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问题研究姓名:顾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指导教师:王景斌20070501摘 要行政决策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行政决策法律制度不断健全,行政决策辅助机构逐步设立,行政决策手段日益现代化,多方面、多层次的行政决策的法治环境正在形成。但是,由于行政决策的过程并不规范等诸多原因,实践中违法行政决策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造成了重大损失。违法行政决策是与合法行政决策相对应而言的,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其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对公共利益或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决策行为。违法行政决策的原因包括人治思想的影响、政府非正当利益的驱动以及法律规制的缺失等。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最大限度避免违法行政决策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是法律对行政的控制。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对于保障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实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域外主要发达国家现行的行政决策体制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均已实现从非程序决策到程序决策、从非法治化决策到法治化决策的过渡。对域外各国行政决策制度的共性特征的考察将对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良好、完备的规范行政决策权力的法律的存在,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前提和保障。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要求行政决策的主体、内容,行政决策的程序,以及行政决策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责任,都应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加以固定。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再完备终究还是要由人来执行。因此,行政决策的法治化首先需强调对“人”的约束,即行政决策的主体和相对人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科学、公平、民主、效率的价值取向,以保证行政决策目的的正当性与有效性。另外,考虑到行政决策行为的自由裁量性,还应当确立起行使行政决策权力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行政决策行为在法律的范围内合理、正当地进行。关键词:行政决策:违法原因;决策法治化AbstractMaking executive decision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a countryExecutive decisions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interests of nation and people as well as thedevelopment of society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we perfect the executive decisionsystem,set up executive decision auxiliary mechanism,modem our executive decision means,and a lena executive decision making environment is oii the wayHowever,making executivedecision illegally occurs sometimes since the criterion is unclear,which leaves heavy losses tothe nation and peoplels interestThe illegal executive decision,which means the executive decisionmaker carries out anillegal action that can cause damage to public interest or the lawful rights of administrativecounterpart,is opposed to the legal oneThe causation of illegal executive decision includesthe ideas of role by men,government uneven interest drive and the absence of legal regulationMaking executive decision on a legal basis is the best choice to avoid the illegal decision,which derives from the idea of law to the control of the administrationMaking executivedecision on a legal basis has a important meaning for guaranteeing the executive decisionscientific and realising of democratization,raising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Although the executive decision system in theflourishing nation differs from each other,but all has already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nonprocedure decision to procedure decision,from irregular decision to regular decisionThe exsistence of good and comlete law system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of makingexecutive decision on a legal basisSo the subjec,content,procedure of executive decisionan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legal responsibility of decisionmaker,should be regulatedby lawAlso,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xecutive decision as science,equity,democracy andefficiency should be well defined so as to ensure the justification and validity of theadministrative objectiveBesides,in consideration of the discretion of executive decision,weshould establish som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o exercise authority within the lawKey words:Executive Decision; Illegal Causation;Making Executive Decision on a Legal Basis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鼬独 日期:地2:生丝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啊a垒 指导教师签名日 期:汹,啦盔日 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毛至斌、引 言政府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推动、控制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备国的实践表明,一个民主、廉洁、灵活、高效的政府,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市场自身的缺陷、市场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我国加入WTO的事实,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面临着大量纷繁复杂的行政决策问题以及艰巨的行政调控任务,需要制定各项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然而同市场机制的要求相比,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带4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决策质量低下、决策失误过多等等。随着我国行政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升政府行政决策的能力,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行政决策的失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如何有效地克服行政决策行为的现有缺陷,提高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水平和质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将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行政决策面临的问题、行政决策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是决策者、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规范方面的问题,并认为制度化是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完善行政决策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在这些理论探讨中却很少有人系统的提出“行政决策法治化”这一概念。他们或者将行政决策法治化作为与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并列的一个目标,或者将法律作为保障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的种技术性工具。多数学者都是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而不是法学的角度出发,其对行政决策法治化的问题偶有涉及,但都浅尝辄止,对行政决策的价值理念、基本原则等内容都没有详尽论述,对相对人的救济理论更是少之又少、几近空白。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拟从行政法学的视角,采用比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将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这一轨道进行研究。文中关于“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性建构”,是本文的重点和拟突破的难点。同时,文中提出了一些探索行政决策法治化实现途径的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对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建设有所助益。一、我国当代社会面临的违法行政决策问题行政决策是决策领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在行政管理活动蕴涵的领导、沟通、协调、控制、决策、人事任免等多项功能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最具主导性的一项功能。在一定意义上讲,行政决策是一切行政活动的先导,任何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行政决镱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发展。行政决策具有行政管理行为与法律行为的二重性。行政管理行为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与行政监督,其中行政决策是核心,这决定了行政决策首先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同时,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所必须遵从的根本要求和原则。行政决策具有法定性,必须从属于法律。本文正是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研究行政决策行为。(一)行政决策之涵义阐析“决策”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韩非子孤奋篇:“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其含义为;有智谋的人要由愚蠢的人论定他们的计谋,有贤能的人要由无能之辈评议他们的才干。但现代管理学上“决策”一词的涵义,则是源自于英文decision-making,意为作出决定或选择。