应力法时采用水土合算还是水土分算的方法计算土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当总的土压力模式为水土合算(总应力法)时,该属性没有意义。只有在总的模式为水土分算(有效应力法)时,才会根据本属性定义的“水土分算”属性,该土层范围内按有效应力法计算土压力。否则都用总应力法计算。2、参数编辑(1)通过属性页直接编辑,包括对土层每项属性的修改,以及对所有土层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属性页的“复制”功能是复制当前编辑的土层。“粘贴”功能是将已复制的土层信息取代当前编辑的土层信息。“前移”与“后移”可以改变土层之间的上下顺序。(2)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可以直接改变土层层厚,或通过对话框修改土层主、被动区的强度指标。(3)输入视图的“添加土层”模式,可以在土层中“添加”或“插入”一土层。(4)输入视图的“格式刷”模式,可以将土层除厚度外的属性应用到另一土层。(5)输入视图的“复制”、“属性”、“删除”、“前移”、“后移”等模式,可以对土层进行相应的编辑。3.3.3 荷载信息1、参数含义荷载信息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15所示。图3.15 荷载属性页(1)荷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限均布的,另一种则是局部荷载。对于无限均布荷载,它表示从起点开始向主动区无限分布,荷载的起始值与终点值相同。对于局部荷载则取其实际分布宽度。局部荷载的起始值和终点值是允许不同,即呈梯形分布的。(2)荷载的起点距均指荷载起始点和基坑边的距离。(3)荷载起点、终点值共同定义荷载大小。对于无限均布荷载,终点值无效。对于局部荷载,起点与终点荷载值不能同时为零。(4)作用深度指荷载作用线与自然地面的高度差。特别说明:本软件处理荷载值时处理为作用于本深度的附加荷载,即土层自重总按地面算起。2、参数编辑(1)通过属性页直接编辑,包括对荷载每项属性的修改,以及对所有荷载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前移”与“后移”只是改变荷载结构在图形上的相互关系。(2)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可以直接改变荷载起点距、作用深度、荷载值的大小等。(3)输入视图的“添加荷载”模式,可以“添加”1项荷载。(4)输入视图的“格式刷”模式,可以将荷载所有属性应用另一项荷载。(5)输入视图的“复制”、“属性”、“删除”、“前移”、“后移”等模式,可以对荷载进行相应的编辑。3.3.4 土压力计算模式及地下水信息1、参数含义这些参数是土压力计算计算的控制参数和辅助参数。其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16所示。图3.16 土压力计算模式及地下水信息属性页(1)土压力分布模式可以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模型”、“基底土自重不变”、“基底土自重不计”模式。(2)关于如何处理地下信息,可以采用“水土合算”或“水土分算”模式进行处理。(3)被动土压力折减系数用于控制基底被动土压力的折减。(4)当采用水土分算时,还需要输入地下水信息。地下水信息包括坑内、外地下水位。要求坑内水位不能高于坑外水位。(5)隔水帷幕深度到地面算起到帷幕底的深度。当采用落底式隔水帷幕时,隔水帷幕的深度不需要输入。2、参数编辑(1)通过属性页直接修改编辑。(2)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可以通过鼠标选择土压力计算的模式控制的文本图形对象,对土压力控制信息模式进行修改。(3)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当土压力按“有效应力法”计算时,地下水有关结构会显示。通过鼠标直接拖动可以修改坑内、外及隔水帷幕的深度。(4)在输入视图的“属性”模式,通过鼠标选中地下水图形对象时,程序会将“土压力”属性页显示出来,供用户通过属性页修改有关参数。3.3.5 桩墙信息1、参数含义桩墙信息是记录桩墙撑锚结构中桩墙自身几何特性与力学特性的信息。其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17所示。图3.17 桩墙结构信息属性页(1)工程中桩墙有两种大的类型,即桩排和连续墙,对于连续墙,其几何参数仅有墙长、墙顶埋深与墙厚三个,其计算面积与惯性矩都是指每延米墙体的计算值。(2)对于桩排结构,其几何属性还区分圆桩与方桩两种情况,当是圆桩桩排时,桩体几何参数有桩径、桩顶埋深、桩间距与桩长。方桩桩排结构的桩体没有桩径属性,但是有方桩的厚与宽两个特有几何参数,方桩厚是桩体垂直于基坑边方向的几何尺寸,而方桩宽是桩体沿基坑边方向的几何尺寸。(3)对于桩排结构的计算面积与惯性矩都是指单个桩体的计算值。