行政决策,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法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掌握的行政信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作出决定的动态过程。行政决策的特点“,在于:第一,决策主体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决策的主体是具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组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它们拥有国家赋予的各种决策权力并对决策活动负责。第二,决策目标的长远性、公共性和非营利性。行政决策必须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依据。这种目标要反映和代表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发展利益和要求,要从国家的全局出发来处理部门和地区的社会事务,因此行政决策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和狭隘行为;公共性是指行政决策的基本目标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反映和实现公共利益,丽不能以牟取公务员个人、集体或部门利益为目标;非营利性是指行政决策不能像企业决策那样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第三,决策对象的宏观性和综合性。行政决策往往涉及整个国家或菜一地区社会生活的重大事项,具有全面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行政决策涉及的范围虽然广泛,但在行政法的视野内主要是对一些比较重大的行政事项或行政方案作出的最后选择,主要存在于行政立法等抽象行政行为以及行政计划、行政规划等比较宏观的具体行政行为领域。例如,重庆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中就将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编制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财政预决算、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十大项目列为需由政府决策的重大事项。第四,决策执行的权威性与强制性。行政决策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决策一旦制定,就将通过政府机构强制执行下去,并对利益相关人的利益产生确定不移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护利益相关人的利益以及利益相关人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寻求救济,就成为行政决策主体在进行决策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上述行政决策的特点以及行政管理行为的过程国来看;行政决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是行政活动的先导,一切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决策的体制不断完善,多方面、多层次的行政决策法治环境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优良决策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例如,对三峡工程的决策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经验。但是,实践生活中的反面教训也比比皆是一由于行政决策的过程并不规范,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政决策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造成了重大损失。(二)违法行政决策的表现及其危害违法行政决策是与合法行政决策相对应而言的,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其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对公共利益或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决策行为。违法行政决策主要表现为:违反法定行政决策范围做出行政决策的;没有行政决策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做出行政决策的;行政决策主体超越行政决策权限做出行政狭策的;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行政决策程序做出行政决策的等等。实践中,不少掌握决策权力的领导者缺乏科学思维,民主意识、法治观念淡薄,习惯于传统的决策方式方法,决策时不作深入细致研究,也听不进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少有的决策论证和听证,也往往是做样子、走过场,甚至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罔顾规定的决策程序,将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和群众意见之上,作出些脱离实际、违反法律要求的错误决策;还有些领导往往以地方或部门利益为标准行使决策权力,分割和肢解了行政权力;更有甚者,一些领导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旗号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决策难免失误”为借口推卸盲目决策、违法决策的责任。请看下面几则案例f案例10:位于武汉汉阳长江河道内的“外滩花园”,工程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曾以“我把长江送给你”的口号响彻武汉三镇。武汉外潍花园工程本是一个手续齐全的项目,房地产商不仅持有市政府审批的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投资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规划验收许可证等建房、售房所需的六个许可证件,还有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的审批同意文件。但因其修建于防洪堤内,直接违反了t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拆除势在必行。2001年12月,国家防总责令武汉将外滩花匿全。根据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行政管理行为的过程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及行政监督三个环节。案例来源:张先国、周梦榕,武汉外滩花园违法楼全部炸除,人民日报2002年3月31 El第二版3部拆除。2002年3月30日凌晨,外滩花园最后几栋楼房被爆破炸塌,至此,武汉外滩花园违法住宅楼被全部炸除。然而,加上住户补偿、爆破等费用,该工程总损失达到两亿元。案例20: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的南京紫金山观景台,由于严重破坏紫金山自然人文景观,于2002年2月1日被引爆拆除。紫金山观景台实际上是江苏省气象局的高水平观测站,规划时只考虑了观测效果,对景观问题并未作太多考虑。因此,自2001年3月观景台初露面目以来,就遭到广大南京市民的强烈反对,被称为“插在紫金山这个南京人绿肺上的一把尖刀”。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条例、南京市总体规划以及南京是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观景台所在的地点不应再修建任何建筑,南京市政府在国家级园林保护区兴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观景台,明显属于违法决策。案例30:2005年3月22日是世乔水日,然而这天来圆明园观光的游客却看到了一幕骇人的情景: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疯狂地破坏着圆明园的景观,所有的湖底在被挖开之后铺满了大片白色塑料,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原来,圆明园的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湖水下渗,要给这里2000余亩的湖底铺防渗膜。据称,由于气候干燥等原因,圆明园的管理部门每年都要花几百万元向湖里注水,为节省开支,又为保证湖水充足,圆明园的管理部门想出了这一防渗的办法。经游客举报及媒体曝光后,北京市环保局于一周后确认该工程没有经过环保部门审批。随后,圆明圄防渗工程被叫停。圆明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管理部门作为承担公共产品管理职责的行政主体,未经法定程序就在圆明园内部进行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湖底防渗工程,这一决策行为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上只是近年来我国权威媒体所报道的一些典型的违法决策案例,实践中行政决策违法绝非鲜见。由于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决策者有时置法律于不顾,只凭一时的政治热情或头脑发热“三拍”决策,导致决策屡屡失误,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造成了重大损失。如过去不顾科学和环境保护而一味地围湖造田、开山造田,向土地要产量、要效益,等到出现不良后果后再想办法,耗费的行政成本过大,甚至是无法弥补,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圈地运动”,一窝蜂地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形象工程,为此造成损害公共利益和相对人权益的例子也不少见。而行政决策一旦失误产生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后果时,往往难以言明责任,纠正失误。行政相对人也因此难以通过申请复议、提起诉讼或请求赔偿的方式来获得有效救济。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政府权威的普遍下降,人们也会逐渐对法律丧失信心,更谈不上信仰法律以及建设法治社会。(三)违法行政决策的原因分析违法行政决策表现各异,产生原因也较为复杂,其既有表层的原因,如“三拍”决。案例来源:傅达林,违法观景台是怎么盖到五层的,中国青年报2002年1月31日。o案例来源:赵永新,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保护还是破坏,(人民日报2005年3月28日第五版。4策、。首长工程”、“政绩工程”等,又有制度安排等深层次的原因即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机制的缺失。具体而言,产生违法行政决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人治思想的影响人治思想是与法治思想相对应而言的。法治是当代中国改革的最终目标选择,我国经济、政治及文化体制的改革,最终以法治化为体制的稳定样式。法治的基本要求是:(1)权自法出;(2)法大于权;(3)人从于法;(4):违法有责;(5)立法公平。人治是与法治相背反的一种治国方式,无论实行人治的是圣贤之士还是不肖之徒,人治都极易带来专制和任性。人治的基本精神在于:(1)法自权出;(2)权大于法:(3)人高于法;(4)责任失衡,治人者享有公开的特权且少有责任禁约,丽治于人者贝日有一连串的义务及其责任。嘲在我国,“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国的基本方略虽然已经被明文写入宪法,但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人治的传统依然根深蒂固。一些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对即使规定得十分具体的法律法规也常常置于一边,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主观擅断,而不是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另外,受长官意志至上的工作作风等因素的影响,决策主体缺乏对公众负责的精神。行政决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能够保障其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等必要形式,常常只体现菜一领导或管理者的意志而罔顾相对人的利益与要求。有些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为了追求部门或地方利益以彰显政绩,不惜以牺牲法律和民意为代价。这样一来,行政决策违反法律也就不足为奇了。人治思想不仅制约着行政决策主体,也影响着行政相对人。中国传统社会讲“为政在人”,“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几千年来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所导致的是人们对政府权威的盲目崇拜,“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人们仍未树立起“权利本位”的观念。另外,从行政决策的行为方式上看,行政决策大多是绝对的行政命令。这种专制的政府决策活动方式,直接导致了公众卑微的政治心理、冷漠或敌对的公众政治文化和期待清官的心理,并在上述这些因素的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恶性的互动关系。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政府法制理念上,政府把公众也只看成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看成是一个消极的、纯粹的管理对象。啪所以当法与政府权威发生冲突时。人们仍习惯性地遵从政府权威而非守法。可以说,被行政决策制约的相对人自身权利意识的薄弱,以及他们对政府权威的盲目服从,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决策违法现象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政府非正当利益的驱动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经济人,也会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利益可分为两类:政府的正当利益与政府的非正当利益所谓政府的正当利益是指政府自身应具有的法定利益,如政府作为机关法入为维护公权力自身正常运转所享有的利益等等;政府的非正当利益则是指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掺杂的不应有的、不符合法理意义的私利,如政府利用行使公共权5力之便,从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寻租等等。政府的正当利益则是行政权力优益性的应有之意,是应当予以充分保护并强化的;而政府的非正当利益则是必须予以坚决抵制的。但现实生活中,政府往往乐于追求这些不正当的利益,并利用行政决策、行政命令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合法形式加以掩盖。政府非正当利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地方和部门的利益以及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1)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市场经济下,政府工作人员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和操作者。虽然在理论上讲,要求其超脱地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出发,以客观公正的第三者身份来对待规则问题,但同时他又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经济人,是与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个体的利益价值和利益取向的。由于他们常被置于“公仆”的地位而不能明确追求自身利益,这就使他们的自利动机受到了限制,从而迫使他们采用制定行政决策等其他方式迂回地实现自己的利益。(2)地方和部门等小集团利益。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条块分割、地区隔绝,使得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形成人为的封闭。改革开放以后,条状管理系统仍部分保留了经济权力,原有的利益格局一时难以打破。随着地方政府和各地区利益的相对独立,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加剧,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如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区的利益,或限制本地区的企业、银行的资金流向外地,或实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政策等进入壁垒,把原本有望建立的社会统一市场肢解为分割的市场。而制定行政决策无疑是政府推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实施行政垄断的最简便易行、最有效的手段。(3)政府作为一个整体,也存在着机构的利益。政府机构的利益本应属政府的正当利益,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政府管理工作从社会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化、专门化工作,政府组织的特殊利益也就越来越突出。如政府规模最大化、部门支出的增长等都是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扩张行为。在我国,这种扩张行为造成政府枫构臃肿,财政开支和预算开支中的非生产性支出(尤其是行政费甩开支)比例长期居高不下,且难以遏制。丽这种不良后果又促使政府进一步追求更大的自身利益,由此形成恶性循环。3法律规制缺失行政决策作为行政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长期以来,行政决策一直是行政管理学的学者研究的重点,且大多停留在决策技术层面,很少有学者从行政法的角度提出对行政决策的法律规制,更遑论有一部法律对行政决策的制定主体、制定内容以及制定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了。总的来说,对行政决策法律规制上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第一,行政决策辅助机构有形无实。行政决策的辅助机构是指行政决策的参谋咨询机构,其存在可以极好地弥补领导者知识、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为行政决策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和保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着手为政府部门设立一系列的咨询辅助机构,如咨询政策委员会、政策研究机构、省(市)长特别咨询委员会等。然而,数量众多的违法行政决策行为表明,行政决策辅助机构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往往流6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决策辅助机构缺乏独立性。各级行政决策辅助机构一般都隶属于同级政府,其人员、财政方面都由政府安排,其参与行政决策的独立性令人怀疑。另外,专家咨询团和民主协商组织虽然在人身和财产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其本身与行政决策主体的利益错综复杂,受决策主体制约的成分非常多,因此他们所作出的咨询与论证很难与决策主体的意见相左。第二,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性不足,决策的透明化和民主化程度不高。根据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相对完整和规范的行政决策的程序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抉择方案;实施方案、反馈调整;全面追踪,评估提高。伽然而在实践中,行政决策过程中的确定目标、拟制备用方案和追踪评价等一些主要环节常常被忽视,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完全确立并受到重视。还有一些行政决策是在未能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的情况下,由领导者个人拍板决定的。这种决策因主观随意性大,屡屡出现主观决策、草率决策、重复决策、错误决策的情况。此外,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相关制度让国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行政决策的过程中民众参与程度低,一些重大决策不够透明,一般只将决策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民众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决策很容易脱离民情民意。第三,行政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违法决策责任难以追究。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实践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启动程序与配套制度,各种监督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使得违法行政决策不能得到及时纠正。比如,专门的监督机构监察、审计等部门,其与监督对象之间的关系还需迸步理顺,否则其监督职责与自身利益的相互矛盾将会大大影响行政监督的必要性与权威性。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许多政府部门都未能做到政务公开,导致社会监督渠道不畅,相对人难以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监督存在“盲点”和“虚监”现象。监督方式的虚置,进一步导致了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钧不对等或错位决策权力与决策责任相分离、决策责任主体不明确或对违法决策责任的追究不严格等等。这样一来,行政决策主体拥有权力并享有利益,但对滥用决策权力带来的违法后果却不承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行政决策的屡屡发生。7二、决策法治化:现代行政的必然选择从前文对行政决策违法原因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违法行政决策屡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对决策主体的决策权和决策行为的引导和制约不足。在现有体制下,决策主体不遵守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甚至缺乏规则和程序去遵守),行政决策的运行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过多的强调对行政决策权的保障而忽视了对其的制约。就制约行政决策权而言,最有效的手段当推法律,因为只有法律才是最理性、最可靠、最有可预期性和最具可持续性的非人格化的制度设计。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就是指运用法律调整和控制行政决策过程,即用宪法和法律来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规范决策程序,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力受到有效监督,从而保证行政决策在法律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以保障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核心是严格依法决策,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依据,不得超越法律,对违法的行政决策行为必须进行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论基础法律对行政的控制行政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行政法的一切问题都围绕这对关系而展开。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其行政法关注的焦点都旨在确定和有效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正如日本学者藤田宙靖所概括的那样:“这是近代公法学和近代行政法学上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可以说是关于近代法治主义在行政领域中应该如何适用,以及依法行政的理论应该以何种程度和什么方式来实现的问题。”嘲自19世纪行政法。产生至今,行政与法律的关系几经嬗变,但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这一本质却并未发生变化,只是依法行政这一概念的涵义随着国家任务的变化而略有不同。行政法的产生,是在法治国家理念获得广泛承认的年代,自由主义法治国家的行政观盛行。任何行使公权力限制公民权利的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在实证法律上找到明确的依据,此即“无法律即无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即是严格的“依法律行政”,将对行政权的限制系于狭义的法律之上。其原因在于,彼时国家的主要政策是求富,公民对国家期待的是“最少的干涉”,国家除了征税及维持治安外,无须再有其他任务。国家之任务,只有如夜警般的维持治安,正如俗称的“夜警国家”。自由主义法治国家的放任政策,虽然有助于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但却导致社会劳资阶级严重对立,贫富差距扩大。国家却不干涉这种畸形的发展,行政权萎缩无力、没有积极的作为,官僚化极为严重。这不仅不合乎平等的天赋权利,也不合乎人道精神,国家之任务于是扩张到照顾居于社咋文所言之行政法,是指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拘束与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法,而非不具备任何现代法精神的古典意义的行政法o8会弱者地位之公民。由此,自由主义时代极端消极的只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治安政府”,丕然一变为处处积极作为,对公民“由摇篮照顾到坟墓”的大有为政府。m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政府在于预经济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政府权力的寻租及严重的官僚主义等,此即与“市场失灵”相对而言的“政府失灵”。在这种背景下,依法行政的涵义再度发生变化。现代行政法不仅积极地防范权力的任意性、要求政府放松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而且还促进政府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人民的福祉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诚如著名学者王名扬先生所言,“行政法一方面给予政府有效的执行手段,另一方面控制政府的权力,政府只能依法行政,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行政法学的观点来看,行政好比一部机器,这部机器需要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但是机器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机器的动力越大,可能产生的损害也越大。