截面参数可以自由计算,也可由用户直接输入。(4)桩墙对构的弹性模量通过选择混凝土等级的方式输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为标准确定。(5)通过“桩顶埋深”可以描述设置在一定深度的桩排。当“桩顶埋深”大于0时,用桩顶边坡信息描述桩顶土层开挖情况。计算分析时,将桩顶土层处理成超载。(6)桩排结构有桩长属性。对于极限平衡分析,桩长属性无效,对于弹性抗力分析和施工图,桩长属性将作有设计桩长。2、参数编辑(1)在属性页对话框中直接输入各项参数。(2)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下,可以通过鼠标直接修改桩长、桩径、桩顶埋深。(3)在输入视图的“属性”模式下,鼠标选择桩墙结构时,属性页对话框自动显示并切换到“桩墙结构”页。(4)桩墙结构属于单类信息,不支持“复制”、“删除”等操作。3.3.6 锚杆信息1、参数含义撑锚信息可以描述支撑和锚杆两类信息,因为在极平衡与弹性抗力分析中,其简化模式相同。撑锚信息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18所示。图3.18 撑锚信息属性页(1)撑锚信息属性可复合的信息。每个工程中可以没有撑锚信息,也可以有多层撑锚结构。特别注意:为描述因加固需要,在已施工的锚杆的上部再施工锚杆的情况,锚杆的施工先后顺序不是根据其设置深度确定,而是根据其设计的先后顺序。因此,锚杆的先后顺序十分重要。(2)设置深度是指撑锚结构设置位置相对于地面下的深度。(3)施工深度是指为撑锚结构施工时需要开挖的深度。要求施工深度不能小于设置深度,并且要求后施工的锚杆的施工深度不能小于已施工锚杆的施工深度。(4)刚度系数是根据锚杆长度或支撑结构确定。本程序关于支撑各锚杆的刚度是不相同的。对于锚杆,其刚度是指每根锚杆的刚度系数。对于支撑,其指支撑结构体系折算到每延米的刚度。因此,当锚杆的间距不为1.0m时,当能过“支撑/锚杆”改变结构类型时,刚度系数值会自动改变。(5)对于锚杆结构,还有预应力、水平间距、成孔直径、倾角等属性。成孔直径是指锚杆在灌浆之后的直径。2、参数编辑(1)通过属性页修改所有撑锚参数,也可以通过“添加”、“删除”按钮对撑锚结构的层数进行编辑。(2)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下,通过鼠标可以直接拖动撑锚结构的设置深度与施工深度。施工深度一般是根据设置深度确定的,所以改变设计深度时,施工深度会自动变改变。但拖动施工深度,撑锚结构的设置深度不会自动调整。施工深度不能超过基底,也不能小于设置深度。(3)对于锚杆结构,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下,还可以通过鼠标直接拖动,改变锚杆的设置角度。(4)在输入视图的“添加”模式,添加一排撑锚结构。(5)在输入视图的“属性”模式下,鼠标选择一层撑锚结构后,会弹出相应对话框。通过对话框,可以修改结构属性参数,也可以将锚杆结构变为支撑结构,或将支撑结构变为锚杆结构。(6)在输入视图的“上升”、“下降”模式中,可以改变锚杆施工的先后顺序。注意: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而不是位置顺序。(7)在输入视图的“复制”等模式下,可以对撑锚结构进行相应的编辑。3.3.7 桩顶边坡信息1、参数含义在桩顶埋深0的工程中,需要用桩顶边坡描述桩顶以上土体开挖情况。桩顶边坡可以有多级。对于桩顶埋深为零的情况,桩顶无边坡。在计算中,边坡信息是折算成地面超载处理的。桩顶边坡信息的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19所示。图3.19 桩顶边坡信息属性页(1)对于每级边坡,有三个属性,坡高是指本级边坡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必须大于0。(2)宽高比指本级边坡斜坡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不能小于0,即不能为倒边坡。(3)平台宽则指本级边坡平台的水平宽度。2、参数编辑与完备性检查桩顶边坡信息与其它可复合的信息不同点在于:边坡的总高度必须等于桩顶埋深。因此,在编辑边坡信息时,需要对边坡信息的完备性进行检查。(1)通过属性页,可以实现对每级边坡属性参数进行修改。在修改属性参数时不作完备性检查,但当离开“桩顶边坡页”时,则进行检查。如果边坡的总高度与桩顶埋深不相等,则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根据桩顶埋深信息自动更新边坡信息。如果选择“是”,则自动调整坡高,使桩顶埋深与边坡高度一致。也可以在离开“桩顶边坡”页之前单击“数据检查”进行完备性检查,或单击“自动更新”使两者信息一致。(2)在输入视图的默认模式,可以通过鼠标拖动边坡,来改变边坡坡级高、坡比和平台宽。特别说明,为确保边坡信息的完备性,在鼠标拖动编辑边坡信息的过程中,都进行完备性检查。因此,鼠标是无法将坡底拖到桩顶以下的。