动力和控制是行政活动中的对立统一,二者不可分离。”嘲就行政决策行为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并完善行政决策权力的监管体系,抑制以公共利益之名行私人利益之实的作法,处理好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相互协调关系,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如前文所述,行政决策是一切行政活动的先导,任何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依法行政必然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决策就是各级行政机关要根据法律规定行使权力、进行决策。在依法决策的过程中,法律是行政决策主体据以活动以及相对人对该决策进行评价的标准。现代行政要求行政决策主体的行政决策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则的规定,而且还应该符合法律原则与法理。这是因为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自由裁量权的缘故。现代行政主要表现为自由裁量行政,绝对的羁束权限行为是极其少见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又存在被滥用的可能。任何一种权力都具有一种无限延伸和膨胀的本性和趋向,这种扩张的力量是无止境的,除非受到其他力量的限制。就像孟德斯鸠所说,“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川”因此,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不能无限制、无规则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其除了要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在实质上符合法律的要求即达到合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自由裁量权不致越权或被滥用。这是实质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决策法治化所要实现的目标。(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现实意义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核心,行政决策行为的施行对其他行政行为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其施行的效果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行政决策的法治化,不仅有利于保障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实现,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保障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三者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行政决策法治化既是保障行政决策9科学化、民主化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要求行政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研究和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指行政决策的过程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行政主体应当在相对人进行充分利益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益综合,并形成民主的决策目标,防止决策的个人专断。正所谓“制度胜过慈悲心”,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通过法律的理性来保障。行政决策的法治化使得决策的方式方法以及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可以摒除决策中主观的、随意的种种因素,降低行政决策违法的几率。另外,行政决策的法治化还使得若有违法决策则行政决策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若受到侵犯也可运用法律手段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例如对于城市煤气、水、电等公用事业的提价,公路整治、城市规划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措施的出台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只有与公民之间建立起正常的沟通渠道,并通过举行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吸收公民的参与,并把最终结果公布于众,才能避免行政决策中的专制主义,也才能使政府作出的各项行政决策既能正确反映社会各种利益的要求,又能使政府行政决策的过程符合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从而使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得到有机的统一。行政决策一旦达到了这种统一,就可以使权威性的政府管理通过公民的参与而转变成为便民、利民、为民的民主、科学行政。2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效率就是指某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也即是说,少的投入带来多的产出,效率就是高的;而多的投入带来少的产出,效率就是低的。行政决策的法治化不仅可以使决策制度体系内部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协作配合,还能够促进决策制度体系与政府其他部门体系及市场之阅的关系要和谐共生、优势互补。自身内在诸要素或结构协调,主要体现为行政决策体制各子系统,围绕共同的决策目标和预定的方向,各司其职,相互照应,彼此促进,实现整体效能,完成决策任务。如决策中枢系统的统率与支配,信息系统灵敏准确的信息提供,咨询系统的明智、权威的辅助,审批监控系统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和正确抉择,执行系统的机敏快速应变(检验、修正和完善)和高效正确的实施等,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保障决策过程有效进行。行政决策体制各系统运转协调,将有助推动整个行政系统的完善和配合,达致行政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政府活力和效率的提高。“”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基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规则和原则体系也适用于我国。虽然从表面上看,WTO所涉及的多是经济贸易领域的规则和原则,但其宗旨却是在于消除各国对经济贸易的壁垒,建立起一个更为公平、公正以及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系。因此,这些规则和原则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政府行政作为而言、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为对象的。以WTO的透明度原则为侧该原则规定:第一,1n各成员方国内所有的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应提前公布,以便其他成员方国内企业、公民能充分了解和熟悉这些政策、法规,从而使这些企业和自然人有一个清晰透明的商业环境;第二,各成员方国内所有地方在实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时,必须坚持统一性原则;第三,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必须在指定的公开性刊物上予以公布,同时公布实施上述政策、法规的部门和执行程序。此即行政程序的公开化,办事透明化。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完全合乎WTO透明度原则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性、效益性,克服市场无序竞争导致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非计划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既定战略目标。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在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摒弃长期影响我国的人治思想,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2004年3月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提出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目标和任务。可见,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为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而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与核,C,一因为行政权力具有动用资源的最大力量、具有积极主导干预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私人活动的特性。行政权的诸多特点决定了其是法律控制的核心。“4作为行政活动先导的行政决策行为,其法治化不仅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意,同时也对依法行政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域外行政决策制度的考察与借鉴域外主要发达国家现行的行政决策体制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均已实现从非程序决镱到程序决策、从非法治化决策到法治化决策的过渡。本文拟从域外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行政决策程序两方面来探析域外各国行政决策制度的共性特征,以期对于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现有所助益。1域外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当代发达国家的行政决策系统,主要由中枢机构、咨询机构、监控机构和执行机构四种要素构成。“”行政决策的中枢机构即行政决策中心,主要由行政决策组织中的领导人员组成。美11国政府行政决策的中枢机构由总统本人及内阁成员组成;在日本,行政决策中枢是以内阁总理大臣为首的内阁会议;而在英国则是以首相为首的责任内阁。各国的行政决策中枢,一般采取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两种决策方式。采取总统制政体的国家,如美国,一般倾向于采取个人决策方式,总统掌握政府最高层次的决策权;采取议会制政体的国家,则倾向于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如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英国首相领导的内阁在进行最高层次的行政决策时,采取合议制。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为行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当代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重视行政决策咨询机构的建设。这些咨询机构有的是政府组织(或由政府建立的组织),有的是民间社团组织,它们大多数由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组成。在许多国家中,咨询论证已经成为行政决策必不可少的一大程序,如日本的行政程序法和信息公开法规定,凡政府重大事项的决断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咨询论证。行政决策的监督机构是指行政决策中枢机构之外对行政决策行为和内容进行监督控制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检查行政决策主体是否具有法定的职权,其行政决策行为与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决策方案是否公平合理等。政府的行政决策,在横向上要受到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非政府组织、广大公民(通过参与社会团体)的监督与控制;在纵向上,下级政府的行政决策要受到上级政府的监控,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决策要受到政府决策中心的监控。其中,非政府组织通过为政府的行政决策提供咨询论证服务以及决策听证等方式,来实现自己对行政决策的监督权。因此,行政决策活动的公开与透明,是这类组织实现其监督权的重要条件。行政决策的执行机构可以是政府组成部门、法定机构,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与私营部门。在横向上,一个行政机构可以执行本部门的决策,也可以根据法定权限执行其它部门的决策(特别是抽象行政行为方面的决策)。在纵向上,上级政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决策,但可以授权或委托下级政府执行或管理。2。域外行政决策程序域外各国行政决策的程序因其体制的制约而形式多样,但大多普遍重视行政决策程序的法制化,即将那些重大行政决策最重要的程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下面对各国颇具特色的行政决策程序“”进行介绍分析:(1)意大利层级决策模式意大利是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其中央政府的决策程序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往返式层级决策过程。其主要步骤是:由政府高层次机构(如部和内阁)对某一问题提出原则性意见,并将这一意见层层下达,落实到有关司(局)、处、科;作为国家决策过程中最基层单位的处、科,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领导层的意见,提出初步设想并上报到司;司对处与科的建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建设性方案并上报到部:各部由专门的立法办公室对司上报的方案进行合法性审核,以部的报告蓝本的形式由部长签署后呈报内阁;内阁按照政治利益的原则对决策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定后还须经国务会议对决策的过程及其基本原则进行合宪性审查;决策方案经国务会议审查后,送共和国总统批准并公布,形成正式的决策。12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意大利政府越来越重视咨询辅助机构的作用。般来说,凡涉及面较窄的问题,实行的是专业对口、有针对性的咨询;凡涉及面较广、较重大的问题,则实行多方面、跨行业的咨询。(2)日本协商决策模式按照日本宪法的规定,涉及宪法规定的重大政治、社会、j经济等问题的决策必须通过政府提案或议员提案的方式向国会提出,经国会立案审议、表决通过后由政府予以执行。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日本官民协商的咨询审议制度颇具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法定的咨询审议机构主要有审议会、审查会、协议会等,其主要职能是根据总理大臣或各省厅首脑提出的决策咨询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建议,并参加具体决策课题的审议。通过咨询审议制度,可以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以保障决策的民主化。并且,有利于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决策的可行性。(3)美国白上而下决策模式美国的行政决策按先后顺序般分为四个阶段:决策规划(将待决事项纳入决策议程)、咨询审议(形成可供选择的决策草案)、决断后的审查(法定监控组织审查决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决策执行(将决策付诸实施)。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制定美国机动车安全标准的规章就遵循了这样的程序。规章出台后,可由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的地区办公室、警察机构、法定机构、委托州政府在法定权限内来执行。即本部门出台的规章,不一定必须是本部门来执行,这是美国政府为减少执法队伍提高执行效率的一种普遍做法。3对域外行政决策制度的借鉴从以上对域外各国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程序的介绍与分析中可以看出,各国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比较科学,行政决策程序比较规范,构成要素在行政决策程序中各得其所。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决策体系、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域外的行政决策制度加以借鉴:, 一是对行政决策方案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行政决策方案的合法性,会在客观上减少行政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质量。二是行政决策的过程必须法制化。行政决策的程序并非将行政决策程序的每一个方面都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而是将那些重大行政决策最重要的程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即通过行政程序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我国应根据行政决策实践的基本程序依法进行一些行政决策具体程序制度的设计,以确保制定出科学、合理、合法的行政决策。三是应建立起行政决策的责任机制。行政决策组织机构合程序比较完善,但规范和约束行政决策主体决策行为的制度欠缺,行政决策同样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责任机制是规范和约束行政决策行为的核心机制因为责任具有对权力的明示合制约作用。因此,建立行政决策的责任机制是解决违法行政决策问题、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一条可行之路。三、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性建构良好、完备的规范行政决策权力的法律的存在,是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前提和保障。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要求从行政决策的主体、内容到行政决策的程序,从行政决策目标的设定到决策的实施,以及行政决策主体、决策辅助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责任,都应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加以固定。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再完备终究还是要由人来执行。因此,行政决策的法治化首先需强调对“人”的约束,即行政决策的主体和相对人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科学、公平、民主、效率的价值取向,以保证行政决策目的的正当性与有效性。另外,考虑到行政决策行为的自由裁量性,还应当确立起行使行政决策权力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行政决策行为在法律的范围内合理、正当地进行。(一)明确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有学者指出,“凡是社会管理就不能撤开价值,价值的相互制约和入的目的性。”“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也不例外,价值研究属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的基本问题。行政决策行为是一种高度的理性行为,任何行政决策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进行寻求、确认、实现、创造,分配的过程。行政决策在本质上是行政机关针对特定问题而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过程,采用何种价值取向进行行政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涉及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分配目的的正当性与有效性。在学术界,学者们对行政决策的价值理念有不同的提法。本文认为,法治化的行政决策,其价值理念应当包括科学、公平、民主和效率。1科学科学的涵义有-一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二是指“合乎科学的,合理的”“”。本文所论及的是第二种涵义的科学。行政决策必须科学,因为只有科学才具有客观、严谨、及时、高效和可量化等特征,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从根本上讲,科学的行政决策要求行政决策必须符合人类的理性思维特征、符合实际情况,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行政决策活动。科学决策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的。科学决策符合民主、法治发展的客观要求j顺应时代潮流。行政决策行为中的科学性表现为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和科学的行政决策方法,以保证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应该是一个既符合精简、效能原则,又符合现代决策科学化要求的,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的组织系统;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是指既符合现代决策理论,又与决策实践相一致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决策程序;科学的决策方法,主要是指在决策分析方法上的数学化和模型14化,在决策手段上的计算机化。“”科学的决策是与经验决策相对而言的。经验决策是指依据过去的经验、凭借个人的才智、社会经验、知识水平等个人素质进行决策。经验决策容易使少数决策者掌握国家或政府的绝对权力,从而容易造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政策断层。由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既是行政决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行政决策应有的核心价值或者说根本价值取向。当然,科学决策并不是说完全摒弃经验决策。科学决策并非万能,经验决策也绝非一无是处,在许多行政管理活动中科学决策还不能完全取代经验决策。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公正公正,或日公平,在传统法理学中几乎一直被视为法律的最高价值。约翰罗尔斯曾说,“正义(公平)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就像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法律和体制如果是不正义的,那么无论它们多么有效,多么有条不紊,也必然会被人们改革或废除。”n81行政决策与公正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仅是因为公正的价值目标是决定行政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还因为公正价值所具有的功能是行政决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若失之公平与公正,就会导致政府角色错位,造成“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法律化”局面,从而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然而,公正问题却是一个长期以来深深困扰着人们的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人们对什么是公正、公正的标准或原则为何以及如何处理公正与其他社会价值的关系,都有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看法。例如,柏拉图认为公正就是“和谐”,公正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之中。每个公民必须在其所属的地位中尽自己的义务,做与其本性最相适合的事情。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是“平等”。在他看来,公正寓于“某种平等”之中。即相等的东西给予相同的人,不相等的东西给予不相同的人。“”英国哲学家、法学家金斯伯格认为,正义指法治或合法性。正义观念的核心是消除任意性,特别是消除任意权,因此合法性的发展就具有巨大的重要性。人是受法的统治而不是受人的统治的观念也就此涌现。他认为正义的历史大部分是反对法的迟误,反对任意适用法律规范,反对法律本身的不法的这些运动。嘲从以上对公正的理解可以看出,公正的涵义是非常抽象的,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一定时期内的公正的涵义与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条件下,我国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就在于实现社会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满足各主体的合理需要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对于公正价值所包含目标追求,仅凭借其抽象的理念是无法实现的。要实现实体的公正性,还必须借助公正的程序,对此将在下文“依程序决策原则”部分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言。3民主所谓民主,就是一系列保证公民实现自由、平等和其他权利的制度和程序。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就是他们有权在党的领导下决定由什么入来代表自己制定政策,管理社会。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计于民,是行政决策科学化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减少违法决策的重要前提。民主论的主要代表罗伯特达尔认为,所谓民主政治,就是全体公民广泛分享参与决策的机会,就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控制。