(3)由于完备性方面的要求,输入视图没有“添加边坡坡级”模式。边坡坡级的添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a、当桩顶埋深为0为,拖动桩顶,使之埋深大于0,软件会自动构造一级边坡。b、当原已存在边坡,通过拖动最下一级边坡平台线向上,软件会自动在坡底添加一级边坡。(4)在输入视图的“删除”模式,可以删除一级边坡,桩顶埋深大于0,且只有一级边坡时,无法删除该级边坡。(5)在输入视图的“属性”模式,用鼠标选中边坡时,软件将属性页切换到“桩顶边坡”页,以供用户编辑边坡属性。3.3.8 逆工况信息1、参数含义逆工况信息用于描述基坑开挖到底后,因结构施工需要而进行的回填、支撑拆除、换撑等情况。逆工况信息对“m”法有影响。其输入编辑属性页如图3.20所示。图3.20 逆工况信息属性页(1)计算项目中,可以不进行逆工况分析,也可以进行多项逆工况分析。(2)“拆除支撑号”指本逆工况需要拆除的支撑号,计算分析时,是将该层支撑原支撑力作为外荷载施加于结构上的。一个逆工况信息中,必须有一个拆除支撑号。结构体系中,同一支撑只能拆除一次。(3)“是否回填”用于控制本逆工况则否有回填。这“True”时,“回填模式”、“回填深度”及“回填土m值有效”,否则无效。对于第一逆工况,其回填厚度指从回填深度到基底的高度。对于非第一逆工况,其回填厚度为回填深度到其前逆工况已填深度的高度。因此,逆工况信息也是十分相关的信息。其先后顺序对计算分析有很大的影响。(4)“回填模式”可以是“弹性”或“刚性”回填。“刚性”回填用于描述混凝土浇灌等情况。刚性回填时,“回填m值”无效,程序中将m值处理为很大。(5)“是否添加支撑”控制本逆工况是否有新的支撑结构参与工作。其为“True”时,“支撑模式”、“设置深度”、“支撑刚度”属性有效。(6)“支撑模式”用于定义新支撑的模拟方式。可以是“弹性”或“刚性”。对于“刚性”支撑,其刚度系数值无效,程序中,将其处理为很大的刚度。2、参数编辑逆工况信息有很大的相关性,且不便于实现其可视化,对其编辑修改可以通过属性页来完成。通过属性页,可以实现每项参数的编辑,还可以实现逆工况信息的“添加”、“删除”与“检查”工作。3.4 桩锚结构计算分析与配筋设计桩锚CAD提供了多种计算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分析、弹性抗力法分析、桩底抗隆起分析,以及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锚杆设计和桩身配筋设计。这些计算分析功能通过点击相应的按钮或选取相应菜单项来实现。1、桩锚结构极限平衡分析用户通过点击工具按钮或选取菜单项“分析(N)”“极限平衡分析(UE)”,即实现对结构的极限平衡法分析。分析完成之后结果视图自动切换到极限平衡分析结果模式。2、桩锚结构弹性抗力分析用户通过点击工具按钮或选取菜单项“分析(N)”“弹性抗力分析(ER)”,即实现对结构的弹性抗力法分析。分析完成之后结果视图自动切换到弹性抗力分析结果模式。在进行弹性抗力分析时,需要对桩与极限平衡分析的桩长相比。若两者不一致,则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根据极限平衡结果更新桩长。因此,进行弹性抗力分析前,要求至少已进行过一次极限平衡分析。3、桩锚结构极限平衡和弹性抗力同时分析用户通过点击工具按钮或选取菜单项“分析(N)”“全部分析(All)”,即实现对结构同时进行极限平衡和弹性抗力分析。分析完成之后结果视图自动切换到弹性抗力分析结果模式。同时分析能确保两种分析方法采用的信息源是相同样的。4、桩锚结构极限平衡实时分析用户通过点击工具按钮或选取菜单项“分析(N)”“极限平衡实时分析”,可进入极限平衡实时分析模式。桩锚结构极限平衡实时分析其基本分析方法同常规极限平衡分析。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时分析模式,可以通鼠标直接拖动,调整锚杆设置深度与施工深度,软件实时地根据锚杆当前设置深度与施工深度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其分析结果也动态地在结果视图中反映出来。实时分析的好处在于:能动态地看到桩身弯矩、撑锚力随锚杆设置深度变化而变化,便于对桩锚结构进行优化。5、桩锚结构弹性抗力实时分析用户通过点击工具按钮或选取菜单项“分析(N)”“弹性抗力实时分析”,可进入弹性抗力实时分析模式。与极限平衡实时分析一样,可以通鼠标直接拖动,调整锚杆设置深度与施工深度,分析结果也实时动态地在结果视图中反映出来。6、桩底抗隆起分析桩底抗隆起分析按规定5.2.12条计算。因抗隆起分析结果较为简单,程序仅用对话框提示分析结构及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单击按钮或通过菜单“分析”“抗隆起分析”,即可进行桩底抗隆起验算。7、锚杆长度设计与桩锚结构立面图点击按钮或选择菜单“分析结果”“桩锚立面图”可进入锚杆长度设计模式。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