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强调的是公民广泛的参与和直接管理,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民意政治,它突出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民主政治时代是主权在民的时代,此时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有服从的义务,而且有参与的权利,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公民的本质特征。因此,公民的决策参与程度,始终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世界范围而言,尽管当代各国对民主概念的理解不同、所建立的民主政治的体制不同,但是,它们都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实行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将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写在各自的宪法中。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就是我国公民参与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的这种公民参与,从其包含的内容来讲是一种广泛的参与。即它不仅指公民的政治参与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公共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过程;还包括对所有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主要是对后者的参与,这种参与就是公民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影响政府行政决策或公共事务的行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指行政主体为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设立具体的权利义务时,也就是当政府在做出与公民有具体利害关系的决定、政策时,广大公民参与这一过程,并对政府的具体决策发表意见,而政府应尽可能地听取和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赋予公众以修改或废除某项决策权利的行动过程。坚持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对政府管理而言,是实现其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广大公民丽言,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行政决策的选择,实现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 ,4效率效率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它源自于拉丁文effcientia,英文是efficiency,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反映的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如何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收益的问题。经济学在社会生活每一个方面的渗透,使得人类几乎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用效率来衡量即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行政决策也涉及效率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仅仅以科学、民主、公正来衡量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已远远不够,只注重行政决策的公正性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行政决策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等因素将使社会正义迟迟不能到来。法谚有云:“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公正与效率是正义的两个维度,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导致社会正义无法正常实现。效率是现代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效率低下的行政最终将会对公众产生不利影响,行政决策有关效率价值目标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使公平与效率这并行有悖的两者处于均衡状态。既不以牺牲公众利益的代价来追求效率,也不因恐侵犯公共利益而束缚住行政16机关的手脚。同时保持行政机关进行有效活动所需要的灵活性。行政决策对象的复杂多变,决定了行政决策不能久拖不决,否则就可能贻误时机,丧失最佳决策机会。更有甚者,会给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带来严重损失。行政决策的效率性还要求尽可能多地投入合理的成本,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成本,增强决策的实践理性,使决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首先,行政决策方案的拟订必须考虑成本的多级取向。例如:是否必须拟订该方案?每一方案实施包含着怎样的成本?成本的高低是否与社会的承受力相协调?其次,对决策方案的评价必须贯穿成本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许多行政决策方案之所以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就是因为决策者只注意到了成本的必要性而忽视了成本的可行性。决策活动必须在成本问题上更多地关注方案的可行性。例如:怎样将方案推行到底?在实旌过程中究竟要付出哪些成本?如何将各个环节上的成本分解到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内而不至引起人们的抵触?制订决策方案的过程不仅仅要考虑应不应该做,还需要慎重考虑怎样做。所谓行政决策成本,是指为完成具体行政决策行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及其他可用货币度量的价值牺牲的总和,包括信息成本、方案成本、培训成本、规范成本、认同成本和控制成本等。行政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更多的情形下,行政决策直接产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间接产出经济效益。行政决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科文卫等领域发生的行为带有强烈的公益性色彩。行为结果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公共物品、稳定的社会秩序、高素质的智能型人才、高水平的科技文化成果,等等。这些产出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序竞争、高位竞争的宏观环境,为社会经济的有序、高效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在具体行政决策的作为过程中,一般而言,成本降低,效益就好;反之,成本提升,效益就差。行政决策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才是反映了行政决策对效率追求的实质。13(二)确立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原则,是对行政决策法治化固有规律的反映和总结,是行政决策主体应当遵循的决策行为准贝4和基本法则。它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价值取向一样,都对行政决策的法治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行政决策法治化应遵循的原则较多,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项:1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是指行政决策主体的一切决策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任何行政决策权力的来源和作用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越权无效,要受到法律追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是行政决策法治化最基本的原则,其他原则都建立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基于法治的基本要求,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7(1)行政决策权力来源于法。一切行政决策行为必须以行政职权为基础,无职权即无行政。行政决策权力必须合法产生,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力或由法律、法规设定,或由有权机关依法授予,否则权力来源就没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权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非法的权力。这里强调的是行政决策主体要依法决策,而不得依言决策、依习惯决策、依长官意志或依主管意志决策。行政决策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非经法律授权不得行使某项权力。 (2)行政决策权力受制于法。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不仅要求行政决策权力来源于法,还进一步要求行政决策权力的行使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受到法的全面的、全程的和实际的制约。这是对行政决策权力行使的要求,也构成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的核心。行政决策权力受制于法主要是指法律、法规对行政权限作出了明确的划分,行政决策主体只有在其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其决策权力才是合法的。当然,行政决策权力所受到的法律限制,不仅来自于实体上的权限范围,还包括程序上对行政决策权力行使的方式和过程的限制。行政决策主体行使决策权力,不仅要依据法定的权限,还要依据法定的程序。(3)越权无效,并应承担法律责任。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要求决策主体不得越权,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因为,法律效力必须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1因此,法院和其他有权国家机关可以撤销越权行政决策行为或宣布越权行为无效,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总之,行政决策权力法定原则表明任何行政决策必须有法定的依据,要求行政决策主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用法的合理性来约束行政的随意性,不得抗拒和规避法的约束。2依程序决策原则依程序决策是行政法上正当程序原则的应有之意。正当程序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嘲1正当程序原则被公认为是程序正义的主要体现。程序正义一直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这源自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but must beseen to be done)。近现代程序公正观念产生于英国法,并为美国法的“正当程序”思想所继承和发展。在英国,受早期法律传统影响,人们一般相信“程序先于权利,正义先于事实”,美国更是将正当程序原则奉为宪法的核心原则之一。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法律正当程序原则,在其本土自19世纪始,伴随对急剧扩张的行政机构及其权力进行控制这一背景,迅速向行政法领域蔓延。台湾学者翁岳生曾就此分析并指出,该原则“最初仅指司法(法院)程序,及至现代福利国家出现,行政决策(决定)实际发生剥夺人民权利效果后,乃逐渐要求行政决策亦需要符合“正当程序”。嘲其时在行政领域,法律的正当程序被具体界定为行政性正当程序原则。所谓行政性正当程序原则,是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涉及行政相对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权利时,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18例如对于城市煤气、水、电等公用事业的提价,公路整治、城市规划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措施的出台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只有与公民之间建立起正常的沟通渠道,并通过举行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吸收公民的参与,并把最终结果公布子众,才能避免行政决策中的专制主义,也才能使政府作出的各项行政决策既能正确反映社会各种利益的要求,又能使政府行政决策的过程符合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从而使权威性的政府管理通过公民的参与而转交成为便民、利民、为民的民主、科学行政,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得到有机的统一 一一3比例原则一现代行政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国家权力(在行政法上为行政权,在警察法上为警察权)的行使保持在适度、必要的限度之内,特别是在法律不得不给执法者留有相当的自由空间之时,如何才能保证裁量是适度的,不会为目的而不择手段,不会采取总成本(overall cost)高于总利益(overall benefit)的行为。在大陆法中,这项任务是通过对手段与目的之间关系的衡量,甚至是对两者各自所代表的、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的权衡来实现的,也就是借助比例原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御行政决策行为的作出与实施上,也应当考虑比例原则,即行政决策的制定必须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例如,在本文开篇所引用的圆明园防渗风波这一案例中,圆明园的管理部门为节省开支,用白色塑料在湖底铺设防渗膜,严重伤害了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文生态功能,其目的与手段之间明显不合比例。比例原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为行政决策行为的正确、有益和公正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标准。行政决策行为可能在不同的决策环境下面临不同的现实条件,但是行政决策行为仍有一些一般性、共同性的原则可以遵循。这些原则包括:(1)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行政决策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主观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人们在按照自身需要进行抉择时不能任意妄为,决策的目的必须与客观规律相符合,此即行政决策行为必须符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如果行政决策行为无视客观规律甚至违背客观规律,行政决策的目的往往就会难以实现。(2)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正与效率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片面性。如前文所述,公正与效率都是行政决策所追求的价值,公正有时也可用效率机制来诠释。庞德认为,“我们以为正义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德行,它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之间的理想关系。我们以为它意味着一种制度。我们:以为它意味着那样一种关系的调整和行为的安排,它能使生活物质和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和做某些事情的各种要求的手段,能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给予满足。”庞德的这种认识正是对公正与效率关系的最好诠释,也是行政决策所应遵循的原则。一(3)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是互相转化、互相依赖及互相包含的。当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面临是否要牺牲私人利益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时,应当首先依照比例原则权衡19两者的大小,考量该行为所要实现的公共利益是否真的大于其可能损害的私人利益,然后才能作出选择。而不应先入为主地认为公共利益就一定天然地优于私人利益。4权责统一原则行政决策法治化要求用宪法和法律来限制和约束行政决策主体的行为,并使决策主体及其领导者的行为受到法律和公众的有效监督,这就必须建立起决策权力与法律责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要明确决策者的法律责任。行政决策主体对其所实施的导致决策失误的违法决策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有权力必有责任、责任与权力相对应,这就是行政决策权责统一原则。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缺少决策责任制,而导致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脱节、决策不负责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行政决策行为的滋生。因此,要想减少违法行政决策行为的发生、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必须从根本上使行政决策责任得以实现,做到行政决策权力与行政决策责任相统一。权责脱节的状况,使承担责任的人往往无权决策,有权发号施令作出决策的人又往往不承担后果和应负的责任,从而导致推诿扯皮、决而不议、议而不决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建立行政决策责任制,首先要处理好权责的关系,明确界定和规范部门乃至个人的职责权限,明确决策责任主体,做到各有各的权力、各有各的责任,别人不能干预,更不能侵犯。同时,又必须是有权还有责,违法行使权力应负责,改变有权无责、有责无权,以及有人不管事、有事无入管的状况。应注意的是,行政决策主体的法律责任不能代替依法拥有行政决策权力的政府机关行政首长的责任。行政决策是行政首长的一项基本职责,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说明各级行政首长在享有法律赋予的行政决策权的同时,还应承担行政决策责任。因而行政决策如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应该而且必须依法追究决策者的法律责任。行政首长不能借口“集体决策”而由“集体承担”法律责任。“集体负责”易形成“法不责众”的局面,结果是谁也不负责,从而导致“群体腐败”。侧因此,在行政决策主体因违法决策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该行政枫关的负责人亦应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义上的责任。(三)探索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具体途径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其前提是具有完备的行政决策法律制度。但法治化绝非是单纯地对已有法律规范的机械运用,而是在具体的行政决策过程中体现行政决策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在我国,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行政决策主体的权限与范围行政决策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决策权力的行政机关。我国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其他法律赋予行政决机关的职权中包含行政决策权力。因此,一般说来,我国的行政机关都是行政决策主体。根据行政决策权力法定的原则,行政决策主体必须在法定的决策权力范围内行使决策权力,各司其职。除依法授权或委托的情形外,任何行政决策主体都不得擅自行使应由其他行政决20策主体行使的决策权力。在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同级行政决策主体之间,应当根据政府职能的分工对行政决策权力予以划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分别在法律赋予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出行政决策,不得相互推诿或者侵越。在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上下级程政决策主体之间,应对决策权力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划分,并且通过法律予以规定,建立分级自主决策的行政决策体制。凡涉及全国整体利益的事项,例如海关、金融、国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事务由中央实行垂直领导统一决策;凡涉及需要中央和地方行政决策主体共同管辖的事务,例如公安、地税、工商等方面的内容实行双重领导,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决策;凡属于地方性较强的事务,例如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事务由地方行政决策主体自行决策。侧行政决策的范围,即行政决策涉及的社会公共事务,与政府职能范围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过渡。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的职能集中表现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方面。与之相适应,行政决策的范围也须有所缩小,而不应再大包大揽,牵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我国行政决策的范围应限于以下内容嘲1:(1)宏观经济调控。政府不应试图凌驾于市场之上,以超越经济的权力去左右市场的竞争,限制市场主体的自由,而是应当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政笈和法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2)市场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市场监管,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披露产品定价和产品质量信息,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等。(3)公共服务。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行政决策的范围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扩大公共医疗服务对象范围,加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2规范行政决策的程序,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制度 行政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与其他任何管理程序一样,都必须遵循具有酱遍性的一般程序。总的来说,行政决策按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拟定方案;分析评佶,抉择方案;实施方案,反馈调整;全面追踪,评估提高。将这五个环节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有助于避免决策者因个体认识上的偏差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点自不待言。考虑到行政决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行政决策程序也涉及许多技术层面的细节,本文在此暂不展开论述。但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配套制度来保证行政决策程序合法进行,以有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公正、民主、效率等价值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可以设置以下配套制度: :(1)专家咨询制度。行政主体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咨询程序。这种咨询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行政系统内部,在咨询其他领导成员意见或者决策辅助机构意见的基础上,由行政主体作出决策;二是在行政系统外部,在研究重大事项或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时,充分咨询社会各界的意见,由行政机关进行决策。面向行政系统以外的咨询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公众咨询。即在决策的过程中,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咨询社会各界人士对有关公众事务的意见,吸取其合理的部分,以使行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或更能反映民意,这是决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将在下文中详细论述。二是专家咨询。嘲谋断分离是现代行政决策的特点之i由于政策决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决策者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全才,常常需要就自己并非十分熟悉的问题进行决策。专家咨询可以协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可以为决策者拟定决策方案,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重视咨询机构的建设,为美国政府决策服务的咨询机构有70多家,日本政府各部门建立的咨询机构达20多家,英国已设立咨询公司2000多家。政府利用咨询机构的智力支持进行行政决策的做法已被纳入法制轨道。嘲据悉,我国深圳市政府也开始将决策过程中的咨询环节制度化。因此,为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行政主体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咨询程序,这样就有必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如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或专家审议委员会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制或专家审议委员会制这样的咨询机构的设置应当独立,以避免咨询过程中的官方色彩。(2)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听证制度,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做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决策之前,就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制度。听证制度旨在为与该项决策有利害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提供表达和陈述自己意见的机会,由此可以防止、限制行政决策主体滥用决策权力,从而做出既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利益、又能兼顾少数人特殊利益的合理决策。许多国家的行政程序法都把听证作为行政程序的重要制度加以规定。我国的行政处罚法、价格法、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都规定了听证制度,但是在行政决策领域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未来的立法设计上应明确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主持人、申请人、适用范围等事项。首先,关于行政决策听证的申请人。由于行政决策事关社会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其利害关系人通常是不确定的。在具体操作上,除了行政决策主体依职权主动召开听证会外,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和社会公众都应有权提出听证申请。当然,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提出的听证申请还需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经过特定的程序才能启动听证程序。对于相应的条件与程序,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听证程序条例或类似的文件加以规定。其次,关于行政决策听证的主持人。主持人能否公正地主持听证,是影响听证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因此,听证的主持人必须具有中立性、公证性,最好由行政决策主体与社会组织或社会公众在指定期限内共同选定。最后,关于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听证的目的在于保障科学、公正、民主等价值的实现,但还应兼顾效率。为了确保行政决策的基本效率,不可能任何决策都要进行听证。笔者认为,对于行政立法决策、政府价格决策(如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票价、药品定价等)、政府管理收费(如教育收费)以及社会重大公共过程决策,应当由决策主体依职权提起听证程序;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行政决策,若有社会组织或社会公众申请22听证的,可由行政决策主体自由裁量是否举行听证。(3)行政决策公开公示制度。该制度是指行政决策方案拟定之后,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或者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发布,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帝0度。听证适用于行政决策内容与相对人联系密切并且利益主体相对集中的事项,而公开公示则适用于利益主体相对分散的一般行政决策。公示制度包含公示内容、范围、方式以及公示后出现问题的调查处理等。行政决策公开公示制度要求行政决策程序公开透明,行政决策程序的任一环节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权力只有以二种可预测的方式行使,才能给相对人的行为提供规范和指导,相对人也才有可能对自己将来的行为进行筹划、安排和控制,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维系在良好的社会秩序当中。此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的法律文件中有23项协议,其中有2I项涉及政府,要求行政决策公开。为顺应WT0规则的要求,同时为了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违法行政决策,今后我国应当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行政决策主体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行政决策及工作情况公布于众(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情形除外),承办单位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及时收集和整理,吸收合理成分,对原有行政决策方案及时进行调整。3加强行政决策的法律监督机制本文之前的论述重点一直放在行政决策的制定和通过上,在此需强调的是对行政决策的事后监督。因为如果没有事后监督、对行政决策的实施结果不加关注,会使决策者容易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取决策的通过,或者为了通过决策而人为地调整决策,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行政决策的法律监督制度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政府行政决策实施后造成的结果和社会影响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根据评估结论决定是否向有权国家机关提出改变或撤销行政决策的申请、要求赔偿的制度。嘲我国过去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各级政府等行使行政决策监督权,监督主体主要集中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监督主体的范围也亟需扩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作了新的论述,确认权力制约和监督主体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新闻舆论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权力制约和监督主体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广泛性,对行政决策的法律监督更是如此。因为行政决策的实施往往涉及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利益,将新闻舆论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纳入监督主体的范围,更有利于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鼍我国当前的行政决策监督,应当在原有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监督的基础上,考虑新闻舆论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特点及功能,制定相关法律,赋予这些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同程度的监督权力,使其通过市场化运作或者接受国家机关的委托开展对行政决策的法律监督。行政决策法律监督内容应包括对行政决策产生过程中、产生前后的相关因素监督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决策的目的、目标、任务;(2)决策前、决策过程中的决策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技术环境;(3)决策的提出机构、决策提出的依据、相关调查资料i调查的程序和科学依据、决策者的身份和资格、决策的方式、决策的程序、决策的表决情况、决策反对者的意见;(4)决策对合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公开、效率一社会稳定、相关群体利益、公众利益的考虑; 。(5)决策前后环境的变化情况、决策实行结果与决策目标的对比分析;(6)决策实施工程中可能影响决策实施效果的环境变化等。4完善行政决策责任制行政决策责任,概括起来主要有道义责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道义责任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因违法决策给国家、社会和公众带来不理影响,应受到的道义上的谴责;政治责任主要是指行政决策违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损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权利和福祉而对国家和人民所负有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政决策主体违法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本文在此主要研究的是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机制。根据危害性质以及损害后果的不同,可将违法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违宪责任。违宪责任是指行政决策主体的行政决策行为违反宪法的精神、原则或具体规范而应承担的责任。违宪责任通常表现为行政决策本身被依法撤销或改变,行政决策机关负责人遭到弹劾或罢免;其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义务而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行政责任主要表现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甚至开除等行政处分;其三,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行政决策主体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作违法行政决策,并因此给国家、社会和公众造成巨大影响和严重损失而应承担的最为严重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主要针对行政决策主体的负责人,至于行政决策机关本身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则取决于刑法的具体规定;其四,侵权赔偿责任。这是指违法行政决策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导致的国家赔偿责任。完善行政责任机制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用法治化的规则、程序和方法来贯彻和体现责任,保证责任的实现。因此,完善行政决策责任制除了需要在行政决策程序过程中建立起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健全、强化监督机制以外,还应强调以下方面:(1)强化行政决策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缺乏法律责任意识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法律责任意识对于依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即使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责任意识和法律责任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法律宣传工作,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观念,提高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为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决策者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与职权内,依照法定的行政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否则就须承担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租房合同范本格式锦集五篇
- 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粮仓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
- 教师读书心得500字大全5篇
- 区域内行业保护合同
- 新生军训总结讲话稿5篇
- 青春梦想演讲稿格式(素材下载7篇)
- 安全心得100字简单(8篇)
- 法律事务所公文及督办管理流程
- 道德与法治八上八上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 GB/T 42455.2-202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仪行业标准
- 刑事受害人授权委托书范本
- 《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
- 框架结构冬季施工方案
- 装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完整版)
- 防炫(AG工艺)玻璃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
- 既有玻璃幕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程
- 小学汉语拼音字母表卡片自制(四线格版)Word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